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9/2214


不说其他的,你一个关内道的人去到岭南道的某个县当一名胥吏,工作怎么展开?
整个县城里头,估计八成的人都不会说官话,你连语言都没有办法沟通。
这个情况在岭南道和江南道,可谓是非常普遍。
再说了,胥吏往往处理的都是当地的一些具体琐事,如果你不了解情况的话,是很难处理好的。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胥吏这个级别,也就是后世的科级干部,往往都是本地人担任的。
当然,这个指的是小县城。
你要是放在北上广深这些地方,这一套逻辑就完全不适用了。
“陛下走的这一步是好棋,不过岭南道终究还是距离长安城太远了,交通很是不便。
这对岭南道融入大唐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事情。”
李宽自然是赞同李世民的方案的。
虽然岭南道不是什么很吃香的地方,但是只要为各个书院毕业的学员找到了新的出路,这也是一个好机会。
并且,勋贵子弟往往不愿意去到岭南道这些地方任职,这就给那些寒门子弟,甚至是普通百姓出生的子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要知道,现在的岭南道,可是相当于后世广东、广西、还难和一部分贵州、湖南的地盘呢。
要是开发的好,前途还是非常光明的。
“那你有什么好方法?难道还是修路吗?可是这修建通往岭南道的水泥路,可不像是北方这么容易呢。”
“没错,就是修路!从洛阳出发,一路经过淮南道、江南道,再到岭南道。
形成一条从洛阳到广州的近乎直线的水泥道路。虽然修建这条水泥道路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于大唐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
一直以来,中原地区才是历代王朝发展的重点。但是西晋南渡之后,江南道的部分地区,也慢慢的发展了起来。
经过对比,大家可以发现江南道的有些地区,其实已经变得比中原要更加的繁华。
那些以前大家看不上的地方,其实有着许多自己独到的优势。”
大唐相比后世明清时期,国土面积虽然不会少多少。
但是真正的繁华地区,却还是比较少。
不说岭南道,就是江南道,除了后世的长三角地区,其他地方都还是非常的荒凉。
就像是洪州那样的地方,鳄鱼都还满地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
大唐虽然人手一直都很紧张,但是经过了最近十多年的高生育率,其实人口增加是非常快的。
已经可以考虑进一步的开发江南道和岭南道了。
湖广熟,天下足。
这年头的湖广,压根没有什么存在感呢。
但是一旦洛阳到广州修建了一条水泥道路,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它可以把沿线的许多州府都串联起来,极大的改善水泥道路沿线地区跟中原地区的联系。
要致富,先修路。
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朕也考虑过你说的这个计划,但是修建这条水泥道路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啊。途中还有长江天堑横在那里。
哪怕是朝廷全力支持,花费大量的财力,也不见得能够顺利贯通啊。”
李世民已经不是那种别人一忽悠就上头的热血青年。
江南道和岭南道可不像是北方,一片平原。
那里到处都是高山、丘陵、河流。
哪怕是原本就有一些道路,但是要修建一条像模像样的水泥道路,难度还是非常巨大的。
“秦始皇都能有办法修通通往岭南的驿道,没理由过了几百年后,我们还搞不定啊。
至于沿途的大江大河,条件成熟的,自然是搭建桥梁了。像是长江那样条件还不成熟的,可以让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先组建一个桥梁建设研究所,慢慢的研究。
过个十年八年,甚至是几十年,条件成熟了,再在长江上面修建大桥。
在此之前,可以通过船只接驳的方式来进行过度。”
洛阳到广州的水泥道路,李宽是一定要说服李世民修建的。
其实不仅这条道路,他还想着修建广州到泉州,再到明州的广明水泥道路。
有这么两条水泥道路,再配合大运河,基本上就把大唐南方的主要统治区域都给串了起来。
至于中间一些州府的联系,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水泥道路跟这些主干道路连接在一起来实现了。
反正水泥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有水泥作坊。
“你说的那么简单,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秦始皇也是劳民伤财之后,才勉强修建起了驿道,但是你现在说的水泥道路,修建难度肯定比驿道要大多了。
粗粗的估计,没有一千万贯钱,数十万的民夫,根本就不可能在几年内修建好这条水泥道路。
到时候,朝中肯定会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的。”
大唐的赋税收入虽然已经增加了很多。
但是开支也多了很多。
不管是教育经费还是推广医馆的经费,亦或是将士们的装备更新,都需要大量的钱财。
哪有那么容易再拿出一千万贯钱呢?
第1285章
钱财人力都好办
“陛下,一千万贯看起来很多,但是分到几年内,每年花费的钱财其实就不多了。
并且,朝廷花钱,不能简单的看金额,还要看这个花钱的效果。”
李宽看到李世民把话题扯到钱财上面,脸上立马就充满了笑容。
这方面,可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啊。
“花钱的效果?什么意思?”
果然,李世民开始进入到李宽的节奏之中了。
“举个例子,如果朝廷花费一千万贯去修建水泥道路,那么这里头估计有八百万贯会用来采办各种各样的物资。
水泥、沙石、镰刀、锄头、精钢等等,这意味着可以养活一大批的作坊。
这些作坊的规模变大了,他们是要缴纳税赋的,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百姓进入到作坊干活,给更多的家庭提供生计。
这种花钱,是可以直接带动大唐经济发展的。
可如果这一千万贯钱财是直接用来赏赐给百官,那么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是把这些钱财存到了大唐皇家钱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间接效果。”
李宽只是简单的一说明,李世民就明白了。
“道理是你说的这个道理,但是花费一千万贯出去,最终朝廷正在能够收回来的,有两百万贯就不错了,缺口不还是很大吗?”
“金银本身并不是钱财,只有充足的货物,各种各样的商品,他们才是财富。
通过朝廷大规模的修建水泥道路和铁路,拉动大唐各行各业的发展,刺激金钱的快速流通,让各个作坊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出来,这其实就是在提高大唐的综合国力。
如今朝廷的赋税收入虽然还是有点入不敷出,但是户部的欠债已经非常少了。
如果陛下担心临时抽调上千万贯钱财出来,会影响户部的统筹安排。
其实也可以继续找大唐皇家钱庄去借贷,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钱财只有流通起来,才有意义,否则就变成乡下的土财主,把金银埋在地里面,对朝廷、对百姓,有什么用处呢?”
李宽前世不是搞经济的。
但是华夏依靠大规模的基建,让经济快速的腾飞,这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单纯的基建,肯定是不足以刺激经济的长期发展。
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修路建桥,这个花费还是非常值得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