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528

  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在东亚称王称霸,他的野心足以容纳整个地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在李承乾心里,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第221章
:大唐立法精神
  在心里YY了一番之后,李承乾将奏报轻轻放下,对下方坐着的众人说道:“此事能够顺利完成,多亏诸卿的谋划,孤稍后自有赏赐。”
  众人连忙起身拜道:“臣等为殿下臣子,为殿下分忧,本就是分内之事,不敢言赏。”
  李承乾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坐下:“孤听说最近宫中关于此事的议论不少,不知诸卿有何疑问,可否说来与孤听听。”
  人群中,率更令张世出列拜道:“殿下,臣有一事不明,想在殿下驾前请教。”
  李承乾看着他问道:“张卿有什么疑问尽管问,孤一定知无不言。”
  张世再拜问道:“臣愚钝,不明白殿下为何要建议陛下任由官员百姓参与海洋捕捞,不做任何限制?”
  李承乾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见所有人都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张卿以为如今大唐的律法适合用来管理海上事务吗?”
  想要管理海洋捕捞,必然要依照商律,可是唐律中有关商业的条文少的可怜,别说是管理海洋事务,就是陆上贸易也管不好。
  眼下大唐对于商人的管理简单粗暴,商人行商全靠自觉,是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还是囤积居奇强买强卖,一切都只在商人一念之间。
  没有闹出问题,官府连个屁都不会放,可是一旦搞出大新闻,闹得民怨沸腾,马上就杀人抄家,连个理由都没有。
  张世身为太子率更令,对于各种法律条文烂熟于胸,他也明白现在大唐的商律是个什么情况,因此李承乾这个问题一问出口,他就说道:“既然如今的商律不合时宜,何不重新制定一部海律,用以裁决海上诸事?”
  张世是法家的传人,对于法家来说,这世上就没有制定一部律法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制定两部。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张卿,孤知道你身为法家传人,喜欢按着法律规定办事,不过孤今天有句话要告诉你,希望你能记在心里。”
  张世郑重一拜:“请殿下赐教。”
  李承乾神色郑重了几分,缓缓吐出十个字:“立法不可缓,置法不可预。”
  张世好像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又好像没有明白,想了想之后拜道:“下臣愚钝,还请殿下详解。”
  李承乾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诸子百家议论纷纷,儒家说「法出于礼」,黄老言「法生于道」,总而言之不过一点,那就是先有罪,后有法。朝廷制定法度,是为了让后人再犯前人犯下的过失。”
  “如今海洋捕捞刚刚兴起,诸般事项尚且不曾完备,朝廷上下都对此事一头雾水,仓促立法,难免有所疏漏。”
  “不如任其发展一段时间,再根据实际情况立法,如此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的律法,这便是孤所谓的「置法不可预」。”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李承乾继续说道:“律政之道,乃柱国之石,定国之基,律法通行则国家安定,律法松弛则国家动乱。
  朝廷法度,必要贴合实际,时时更新,不可延慢,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这便是「立法不可缓」。”
  李承乾一番话说完,殿内众人都是连连点头,张世的一双眸子更是前所未有的明亮。
  ……
  看着臣子们的表情,李承乾将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
  他这些话固然说的冠冕堂皇,其实都只是借口而已。
  李承乾之所以会这么做,不过是在遵循资本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行业在发展初期的时候都是野蛮和肮脏的。
  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大唐的捕鲸业发展起来,鲜血和牺牲必不可少。
  就好像培养烈犬一样,将几只猛犬放在一个笼子里让它们互相撕咬,最后活下来的就是最厉害的烈犬。
  给这条烈犬套上项圈,就能让它变成最锋利的武器。
  荷兰人是怎么做的?英国人是怎么做的?葡萄牙人又是怎么做的?
