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8

  ……
  太阳逐渐升起。
  就在第一缕光线越过太极宫的宫墙洒在广场上的时候,两仪殿的殿门缓缓开启,一个青衣宦官走到御阶前,高声道:“时辰已到,百官入朝!”
  众人闻言都整理了一下衣冠,在李承乾三人的带领下从御阶两侧拾级而上,陆续进入两仪殿中。
  等到文武分班站定,内侍监黄易的身影出现在御座之前,手中拂尘一摆,肃声道:“警!天子临朝,百官恭迎!”
  话音未落,李二陛下就在一众内侍女官的簇拥下缓步登上御座。
  众人连忙拜伏于地,齐声高呼:“臣等恭迎吾皇陛下万岁。”
  李二陛下坐上御座,轻声说道:“诸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百官恭敬答应一声,这才各自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临襟正坐。
  李承乾刚刚坐下,就听到上首的皇帝老爹说道:“太子替高祖守灵半岁,将献陵诸事料理的十分妥帖,朕心甚慰,着赏钱十万,绢三十匹。”
  李承乾连忙起身拜道:“谢陛下。”
  等到李承乾坐回座位,李二陛下继续开口说道:“太子如今已加元服(满二十),也该是为君父分忧的时候了,朕有心令朝中百官三品以上者,皆遣一子入东宫为属官,诸卿以为如何?”
  虽然是问话,不过李二陛下连具体的布置都已经说出来了,很明显心下已经有了决定,只是需要百官站出来表示赞同而已。
  对于这种能够将自家后辈送到储君身边的好事,没人会拒绝。
  即便真的有人想拒绝,这个时候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跟在其他人身后一起拜倒:“陛下圣明,臣等谨从。”
  ……
  李泰坐在李承乾对面,一张圆乎乎的胖脸上黑的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不是傻子,当然能看出李二陛下这道命令下达之后会造成的后果。
  “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嗣入东宫为官”,岂不是等于把这些人都绑上了太子的战车?
  从今以后,三品以上的官员哪还会有人在乎他这个魏王?
  就算是如今已经投靠过来的那些,只怕下朝之后也要改弦更张,和他划清界限,成为太子的拥趸了。
  看着某几个跃跃欲试的官员,李泰只感觉自己的心里在滴血。
  【凭什么你能如此嚣张?!凭什么好东西都要给你?!你不就是比本王早出生两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本王也是父皇的嫡子,凭什么你就要压在本王的头上?!】
  李泰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放在案几下的双手狠狠攥在一起,指甲几乎都嵌进了肉里。
  ……
  李二陛下高坐御座之上,深邃的目光从始至终都落在李泰的身上。
  李泰的反应让这位至尊的心里生出一股寒意,思绪穿越了时光的阻隔,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个险些让他悔恨终身的漫漫长夜……
  【看来承乾没有骗朕,青雀的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李二陛下想起昨天和李承乾的对话,在心里权衡了一番之后,重又开口:“朕有意编纂一本《括地志》,详述天下山川河流变迁之要,魏王文采斐然,此事便交由你去做吧。”
第183章
:帝王手段
  李泰正在心里恨恨地诅咒李承乾,突然听到李二陛下说的话,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不知道皇帝老爹的这个安排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仅是李泰,就连许多官员也看不懂李二陛下这个举动的用意。
  正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编书是一件很神圣的工作,朝廷如果要组织编纂某部著作,一般都是皇帝自己牵头,交代给某位大臣主编。
  就算皇帝没空,也该交由太子负责才对。
  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普通皇子负责编纂书籍的事情。
  李二陛下这种开历史先河的安排,让众人一时有些看不出头绪。
  就在众人心里揣测皇帝用意的时候,李二陛下又说道:“《括地志》编纂工作繁杂,魏王身子弱,恐难以支撑,特许魏王府内设立文学馆,由魏王自行招募饱学之士。”
  这话一出口,李泰一系的人顿时兴奋起来。
  「文学馆」这个机构自从大唐开国以来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当今天子还是秦王的时候,曾在府中设立过文学馆,招纳了如今被人称为「十八学士」的十八位能臣。
  李二陛下如今竟然开口让李泰设立文学馆,其中意味让某些人不免有些想入非非起来。
