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812

  沈浪稍微一想,也点了点头。
  随即,崇祯就派人去召见李天龙,并当面授命。
  至于身在山东的黄蜚,崇祯先亲自用无线电下达了命令,让他尽快准备,正式传令的圣旨则会派人送到山东。
  中午,崇祯留下沈浪夫妻二人在宫中用膳。
  当得知夫君又要出征时,朱媺娖虽然尽量掩饰,但神情中的失落还是无法瞒过崇祯的眼睛。
  随即,崇祯便笑道:“娖儿不必担心,父皇还给驸马下了另一道旨意,此次出行,一定要带上你。”
  朱媺娖神色一喜,连忙起身行礼道:“娖儿谢过父皇,请父皇放心,娖儿绝不会拖累夫君,更不会影响此次关乎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
  崇祯点点头道:“勇卫营将士多为北方人,此去南方作战,恐有诸多不适。”
  “正如兴明所说,士兵的思想工作要做好,情绪要适时排解。”
  “军中不是成立了文艺队吗?此次也一同派遣过去,娖儿也精通音律,正好由娖儿来打理。”
  “而且娖儿身为公主,既可代表着朕,又可代表兴明,必然给能全军将士以莫大鼓舞,士气大振。”
  听到此话,朱媺娖顿时激动起来,看看父皇崇祯,又看看自己的夫君沈浪。
  两人都郑重的向她点了点头,给予了肯定。
  “娖儿一定努力,绝不会让父皇和夫君失望。”
  其实,在史料中看到大明的悲惨命运以及华夏的百年受辱,身为皇女的她,早就想为这个苦难的民族做些什么。
  即便不能如穆桂英和秦良玉这般巾帼英雄,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不能孤守家中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提心吊胆的等着出征的夫君平安归来。
  周皇后握住朱媺娖的手,语重心长的道:“我的娖儿已经长大了,知道为你的父皇和夫君分忧了,母后甚感欣慰。”
  “不过此去路途遥远,非常辛苦,娖儿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朱媺娖认真的点点头:“母后放心,娖儿不怕苦,不怕累,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娖儿也会时常想念母后,还有父皇的。”
  即将要分别,但这顿饭并没有悲伤,只有不舍。
  沈浪不是个喜欢拖拉的人,从宫中回来后,就开始准备。
  翌日,便率领千余人的亲卫队先行出发了。
  不过,朱媺娖不会骑马,所以夫妻二人乘坐的是蒸汽汽车。
  以防途中出现故障,朱慈烺将手中所剩不多的存货中调出了五辆,同时配备了五个最好的司机。
  这样,既可以全程给沈浪服务,同时又可以再次检验一下日月之光的性能。
  毕竟京师距离福建可是有着三四千里的路程,从北方到南方,需要经历各种环境,非常适合给蒸汽汽车进行更全面的检验。
  至于李天龙的大军,还需要待各种物资粮草准备就绪后,才能动身。
第四百八十章
广撒网
  在沈浪出发后,福建和广东沿海并未见平静,荷兰人还是不时的对沿海各地发起袭击。
  这次荷兰人来势汹汹,整体实力比之料罗湾海战时强大不少。
  而且荷兰人也学聪明了,知道郑芝龙手下水师战船数量虽多,但体形都相对偏小。
  在沿海、近海作战还能发挥一定的数量和战术优势,但在深海和远海就势弱了。
  所以,在沿海一带,只要明军水师形成了一定规模,荷兰人便迅速撤退,不寻求正面交战。
  只有在遇到明军水师数量不足时,才会发起攻击,甚至是偷袭。
  他们不但袭击明军水师,对无辜平民也不会放过,逮住机会就会登陆,去劫掠村民,十足的强盗本色。
  不过,郑芝龙也不甘示弱,一方面派出大股战船巡查沿海,以寻机与敌交战。
  另一方面派出水师去袭击荷兰商船进行报复。
  同时,他又派人向荷兰侵略者进行了严正交涉,令其停止侵略,并赔偿大明各方面的损失。
  他之所以这般有底气,是因为他已经用无线电与沈浪亲自通话了,得知朝廷的强硬态度,大明最强大的蒸汽帆船舰队已经准备南下。
  另外,还有两万五千勇卫营不日即可出发。
  郑芝龙没有亲眼见过蒸汽帆船,但是四弟郑鸿逵见识过。
  据他所说,这种新型的帆船,在各方面的性能都不输于料罗湾海战中的任何一艘荷兰人战船。
  这次,会有十输这样的帆船前来支援,这绝对是一股极强的力量。
  与荷兰人打交道甚深的郑芝龙很清楚荷兰人的实力。
