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8

  等到李承乾坐下之后,长孙无忌一脸郑重地拜道:“未知陛下传召下臣觐见有何差遣?”
  “舅父奉父皇遗命执掌天下兵马大权,想必在军事一道上颇有心得。朕这里有一份计划,想请舅父为朕斧正一二。”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说了一句,对身边的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捧着一本书册递到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有些疑惑地看了李承乾一眼,得到许可之后,接过书册翻阅起来。
  ……
  只是草草翻了翻,长孙无忌就发现,这本书册中的墨迹有新有旧,新的那些似乎刚刚写上去不久,旧的那些看上去则有些年头了,就连装订书册的纸张,看上去也是新旧不一。
  显然,这本书并不是一时写就,而是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结果。
  仔细看了几页之后,长孙无忌有所明悟——这本小册子里记载的,就是皇帝对于大唐军队未来发展的规划。
  书册前一半的内容,正是刚才朝堂上皇帝所说的那些话。
  总结起来就是:逐步用募兵制替代府兵制,完成军队的职业化改革,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虽然对皇帝使用的很多名词无法理解,不过长孙无忌还是能够从中看出这么做的好处。
  在心里暗自点了点头之后,长孙无忌悄悄抬眼看了正在享受宫女按摩的李承乾一眼,低头继续翻看手里的书册。
  这一次,长孙无忌再也没办法保持平静,捧着书册的手跟得了帕金森症一样抖个不停。
  坚持着将书册内容看完之后,长孙无忌「啪」地一声将书册拍在桌案上,双目紧闭,嘴唇颤抖,半晌都未曾说话。
  李承乾也明白自己的计划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有多离经叛道,因此也没有急着让他表态,依旧一脸闲适地半倚在御座上,享受着宫女的按摩。
  ……
  也不知过了多久,长孙无忌长长吁了口气,一脸郑重地捧着书册走到御陛前拜倒在地,颤声道:“陛下,若真是要行此举,只怕我大唐自此再无宁日,先帝与高祖打下的江山也要因此分崩离析,还望陛下三思!”
  说到最后,长孙无忌五体投地拜服于地,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李承乾早就知道自己的计划不会被人理解,却没想到长孙无忌的反应这么激烈。
  皇帝陛下连忙坐直了身子,温言劝道:“舅父无需如此,朕也知道此举十分不妥,是以在有万全准备前都不会贸然行事。”
  “朕将这些东西给舅父看,只是看重舅父,希望舅父明知朕意。”
  “舅父柱国之臣,父皇在世时常对朕说,遇事要多与舅父商议,舅父当不至于让朕与父皇失望吧。”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长孙无忌身子微微一震,明白皇帝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安心,于是连忙顿首再拜:“先帝厚德,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唯鞠躬尽瘁而已!”
  李承乾点了点头,吩咐道:“这书中的内容,舅父知道就行了,千万不可传扬出去。”
  长孙无忌情绪稍稍缓和了一些,从地上爬起来,躬身拜道:“唯。臣谨遵陛下之制。”
  说完,将一直抓在手里的书册捧过头顶。
  黄安上前接过书册,重新收了起来。
  二人交接的时候,小册子微微翻动了一下,露出其中的一行文字“全民皆兵……”
  ……
  将书册呈递上去之后,长孙无忌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一直等到他完全平静下来,李承乾才对黄安吩咐道:“将房卿他们请进来吧。”
  “唯。”黄安答应一声,朝殿外走去。
  很快,房玄龄等人就在黄安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朝着上首的李承乾躬身一拜之后,所有人都偷偷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长孙无忌。
  大家都很好奇,这舅甥两个刚才单独见面究竟说了些什么。
  好在长孙无忌也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虽然心里依旧波涛汹涌,可是表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李承乾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小动作,吩咐黄安给每人安排了一个座位之后,开口问道:“辽东即将建立新军,这练兵之人,未知诸卿可有人选举荐?”