  李泰自然也知道文学馆的地位,不等百官出言阻止就起身拜道:“臣魏王泰,谨遵陛下之制。”
  李二陛下「嗯」了一声,终于图穷匕见:“魏王编纂《括地志》,恐无心再管其他,中书省拟旨,除魏王相州都督、越州都督、鄜州大都督、扬州大都督等职,以便其安心著书。”
  “嘶——”
  两仪殿内响起一阵整齐划一的吸气声。
  李二陛下刚才的那些安排遮遮掩掩的让人看不出用意,这一手布置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除去了这些职务以后,李泰就只剩下了一个魏王的封号,再没有了任何的实权。
  而没有了实权的大王是什么情况,想想如今的贤王李建成和靖王李元吉就知道了。
  所有人的心里同时闪过一个念头:“皇帝陛下这是替太子撑腰,在警告魏王不要有非分之想啊。”
  这一刻,除了那些死心塌地跟着李泰的人,其余人等都开始考虑接下来该怎么拍李承乾的马屁了。
  就连侯君集,此时也准备「不计前嫌」,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送进东宫,表达自己的臣服之意。
  ……
  李泰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座位上的,甚至都不知道朝会接下来商议了一些什么。
  直到黄易宣布朝会结束,百官高呼「恭送陛下」的时候,这位之前还意气风发的魏王才稍稍回过神来。
  等到李二陛下离开,李泰猛地转过身看向李承乾,眼中的怒意几乎可以化成火焰将李承乾烧成灰烬。
  看着李泰那副要吃人的表情,李治毫不畏惧,笑得前所未有的开心,李承乾却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和李泰微微拱了拱手之后就朝殿外跑去。
  ……
  岑文本如今已经是门下省的左散骑常侍,按制也要参加常朝。
  只是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他了,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岑大人根本就不关心。
  如果不是李二陛下不许他辞官,他甚至连这个左散骑常侍都不想做。
  每天跟在百官后面机械式地喊着「参见陛下」、「恭送吾皇」,心里却丝毫心里却掀不起丝毫的波澜。
  今天也是一样,在送走李二陛下之后,岑文本从自己的位子上起身,独自朝两仪殿外走去。
  对于他的这种状态,其他官员早已经见怪不怪,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会上来与他搭话,可是最近几天,已经连和他搭话的人都没有了。
  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各位大人都看得出来,如果岑文本再这么下去,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回家种地抱孩子去了。
  官场是个无比现实的地方,对于一个即将失去权力的人,自然没有人再愿意和他说的太多。
  ……
  岑文本正怏怏地走向左延明门外的门下省,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岑常侍……岑常侍……”
  岑文本原本不愿意搭理那人,只是无奈那人喊个不停,最终只得回过头看了过去视线中,一个身穿东宫卫率军服的卫士一边跑,一边喊着他的名字。
  见岑文本停下,那卫士几步赶到近前,躬身一礼之后说道:“还请岑常侍稍待片刻,太子殿下有事相商。”
  听说是太子要找自己,岑文本的眉头微微一皱,本来准备就此转身离去,可是长久以来的礼仪教育让他最终还是停下了脚步,和那卫士一起等着李承乾。
  没过多久,李承乾的太子车驾就出现在了御道的拐角处,朝着两人的方向驶来。
  看着李承乾那辆有些陈旧的马车,岑文本的眼角跳了跳,等马车来到近前,李承乾刚刚露头,岑文本就说道:“太子殿下身家豪富,一辆马车居然用了这么多年也不换,如此节俭之风,真是让我等臣子钦佩不已啊。”
  话虽然是好话,可是配上他那种调侃的语气,意思可就完全变了。
  李承乾微微一愣,不过却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跳下马车拱手一礼后说道:“岑公,孤曾于乡间听长者言「广厦万间,卧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一日仅需三餐」,马车这种东西,能够用来代步就已足够,何须追求太多呢?”
  “孤那些钱财既取之于民,自当用之于民,岂可用来享受,沉迷奢华之中。”
  岑文本被李承乾这句话说得一愣,少见的郑重一礼:“殿下高义,下臣感佩。”
  说完一句,岑文本又恢复到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问道:“殿下今日彻底断送魏王争储之路,此刻不去好生庆贺,追下臣这个无用之人所为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