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28

  ……
  注1:“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句话出自杜甫诗《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此处因情节需要使用,各位大大勿怪。
第151章
:党争
  戴胄是前隋旧官,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的时候,他正在王世充帐下,因反对王世充称帝而被疏远。
  后来大唐与王世充交战,戴胄兵败被俘,最终被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陛下收入麾下。
  因为出身寒门,又能力出众,所以戴胄一直很受李二陛下看重。
  李承乾对于这位老大人的办事能力也很欣赏,只是他有一个习惯让李承乾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
  戴胄以士曹参军之职出仕,先后历任兵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尚书左丞,直到现在的大理寺卿,为官的第一原则就是与人为善,是大唐朝廷出了名的「不粘锅」,圆滑的跟泥鳅一样。
  这种圆滑并不是说他没有原则,而是他从来不参与朝廷上的党争。
  不管谁对谁错,只要某件事和党争扯上了关系,他就会瞬间变成聋子和哑巴。
  这次的案子摆明是那些世家想要对付太子故意弄出来的,以戴胄的性格,当然第一时间就想着把自己摘出去。
  ……
  大殿上的人都和他做了十几年同僚,对于他心里那小算盘知道的一清二楚,一个个都拿眼角余光瞟着他。
  在众人围观下的戴胄颤颤巍巍的,好像真有点垂垂老矣的样子。
  李二陛下看了他片刻,嘴唇动了动:“不知戴卿认为何人可以接替大理寺卿一职?”
  按照大唐制度,类似大理寺卿这样级别的官员,在离任的时候都有向皇帝和朝廷推举继任者的权力,至于会不会被采纳,那是皇帝和朝廷该考虑的事。
  李二陛下这个时候问出这个问题,言下之意便是准许他辞官了。
  【这么急着决定大理寺卿的接任者,难道陛下这回真是铁了心要整治太子?】
  虽说九卿的确是有推举继任者的权力,可那应该是在圣旨下达,临别奏对的时候才会提及。
  李二陛下就这么当面问出来,透露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众人正在心里揣测皇帝到底是什么打算的时候,那边戴胄已经说话了:“启奏陛下,臣以为长安令孙伏伽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当可胜任大理寺卿一职。”
  孙伏伽,武德五年状元及第,先后历任万年县法曹、刑部郎中、长安令等职。
  去岁关中雪灾,孙伏伽救灾有功,本来应该擢升,只是朝廷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他的职位,所以提拔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戴胄这个时候提起孙伏伽,朝堂上顿时就有些骚乱,不等黄易喊出肃静,就已经有官员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孙大人资历尚浅,骤然上位,恐招人非议。”
  笑话,现如今长安谁不知道孙伏伽和东宫走得很近,让这么个人接任大理寺卿,还怎么愉快的给太子挖坑。
  李承乾虽然很赞同戴胄的提议,对这位老大人选择在最后关头拉自己一把的行为更是心生感激,不过他知道这个提议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长安令的品级只有正五品上,就算是孙伏伽有功于国,提拔一个正四品上的官职也足够了,可大理寺卿却是从三品的高官,李二陛下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果然,那官员的话音刚落,李二陛下就开口问道:“那依卿之意,这大理寺卿该由何人接任?”
  那官员俯首一拜:“陛下神威天成,洞彻万里,臣愚钝,不明于人事,唯俯首而已……”
  李二陛下点点头示意那人退下,对群臣问道:“诸卿可有人选推荐?”
  百官闻言都开始在心里盘算起来,各方势力都想把这个位置捞到自己人手里。
  倒太子派和保太子派一时间斗的如火如荼,谁也不服谁。
  每当一方提出一个人选的时候,总会被另一方找出各种理由否决,很多人平日里自认为隐藏得很好的「小秘密」被当众揭发出来,搞得颜面尽失。
  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某人一听说被举荐,不等其他人说话,自己就站出来婉拒的情况。
  吵吵了半天之后,李二陛下对这些家伙实在失望无比,一拍御案上的龙胆。
  「啪」的一声,整个大殿安静下来。
  李二陛下冷冰冰的目光从百官脸上扫过,最终看向了坐在魏征身后的吏部尚书高士廉:“高卿,你身为吏部尚书,可有人选推荐?”
