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528

  在他的记忆里,《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从郡(乐浪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对马国。”
  【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余里,土狭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余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
  ……
  【绝岛……千余户……】
  想到史书中对这个国家的记载,李恽嘴角就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
  思索片刻之后,李恽面容一肃,高声道:“我大唐天子神圣威严,不可侵犯;至高无上,无所亵渎;恩泽及于鸟兽,雨露遍于四海……”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恽朝长安的方向拱了拱手:“本王身为高祖之孙,先帝之子,当今之弟,自当为陛下分忧,将天朝王化,广布于四海八荒……”
  “彼辈对马蛮夷,土狭山险,道路崎岖,无良田以果腹,无片瓦以遮身,实艰难困苦也。”
  “本王甚怜之,特率大军不远千里,渡海而来,接引彼辈蛮夷归我大唐圣天子治下,沐浴天子恩德……儿郎们,登岛!抓人!”
  到底是纨绔子弟,李恽这个13装到一半就实在是装不下去了,又恢复了他流氓的本性。
  不过他这次带在身边的都是丘八,对于这种粗鄙的话,不仅没有觉得不妥,反而给予了十分热烈的回应。
  欢呼声中,十几艘舰船争先恐后地朝对马岛的方向驶去。
  ……
  从后汉到大唐,中间隔了将近四百年,对马岛上的人当然不会再是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载的那副半野人模样。
  当李恽带着手下踏上对马岛海滩的时候,早有几十人等在了那里。
  这些人身上的穿着服饰虽然不能和李恽一行相比,不过至少看上去还算整洁,和传说中茹毛饮血的野人还是很不一样的。
  看到李恽,为首一个头戴古怪黄金王冠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似模似样地躬身一拜,叽里咕噜的用对马国土语说了一通。
  李恽眉头有些微皱,对身边那个出身百济的向导问了一句:“这蛮夷说了什么?”
  向导一脸为难,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道:“大王,对马国王刚才是问大王您是谁,为何前来,岂不知对马国是受天皇庇佑的国家吗?”
  “天皇……”
  李恽嘴角不由地抽了抽。
  大唐天子统御四海,也只是自称「天子」,号为「皇帝」,倭国这蕞尔小国居然敢号称「天皇」,还讲不讲一点礼数尊卑了?
  ……
  其实这却是李恽孤陋寡闻了,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倭国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就在国书中对隋炀帝说过「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的话。
  当时的隋炀帝怒不可遏,直接驱逐了倭国使臣,并扬言要灭掉倭国,只是碍于有突厥和高句丽在一边拖后腿,才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计划。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隋炀帝两次征讨高句丽,不仅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把祖宗基业给丢了,征讨倭国的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大唐立国,倭人知道中原皇帝不好惹,这才在国书中隐去了「天皇」之言,改以「下国之君」、「藩属之臣」一类的词语代替。
  ……
  李恽不知道几十年前发生在隋朝和倭国之间的事,这个土包子一样的对马国王自然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依然按照倭人的习惯,一口一个的称呼「天皇陛下」。
  向导躬身站在一边,不断给李佑做着翻译。
  出于贵族的行事原则,李恽并没有出声打断对马国王的话,一直到对方住嘴,才施施然对身边的向导问道:“他说完了?”
