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214


“海盐产量这么低吗?”李宽发现大唐的那些盐池,大部分都是矿盐,海盐几乎没啥影响力。
“王爷,海盐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边一些州县的老百姓在煮盐自用,关中地区几乎都是用的井盐。”
“海盐成本高?”李宽愣了一下,海盐不是应该成本最低的吗?
“是啊,最关键的是煮海盐的都是贫苦老百姓,没什么组织;而各处的盐矿,却是世家大族的各个势力在里面盘根错节,哪怕是那些苦哈哈们煮的盐更便宜,也是卖不到关中来的。”
褚遂良说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李宽听了眉头一皱,“朝廷不是没有搞食盐专卖吗?怎么海盐就卖不到关中呢?煮盐的成本固然是要高一些,但是和长安城食盐二三十文一斤的售价比起来,还是有利可图的吧?”
“王爷您是准备在登州大规模的煮盐?”
褚遂良突然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没有,本王不打算煮盐!”
“呼!”褚遂良长出了一口气,“那就好,王爷,这盐不同于蜂窝煤、镜子或者羊毛,不能随便碰。”
“怎么就不能随便随便碰了?”
李宽有点不解的看着褚遂良。
“王爷,盐这东西,上千年来就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全国各地的盐矿都是开采了很多年的,背后的利益实在是太复杂了。
属下就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楚王府敢在长安城大规模售盐,那么朝中立马就会有各种各样针对王爷的弹劾,并且各路生意也会莫名其妙的遇到非常多的障碍。
五姓七氏,哪怕是属于皇族的陇右李氏,也有人参与其中,就连陛下也不敢轻举妄动。”
听了褚遂良的话,李宽陷入了沉默。
作为一个稳赚不赔,利润还高,关键还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东西,食盐背后利益复杂,李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没想到褚遂良说的比自己要严重多了。
“莫不成这就是陛下一直没有实行食盐专卖店的原因?”
“这个属下不敢妄自揣测!”褚遂良嘴上是这么说,不过那表情很明显就是在说,应该就是这样的。
“哼!利益复杂?为了让大唐家家户户都有低廉的食盐吃,为了让登州百姓脱贫致富,再复杂的关系本王都不怕!”
“啊?王爷,你不是说不煮盐吗?”
褚遂良听了李宽的话,吓了一跳。
以一己之力对抗各大世家,这是以卵击石,没有胜算的事情啊。
“本王是不煮盐,但是可以晒盐啊!”李宽微笑着看着褚遂良。
褚遂良:……
“王爷,晒盐这事,属下也是听说过,但是据说花费的时间特别漫长,制作出来的食盐质量也非常的差,这种盐除了穷苦百姓,没人买的。”
王玄策在一旁轻声说道,说实在的,他出身寒门,自然是看那些世家不顺眼的,但是李宽要动世家桌上的食盐这块蛋糕,他也是不大支持的。
太难啦……
“你们放心,本王自有主张!”
“王爷,煮盐也好,晒盐也好。属下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登州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两年河南道河北道靠近山东这片地区,粮食收成都不理想,听说很多百姓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王富贵觉得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吃饭问题,作为曾经游走四方的商人,他太清楚老百姓吃不饱饭的后果了。
第121章
登州府
民以食为天!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管是哪个朝代,最终被推翻,直接原因基本都是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了。
在王富贵看来,登州府现在就是一个火炉,谁过去都相当于被架在上面烤,很难受。
因为粮食是有定数的,登州少说也有几万户人家,周边的地区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根本就是有钱都很难买到足够的粮食救济登州。
但是不解决吃饭问题,李宽想要在登州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富贵说的在理,吃饭问题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本王向陛下承诺,要在一年内让登州变成繁华的州城,自然是有万全之策……”
“啊?王爷向陛下承诺一年内让登州变繁华?”
褚遂良不等李宽说完话,就非常失礼的插了一句话。
王玄策和王富贵等人也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李宽。
之前没有听说还有这等事啊?
一年内让一个陷入饥寒交迫的州府变成繁华的城市,怎么可能?
登州可不比凉州城这种军镇,人口多了不少啊。
“是的,所以本王只有一年的时间!”
“王爷,这……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要不……要不赶紧跟陛下认个错……”褚遂良一脸纠结的看着李宽。
自家王爷太不靠谱了,坑人啊!
“对啊,王爷,要不现在派人下船回京,就跟陛下说您是开玩笑的。”
王玄策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己的话题分分钟被带偏了,但是王富贵也来不及抱怨,“一年内能让登州府百姓不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啊。”
李宽虽然也觉得一年内让登州变富裕的任务有点坑,但是那个破系统已经这么要求了,做不到的后果又很严重,硬着头皮也要上啊。
所以不管褚遂良他们怎么劝说,他都没有松口。
一行人就在纠结的气氛当中,来到了登州府。
虽然有朝廷的公文提前快马加鞭送到了登州府,但是登州刺史并不知道李宽到底何时抵达。
所以当李宽一行待着诺大的船队进入登州的时候,并没有队伍迎接。
……
长安城五和居。
“郑兄,这次李宽中了脑疾一样的自告奋勇去登州救灾,我们就坐等他撞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天到来。来,我们干一杯。”
长孙冲早早的就从长孙无忌那里得到了李宽去登州府的事情,今天和郑海几个喝酒,忍不住庆祝了起来。
“这楚王殿下老是与民争利,让他碰碰壁也是好事。”
荥阳郑氏今年在造纸、印刷和书籍销售方面损失惨重,前段时间更是被迫低价处理了郑掌柜让印刷作坊印刷的书籍,可谓是血亏几万贯钱。
虽然最终李宽通过公开新式造纸、印刷术的方法,避免了其他商家全部倒闭的情况出现,也生不出报复心理,但是,郑海的心里还是非常憋屈的。
这个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还要把另外一边脸送过去挨打一样。
“长安城的粮商,基本上都和各个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络,登州府先是连续遭遇旱灾,现在又遭遇了飓风灾难,我们联手控制一下,不要让那些粮食运到登州去,我倒是要看看李宽在登州能够玩出什么花样来。”
“长孙兄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们崔氏旗下的米店,绝对不会让一粒粟米流向登州。”
“我范阳卢氏的米店,也不会让任何粮食有机会去到登州。”
“各位说的好,最好就让那些商人,最近都别贩卖物资到登州去。大唐那么大,大家又不是非得去登州。”
……
文登县是登州府的州府所在地,不过李宽没有住进刺史府,而是在文登县县衙住下了,至于县令,自然是被赶到了其他地方居住。
“王爷,刚才那个淳于难,属下觉得是个老滑头啊。”
褚遂良一脸严肃的站在李宽面前。
李世民任命李宽为登州都督,基本上就可以算是登州的一把手了。
虽然都督严格算来是一个军职,但是李宽以亲王之位领之,李世民直接授予了他全权负责登州府军政事宜,也算是信任有加了。
淳于难作为登州刺史,听到李宽来了,不管心头乐意不乐意,必然都是要来拜访一番的。
“淳于家族在登州府是地头蛇,原本一应事务都是淳于难说了算,现在多了一个人管着,不乐意是必然的。而像他这种从隋末动乱之中崛起的地方军阀,要是不滑头,哪能活到今天?”
李宽既然选择了来登州,自然要对登州的情况做一些了解。
而登州刺史作为当地的一把手,更是李宽重点需要了解的对象。
毕竟,一切的事务,都是需要人去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