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528

  虽说李二陛下因为生病的关系,饭菜都没怎么动,可是再怎么这说也是剩饭。
  这天底下哪有让储君吃剩饭的道理?
  就算给储君吃剩饭的人是皇帝,这也有些过分了。
  ……
  见李承乾半天没有动筷子,李二陛下转头对一边的黄易吩咐道:“看来太子不喜欢这些饭菜,黄易你去替太子换一桌吧。”
  黄易答应一声朝殿外走去。
  李承乾连忙伸手拦住他,对皇帝老爹说道:“父皇,母后长长教育儿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饭菜就很好,不用换了。”
  说完就坐回去吃了起来。
  因为李二陛下有病在身,所以今天准备的饭菜也不是很多,李承乾将所有东西吃完,也只是吃了个半饱而已。
  接过宫女递上的茶水漱了漱口,李承乾正准备说话,李二陛下已经先开口了:“好了,朕有些乏了,太子先退下吧。”
  李承乾无奈,只好将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躬身拜道:“父皇多保重龙体,儿臣告退。”
  ……
  太子车驾缓缓驶回东宫,一进玄德门,李承乾就对车外的黄安吩咐道:“黄安,你去将赵先生、卢照辞、张世、房铎几人全都找来,孤在崇文殿等他们……”
  稍作停顿之后,李承乾补充道:“把长孙冲也叫上。”
  黄安领命而去,很快,赵元茂等人就都赶到了崇文殿。
  平日里还算繁忙的崇文殿已经被提前清空,只有李承乾一个人等在里面。
  见礼之后,城府最浅长孙冲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殿下急召臣等前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李承乾将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给众人详细的描述了一遍,说完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孤总觉得父皇这些安排的背后别有深意,可又想不出有什么玄机,还请诸卿教我。”
  听完李承乾问题,众人都开始冥思苦想起来,只有赵元茂一个人老神在在的喝着内侍端上的茶水,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李承乾眼前一亮,拜道:“先生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还请先生为孤解惑。”
  赵元茂微微一笑,温和道:“殿下不必着急,还是让伯益他们先想想吧。”
  ……
  赵元茂在突厥待了那么多年,见惯了宫廷里的各种鬼蜮,李承乾的话刚刚说完,他就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玄机。
  之所以没有直接说,只是想借机锻炼一下卢照辞等人而已。
  他今年已经快五十了,谁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年好活,与其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不如放手让几个后辈去做。
  这样万一哪天他不在了,太子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卢照辞等人都是心高气傲之辈,见赵元茂这么快就明白过来,心下佩服的同时也有一丝不服,互相对视一眼之后都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很快,卢照辞就第一个明白了其中的关节,紧接着是长孙冲,再之后是房铎,张世是几人里最慢的,一直花了将近一盏茶的功夫,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这并不能代表几人的能力水平,起码在长孙冲和张世身上是这样。
  长孙冲的老爹长孙无忌就是个擅长权谋之术的人,长孙冲学了他老爹的几分本事,在这种事情上自然会比其他人要更敏感。
  至于张世,法家的人治国理政是一把好手,可是向来不善于应付官场的勾心斗角,所谓的「长于谋国,拙于谋身」,最开始就是专门用来形容法家传人的。
  历史上的法家名人,前有李悝、吴起,后有商鞅、晁错,几乎就没有一个能寿终正寝的。
  张世能够想明白这里面的曲折,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
  看到众人都回过神,李承乾袖着手问道:“看来诸卿都已经想明白了,不知哪位可以替孤解释解释?”
  几人对视一眼,最终由卢照辞这个太子家令出列说道:“臣等斗胆,还是请赵先生为殿下解惑,臣等也好从旁学习一番。”
  李承乾转头看向赵元茂,笑道:“看来还是要劳烦先生了。”
  赵元茂放下手里的茶碗,微微躬身道:“不敢,为殿下解惑,本来就是为臣的本分。”
  客气了一句之后,赵元茂起身郑重一礼:“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的大志马上就有施展的机会了!”
第253章
:最后的安排
  李承乾心里其实也已经隐约有了一些猜测,只是一时还看不通透,听赵元茂这么说,躬身请教道:“还请先生为孤细言之。”
  赵元茂还了一礼,解释道:“国朝典制,常朝在两仪殿,朔望朝在太极殿,大朝在承天门。自前隋开皇以来,从未有皇帝以外的人能够在两仪殿对百官发号施令。陛下今日将两仪殿交于殿下,其中深意难道殿下难道看不出来吗?”
