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528

  ……
  当玄奘法师见到李承乾的时候,大唐的太子殿下正穿着一身粗布短衫,和几个工匠围在一座奇形怪状,看上去像是烟囱一般的火炉前鼓捣。
  炽烈的炉火将李承乾的脸烤得通红,可是他却丝毫不以为意,目光始终看着眼前的火炉,指指点点的和众人说着什么。
  玄奘法师没有想到李承乾堂堂太子之尊,居然和一群粗鄙的工匠搅和在一起,还穿上了工匠才会穿的粗布短衫。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要崩塌了——如果他知道什么是三观的话。
  愣了好一会儿,玄奘法师才回过神来,连忙上前几步拜道:“贫僧玄奘,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回头看了他一眼,温和道:“法师免礼,还请法师稍等片刻,孤这里快结束了。”
  说完也不再管他,直接回头和几个工匠继续商议起来。
  ……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玄奘法师只好暂且站到一边,开始打量起这个有些怪异的火炉。
  看了几眼之后,玄奘法师发现了一些门道。
  眼前这个造型古怪的火炉似乎是从现有的炼铁炉演化而来的,只是形制上要大了不少,而且多了几处以前没有的设置,这才让他一时没有看出来。
  就在玄奘法师研究这些布置有什么用的时候,李承乾等人的商议也有了结果,几个工匠同时点了点头。
  李承乾从旁边叫来两个宿卫,二人合力将厚重的炉门关上。
  然后就见一个工匠顺着梯子爬到怪炉顶部,将一斗粗铁砂从「烟囱」口旁边的一个缺口处到了进去。
  铁砂倒进炉子里,旁边早已准备好的工匠卖力挥起了鞭子,驱赶着几匹骡子拉动磨盘,通过各种装置的转换,最终拉动怪炉边码成一排的皮橐(音同「驼」,炼铁用的皮制风箱),朝着封闭的火炉里吹风。
  虽然怪炉的高度很高,可是一排皮橐吹出的风力何等之强,烟囱状的炉顶瞬间喷射出无数火星。
  火星飞出烟囱口后就开始缓缓飘落,如同下了一场火雨一般。
  玄奘法师的目光被这迷离的景象所吸引,李承乾等人却没管这些,注意力始终盯着怪炉底部的位置。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炉子底部一个专门开出来的缺口里有炽热的铁水缓缓流淌而出!
  看到这一幕,四周围观的工匠们都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李承乾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神色。
  和众人交代几句之后,李承乾接过黄安递上的手巾擦了擦汗水,然后就带着张季走向玄奘法师。
  ……
  见李承乾朝自己走来,看到他身上那件粗布短衫,玄奘法师眼角抽了抽,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次躬身行礼:“贫僧拜见殿下。”
  李承乾上前扶起他说道:“法师免礼,孤来为法师介绍一下,这位是张公,这皇庄的主持之人……张公,这位就是最近长安城声名鹊起,受百姓敬仰、万人爱戴的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谦虚了几句,之后就与张季攀谈起来。
  等到二人聊的差不多了,李承乾才在一旁问道:“不知在法师看来,孤命人所做的这个「高炉」如何?”
  玄奘法师看了一眼不远处忙碌起来的炼铁高炉,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殿下奇思妙想,着实令人折服,只怕今日以后,天下百姓都要对殿下感恩戴德了。”
  他这话倒不完全是拍马屁。
  虽然李承乾这个新式的炼铁炉和旧式炼铁炉相比大同小异,只是稍稍改动了几个地方而已,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改动,让炼铁炉有了质的飞跃。
  仅仅从刚才试验的结果,玄奘法师就可以推断出:只要这种新式炼铁炉推广开来,大唐的产铁量必然会有大的跨越,甚至有可能一举解决天下缺铁的问题。
  ……
  千万不要以为大唐就不缺铁,事实上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都是缺铁大国。
  一直到北宋,因为技术的发展,改进了炼铁竖炉,国家才逐渐走出缺铁的困境。
  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统治者才将铁从管制交易的名单中移除,任由百姓生产和交易。
  对于如今大唐的百姓来说,铁器虽然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却并不是能够随意使用的消耗品。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件铁器,坏了修,修了坏,用上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是常有的事。
  并不是铁器的质量有多好,也不是他们恋旧,实在是他们没办法负担购买新农具的支出。
  李承乾改进的这种新式炼铁炉虽然对朝廷需要的镔铁和精铁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却能为百姓打造农具提供足够的粗铁。
  只要高炉推广开来,生产农具需要的粗铁价格必然要跌到一个很低的价格,成为普通百姓也能负担的产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玄奘法师才会对李承乾如此不吝称赞。
第297章
:高深莫测太子殿下
  面对玄奘法师的赞美,李承乾微笑着摆了摆手:“呵呵,法师谬赞了,孤愧不敢当。”
  虽然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可是李承乾脸上却没有丝毫谦虚的意思,反而受用的很。
  见李承乾心情不错,玄奘法师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起来:“不知殿下今日召贫僧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吩咐贫僧去做的?”
