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528

  他知道,这些人既是在哭李二陛下,同样也是在哭她们自己。
  李二陛下驾崩了,她们这些李二陛下的妃嫔就不能继续留在太极宫。
  今夜过后,她们就会被迁往掖庭宫暂居。
  有子嗣的稍后会被各自的子嗣接出皇宫生活,李二陛下不曾临幸过的那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离开皇宫去自谋生路。
  最惨的就是那些已经得到过宠幸,却没能诞下子嗣的人,她们会被统一送到某间皇家寺庙出家,这辈子和青灯古佛长相作伴。
  对于这些大多不过二十多岁的妙龄女子来说,这世上恐怕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
  李承乾虽然很同情她们的遭遇,不过有祖宗家法在,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一边看着她们哭得梨花带雨,最后被各自的贴身女官搀扶着退下去。
  等到这些人全都离开了,李承乾才缓步上前,拿起铜勺往灵柩前的长明灯里加了半勺灯油,坐回香案前的蒲团上,低声说着一些只有父子二人能听见的话……
  ……
  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高过长安城的城墙,太极宫承天门就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在大小官吏,各国使臣翘首以盼的目光中,李承乾在一个王袍身影的扶持下登上庄严的御座,向天下臣民宣告一位新王者的诞生。
  看着那身穿王袍的修长身影,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感觉有千万头羊驼狂奔而过。
  那个一脸淡然站在御座侧方的中年男子,分明就是已经死了一个多月的贤王李建成!
  【尼玛说好的急病离世呢?尼玛说好的陪葬献陵呢?这家伙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个又一个疑问涌上众人的心头,不过转眼间一切就都烟消云散。
  有着多年官场经验的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
  不管其中有多少曲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先帝一定是有除掉贤王的心,所谓「急病」,只怕是先帝送上门的一杯毒酒,三尺白绫。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死,只有一个可能——是现在坐在御座上的那位天子保了他一把。
  很多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转到了李承乾的脸上,想要从他的表情里看出个子丑寅卯。
  不过很可惜,继承了李二陛下皇位的李承乾同时也继承了皇帝老爹的冰块脸属性。
  从他脸上,百官得不到丝毫有用的信息。
  ……
  大典结束之后,李承乾起身,带着满腹疑窦的众人入宫祭拜李二陛下。
  当按照李二陛下遗诏中的要求祭拜完后,百官各归本衙处理公务,李承乾则向着两仪殿的方向走去。
  在开始履行自己作为皇帝的职责前,李承乾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论功行赏。
  ……
  两仪殿上,李承乾做太子时的一种属官全部在列,每个人面前都摆了一张案几,案几上是几个简单小菜。
  先帝新丧,最近一段时间都会禁食酒肉,不过即便如此,在光禄寺大厨们的烹调下,这几个小菜也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珍馐要更加美味。
  只是没有人再有精力去关注这些,大家都知道皇帝此番召见自己等人的目的,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看着御座上的李承乾,在心里暗暗揣测自己能得到什么职位。
  即便是一直以来都很淡泊名利的房铎,这个时候也有些紧张。
  他之所以愿意委身担任厩牧令,存的就是投资未来的心思。
  眼下未来已经到了,如果此番他不能凭借从龙之功从厩牧令这个坑里爬出来,日后再想要爬出来,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官场上虽然有后发制人的说法,可若是有机会抢占先手,没有人会拒绝。
  ……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坐在御座上,心里也在不断做着权衡。
  李二陛下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多合格的父亲,不过确确实实是个好皇帝。
  在一个多月前的官职大调动中,李二陛下给李承乾留了不少空位用来安插心腹,从而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掌握手中的权力。
  这些官职是李二陛下留给李承乾最后的一点帮助,也是对他这个新君的第一次试炼,考验的就是他识人用人的眼光和手段……
第314章
:论功行赏
  在心里计较一番之后,李承乾端起面前的酒杯,起身道:“朕与诸卿相识于微末之间,幸赖诸卿辅佐,方有今日之局面。朕以水代酒,酬谢诸卿辅佐之功……”
  众人连忙站起身,同声拜道:“臣等敬陛下!”
