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528

  仅仅只是从这个年号,百官就能察觉到皇帝内心不安分,想要搞个大新闻的想法。
  历史上喜欢「胡闹」的皇帝不少,但是像当今陛下这样,直接把改革的野心通过年号展现出来的例子,在今天之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现如今的朝堂上,绝大多数还是先帝时期留下的老臣。
  人一老,难免就会进取心不足,想要求个安稳。
  李承乾表现出来的这种进取心,在他们看来就好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
  正在众人忐忑不已,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承乾再次扔下一个重磅炸弹。
  ……
  房玄龄将改元诏书念完,并没有像长孙无忌一样退回去,反而伸手从托盘上又取过一道诏书。
  挥挥手让内侍退下,房玄龄仔细将诏书来回看了几遍,确定万无一失之后才深吸一口气,缓缓宣读起来……
  诏书的篇幅并不长,但是内容却极为紧要,即便以房玄龄的城府,一时间语调也有些颤抖。
  连房玄龄都无法保持平静,其他人自然更加不堪。
  原本还算平静的会场,瞬间就好像闯进来了无数只蜜蜂,「嗡嗡嗡」的议论个不休。
  这一切,都因为房玄龄宣读的诏书内容——自从高祖退政之后蛰伏十多年的贤王李建成重新涉足朝堂,被皇帝拜为司徒,领益州大都督!
  ……
  李建成的身份究竟有多特殊,前面已经说的够多了,此处不再赘述。
  他的存在,几乎已经成了大唐朝廷的一个禁忌。
  无论是支持他、同情他,抑或是反对他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提起他,就好像这个人并不存在一样。
  可是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主动提起李建成,而且一上来就给予了「司徒」这么重要的官职……
  ……
  议论了一阵子之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站在前方的长孙无忌身上。
  从贞观年间开始,大唐的三师三公就成了虚衔,只用来赏赐那些功勋卓著的老臣,从来不设具体官员。
  长孙无忌因为身份特殊,是唯一一个身居三公,却还有着具体职守的人。
  皇帝现在把李建成扶上三公之中仅次于太尉的司徒位置,其他的用意暂且看不明白,但是和长孙无忌脱不了干系这一点是肯定的。
  大家都想看看,长孙无忌此时会是个什么反应。
  只可惜,长孙无忌并没有让这些人看到自己失态的样子。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对这一天的到来有所觉悟,甚至就连房玄龄刚才宣读的那一道诏书,他也已经提前知道了内容。
  看着李建成穿着王袍的身影缓步走上圜丘,从李承乾手中接过代表司徒官职的金印紫绶,长孙无忌的心中虽然依旧有些波澜起伏,但是脸上却没有丝毫流露。
第358章
:旧时代的余晖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对于李承乾的这番布置,长孙无忌看出的是皇帝想要制衡自己的心思,李建成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味道。
  冬至的祭天大典,是大唐朝廷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也是除了元日大朝会之外最严肃的政治场合。
  皇帝选在这个时候拜他为司徒,固然是让他有了重新插足朝局的机会。
  但与此同时,也彻底葬送了他和他的子孙后代染指皇位的机会。
  在天地神明共同见证之下,君臣名分一旦确立,那就无从改变。
  从今天开始,李承乾一系就是君,李建成一系就是臣,万世不移。
  如果李建成或者他的子孙里有人反悔,不想认这个账,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李建成还对皇位不死心,那么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推辞这个任命。
  不过就像李元吉说过的那样,李建成自己也明白,这个天下,交给自己这个侄子,比落在自己手里更好。
  更何况,有李承乾曾经对自己做出的那个承诺在,自己的儿子们虽然不能在这神州之地称王,却可以去其他地方启一世代之新,做一世袭之祖!
  ……
  有了这个前提在,李建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将金印系在腰间之后,李建成后退几步,郑重对着李承乾三拜:“臣司徒建成参见陛下,吾皇陛下万福金安!”
  圜丘下的百官看到这一幕,纵然心中思绪万千,却还是不得不跟着一起拜道:“伏唯陛下万安!”
  看着拜倒一片的百官,李承乾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自从当年冒险在玄武门下救了李建成的那一天开始,李承乾就一直在为今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当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改变历史的满足感。
  ……
  暗爽了一会儿之后,李承乾收敛情绪,神色平静地说道:“诸卿平身。”
  黄安适时地高声喊道:“陛下命众卿平身。”
  “谢陛下!”
  李建成对着众人一起高声应道,顿首再拜之后退下了圜丘。
  之前,他的身份特殊,所以才能够和李承乾一样走上圜丘,但是现在他已经成了李承乾的臣子,按制,是不能够继续留在这里的。
  ……
  走下圜丘,李建成并没有回到自己之前的亲王队列中,而是走到了长孙无忌身边,和他一起站在了百官序列的最前面。
  就连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要比二人落后半个身位。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之,看着那两道比邻而立的身影,众人总觉得自己眼前似乎有天雷地火在剧烈碰撞,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末日降临。
  李承乾立在圜丘之上,目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对于这些人心里的想法,李承乾大约也能猜到一些,不过他却并不怎么在乎。
  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李建成就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自己心里都一清二楚,李承乾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更何况,有李承乾这个皇帝在上面压着,就算他们真的想要掀起党争,也要看李承乾答不答应。
  ……
  看了片刻之后,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回宫吧。”
  黄安躬身应诺,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还宫!”
  文武百官在李建成二人的带领下同时躬身一拜:“臣等恭送陛下!”
  李承乾微微颔首,由黄安搀扶着走下圜丘,穿过百官队列,登上停在圜丘之外的御辇。
  天子仪仗缓缓启动,护卫着李承乾的御辇朝长安城的方向走去。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贤王李建成出仕为官的事情成了长安城中最受瞩目的新闻。
  上到王侯公卿,下到黎民百姓,都乐此不疲的讨论着这个话题,各种流言甚嚣尘上,缇骑卫每天呈递上来有关此事的奏疏堆起来都有一人高。
  对于那些异想天开的猜测,李承乾没有理会,趁着新年到来前的这一段时间,皇帝陛下在和几位重臣商议之后,对大唐现有的官僚体制做了一些变动。
  这一次的变动并不涉及官制改革,只是对各个衙门的统属关系进行划分,明确各衙门的职权范围,提高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
  在最终成型的势力版图中,大唐朝廷的权力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即军权、财政权、行政权。
  军队的事情,当然毫无疑问的由长孙无忌这个太尉来负责。
  财政方面,主要是户部和太府寺的管理权,被划归到了新上任的司徒李建成麾下。
  至于一般的行政权力,李承乾依旧留给了以房玄龄为首的三省来负责。
  ……
  如此一番变动之后,各个衙门的权责都较之从前明确了很多,李承乾这个皇帝终于不用再每天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劳心费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