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812

  沈浪一本正经的道:“相比于佛教和天主教,我更愿意相信道教中的一句话。”
  说罢,他目光锐利的看向两人,认真的道:“我命由我不由天。”
  听了这话,龙华民和汤若望二人皆是脸色微变,因为光是这一句话,就直接否认了伟大天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天主教的教义完全背离了。
  可是,沈浪又接着补充道:“不管是上帝的天堂,还是阎王的地狱,都不是我的容身之地。”
  “是神是鬼,与我何干?”
  “我大明必将傲立于世界之颠,我沈浪身为大明最锋利的一柄剑,必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鬼挡斩鬼,岂能受一教派约束?”
  龙华民和汤若望直接呆愣当场,这人简直是无法无天啊。
  “感化不了,感化不了。”就连极其顽固的龙华民,在心里也不得不如此认定,连神都不放在眼里,任何一个教派都感化不了这般疯狂之人。
  但是,这些话听在朱媺娖耳中,却是如此的威武霸气,神情中满是激动之色。
  至此,龙华民不再有任何的幻想,也不再做无谓的努力了。
  再劝,除了得罪沈浪之外,达不到任何目的。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神情有些落寞而卑微的道:“沈大人,佛教也是外来教派,我只希望沈大人能够同情我们这些远道而来,带着最大诚意的传教士,能够让我们像佛教一样不受歧视的在大明进行传教活动。”
  “我代表整个大明教区的耶稣会士向你保证,向皇帝陛下保证,绝对不会诓骗和强迫任何人加入天主教,更不会做危害大明之事。”
  其实,沈浪对大明的这些传教士并没有太大的恶感,不然,以他如今的地位,让崇祯下令禁教再容易不过了。
  实在是正史中清末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充当侵略先锋的传教士,给沈浪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
  所以,龙华民和汤若望这些先辈,不过是在替他们的那些子孙后辈还债罢了。
第八百零六章
恍若隔世
  满怀激动的进入沈浪订下的四星级酒楼包间,又极其失望的从包间中出来。
  花费了如此一番心思和口舌,龙华民和汤若望二人在这里什么都没有得到。
  因为沈浪不但没有赞同入教,甚至都没有直接答应让天主教能够像佛教一样在大明自由的进行传教活动。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传教士依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自然非常的不利于天主教在大明这片土地上的发展。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像“南京教案”发生后的那段时期一样,慢慢的等待局势的缓和了。
  不过对于沈浪来说,这件事情只是一个插曲。
  虽然火车上的刺杀让沈浪的旅途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好在这个时代的信息传输不发达,大家都没有手机,发不了朋友圈,也刷不了短视频。
  而知道整个刺杀过程的也就五号车厢的不到一百名乘客,还有临近的四号车厢和六号车厢的乘客也可能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就这几百人放在异常繁华的天津,根本算不了什么,让他们口口相传,也得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开。
  所以,沈浪并不太担心接下来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于是决定不改变原本的计划。
  可即便如此,以防万一,沈浪还是进行了一番改头换面。
  这样的话,即便是站在五号车厢的那些乘客面前,恐怕大部分人也认不出来。
  甚至他还准备换一家酒楼,因为这家富兴酒楼距离天津站太近了,以防在之前被有心人注意。
  由于这几年海运的蓬勃发展,依托港口的便利,天津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如今,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如何,从几方面就能迅速的判断出。
  街上蒸汽汽车的数量,流动人口数量,商业街的数量和人流。
  星级酒楼,特别是四星级,甚至五星级酒楼的数量等等。
  天津这几样都不缺,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时的能够听到蒸汽汽车的汽笛声。
  五星级酒楼有两家,四星级以上的酒楼更是超过十家。
  为了不太显眼,沈浪选择了那家位于城西的四星级酒楼。
  这栋名叫“蓬莱居”的酒楼去年才落成,整栋建筑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高达十层,也算得上是天津的地标之一了,是由沈浪之前冒充的申家投资的。
  由于天津已经成为全国的货物聚散地之一,不乏南来北往的富商,所以这种豪华酒楼很容易成为他们青睐的落脚地。