  李承乾点头道:“父皇器重,孤自然是明白。孤想不通的是,父皇为何要让孤吃那些剩菜。”
  想到皇帝老爹让自己吃剩饭,李承乾就有些皱眉。
  他倒不是有洁癖,只是这种事按理来说根本不可能发生,如今既然发生了,背后就必然有所深意。
  赵元茂面带微笑,捋须道:“呵呵……陛下这是在点醒殿下,不可得陇望蜀。陛下给您的,您尽可以收下,陛下不给的,您万万不能伸手。”
  李承乾把这话在心里转了转,发现却是如此,脸上不由露出欣喜之色,正要说话,那边黄安走进来通报道:“殿下,翊卫羽林中郎将纥干承基求见,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到殿下驾前听用。”
  听到纥干承基这个名字,李承乾微微一愣,如果不是黄安提起,他几乎已经快忘了这个当初背叛自己的小人。
  紧接着,他的心情就变得无比复杂,有惊喜、有愤怒、更有无奈。
  惊喜的是当初赵元茂曾经跟他分析过:如果哪天皇帝老爹将「鸿鹄」还给自己,说明老爹彻底打消了对自己的防备,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经彻底稳固。
  只是想到纥干承基当初背叛自己,李承乾就恨不得让人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但是考虑到对方现在的身份,李承乾又有些投鼠忌器。
  世事有时候就是这么操淡。
  ……
  看着李承乾的表情不断变化,后来加入的张世等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卢照辞只好在一边给几人解释起纥干承基和东宫之间的恩怨。
  等到卢照辞将事情的原委都说清楚,李承乾的情绪也调整的差不多了,太子殿下冰冷的目光从几人身上一一扫过,沉声问道:“诸卿以为,孤该怎么处置这个纥干承基?”
  李承乾话音未落,张世就一脸义愤填膺的起身拜道:“殿下,臣以为此等不知忠义之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臣请将之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张世说出这种话,李承乾丝毫不觉得意外。
  法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唯上的一群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选择了效忠某人,就会瞬间化身脑残粉,即便主君是个一无是处的废柴,或者是个恶贯满盈的混蛋,他们也会尽心辅佐辅佐,至死不渝。
  背叛,在法家眼里是最不能饶恕的罪行。
  在张世看来,虽然那个叫纥干承基的家伙之前不知道太子的真实身份,可他既然选择了投靠,就应该一心一意为主君卖命,而他居然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就把主君卖了,仅凭这一点,他就必须要死!
  ……
  李承乾对于张世的提议很心动,不过他却没有贸然做出决定,而是看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张卿的建议如何?”
  太子四臣之中,张世的地位要比身为太子仆的长孙冲和身为厩牧令的房铎要高,所以在他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这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卢照辞起身拜道:“殿下,臣以为张率更的建议有些草率了。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纥干承基是奉陛下之命来辅佐殿下的,如果处置了他,只怕陛下面子上不好看……”
  卢照辞当初是负责管理鸿鹄的,对于纥干承基的背叛,他更加不能接受,不过他也知道,现在处置纥干承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稳妥起见,他觉得还是等到李承乾真的将一切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再和对方算总账不迟。
  有了领头的人,长孙冲和房铎也就有了说话的底气,同时起身拜道:“臣等以为家令所言极是,望殿下三思。”
  李承乾将目光转向赵元茂:“先生以为如何?”
  他记得上一次纥干承基来东宫传旨,赵元茂事后曾经建议他应该将纥干承基杀了才对。
  眼下再次面临同样的抉择,李承乾想着先问问他的意见。
  赵元茂明白李承乾的心思,将茶碗放下,缓缓开口:“殿下前次没有对他动手,此番就更不能对他下手,否则在陛下看来就是殿下有意藏拙,糊弄君父。”
  “更何况陛下这个时候将纥干承基送回到殿下身边,未尝没有让他来监视殿下的意思,殿下将他杀了,陛下说不定会就此收回殿下的权力,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就是说孤不仅不能杀他,还要好好养着他?”
  赵元茂微微颔首:“然也。”
  李承乾苦笑着摇了摇头,眼中掠过一道杀意:“既然如此,孤就好好养着他,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
  ……
  崇文殿外,一身戎装的纥干承基紧张的来回踱步,他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楚。
  当初他选择卖掉李承乾,投靠皇帝,本以为从此就要平步青云,谁知道后来才发现李承乾居然是太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