  高士廉直起身,稍作思索之后拜道:“臣以为太常寺卿杨师道可以担当此任。”
  百官闻言都是一愣,倒不是说这杨师道真就是那种没有缺点的完人,只是这个人选不管是倒太子派还是保太子派,都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因为这人和戴胄一样,是绝对的中间派,从个人立场上来说对双方都没有坏处。
  而且他曾经主政地方数年,能力和手腕都足够胜任大理寺卿这个位置。
  见百官不说话,李二陛下开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百官对视了几眼,齐声拜道:“臣等唯陛下之命是从。”
  李二陛下点头:“既然百官没有异议……中书令拟诏,大理寺卿勤劳王事、廉洁奉公,朕甚嘉之,许为特进,以褒其功。转太常寺卿杨师道为大理寺卿,加金紫光禄大夫。”
  官场规则,除非官员犯错,否则想要调动就只能是升官,不然就是对官员的不尊重。
  太常寺卿转任大理寺卿,从品级上来说并没有变化,所以李二陛下只能选择加授一个散官,提高杨师道的待遇。
  李二陛下的话一说完,太常寺卿杨师道和中书令温彦博出列拜道:“臣太常师道(臣中书令彦博)接旨。”
  被免了官职的戴胄满脸喜色地拜道:“臣胄谢陛下隆恩。”
  他当然有理由开心,特进这个官职是散官的一种,正二品,地位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比他原来的大理寺卿还要高两个等级,虽然没有了实权,不过能被封为「特进」,也不算一无所获。
第152章
:埋人
  等到三人退下之后,李二陛下略作沉吟,继续道:“晋大理少卿刘洎为太常,大理少卿一职由长安令孙伏伽接任。”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各个衙门来说也一样,主官换了,副手必然要随之更换。
  这么做既是为了保证新长官能在衙门里顺利施政,也是为了避免那个副手因为得不到升迁而心生怨怼。
  所以当杨师道出任大理寺卿之后,原本的大理少卿刘洎,就只能换个位置,对于他来说,刚刚空出来的太常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而他留下来的大理少卿,又正好可以用来安置早该升官的孙伏伽。
  前前后后的一番安排看上去顺理成章,不过百官心里却莫名其妙生出一种古怪的感觉。
  只是皇帝金口玉言,此话既然已经出口,那就容不得改变。
  “臣伏伽(臣洎)谢主隆恩。”孙伏伽二人出列拜道。
  “陛下圣明……”百官也同时拜道。
  ……
  等到百官归位,之前那个提议三司会审的御史再次站了出来:“陛下,既然新任大理寺卿已定,臣请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门下侍中三司会审,以定太子殿下之功。”
  刚才还是「确定孰是孰非」,现在就成了「定太子殿下之功」,这是摆明一定要把李承乾扔进三司会审这个大坑了。
  御座上的李二陛下嘴角划出一个弧度:“朝廷自有法度,三司推事不得擅用,此等小事,就不要麻烦诸位重臣了,交由大理寺审核便可。”
  “卧了个槽的!!”
  李二陛下说的轻描淡写,百官却只感觉心里有十几万头羊驼狂奔而过。
  说好的三司会审呢?!
  说好的给太子挖坑呢?!
  麻蛋,最后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连刚刚还因为升了特进而沾沾自喜的戴胄也微微晃了晃身子,感觉眼前发黑,心里在滴血。
  他为了避开三司会审这个大坑,连官位都忍痛不要了。
  结果皇帝陛下来了一句“交由大理寺审核。”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他又何必急着辞官,特进的地位再高,待遇再好,又怎么能比得上掌管平决狱讼、邦国刑杀的大理寺卿。
  整个太极殿里最开心的就是孙伏伽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刚刚被任命为大理少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