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528

  “这些人都是天子心腹,他们的话都会被外人解读为陛下的意思,之所以迟迟不开口,就是担心落人口实。”
  “若大王亲自登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怕这些人不站到殿下这边么?”
  “如此一来大王既可以替陛下完成心愿,又可以获得这些人的好感,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泰闻言眼前一亮,刘洎提起的这几个都是皇帝老爹自己的心腹,联合这些人一起行动,自然就不用担心被皇帝老爹猜疑。
  想到这里,李泰笑着对其余人问道:“诸卿以为太常的建议如何?”
  众人尽皆表示赞同,只有岑文本一个人默默坐在那里,就好像一切都和他无关一样。
  李泰笑着点头:“既然诸卿皆以为可行,本王明日便前往诸位大人府上商议。如今时辰尚早,诸卿便与本王再饮一番。”
  说完,李泰一挥手,刚刚退下去的乐师歌姬再次上殿,丝竹之声重又响起,宾主尽欢。
第177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经过了一番谋划之后,第二天一早,李泰便开始挨家挨户与房玄龄等人联络。
  这些人原本碍于身份不好开口,此刻有了李泰递过来的台阶,自然是就坡下驴,很干脆的答应下来。
  在这些实权人物的支持下,盐铁司一事最终在几天后的朔望朝会上有了结果。
  李二陛下在百官再三奏请之后,将盐铁司交给了太府寺管理。
  为了安抚「受伤」的三省六部,皇帝陛下下诏将原本归属于太府的口赋交给了民部管理。
  这些钱虽然没办法和盐铁的利润相比,不过每年也能收上来几万万钱,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安慰。
  ……
  盐铁官营一事后,李泰在百官中的声望越发高涨,加上李二陛下的溺爱,气焰嚣张至极!
  魏征和御史大夫韦挺参奏魏王违背礼制、白日饮宴,不仅没能伤到李泰一根毫毛,反而他们自己被李二陛下召进宫严词训斥了一番。
  百官为之哗然。
  ……
  李承乾缩在咸阳,看着黄安送来的报告。
  他丝毫不关心报告里对李泰跋扈形象的描述,倒是对一件一笔带过的事情起了兴趣——
  在这次百官奏请将盐铁司归于太府管辖的事件里,以往向来是魏王手下第一干臣,凡事都要插上一脚的岑文本忽然没了动静,自始至终不发一言。
  【呵呵,看来岑大人这回真的是伤心了呀。】
  李承乾在心里慨叹了一句,将报告放在一边,向正在替他捶腿的黄安问道:“黄安,最近岑大人在做什么?”
  黄安没想到李承乾会突然问起岑文本,在心里回忆了一下才说道:“回禀殿下,岑长史这两天似乎在向陛下辞官,只是陛下未曾同意。”
  李承乾大笑着从摇椅上坐起身,对黄安说道:“行了,孤这里没你的事了,你先回长安吧。”
  黄安躬身告退。
  等到黄安走后,李承乾拿起门旁的扫帚清扫起了昨天夜里刚刚落下的积雪。
  庞大的献陵陵园,只有李承乾一个孤单的背影,漫天的雪花还在断断续续的落着,看上去有些凄凉。
  ……
  和献陵的清冷不同,长安的官场自从贞观九年十一月开始就变得风波诡谲。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泰在盐铁官营上的表现挠到了李二陛下的痒处,这位皇帝老爹最近对这个儿子的宠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先是将洛阳附近一处方圆数十顷的土地赐给魏王用来修建别苑,作为皇帝临幸东都时魏王的住所。
  之后更是有意让魏王进宫居住,常伴君父身边。
  这种行为本来就不合礼制,更何况李二陛下打算赐给李泰居住的宫殿竟然是武德殿!
  武德殿那是什么地方?
  当初李二陛下逼高祖退位前,以太子身份代理国政,就是在武德殿召见群臣。
  之后新皇登基,每年冬夏离京巡幸,李承乾奉旨监国,召开朝会的场所也是在那里。
  可以说这座宫殿已经深深烙上了储君的印记。
  皇帝现在要把这座宫殿赐给魏王,他这是要做什么?!
  察觉到这件事情背后代表的意义,文武百官顿时坐不住了,每天无数奏章雪花一样的飘进太极宫。
  魏征更是不顾体统,当着李二陛下的面说出了「昏君」、「乱命」之类大逆不道的话。
  虽然最后百官成功阻止了这件事情的发生,可是有许多官员因此被李二陛下下旨申斥,甚至丢官夺职。
  首当其冲的魏征虽然在长孙皇后的力保下留了一命,可是侍中却做不下去了,被李二陛下明升暗降,封了个特进。
  好好的宰相,一夜之间成了没有实权的元老勋臣。
  本以为这件事会到此结束,可是谁也没想到,李二陛下那里刚刚处理完,魏王又跳了出来。
  ……
  贞观八年的时候,李二陛下曾经下旨敕封李泰为雍州牧。
  雍州即是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神京所辖之地。
  李泰做了雍州牧,等于是成了所有长安地方官吏的长官。
  按照大唐的律法,州牧对于治下所有六品以下的官员都有自行任免的权力。
  如此一来,许多在之前上书天子,反对将李泰迁入武德殿的官员算是倒了霉。
  在李泰一系官员的揭发下,很多人都被罢官,赶回老家种田。
  即便那些侥幸留下来的,也在魏王殿下的淫威面前瑟瑟发抖,敢怒不敢言。
  面对如此情景,李二陛下不仅没有处罚魏王的意思,反而几次三番下旨嘉勉,这让百官都眼前一黑,只觉得末日将近,官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怀念起了李承乾。
  太子虽说有些胡闹,改革税制、田制,收拢盐铁官营,断了大家许多财路。
  可是太子也提出了两税法,弄出了曲辕犁,送了不少福利。
  就算是盐铁官营,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给更多人来带了政绩和收入。
  最重要的是,太子自从坐镇东宫以来,从来没有出手对付过任何一个他看不惯的官员,就算是那些当面打他脸的人,也从来没有被太子报复过。
  和魏王李泰比起来,太子李承乾简直就像佛祖菩萨一样善良。
  一时间无数人的心思飘向了咸阳的献陵,
  大家都数着日子等待李承乾的归来。
  ……
  秋尽冬至,冬去春归。
  就在贞观十年的暑气来临之前,太子的守灵期终于结束,马上就能够回归长安了。
  收到消息的百官自发来到了长安西门,准备迎接太子殿下的归来。
  当李承乾那辆略显陈旧的马车出现在渭桥上的时候,无数人喜极而泣。
  李承乾坐在马车里,半年的沉淀让他脸上少了几分跳脱,多了一丝稳重。
  听到车外传来的哭泣声,李承乾微微皱眉问道:“外面怎么回事?”
  黄安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殿下,是百官来迎接您了。”
  “既然是来迎接孤的,这些人哭的这么伤心做什么?”李承乾有些不解。
  他虽然一直都能通过黄安的报告来把握长安的局势,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总会有些差别。
  李承乾虽然对长安的局势有所了解,却没想到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第178章
:回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