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528

  ……
  一声声凄厉惨叫响起,一颗颗大好头颅落地,整片海滩都笼罩在血腥之中。
  看到这一幕,之前那些选择投靠大唐的对马百姓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许多人甚至都尿了出来。
  李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神色一片平静,内心却早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在今天以前,他见过最血腥的场景就是长安东西市每年的冬决。
  一排排犯人在官差的押解下走上市场中的行刑台,刽子手持刀而立,一个接一个,将这些人的头颅斩下。
  彼时,李恽觉得能坐在法台上,令签掷下,人头落地,就已经算得上威风八面了。
  可是现在,只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有数百颗头颅滚滚落地,数百条性命死不瞑目。
  这场面,让他有些反胃的同时却又无比激动。
  这一刻,他总算是明白了主父偃那句“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是什么意思了。
  ……
  李恽闭上眼,似乎很享受这一切的样子,半晌才睁开眼对下面的人吩咐道:“将这些人带下去收拾收拾,大军今夜在此地修整一夜,明日一早启程返航!”
  唐军将士轰然应诺,各自押解着手下的人下去准备。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选择顺从大唐的对马百姓就在唐军的指挥下分别登船。
  船帆升起,向着西方新罗半岛所在的方向返航……
  ……
  关中,长安。
  李恽带着人兴高采烈返航的时候,大唐的新君李承乾遇上了一个大麻烦。
  或者不应该说是他遇上了麻烦,而是整个大唐朝廷都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麻烦之中。
  这一切的起因还是因为侯君集在陇右干的那件破事儿。
  原本长安的局势在李承乾有意冷处理的情况下,基本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随着被程咬金放走的阿史那贺鲁残部归国,侯君集出尔反尔的消息在西突厥国内疯狂传播。
  阿史那贺鲁固然因此失去了可汗之位,可是新上任的西突厥可汗肆叶护却并没有半点领情的意思,直接派人将国书送到了庭州,言明与大唐断交,拒绝承认大唐皇帝天可汗的地位。
  除此以外,大唐其他的藩属国,包括安北都护府的各部落,都上书天子,就此事表达了关切之意。
  看着每天呈递到自己面前的文书,李承乾真心觉得自己之前处罚侯君集处罚的太轻了,颇有要把他拉出来再抽一顿的想法。
  甚至,连放走贺鲁的程咬金二人也一并被李承乾埋怨上了。
  如果这两个家伙没有放走贺鲁,而是将整个西突厥大军全都留在大唐境内,这个消息也不会传的这么夸张,引来这么多麻烦。
  在心里画圈圈将这三人轮番诅咒一通之后,李承乾终究还是没办法,只能将房玄龄等人召进宫商议对策……
第342章
:舅甥暗斗
  太极宫,两仪殿。
  “臣等参见陛下!”
  一干重臣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带领下朝李承乾恭敬一拜。
  李承乾端坐御座之上,平静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人躬身再拜,各自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等到所有人都落座之后,李承乾缓缓开口道:“诸卿,眼下的局势,想必已经不用朕再多说什么了。此事朝廷该如何处置,今日就拿个章程出来吧……”
  众人对视一眼,谁也没有贸然站出来说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只要把侯君集宰了,这些小国就会偃旗息鼓的退去,甚至连西突厥都有可能重新回到大唐妈妈的怀抱。
  可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大家才不能那么做。
  不为别的,就因为皇帝已经在侯君集这件事上做出了表态,处罚也已经执行完毕。
  这个时候如果因为这些小国的聒噪,就把侯君集拉出来再抽一遍。
  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大唐天朝的尊严还要不要了?
  凡是有一就有二,这次妥协了,那日后这些小国再来这一招怎么办?
  难道堂堂天朝上国,就要被这些人用这种手段挟制?
  ……
  沉默片刻后,太尉长孙无忌出列拜道:“陛下,臣愚以为,此番诸国虽来势汹汹,其实大多不过人云亦云。我大唐需防范者,唯有安北都护府辖下各部而已,至于南诏等国,根本无需理会。”
  就和后世的米帝只在乎天朝和大毛一样,现在大唐周围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就只有安北都护府和西突厥值得大唐关注一二。
  至于其他国家,说好听点,把你当个人,说难听点,连个屁都不是。
  西突厥这次被大唐得罪狠了,短时间内基本上没有何解的可能。
  倒是安北都护府,如果不能好好安抚,说不定就会惹出大麻烦。
  毕竟东西突厥是从突厥帝国分裂而来的,从感情上来说,东突厥人也一定会比较偏向同族的西突厥。
  如果不能给这些人一个交代,以草原民族的性格,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
  李承乾略作思忖,觉得长孙无忌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转而看向其他人问道:“太尉所言,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对视一眼,齐齐拜道:“臣等附议。”
  李承乾颔首道:“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依诸卿之见,我大唐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长孙无忌能说出刚才那番话,自然心里早有定计,躬身再拜之后继续说道:“启奏陛下,前岁安北诸部入京朝贺先帝,曾有意请先帝封镇一位皇子前往草原担任可汗,先帝以诸子皆有职守为由婉拒。”
  “依臣愚见,陛下如今何不遂了他们的心意,封镇一位宗室子弟前往草原。”
  “如此一来可以显示陛下对塞北的重视,安定草原民心;二来也可以震慑一些宵小之辈,防止有人借机作乱……”
  ……
  “唔……”
  李承乾闻言陷入沉思之中。
  早在当初安北都护府初建之时,他就有心建议朝廷封建一位宗室坐镇塞外,学习后世天朝好榜样,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手段,改变突厥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将他们一步步同化为唐人,方便朝廷管理。
  只是当时的李承乾处境有些尴尬,这种事不好掺和,这才一直拖延了下来。
  长孙无忌突然提起这个建议,正好让他想起自己多年前制定的那个计划。
  在心里回忆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很干脆地点头道:“朕以为太尉所言颇有道理,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皇帝老子都明确表示支持了,这些人哪里还会有什么意见,立马跟在李承乾屁股后面高呼「陛下圣明」。
  见众人如此识时务,李承乾很满意,点了点头之后继续看向长孙无忌:“依太尉之见,何人能担此重任?”
  长孙无忌顿首再拜:“臣以为,安陆王当可为陛下镇守草原,以保边境安宁。”
  长孙无忌的话音未落,殿上众人脸色齐齐一变,就连李承乾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
  现在的几个皇子,最大的李彻今年也不过才八岁,让他去塞外当可汗显然是不现实的。
  李承乾也明白,这个可汗的人选肯定会从自己的兄弟当中产生,但是他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会推举安陆王!
  大唐的安陆王是谁?
  贤王李建成的长子,李承道是也!
  将他放出去掌握大权,李承乾晚上能睡得着才怪。
  李承乾不相信以长孙无忌的见识看不出这一点。
  既然他能看出来这些,却还是这么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另有所图!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