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214


而像是淳于难这样的地头蛇,他要是跟你来一个阳奉阴违,无疑会给李宽的任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登州最主要的就是文登县和黄县,那淳于难是黄县人,文登县又是州府所在地,可以说在这两个县,淳于难简直就是一手遮天!”
王玄策也一脸担忧。
“怕什么,淳于家毕竟只是一个地方家族,在朝堂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他如果识时务,本王不介意带着他一起发财,要是不识时务……嘿嘿!本王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们倒霉!”
听李宽这么一说,褚遂良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别看自家王爷只有十几岁,但是那各种各样的手段,自己拍马也不及啊。
“王爷,其实依我看来,那淳于难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你让他召集两百渔民出海,估计是有难度。”
林然在旁边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发声,“我小时候在江南海边长大,村子里的渔民,基本上只会在沿海几百步的范围内打鱼,再远的话,很少有人敢去了。”
李宽:“这些渔民不就是靠着大海吃饭吗?只在海边几百步,能打到什么鱼?”
林然:“是打不到什么鱼,但是如果离的远了,不仅打不到更多的鱼,就连性命都有危险呢。毕竟这些渔民只有简陋的舢板船,不像我们开着大船。”
“他们为何不几户人家合起来,用大一点的船只捕鱼呢?”李宽问了一个在林然看来很无知的问题。
第122章
出海打渔
古时候,有句话叫做脍炙人口!
这脍,就是细切的鱼肉。
还有句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把鱼肉摆在了和熊掌一个地位,充分说明了鱼肉的难得与美味。
大唐缺鱼吗?
自然是不缺的,不管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但是缺少合适的捕捞工具和技巧,更加缺少保鲜技术,所以鱼肉就变得珍贵和难得。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老百姓还是经常能吃淡水鱼,北方就不同了。
“王爷,哪怕是几家合起来开着大船去远一点的地方,一天打捞出来的鱼,往往都还不够几家人自己吃呢,还不如各自驾着舢板船在近海捕点鱼呢。”
林然一脸诧异的看着李宽,很难相信这么无知的话是从李宽口中说出来的。
而看到林然的反应,李宽也猜到了估计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捕捞行业有些误解。
“不管那么多了。既然他淳于难不配合招募渔民,我们就自己招募。护卫里头会水的不少,只要有一两百个渔民帮忙,把这五六艘船开出去打鱼,应该问题不大。”
李宽昨天可是专门用了不少积分从系统兑换了好几张渔网,并且安排人员参照这些渔网,使用麻绳进行编织更多的渔网,自然不会因为小小的困难就放弃捕捞计划。
“王爷,招募渔民的事就交给属下吧,只要工钱给的足,不怕招募不到渔民!”王玄策看到李宽心意已定,便开始一门心思考虑怎么完成任务了。
“好,尽快去安排,不行就到城外偏远一点的地方招募,越穷的地方人的胆子越大。”
……
登州刺史府。
“淳于使君,这楚王殿下一来就要组织渔民出海,什么都不懂,这是会引起恐慌的啊!”
淳于难身边的长吏淳于博是家族的老人,说话比较直接,很多事情淳于难也不避讳于他。
“哼!楚王殿下急于解决登州府的粮食问题,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眼高手低,难成大事。这飓风才刚刚过没多久,一般的渔民连海都不敢下了,更不用说还要去几里外的深海处打鱼。”
“是啊,哪怕是大家豁出性命跟他出海,又能打到几条鱼?能够解决几个人的肚子问题呢,真是太天真了!”