  李承乾现在不过是在学习他们,建立属于大唐自己的东印度公司而已。
  关于这件事,李承乾心里已经有了完善的计划,只是这些事和中国历来的价值观有所冲突,为了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李承乾并不打算跟张世等人明言。
  ……
  等到众人消化了一番之后,李承乾正准备说话,外面守门的卫士走进来报告:“启禀殿下,吐蕃使臣禄东赞求见。”
  听说禄东赞求见,李承乾不用想也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
  李承乾和恰果苏巴公主的婚礼已经结束,禄东赞肯定是来辞行的。
  【呵呵,这么轻松就想走?哪有那么容易?】
  在心里吐槽了一句之后,李承乾神色平静地对卫士吩咐道:“将人带到显徳殿,孤在那里见他。”
  卫士领命而去,李承乾对众人吩咐道:“孤要见禄相,众卿暂且先退下,稍后孤再与众卿说话。”
  “臣等告退。”
  ……
  禄东赞这两天的心情恨不错,大唐太子和恰果苏巴公主的婚事总算是结束了,任务达成,他也就没有再留在大唐的必要,收拾了两天之后,他就上表向李二陛下请辞。
  趁着李二陛下的批复还没有下来,禄东赞准备进宫和李承乾道个别。
  虽然这几个月他被李承乾坑的满脸是血,可是李承乾对他的看重还是让他感动不已,临走前来道个别,也算是全了两人的交情。
  跟在卫士的身后走上台阶,禄东赞一眼就看见站在殿门外等候
的李承乾,连忙快步上前拜道:“番邦外臣,竟然劳动太子殿下亲迎,实在死罪……死罪……”
  说完便要跪倒。
  李承乾上前搀住他的胳膊,满面笑容的说道:“大相无需多礼,孤钦慕大相才学,愿以同道相交,你我只论好友,不算君臣。”
  禄东赞也不知是不是真信了李承乾的话,露出一副感激的表情说道:“能得太子殿下看中,外臣感激不尽。”
  李承乾又客气了两句,亲自拉着他的手走进殿中。
  分宾主落座之后,李承乾故作不知地问道:“孤这两日有些忙,实在无暇去见大相,不知大相今日入宫所为何来?”
  禄东赞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而是问道:“太子殿下与公主完婚也有几天了,外臣想问问,殿下以为鄙国公主如何?”
  听到禄东赞的问题,李承乾脸色瞬间变得古怪起来,心里暗自感叹:“这些外族人也太生猛了,这种问题也能随便问吗?难道我还要把床上那些事跟你一个外人说?”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禄东赞也知道自己恐怕问了不该问的问题,连忙解释道:“殿下见谅,外臣问这些,只是为了方便向我主赞普回报,并没有别的意思。”
  李承乾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说道:“公主性情和善,温婉贤淑,孤很满意。”
  禄东赞松了口气:“既然如此,外臣也就放心了……外臣今日前来,乃是为了向殿下辞行,贵我两国和亲已经结束,外臣也该回国向我主赞普回报了。”
  禄东赞话音未落,李承乾的脸上就露出一副不舍的表情:“大相真的要走吗?”
  禄东赞吓了一跳,还以为李承乾又打算出什么幺蛾子。
  可是不等他说话,李承乾就已经又摆出一副忍痛割爱的模样:“既然大相主意已定,孤也不好说什么,大相暂且稍待,孤这便命人备酒,为大相送行。”
  看到李承乾满脸忧伤的模样,禄东赞心一软,险些就答应再留几天,不过好在最后时刻反应过来,并没有把话说出口。
  听到李承乾要给自己送行,禄东赞恭敬拜道:“外臣拜谢殿下……”
第222章
:消失的皇长孙
  李承乾和禄东赞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直到宫门即将落锁,才让人将禄东赞送回客馆。
  看着禄东赞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将黄安叫到身边问道:“天海商号和吐蕃交易的商队走了多久了?”
  黄安躬身应道:“回殿下的话,已经走了二十天了,此刻应该已经过了青溪关,进入吐蕃国境了。”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问道:“孤吩咐的事情安排妥当了没有?”
  黄安依旧一脸恭敬:“殿下放心,已经全都安排好了。这次随商队一起出发的探子总共有三十多人,全都是各军中的精锐细作,一个月内就能将殿下吩咐的事情传遍整个吐蕃。”
  听了黄安的汇报,李承乾微微颔首,眼中少见地闪烁起寒芒。
  自从冬天那次被禄东赞当面拒绝之后,李承乾就彻底断了招揽对方的心思,开始布置对付他的手段。
  这次随着天海商号的商队一起进入吐蕃的人里有不少细作,这些人会将使团在长安的一系列遭遇在吐蕃民众间传播开——当然,是经过一定「艺术加工」的版本。
  李承乾早在东宫那次宴会上就在使团里埋下了钉子,如今再加上细作们鼓捣出的流言,整个吐蕃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升斗小民,都会陷入对禄东赞的怀疑之中。
  这种情况下,禄东赞这个吐蕃大相能做稳当了才是怪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