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528

  “诺!”
  众人轰然应诺,然后就从长孙涣开始,一个接一个的自我介绍起来。
  过了小半个时辰,所有人自我介绍完毕,李承乾起身说道:“能得诸卿辅佐,是孤的荣幸……望诸卿日后不吝指教,承乾在此先行谢过。”
  说完,便对着众人郑重一礼。
  众人连忙起身还礼:“承蒙殿下厚爱,臣等必誓死以报!”
  李承乾微微颔首之后坐了回去,缓声道:“孤奉皇帝陛下圣旨,整顿京畿诸道,众卿当勤勉用事,方不负孤之期望,陛下重托。”
  众人再拜:“臣等谨记殿下教诲,为殿下效命,为陛下尽忠。”
  李承乾欣慰地点点头,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分配任务:“长孙卿,你带上几个人去吏部,将吏部存档的京畿各道官吏过去三年小考的档案给孤调来。”
  长孙涣出列拜道:“诺。”
  李承乾目光转向房遗直:“房卿,你组织一些人手,待长孙卿将记录取回之后,你二人便牵头开始对这些官吏的档案进行审核。”
  房遗直也出列应诺。
  李承乾目光继续转移:“秦怀道、唐善识、李业嗣、杜构、魏叔玉、高履行、萧锐、柴哲威,尔等几人各带一队人马,巡查京畿各道,访查百姓对于当地官吏的看法……切记,只可暗中查访,不可随意泄露身份。”
  李承乾早在后世就明白了官场上的许多鬼蜮手段,如果用官方的身份下去查访,保证不管走到哪都是天下太平,真要想知道什么内幕,只能私下里调查。
  得到李承乾的嘱咐,被点到名的几人齐声应诺。
  ……
  随着一个个任务被派发下去,坐在人群中的侯景开始忐忑起来。
  自家老爹和太子的恩怨他是知道的,对于老爹把自己送进东宫,侯景原本就不怎么赞成。
  此刻见众人大多有了差使,自己却始终不曾被太子点名,心里越来越不安。
  如果他今天被太子「退货」,不仅侯家的脸会彻底丢光,就连他自己,以后的仕途也将会一片黑暗。
  被太子点名的人,哪个嫌命长的官员敢用?难道就不怕因此得罪未来的皇帝?
  可以说只要他今天被赶出东宫大门,就等于是断了未来所有的出路,这一辈子剩下的时间都只能窝在国公府里种花养鸟,想要出仕为官是绝对没机会了,还要时时刻刻担心那些想要拍太子马屁的家伙给自己找麻烦。
  ……
  就在侯景患得患失,懊悔自己为什么不拒绝父亲要求的时候,李承乾的声音传到他耳边:“侯卿……”
  侯景心里一惊,下意识地出列大礼参拜道:“臣侯景拜见殿下。”
  看着侯景诚满脸诚惶诚恐,李承乾的嘴角微翘,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温和道:“侯卿请起,眼下并非朝会,无需行此大礼。”
  侯景答应一声之后从地上爬起来,表情郑重地说道:“殿下神圣天成,臣诚惶诚恐,岂敢因为不是朝会而有所怠慢。”
  到底是侯君集的儿子,侯景这种无限跪舔大佬的性格和他老爹完全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说出的话听在众人耳中,身上立马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没有理会侯景的马屁,李承乾认真道:“侯卿将门虎子,又曾在右武卫中担任要职,想必能力不俗。孤有意让孤负责率人逮捕违法官员,查抄违法所得,不知卿可有信心完成孤的嘱托。”
  听到李承乾的话,所有人都是一愣,紧接着都开始用一种不怀好意的目光打量侯景。
  李承乾派给侯景的任务看上去光鲜亮丽,能够在百姓当中狠狠地刷一波声望,可是暗地里却是不折不扣的一口黑锅。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将要被清理的贪官污吏心里肯定会有怨气,这些人拿李承乾这个太子没办法,肯定就会把火气分散到手下这些具体执行人的身上。
  而在这所有人当中,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负责逮捕抄家的人。
  可以说谁承担了这个任务,就等于是担下了无数的麻烦。
  侯景自然也清楚其中的门道,不过他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稍稍犹豫之后就用一种慷慨赴死的语气说道:“殿下有命,臣无所不从,愿为殿下效死!”
  说完,一个头重重磕在了地上。
  对于侯景的表态,李承乾并没有多说什么,淡淡应付了两句就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将目光扫视一圈之后,李承乾再次吩咐道:“以上诸卿的任务只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有结果,在这段时间里,余下诸卿便与孤一道,将这长安的秩序整顿一下吧。”
  所有人都起身一拜:“诺!”
