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528

  ……
  “樊积庆??”
  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李承乾瞳孔微微扩张,嘴角不受控制地抽了抽。
  后世之人或许对这个樊积庆不怎么了解,在初唐星光灿烂的文臣武将群中,樊积庆实在不怎么出挑。
  但是在当下,樊积庆的名头可是响亮的很。
  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他领军作战有多厉害,也不是因为他为人有多受欢迎,纯粹只是因为这货的运气吊到没朋友……
  ……
  樊氏家族是从太原起兵时期就跟随李氏的元老级人物。
  从高祖在太原起兵到先帝登基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樊积庆的运气牛逼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地步。
  只要有他参加的战斗,大唐就从来没有输过,而且每次他的功劳都是大大的。
  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小小的都尉升级成了左骁卫大将军,受封营国公,成为了站在大唐军队金字塔顶端的那一拨人。
  可是自从贞观四年开始,这货就好像被人用黑狗血浇过一样,运气直接从正无穷跌到了负无穷。
  先是因为被自己那个坑货老爹连累,被李二陛下免官罢爵,赶回家种田。
  后来朝廷和东突厥、吐谷浑开战,李二陛下想起了这位福星将军,为了讨个好彩头,便重新启用了他,拜为左监门卫大将军,赤水道行军总管,随从侯君集一起前去抵御西突厥。
  结果这货半道上居然走错了路,差点使得大唐全军覆没。
  得亏是侯君集给力,才最终粉碎了吐谷浑的阴谋。
  因为作战不力的关系,他这个左监门卫大将军自然是当不下去了,好在李二陛下念及旧情,没有再把他赶回家种田,只是贬官一级,从左监门卫大将军降级成了左监门卫将军,给皇帝看大门。
  ……
  身为从太原时期就跟随李唐皇室的老臣,樊积庆在这些勋贵中的人缘很不错。
  现在大家都高官厚禄,受封国公,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眼看着老伙计居然混得这么惨,自然是要拉一把的。
  刚开始大家还没想好让谁来做这个副手,可是经长孙无忌这么一提醒,所有人都起身拜道:“启奏陛下,臣等以为太尉所言甚是,樊将军忠诚谨慎,确为最佳人选。”
  李承乾也明白这些人的心思,不过这个樊积庆确实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加之他现在的职务和薛仁贵相当,让他做薛仁贵的副手,从品级上来说做薛仁贵的副手也很合适。
  只是稍作犹豫之后,皇帝陛下就坐直了身子,郑重道:“既然诸卿皆以为可,那此事便就此定下吧……中书令何在?”
  中书令岑文本出列拜道:“臣在!”
  “制诏:迁右骁卫将军薛仁贵为新军将军,主持新军筹建之事;迁左监门卫将军樊积庆为新军将军,从旁协助。”李承乾一脸严肃的下达圣命。
  “臣谨奉诏。”岑文本恭声应命,接着问道,“陛下,不知这新军用何名号?”
  既然要新建一支军队,番号自然是要确定下来的。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说道:“朕建此军,乃欲「边关永宁」,就以「关宁」为号吧。”
  “吾皇圣明!”众人同时起身拜道。
第353章
:被改变了命运的人
  九月,关中的暑气才刚刚褪尽,有了些凉意,辽东大地却已经下过几场雪了。
  往年这个时候,辽东的百姓早该躲到温暖的火炕上猫冬去了,可是今年却不一样。
  因为天子的一道募兵诏书,整个辽东的气氛一片火热,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地等着朝廷招募。
  虽然此番朝廷招募军队的规矩改了,不再设立军户,但是这并没有让大家参军的热情消退多少。
  就连那些流连在城镇外,想要做无本生意的游侠,也都打定了投军的主意,朝着离自己最近的城镇集结。
  没办法,谁叫大唐军队的待遇实在优厚的紧。
  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是有机会获得爵位这一条,就足够百姓们为之拼命了。
  ……
  九月丁卯(初四),辽阳城外,安宁乡甲里。
  如今已经更名为「王士忠」的王二正在院子里劈柴。
  眼下的王士忠,比起几年前那个有些瘦弱的青年,已经多了几分彪悍之气。
  凛冽的北风中,王士忠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地抡着斧头,似乎完全察觉不到寒冷。
  将最后一根木头劈完,王士忠随手将斧头扔到一边,目光朝不远处的厨房看去。
  厨房中,他的妻子解玉娘正来回忙活,为一家人准备着早饭。
  对于这个相亲相来的妻子,王士忠实在是再满意不过了。
  自从她来到这个家里以后,将家中大小事务打理的紧紧有条,抽空,她还教会了王士忠识字和一些粗浅的拳脚功夫。
  在这个平均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的朝代,能成为一个识字的人,那是何等的不容易。
  凭借着识字和那几招庄稼把式,王士忠很快就得到了上面的赏识,被任命为了甲里的里正,算是半只脚踏进官场了。
  虽然家里人对于他能当上里正都很满意,不过王士忠明白,这并不是他人生的终点。
  在解玉娘的计划里,他会在几年后凭借着一身本事投靠到辽王,或者河北王麾下,成为他们的部曲,从而带领整个家族实现阶级的跨越。
  原本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朝廷会突然在辽东募兵,而且是招募新军的士兵。
  ……
  一开始的时候,王士忠并不准备前往应招,毕竟这只名为「关宁卫」的新军和大唐现有的卫军不同,参军之后,并不能让家人享受军户的待遇。
  相比之下,还是努力锻炼,成为辽王或者河北王的部曲,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
  不过解玉娘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她看来,这个关宁卫的出现,代表了皇帝改革军制的信号。
  只要关宁卫能够正常运转,并表现出战斗力,其他卫军的改革定然也会逐步推进。
  到那时候,在关宁卫还是在其他卫军效命,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真要是计较起来的话,给皇帝当兵,无疑要比给大王当兵更有前途一点。
  ……
  虽然王士忠对自己妻子的很多话都无法理解,但是几年下来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决定按照妻子的安排去做,一心一意地准备着关宁卫的招兵事宜。
  ……
  取过一条手巾擦了擦身上的汗水,王士忠披上衣服,正要进屋和妻子说话,就听院外有人喊道:“王二!王二!辽阳征兵开始了!赶快走吧!”
  听到这话,不只是王士忠身形一震,就连正在厨房里忙活的解玉娘,也忍不住抓着锅铲跑了出来,激动地看着自家夫君:“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王士忠被自家娘子指使惯了,闻言也不恼,朝院外吼了一嗓子之后就匆匆朝自己的房间跑去。
  片刻后,焕然一新的王士忠再次出现在院中。
  因为朝廷严禁民间私藏甲胄的缘故,所以王士忠除了腰间那柄长剑以外,就只在胸口和关节处绑了几块厚鲸皮以作防护。
  可是即便如此,依然让他整个人的面貌为之一变,看上去威风了许多。
  换装之后的王士忠觉得整个人都亢奋了起来,大踏步地走到妻子面前,有些激动地唤了一声:“玉娘!”
  解玉娘眼中有些晶莹之色,凝视了自家夫君几眼,嘴唇嗫嚅了几下之后才说道:“去和爹娘道个别吧。”
  王士忠郑重地点头,转身大步向后院走去……
  ……
  王家因为人口多,移民的时候占了一间三进宅邸,王士忠的老爹和老娘住在最里间。
  王士忠走进后院,就见二老早已等在了门口。
  看到王士忠的打扮,二老心情激动地同时也有些担忧。
  王老汉板着一张脸看向王士忠,郑重问道:“二啊,你真的要去从军?”
  王士忠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王老汉走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既然如此,你这便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