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2214


作为很早就跟楚王府下属作坊有着合作关系的商人,陈锦对于楚王府的动静也是非常关注的。
当格物书院号的船员们每个人都收到了银票作为赏赐之后,他立马就带着一堆金币从几名船员那里换回了两千贯的银票。
一百贯、五百贯、一千贯的都有。
“这位客官,这是十个金币,您收好了!”
大唐皇家钱庄的柜台面前,陈锦拿着一张一百贯的银票去到柜台上兑换金币。
“多谢!”
陈锦收好金币,心中安定了几分,然后左上马车继续前往珍品阁。
他马上就要去苏州进货,随身需要携带的钱财超过两万贯。
要是往年,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他都要将府上的护卫带上,并雇佣几个值得信任的游侠跟随自己南下。
但是,银票的出现让陈锦有了新的想法。
有了这些银票,自己要携带再多的钱财也变得很简单。
只要找一个隐秘之处藏好,基本上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大大地降低了。
银票是大唐皇家钱庄发行的,只要能在各地的分号正常兑换钱币,陈锦就会使用。
如果不用去钱庄兑换,直接就能够使用,那就更好了。
现在,将银票兑换成银币,他已经成功尝试了。
那就再去西市看一看吧。
珍品阁是楚王府产业,他首先就准备去这里看一看。
如果连珍品阁都不接受银票,那其他的地方试也不用试了。
如果珍品阁能够接受,再找一家跟楚王府没有任何干系的铺子试一试,看看到底可不可以。
陈锦倒也没有指望所有的铺子都能接受银票,毕竟对于一些小铺子来说,银票的币值太高了,万一收到一张假的,那就要命了。
但是对于大一点的铺子来说,他们应该能很好的意识到银票对自己的意义,银票能够在他们那里流通的可能性也很高。
……
东宫。
李承乾、李元昌、长孙家庆等人聚在一起。
“这银票真的没法仿制吗?”
李元昌来回翻动着手中的一百贯钱的银票,脸色阴晴不定。
大唐皇家钱庄的银票一经推出,李元昌就想到了一个来钱的妙招。
不过考虑到自己的实力不够,他准备跟李承乾合作。
如今储君争夺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李承乾对于李元昌的提议自然是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
不过,长孙家庆去到几个跟东宫关系密切的印刷作坊了解一番之后,带回来的消息却是让人很失望。
“汉王殿下,这银票印刷的纸张,我找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的掌柜都确认过了,他们连看都没有看过,压根就猜不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更加不用说是仿制了。”
长孙家庆也很失望。
原本以为一场泼天富贵要来了,没想到是空欢喜一场。
当然,他要是知道这些银票印刷的纸张都是李宽从系统中专门兑换出来的,估计就不会那么不自量力了。
对于李宽来说,最小的银票面值也价值一百贯,以大唐近几年的流通需求来看,只要兑换一吨特殊纸张出来,就足够使用了。
为了让银票的推进不出什么篓子,浪费一些积分也是值得的。
“这银票的纸张虽然很精美,印刷的画面也及其的清晰,但是楚王府既然能够把它制作出来,说明总还是有人知道的。东宫养了这么多人,就连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到吗?”
李承乾也是满脸不爽的盯着长孙家庆。
在他看来,再复杂的银票,也是人制作出来的。
长孙家庆如今就带回来这么一点消息,完全就是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这银票虽然看上去就像是简单的一张纸,但是《大唐日报》上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十二种防伪措施。就这纸张,哪怕就是放到水里面浸泡一会会,也不会马上烂掉,单单这一点,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纸张都做不到。
还有,这银票背后的大明宫图像,印刷的栩栩如生,简直就跟真的一样,这种印刷技术,也不是一般的印刷作坊能够完成的。更让人难以仿制的是这银票它是有颜色的,这种鲜艳的色彩,印制在银票上面用手摸了之后一丁点掉色都不会,也感受不到上面有涂料的痕迹,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长孙家庆这两天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特别是当天听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的掌柜斩钉截铁的说没有办法做出这样的银票,哪怕是粗糙一点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他更是好好的了解了一下原因。
毕竟,他跟了李承乾这么多年,很清楚自家太子的脾气和性格。
要是到时候自己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人家可能就真的以为是自己干事不力了。
“你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人家大唐皇家钱庄为什么能够制作出这样的银票来呢?”
李承乾的这话,让长孙家庆无言以对。
事实上,想打银票歪主意的人,绝对不止李承乾一个。
不过,这种歪心思,注定是一场无用功。
李宽既然推出了银票,哪能不在防伪上下功夫呢。
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不如不要推出来呢。
毕竟,金融风险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
“王爷,今天属下听说了一个说法,说是银票的推出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之前的存单有用。”
王玄武作为情报调查局的负责人,显然是从哪里听到了什么风声。
虽然他不大相信这种说法,不过还是进行了汇报。
“哦,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李宽倒也没怎么吃惊。
这段时间,银票的推广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顺利,有个别人质疑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银票是不记名的,丢了的话损失就会很大。而之前大家将钱财存入大唐皇家钱庄的话,会有一个存单作为凭证,这种凭证是需要专门的验证才能取出钱财来的,哪怕是不小心丢了,别人也不见得能够用上。”
“银票是不记名,这金币银币不也是不记名吗?至于那存款凭证,单单存款需要支付保管费,这就限制了它的发展。再说了,对于商业发展来说,货币的自由流通才是最主要的,存单完全不具备自由流通的属性,只能解决异地携带钱财不便的问题。”
王玄武毕竟市自己的得力属下,李宽还是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至于存钱收保管费,这种做法虽然跟后世完全相反,但是也算是时代特色。
在现代银行诞生之前,大家去钱庄存的都是金银铜钱,保管起来其实不方便,收保管费是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哪一天,纸币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时候,钱庄就可以考虑给储户发放利息了。
“但是像是一千贯一张的银票,要是丢了的话,损失确实很大啊。再说了,万一有人仿制的话,钱庄岂不是要血本无归?”
“能够仿制我们银票的人还没有诞生呢。至于丢失的情况,这就只能是大家自己小心了。面额这么大的银票你都能丢失,那说明你不差这点钱啊。
并且,严格说来,我们的每张银票,其实也是有代码的,真要花费功夫去管理,也不是不能追踪,只不过需要大量的人力就是。”
“能够追踪?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真正碰到丢失的情况也很少见,到时候根据情况再去考虑要不要追踪就行了。”
王玄武倒是第一次听说银票居然能够跟踪,有点意外。
不过,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他可是没少听到银票相关的各种消息呢。
“每张银票都有自己专属的代码,在他从大唐皇家钱庄兑换出去的时候,都是要登记一些信息的。只要顺着这些线索追踪下去,理论上是可以把银票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但是实际上每张银票的流通情况可能很复杂,真要调查也不见得能调查出来,只是留着这么一个手段在那里而已。”
这个内容,李宽并没有让人在《大唐日报》中进行介绍。
毕竟本身这个做法就不够严谨,要是说了,反倒是让人凭空增加不必要的担心。
“还是王爷考虑的周全。那属下就安排人开始往凉州、登州、洛阳、扬州、杭州等主要州府的大唐皇家钱庄分号运输银票过去,王掌柜已经催我好几天了。”
银票的印刷,自然是绝对机密,不会搞得到处都是。
所以每个钱庄分号的银票,都是从长安运输过去的。
为此,李宽还出面忽悠人组建了一个镖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