第189章
:受到触动的魏王
  七月的长安,暑气还没有退去。
  皇帝下旨让太子整顿京畿各道官场,可是这都过了一个月了,始终不见东宫有什么动静。
  就在有些人以为太子打算不了了之的时候,从东宫走出的几只人马再次让这座帝国神京混乱起来。
  京兆尹,长安令,万年令……但凡是长安地方的衙门,一时间都有东宫的属官进驻。
  自认为是东宫一系的人当然欢欣鼓舞,那些因为李泰清洗官场而得以升迁上来的官员则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成了太子和魏王斗气的出气筒。
  很多旁观者都担心数月前的混乱再次上演,不过几天后,大家都松了口气,太子似乎并不像之前众人想象的那样,对魏王一系穷追猛打,东宫的这些属官行事有理有据,并不以官员的立场身份作为处置的标准。
  但凡是被太子下令逮捕,交到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吏,那必然是证据齐全,且民怨极大的贪官污吏。
  至于那些借着职权贪些小便宜的人,太子只是派遣使者将其训诫一通,命其交出贪污所得就不再理会。
  处理官员的同时,太子还在不遗余力的提拔新的官员来填补官场上的空缺。
  只要你有能力,而且不贪污,那么就绝对不用担心得不到重用。
  很多人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完成了原本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的晋升。
  甚至有人传言,有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家中清贫却始终不曾贪污分毫,太子得知消息后将其召入东宫亲自考核,确定其能力之后,直接将其举荐为长安令衙门的佐官。
  各种各样的消息传开,长安官场不仅没有像之前魏王那样闹得人心惶惶,反而振奋不已,大小官吏人人踊跃,行政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官民士绅无不称赞太子贤德。
  ……
  延康坊,魏王府。
  李泰收到手下传来的消息,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暴怒的乱摔东西,而是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整整一天都没有出来……
  日落月升,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宽大的王府书房没有一丝光亮,黑暗中,李泰那臃肿的身子缩在椅子里,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面前书案上的奏报。
  因为没有光线的原因,奏报上的文字早已经看不清楚,只是其中的内容李泰早已了然于胸。
  抚摸着白纸上因为沾染墨汁而变得坚硬的痕迹,李泰的心思回到了月余之前。
  那场让他终生难忘的朝会后,他被李二陛下召进了后宫。
  在立政殿,从小到大没有对他发过火的皇帝第一次训斥了他,暴怒的李二陛下甚至亲自出手抽了他一巴掌。
  想起父皇那前所未有的愤怒眼神,李泰觉得如果不是有母后在一旁求情,只怕他早就被赶去了封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禁足于王府之中。
  ……
  可笑的是长孙皇后之所以为他求情,并非是舍不得这个儿子,而是因为太子的恳求。
  是太子向皇后求情,皇后再向皇帝求情,他才能继续留在长安,而不是像李恪等人那样被远放外地。
  想到这一点,李泰的心里再次涌出一阵无名火,搭在书案上的手猛地攥紧,将奏报狠狠攥成一团。
  粗重的喘气声在书房中响起……
  ……
  半晌后,喘息声逐渐平息。
  黑暗中,李泰将奏报抚平,他不是一个笨蛋,恰恰相反,李泰在李承乾的诸多兄弟里都算是聪明的,以前之所以会看上去有些白痴,纯粹是因为自视过高的原因。
  这一次李二陛下发火,在让李泰的行为有所收敛的同时,也让他的性格缺陷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虽然他依旧不愿意相信李承乾比他强,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在这次的事件中,李承乾的表现比起他之前的作为要高明很多。
  和李泰当初那种只管破坏不管建设的粗暴行径不同,李承乾虽然也在查处不法官员,可是他就好像是无所不能的先知一般,每处理一个官员,就能很快为这个官员的空缺找到替代者。
  连续几天的大清洗,长安官场不仅没有出现动乱,反而一扫之前那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懒散作风,变得更加高效起来。
  更让李泰心中自愧不如的是,李承乾做这些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这些人的立场。
  只要有能力,哪怕是李泰的手下,他也能将之推上高位。
  几个李泰之前因为担心物议而不敢提拔的「自己人」,反而在李承乾手下得到了重用,
  另一方面,李承乾对自己的手下也没有丝毫手软,即便是他的拥趸,只要涉及到了贪污,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没有丝毫的留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