  众人早就猜到皇帝叫自己等人来是为了什么,闻言并不意外,一个个低头沉思起来。
  别看练兵和带兵只有一字之差,其中门道却是天差地别。
  眼下大唐诸将之中,论起练兵的本事,除了号称「军神」的李靖之外,首推之人就是侯君集。
  可是侯君集因为陇右的事情作了个大死,正在家闭门思过,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启用的。
  除了侯君集之外,众人能想到的人选也就是苏定方和李君羡了。
  但是这两个家伙,现在一个在南边负责水师的事情,一个在长安统领禁军,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脱不开身。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剩下的那些人本事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到哪里去,委实有些难以抉择。
  李承乾坐在御座上,看着众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暗自感叹,别看大唐名将如云,真到了要紧时候,居然连一个能够练兵的人也找不出来,实在是有些讽刺。
  这一刻,李承乾突然起了要建立一座武官学院的念头。
第352章
:关宁
  “薛仁贵??”
  听到李绩推荐的人选,其他几人眼中都露出犹豫之色。
  和后世的官场一样,大唐朝廷也讲究论资排辈。
  在推选官员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习惯性地推荐和自己比较亲近的同僚。
  这么做既是出于「同僚之谊」的考虑。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后辈的能力究竟如何,万一要是所荐非人,按照朝廷制度,举荐者也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是以当众人听到李绩说出薛仁贵这个名字的时候,谁也不敢贸然站出来发表意见。
  ……
  李承乾高坐上首,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不断敲动,沉吟着没有说话。
  作为历史上继李靖之后大唐最牛逼的将领之一,薛仁贵在领军作战方面的本事李承乾毫不怀疑,但是对于他练兵的本事,李承乾就有些拿不准了。
  权衡片刻之后,李承乾并没有贸然给出答复,而是将目光落在了一边的李靖身上,问道:“卫国公以为英国公的建议如何?”
  薛仁贵怎么说也在李靖门下学习了好几年,对于这个弟子的本事,李靖多少也该有些了解才对。
  ……
  听到皇帝的问话,李靖挣扎要着从坐席上站起来,李承乾连忙拦住他:“卫国公有恙在身,这些虚礼就免了,有什么话直接说吧。”
  李靖一脸感激地朝李承乾躬身一礼:“谢陛下体谅……老臣以为,薛将军确实可担此任,只是他年轻识浅,遇事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
  “依臣之愚见,为防万一,还是选一老成持重之人在一旁辅佐为佳。”
  李承乾对李靖的这个安排很满意,虽说薛仁贵确实很有能力,可是年纪太小,今年还不到三十,如果冒得太快,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
  给他安排一个副手,分摊一下功劳,李承乾将来再用他的时候能省不少事。
  更何况,万一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有个老臣在一旁坐镇,收拾残局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
  微微颔首之后,李承乾将目光投向众人问道:“诸卿以为卫国公之策如何?”
  对于这些老臣来说,李靖这么安排,等于是让他们跟着一起沾光,当然没人会表示反对。
  对视一眼之后,几人同时起身拜道:“臣等附议。”
  李承乾「嗯」了一声:“既然如此,此番辽东练兵之事,就交由薛卿负责吧。”
  “臣等谨遵陛下之旨。”几人躬身再拜。
  ……
  等到几人坐回座位,李承乾继续问道:“这辅佐之人,诸卿可有人选?”
  众人对视一眼,再次陷入思考之中。
  他们这些老家伙,现在基本上都是一方牧守或朝廷大员,想要找出一个能给薛仁贵这个后辈做副手的还真有些困难。
  半晌后,长孙无忌才出列拜道:“陛下,臣有一人选。”
  “太尉有何人选举荐?”李承乾一脸平静地问道。
  长孙无忌躬身再拜:“臣之愚见,左监门卫将军樊积庆或可担此任,望陛下圣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