淳于博这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登州,对于登州渔民的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正因为他对现在的情况比较了解,更加不认为李宽的想法有什么意义。
“登州面临这么困难的局面,陛下却只是派来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什么物资都没有带,能解决什么问题?看来登州是难逃一劫了。博叔,你通知家里,把粮食都储存好,指不定什么时候,那些饿久了的贱民就做出啥事来了。”
……
文登码头算是历史悠久了,不过规模却并不大。
楚王府的船队停在码头上,但凡是路过码头的,都不可能看不到。
“七娃,要不我们还是不去了,镇上的粮店愿意赊欠两斗粟米给我们,昨天我专门去问过了。”
两个衣衫褴褛,但是勉强还算健壮的年轻人,背着一个包裹,正准备去码头附近的报名点。
这几天,王玄策派了好几拨人去到附近乡村宣传东海渔业招募水手和渔民的事情,陆陆续续也有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来报名。
按照李宽的设想,船队刚开始可以主要依靠护卫,有少部分渔民指导就行;但是长远来看,还是要从本地招募渔民和水手。
自己训练护卫可不是用来打鱼的。
“四儿,那粮店安的是什么心你还不知道?但凡是我们今天向他借了两斗米,等到明年还不上,家里那唯一的几亩地,就都是他们的了。虽然这些地每年的产出很少,但是风调雨顺的时候,好歹勉强能够让一家人不饿死啊。再说了,两斗米又能撑多久呢?”
个子稍微高一点的是杨七娃,和陈四儿是同一个村子的,自小关系就非常的好;就连这次报名,都是相约而来。
“你这么说也对,我们只要报名就能先拿到两百文的安家费,那就搏一把吧。”
陈四儿虽然临场有点胆怯,但深吸一口气之后,立马就想清楚了自己面临的局面。
搏一把,自己一家人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要是等着……
“走吧,这次招募的人手有限,可别招满不要了。”
……
“王爷,我不同意你跟船队出海!”
文登县衙里面,薛礼一脸严肃的看着李宽。
“是啊,王爷,海上风浪无情,您在县衙等着就行了,左右不过是一两天就回来了。”晴儿听到李宽也要跟着船队,也着急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王爷,您是登州府的定海神针,登州少了谁也不能没有你,如果实在担心船队安危,让他们不要离开海岸太远就行了。”
褚遂良自然也是不同意李宽出海的。
这年头,只要还能活下去,没有人会随便深入大海。
和当地的渔民接触了几天,褚遂良更是清楚出海的风险有多大。
“这两天船队已经在近海演练了几次合网捕鱼了,虽然也有所收获,但是跟本王想象的还有很大的差距。本王有一种特殊的捕鱼方法,需要去试验一番才知道效果。”
能否大量的捕鱼回来,关系着登州的餐桌大计。
再说了,对于大海,李宽并不像他们那么害怕。
不管是飓风也好,海啸也好,都是有一定征兆的,自己只是准备去离岸十来里的地方,风险还是属于可控范畴的。
“王爷……”褚遂良还想说什么,不过被李宽阻止了。
“你们在码头上及时准备好人手迎接船队归来,到时候别鱼获太多了,来不及处理就可惜了。”李宽笑着说道,“到时候本王让你们见识见识海鱼的美味!”
看到李宽这么执着,大家都没有办法了,“褚主薄、王管事,晴儿姑娘,你们放心,我的水性很好。我一定安全的把王爷护送回来。”
席君买今天的话不多,但是语气却是非常的坚定。
这些年来,他见多了为富不仁的官员、地主,现在看到李宽堂堂一个亲王,为了让登州府老百姓不饿肚子,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心中充满了感动!
第123章
王爷莫非是海神?
朝阳徐徐的从东边升起,宽广的海面上一片金光闪闪,无数海鸥在水面上不断的飞翔,时而冲入水中,然后嘴里叼着一只小鱼回到空中。
文登码头今天比较热闹,一大早就有很多东海渔业的渔民和水手提前到来,身边不时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在送别。
李宽早早的吃了饭,带着着席君买、薛礼等人来到了码头。
作为登州刺史,淳于难也来到了码头。
“王爷一心为民,下官在此恭候王爷丰收归来!”淳于难并没有客气的表示自己也要跟着李宽一起去,万一自己一客气,李宽直接就答应了,那就尴尬了。
“登船吧!”
李宽也懒得和淳于难废话,直接下令登船。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