  君臣共饮一杯之后,李承乾坐回御座,目光在众人身上来回扫视着:“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向来不吝封赏,朕自当效之……”
  众人低眉垂首,没有接话。
  李承乾稍作沉吟,目光最终落在左手第一位的卢照辞身上:“卢卿……”
  卢照辞出列拜道:“陛下。”
  李承乾看了看他,说道:“卢卿身为朕之家令,总合诸卿,筛选贤能,实为朕之肱骨也,朕欲以卿为尚书右丞,卿以为如何?”
  尚书丞是尚书省左右仆射的副手,负责对接六部,其中左丞负责总领吏部、民部、礼部诸事,官阶正四品上,右丞负责对接兵部、刑部、工部,官阶正四品下。
  卢照辞的个人能力绝对出众,李承乾交代的事情他每次都能做的很好,只是他大部分时间负责的都是人事管理工作,对于具体事务涉足不多。
  李承乾将他丢去尚书省,主要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接触更多的具体事务,培养他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李承乾也是想借由这个布置,在尚书省里埋下一颗钉子,以免自己被下面的人糊弄。
  ……
  卢照辞虽然不知道李承乾心里的种种盘算,不过初入官场就能进入三省之中地位最高的尚书省,这种机遇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当下欣然拜道:“下臣谨遵陛下之制。”
  看着卢照辞恭敬的模样,李承乾心里很满意,也就多嘱咐了一句:“尚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举不当,卿当实心用事,莫要辜负了朕的期许。”
  卢照辞郑重再拜:“下臣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或忘。”
  李承乾点了点头让他退下,将目光转向和卢照辞相对而坐的张世:“张卿……”
  张世连忙起身一拜:“臣在。”
  “朕欲以卿为大理寺少卿,卿可愿为之?”
  张世身为法家传人,去大理寺或者刑部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相比之下,刑部作为文官集团的自留地,官员的升迁任免都有着严格的标准,李承乾如果不管不顾地把张世塞进去,未免有些太不给朝臣面子,吃相太过难看。
  李承乾才刚刚登基,一切还是该以稳妥为主,因此李承乾在考虑一番之后还是把他丢去了大理寺。
  ……
  对于这个安排,张世自己也很满意。
  大理寺的前身就是他祖上张汤曾经任职过的廷尉,进这个衙门为官,让张世有种追寻自己先祖脚步的感觉,心里激动莫名,顿首拜道:“陛下厚爱,臣必誓死以报!”
  说完一脸兴奋地退了回去。
  李承乾神色不动,目光继续落在下一个人身上:“长孙冲。”
  长孙冲出列见礼:“陛下。”
  看着情绪激动的长孙冲,李承乾的心里有些纠结。
  按说以两人表兄弟的关系,加上长孙冲曾经在长乐公主的婚事里替天家背过黑锅,李承乾怎么说也该给他谋个好差事才对。
  但李承乾却不能那么做。
  并非是他刻薄寡恩,也不是长孙冲犯了什么过错,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长孙冲的老爹长孙无忌身上。
  在李二陛下临终前留下的遗诏里,将长孙无忌任命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扬州大都督,与房玄龄一同辅佐新君。
  这么一番安排下来,长孙无忌如今俨然已经权倾朝野。
  如果这个时候再给长孙冲安排一个实权官职,父子俩上下呼应,那长孙家就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为了保障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威,李承乾绝对不能给长孙冲安排太过重要的职务,至少在他彻底掌控朝局之前不行。
  ……
  沉默片刻后,李承乾缓缓开口:“朕欲以卿为御史中丞,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整个大殿响起一阵整齐的吸气声。
  不为别的,就因为御史台是大唐官场出了名了「养老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