  他这句话说的很巧妙,直接问「有什么事情要做」,而不是问「为了什么事情找自己」。
  言下之意就是他已经知道了李承乾的计划,并且愿意配合李承乾的行动。
  如果放在以前,李承乾肯定会马上拉着对方开始商量改造佛教的方案。
  不过这一次,李承乾却并没有那么去做,反而依旧乐呵着说道:“这皇庄孤也有段日子没有过来了,听说又添置了不少新奇事物,不知法师可愿意陪孤四处看看?”
  玄奘法师合十一礼之后说道:“阿弥陀佛……殿下有命,贫僧自然无所不从。”
  这句话依旧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同意和李承乾一起参观皇庄,其实暗地里说的还是改造佛教的事。
  李承乾就好像没听出玄奘法师话里的深意,转头看向一边的张季说道:“既然玄奘法师没有意见,那就有劳张公为我二人介绍了。”
  张季微微躬身:“殿下客气了,能为殿下效劳,是老朽的荣幸……”
  ……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张季带着李承乾和玄奘法师参观了皇庄作坊大部分的产业。
  这里面既有早就上马的农具改造项目和琉璃烧制项目,也有不少新开展的「业务」,因为数量太多,此处便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一圈逛下来,玄奘法师已经被震得有些说不出话了,脑子里一团浆糊。
  虽然有很多东西他都看不出用途,不过仅仅只是看出端倪的那些,就已经对他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如果将这皇庄里的东西全部散播出去,天下必然会因此发生剧变,而那变革之后带来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以他的见识,一时间竟然有些看不通透。
  看着玄奘法师一脸痴呆的模样,李承乾心里不免有些好笑,没有说话,直接带他来到一座清幽的小院之中。
  ……
  这座院子是李承乾在皇庄的休憩之所,虽然他不怎么来皇庄,不过这院子却每天都有人打扫,因此并不显得陈旧。
  三人各自落座,自有内侍上前奉茶。
  李承乾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没有像玄奘法师想的那样提起改造佛教的事,反而又说起了一件不相关的事情:“孤听闻法师此番西行求经,途经数万里,横越数十国。想必一路上遭遇了不少困难险阻,不知可否与孤叙说一二?”
  见太子难得对自己的经历表现出兴趣,玄奘法师不敢怠慢,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二人讲述了起来。
  等到玄奘法师将自己的经历大致说完,已经又过了一个时辰,李承乾稍作沉吟之后突然提了一个要求:“孤这里有件私人的事情,希望玄奘法师能够帮忙。”
  一听说只是私人的事情,玄奘法师顿时有些兴致缺缺:“敢问殿下,不知是什么事情?”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法师周游列国,经历丰富,不知可有著书立说,将这段经历传于后世的打算?”
  玄奘法师虽然搞不懂李承乾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说道:“不瞒殿下,贫僧正有此意。”
  李承乾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孤想请法师在著书之时将天竺各国的情况详细描述一番,将天竺的富有和软弱描绘的深刻一些。”
  玄奘法师闻言越发摸不着头脑:“殿下此举未知是何用意,可否与贫僧分说一二?”
  李承乾微笑着摇了摇头,拽了一句佛经中的话:“佛曰:「不可说」。(出自《大般涅盘经》)”
  ……
  看着李承乾一脸高深莫测的模样,玄奘法师有些气苦,却拿他没办法,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原以为接下来就该谈到改造佛教的事了,却没成想李承乾朝房外看了两眼,直接说道:“时候不早,孤也该回宫了……”
  玄奘法师拈着佛珠的手一僵,有些惊讶地唤了一声:“殿下……”
  不等他继续说话,李承乾就直接把房门外守着的罗飞叫了进来,吩咐罗飞把他送回长安。
  玄奘法师的心里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不过看到李承乾坚定的目光,所有话都堵在了嗓子眼,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