  而沈浪一行人打扮的就是有一定实力的富商,富商出入这样的大城市,自然不能靠走路。
  所以沈浪可以选择坐出租车,或者自己租车。
  出租车,可不只有马车,甚至还有蒸汽汽车,租车也是一样。
  出租车很好辨认,车顶上有一块醒目的板子,上面写着“出租车”三个字。
  甚至还能知道车内有没有乘客,因为在副驾驶室旁边也有一块小板子,上面写着“空车”两个字,竖起来就表明没人,放下去就表明有乘客。
  不过蒸汽汽车的出租车是新出现的事物,只有在天津和京师等这样繁华的大城市才能见到。
  但是由于还没有普及开来,所以蒸汽汽车出租车相对较少,在港口、火车站、星级酒楼门口等人流密集或富人喜欢去的地方相对容易见到,可能不能坐上就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因为这些地方不乏有钱人。
  正因如此,沈浪还是决定自己租几辆车更便利一些,毕竟也要在天津呆上一阵子,已经习惯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沈浪,很难忍受等不到车的情况。
  可没想到,租车业务也这么紧俏,李东华带人连跑了三家租车行,才好不容易租下了两辆蒸汽汽车和两辆马车。
  一辆马车一天的费用是一银元,但是一辆蒸汽汽车一天的费用则高达三银元,而且一辆蒸汽汽车还要至少五十银元的押金,这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随便负担得起的。
  当然,这些钱与每辆车的价值还是相差巨大,可也别想着将车租出来后,就转手卖掉狠狠赚一笔。
  因为蒸汽汽车虽然出来没几年,但是有沈浪在,管理已经相对完善了,还特意成立了车管局这个新部门,专门管理蒸汽汽车。
  每辆车都有固定的车架号和车牌号,在车管局还登记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所以没有相关的手续,一般人也不敢买,买来也是黑车,在眼下蒸汽汽车保有量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每辆蒸汽汽车都容易引起注意,风险太大。
  租来了车之后,沈浪便准备先到蓬莱居安顿好,然后再做出行安排。
  两辆蒸汽汽车由两个拿了驾照的亲兵当司机,沈浪和朱媺娖坐在第二辆蒸汽汽车的后排座位上。
  有了车管局,自然也会有交通局,为了方便管理街道上行驶的蒸汽汽车,大明还特意颁布了《交通法》。
  《交通法》规定所有车辆的道路通行方式是靠右行驶,除了在不同道路有限速标准,同时对直行、左转、右转的优先通行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除了这些,现代的一些交通规则,只要在大明如今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崇祯都尽量的照搬过来。
  所以,交通局还下设了一个交管司,里面的差役就担负着后世交警的职责,目前他们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城市繁忙的十字路口,负责指挥交通。
  别以为这个时候就不堵车,待沈浪一行抵达位于市中心的四方街时,就被堵了个水泄不通。
  因为目前还没有大型蒸汽货车不准进市区的规定,而天津作为北方的主要港口城市之一,非常的繁忙,货运马车、蒸汽货车络绎不绝。
  可这毕竟不是后世,即便像四方街这样的繁忙街道,也只有四条车道,一旦出现车辆往来比较集中的情况,就容易堵车。
  这个时候,就需要交管员来疏导了。
  透过车窗看着几个身穿制服的交管员一边吹着清脆的竹笛,一边指挥车辆行驶的景象,沈浪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没想到在三百多年前的大明,竟然能够出现这样神奇的一幕,既熟悉,又陌生,还很欣慰。
第八百零七章
沈浪:我在大明竟然落伍了(上)
  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交管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幸亏是提前有布局,不然,大明人一边享受着蒸汽汽车带来的便利,另一边又要忍受着堵车带来的痛苦。
  听说第一批交管员还是朱慈烺亲自主持培训的,因为除了崇祯和沈浪,只有他懂得一定的现代交通管理知识,还有交通指挥那些手势的含义。
  沈浪很忙,没有精力花费在这种小事上,而崇祯身为皇帝,也不便亲自去处理这种事情,所以这活儿就只能朱慈烺干了。
  再说了,蒸汽汽车是朱慈烺主持的重要项目之一,衍生出来的交通问题,自然需要他一并去处理。
  朱慈烺倒是不挑,只要是沈浪没时间做,他父皇做不了,其他人又不便参与的事情,他都包揽了。
  年轻人精力旺盛,看着自己也在一点点的改变着大明,让大明变得越来越好,便干劲十足,只是心疼了周皇后。
  好在蒸汽机车的普及速度没有交管员的培训速度快,而且暂时也只有像天津这样的大都市有这种需求,所以不用担心交通乱七八糟而没人管。
  看着十字路口划着各种交通线,交管员穿着反光背心,不停的打着熟悉的手势指挥着交通,沈浪仿佛置身现代社会一般。
  只是这些蒸汽汽车的样式和动力模式都比较古老,提醒着他这确确实实还是在大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