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528

  如果放在平时,这些人很快就会被负责护卫仪仗的禁军驱离,不过这一次却是不同。
  提前得到授意的禁军对这些围观的百姓视若无睹,任由他们跟在队伍后面。
  庞大的队伍招摇过市的在长安城中逛了一圈,吸引了足够的关注,这才施施然走出明德门,向南郊走去。
  ……
  长安南郊,皇庄。
  自从李承乾登基之后,皇庄作坊的规模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扩张。
  少府中数得上号的名师大匠全被李承乾搜罗了过来,皇庄的占地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张了六七倍,外围还筑起了一道将近两丈的围墙,远远看去就和一座小城没有区别了。
  李承乾带着文武百官和围观群众来到城门口的时候,身为皇庄负责人的张季早已经带人等候在这里了。
  看到李承乾走出御辇,张季连忙带着一众手下拜道:“老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金安!”
  李承乾站在车架上,神色无悲无喜:“众卿平身。”
  “谢陛下。”
  众人再拜之后起身,老老实实地站到路旁。
  李承乾被黄安搀扶着走下御辇,来到张季身边,一脸淡然地问道:“张卿,朕安排你做的那件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季的神色看上去有些激动,稍作之后才郑重拜道:“回禀陛下,一切都已按照陛下的旨意准备妥当。”
  李承乾称赞了一句,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文武百官,对张季吩咐道:“带朕与诸卿过去看看吧。”
  “唯!”
  张季高声应诺,转身在前面给李承乾带路。
  ……
  没走出多远,众人就在新建成的皇庄大门前停下。
  幽深的门洞边立着一块两人多高的巨大石碑,石碑上盖着一块红布,将碑文遮掩的严严实实。
  百官虽然看不见石碑上写了什么,却明白了皇帝今天把大家带来的用意——就是为了给皇庄揭牌的。
  中国人向来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扩建后的皇庄已经成了少府下辖的正式机构,按规矩也该给一个名头,不能再「皇庄」「皇庄」的称呼。
  众人只是有些好奇皇帝究竟会给皇庄作坊安个什么名头。
  ……
  李承乾并没有让众人等太久,站在石碑前稍稍沉默之后就对黄安吩咐道:“宣旨吧。”
  黄安躬身应诺,从身边一个小内侍的手里接过一卷圣旨,清了清嗓子,展开念了起来:“皇帝制曰:褒贤昭德,昔王令典,顾善念功,有国彝训……今有大匠张季等,作机械以利天下,行创造以惠众生,朕甚嘉之……立「墨苑」一座,以彰其功,以美其德,勒石为记,以传万世!”
  随着黄安的念诵声,两个禁军大步上前,将石碑上的红布扯下,露出其中的石碑真容。
  只见红布下的碑身通体由一种黑青色石料雕琢而成,碑体四周刻满了寓意吉祥的云纹,碑面正中雕刻着两个斗大的篆字,正是黄安所念诏书中提到的「墨苑」二字。
  ……
  李承乾背对着众人站在石碑前,神情有些唏嘘。
  前一世,汉武帝用一句轻飘飘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两千多年。
  虽然这种做法帮助中华民族一直传承到了二十一世纪,但是却将炎黄子孙基因中的野心和扩张性消磨殆尽。
  这一世,李承乾用这一座石碑打碎了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
  从今天开始,诸子百家,甚至之后的千家、万家,都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
  这种选择究竟会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以李承乾的眼光,一时间也有些拿捏不准。
  ……
  张季躬身站在李承乾身边,看着石碑上自己亲手刻上的「墨苑」二字,不由的老泪纵横起来。
  墨家自从秦朝灭亡之后就不被统治者所喜,近千年来,当初和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早已式微,只靠着零星几点传承在苟延残喘。
  等到这几点传承断绝,墨家就要彻底从这个世间消失。
  张季原本都已经绝望了,却没想到突然蹦出一个李承乾,在山穷水尽的关头伸手拉了墨家一把。
  这份恩德,比天高!比海深!
  张季抹了抹眼角,走到皇帝身前,郑重地三叩九拜:“陛下大恩,墨家必誓死以报!”
  一句话出口,宣告了墨家这个古老学派自今日起正式回归!
  人群中,房铎等人一脸振奋地看着张世的举动,墨家重回世间了,他们的学派还会远吗?
第323章
:反应
  李承乾没有理会房铎等人不断抛来的秋天菠菜,上前扶起张季,温和道:“张卿免礼,卿有大功于国,朕这么做,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张季颤巍巍地站起身,嘴里依旧说着「感激不尽」之类的话。
  李承乾一边温言安慰他,一边将目光落在人群中几个神色有些阴暗的臣子身上。
  这些家伙都是出身山东和齐鲁大地的官员,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出自这些人祖上的功劳。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孔子说的话才是真理,其他的一切言论都是异端邪说。
  为了维护「圣人」的言论,这些人什么下三滥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如果李承乾还是太子,可能会对这些人的手段顾忌三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他是皇帝!是天子!
  唐代的皇帝可不是后世宋明时期那种「垂拱而治圣天子」。
  在科举改制,儒家彻底掌控话语权之前,一言而决天下事,一人而定天下法才是天子的基本操作。
  作为皇帝,别说只是改革一下文化政策,就是明目张胆的指鹿为马,官僚集团也只能老老实实地顿首百拜,高呼「陛下圣明」。
  想要翻案?
  等皇帝死了再说吧。
  ……
  只是随意看了那些人几眼,李承乾就将他们抛到脑后,对张季说道:“张卿,朕初来墨苑,卿还是先带朕与诸卿进去见识见识吧。”
  张季恭声应诺,带着李承乾和百官走进墨苑之中。
  因为是从皇庄作坊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墨苑的总体架构还是跟之前的皇庄差不多,只是增加了许多之前没有的项目。
  比如李承乾做太子时不敢涉猎的兵器甲胄锻造,就在墨苑中占了一席之地。
  除此以外,唯一的改变就是墨苑从今以后只负责研发,而不负责制造,所有的制造任务都被分配给了少府监的其他作坊。
  ……
  对于这个安排,李承乾表示举五肢支持。
  搞科研的嘛,就好好搞科研,别整天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后世的经验已经不止一次告诉过他,任何想要搞副业的科研机构,最后的结局大多都不会太好。
  不是失去先进性,彻底沦为工厂,就是因为经营不善欠一屁股债。
  与其让墨苑走上后世某些高X工厂的老路,不如从一开始就斩断科研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
  在将墨苑转了一圈之后,李承乾很是满意地勉励了张季等人一番,许诺了不少赏赐,之后便带着百官浩浩荡荡的回转长安。
  随着大部队的回归,天子建立墨苑的事情以光速传遍了整个长安。
  对于这件事,吃瓜群众们并没有什么特殊反应。
  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叫「墨苑」还是「白苑」,只要能继续发明类似曲辕犁那样的便捷农具就行,至于那些细枝末节,老百姓表示咱并不关心。
  但是对于朝堂诸公和赶考士子来说,这里面的含义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一时间长安城内所有能聚会的地方都挤满了人,所有人都在讨论皇帝此番动作背后的深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