  正因为清楚,所以在料罗湾海战取得胜利之后,还是答应了荷兰人的贸易条件,给了荷兰人稳定供货的保证。
  不然的话,何不将荷兰人的势力从大员彻底清除出去,独占大员到倭国的贸易。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足,因为大明水师在远海根本无法奈何荷兰人,别说打,连追都追不上。
  所以才互相妥协,保持微妙的平衡。
  而这即将支援而来的十艘大型蒸汽帆船,显然具备了远海作战能力。
  虽然数量上比出现的荷兰战船少了两艘,但还有福建水师作为后盾,整体实力只强不弱。
  而且,还有两万五千勇卫营,若是在岸上,红毛鬼那点人恐怕要不了半天就会被撕成碎片。
  因为郑芝龙很清楚,荷兰人虽然人人都用上了火器,但是其火枪是比不上勇卫营的。
  荷兰人用的还是火绳枪,而勇卫营早已经用上了性能比火绳枪优越得多的线膛燧发枪。
  其实他不知,此次李天龙率领的勇卫营中,还有两千人升级配备了针发枪,这又比线膛燧发枪的性能增强了不少。
  面对郑芝龙提出的大明方面的条件,荷兰人也有着自己的诉求。
  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将通航费用调整到三年之前的状态,同时保证不会再有荷兰商船受到袭击,将供货的价格降低两成。
  前两条是这次动武的最大诉求,最后一条则是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索要的补偿。
  因为他们觉得,大明水师在他们有针对性的攻击下,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
  虽然荷兰方面也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与明国的各方面损失比起来,还是要小得多,最终吃亏的还是明国。
  所以,明国作些让步是应该的。
  若不提出一些要求,反而显得自己底气不足。
  当然,他们也不敢提出太过分的要求,因为他们也知道明国的内患已经基本被平定了。
  面对这样一个稳定的大帝国,荷兰自知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
  真要彻底惹恼了明国,不说巴达维亚,至少福尔摩沙(大员)是有不小风险的,荷兰人在亚细亚洲的贸易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得不偿失。
  这是荷兰人一惯的作风,打得过,就直接殖民占领,打不过就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贸易的目的。
  反正就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惜一切手段。
  至于郑芝龙所说的赔偿明国各方面的损失,他们则是只字不提,因为他们内心认为此次冲突纯粹是明国人自己找的。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郑芝龙主动向荷兰人示弱,让荷兰人停止袭击,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纷争。
  但是荷兰人认为没什么要谈的,只要明国答应这几个条件,袭击就会立即停止。
  如果不答应,那袭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第三种可能。
  郑芝龙倒是无所谓,大不了先答应,稳住荷兰人,到时候翻脸不认,撕毁协议就成了。
  可现在不一样,这是代表着大明国,一旦承诺,若转头就不认,这会有损大明的信誉。
  所以,沈浪没让郑芝龙在国际上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至少目前的利害还不值得这么做,除非利害关系足够大。
  明国方面没有及时给出答复,荷兰人很是恼火,因为冲突多持续一天,他们的贸易损失也会多一天。
  为了尽快的解决争端,荷兰舰队司令官普特曼斯准备继续施压。
  这天,三艘盖伦船侦察到漳州府的铜山港战船不多,便明目张胆的靠近过来。
  须不知,早有一支由五人组成的锦衣卫小队注意到了他们,并第一时间上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