  向导问了国王一句,然后躬身应道:“大王,他说完了……”
  “那就好……”
  李恽神色平静地点点头,右手探到腰间,「噌」的一声,长刀直接出鞘。
  只见寒光一闪,刚刚还喋喋不休的对马国王两眼圆睁,双手下意识地捂住脖子,指缝间鲜红色的血液不断流出。
  挣扎的嘟囔了几声之后,对马国王那不算高大的身形直接摔倒在地,死不瞑目。
  跟在对马国王身后的那些人一看自家老大被人宰了,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一边往回跑,一边不断不断用土语叫嚷着。
  李恽不屑地看了这些人一眼,朝身后一挥手,跟他一起登岸的亲卫们就掏出手弩,瞄准了逃走的那些人。
  一阵弓弦响后,沙滩上多了几十具尸体。
  李恽将长刀在对马国王的衣服上擦了擦,收刀入鞘,对身边的副将卫统吩咐道:“让儿郎们下船抓人。”
  卫统看都没看那些对马贵族,应诺一声之后直接下去安排。
  没过多久,唐军就陆续登岸,朝着远处低矮的建筑群冲去。
  趁着手下们去抓人的功夫,李恽带着随从将附近的地形查勘了一遍。
  ……
  李恽带人站在一座小山的山顶,看着远处海面上偶尔喷起的水柱,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新计划。
  这对马岛就在鲸海附近,如果在这里建立一座鲸鱼作坊,就可以不用等朝廷收服新罗半岛,直接派人来鲸海捕鲸。
  捕到鲸鱼之后,就近拉来此处处理,再将处理好的各种鲸鱼制品运回大唐本土。
  如此一来,无疑会省去许多路上耽搁的功夫。
  更有甚者,等到日后朝廷收服新罗半岛,完全可以在此处屯兵,与陆上的军队两面夹击,让半岛三国首尾不能兼顾。
  ……
  李恽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当下就把计划和众人说了一遍,最后问道:“尔等以为本王此策如何?”
  众人对视两眼,几乎不敢相信一向只会胡闹的大王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沉默几息后才同时拜道:“大王英明,我等顿首。”
  李恽志得意满地笑了几声,对身边的王府记室吩咐道:“你将此策拟一道奏疏出来,回去后上呈长安。”
  “诺……”记室躬身应命。
第341章
:皇帝的麻烦
  对马岛虽然号称「周回四百里」,不过因为地形崎岖的缘故,真正能住人的地方其实有限的很,只用了小半天时间,唐军就从几个聚居地抓来了数千对马人。
  和刚才那几十个对马贵族相比,现在众人面前这些普通的对马百姓就要惨多了,衣衫褴褛暂且不说,很多人甚至连一件正经衣服都没有,身上裹着鱼皮或兽皮,在唐军的长刀下瑟瑟发抖。
  看到这副凄惨的场景,李恽觉得自己之前考虑的那些强硬手段可能用不上了。
  在侍从的托举下爬上一块两人多高的巨石,李恽清了清嗓子,朝长安的方向拱拱手,对下面站着的对马百姓说道:“本王乃大唐河北王,奉圣天子之命,前来宣扬王化……尔等可愿随本王前往大唐,做中国之民?”
  虽然有意要将这里打造成一座鲸鱼作坊,不过李恽并没有因此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
  这些对马人他准备全部带回去卖了做奴隶,至于鲸鱼作坊,还是要从大唐本土移民过来建设才能让他放心。
  ……
  一众对马百姓听天书一样听着李恽说话,谁也不明白他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好在向导很快就将李恽的话翻译成对马方言又说了一遍,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大唐在什么地方,也不明白「王化」是什么意思,不过看到唐军随便一个士兵都穿的比自家大王还要鲜亮,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向导的话音刚落,就有许多人跪倒在地,朝着李恽不断叩首,叽里咕噜的用土语表达着自己的臣服。
  看着这些人一脸感激的模样,李恽心里丝毫没有骗人之后的不安。
  虽然这些人最终都会沦为奴隶,被人呼来喝去,但是在物阜民丰的大唐,就是做奴隶,也比他们眼下在这荒凉小岛上的生活要幸福的多。
  ……
  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李恽下令让所有愿意跟随唐军的人站在一边,不愿跟随唐军的则留在原地。
  一阵骚乱之后,绝大多数人都退到一旁,只有百余人还留在了原地。
  这些人身上的衣服要比其他人整齐很多,一看就知道是对马人中的贵族。
  这些人平日里靠着自身的特权在对马国内作威作福,享受惯了做人上人的滋味,又岂会愿意去大唐做普通百姓。
  在他们的心里,还想着等李恽等人离开,继续去其他地方做自己的贵族呢。
  只可惜,李恽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了……
  在将大部分人分到一边之后,李恽狞笑着一挥手,围在四周的大唐将士就朝着这些人围拢过去,手中长刀出鞘,用意昭然若揭。
  看到那一柄柄闪着寒光的刀剑,对马贵族们这才想起来,自己现在面对的这些可不是什么救世主,而是红果果的侵略者!
  回过味来的众人连忙跪地求饶,表示愿意做大唐的顺民,可惜已经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