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812

  “先不说咱们能不能赶在明军抵达之前将他们全部镇压,但如此做,无疑是在削弱咱们自己的实力,明军来了,老城也会不攻自破。”
  “诸位别忘了,这里是辽东,是咱们大清的地盘,这里生活了很多满洲人,而且还有超过两百万汉人。”
  “那么多汉人,咱们杀得光吗?”
  “如今新城已失,海州在不日之前也已丢失。虽然不愿承认,但是太子河以南,我大清已经很难与明军抗衡了。”
  “若在此时还妄图大肆屠杀汉人,汉人报复起来,太子河以南的满洲人,焉有活命之理?”
  这些话虽然不中听,但很多人还是知道这是事实。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鄂勒和达才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可还是有人不服:“我大清自先汗起兵以来,一直与明国势不两立,何时向明国低头过,大不了举全族之力与其决战到底。”
  “汉人杀我们一人,我们就杀他们十人,至死方休。”
  “就是,大不了咱们退守北方,等待时机再杀回来。”
  这样的狂热分子还是有不少,毕竟这些人从心底里无法接受大明这么快崛起的事实和心里落差,这才仅仅两年时间啊。
  他们还没有享受到足够的荣华富贵,就要被打回原形了,怎能甘心。
  在城中的满洲人商讨决策时,以刘一茂为首的汉军将领也秘密的接触起来。
  他们都是孔有德的麾下,孔有德被多尔衮征调,率领天佑兵主力跟随多尔衮一起出征,现在也不知道结局如何。
  如今形势危机,没办法等到恭顺王回归做出决定了。
  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海州被明军占领,附近的驿站,铺堡也先后被明军拔除。
  本以为明军无法在短时间内威胁到辽阳,没想到,明军突然降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以一个晚上就攻占了满洲人居住的辽阳新城。
  在此情景下,不用想,必然反了满清,只是在什么时候反而已。
  若是想戴罪立功,那就现在反了,将城中的满洲兵全部杀光,开城迎接明军到来,这份功劳自然最大。
  但是,他们都没有信心能够凭借老城的力量战胜城中的满洲兵,即便能做到,自身必然也会损失惨重。
  他们不过是一些投机分子,只想找一条出路,而不是为了和满洲人拼命,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因为他们知道,如今再跟着满洲人,那是死路一条,反了满清,还有一条活路。
  若是等到明军兵临城下再反,那生存的机率就更大了,所以他们现在的想法就是等。
  只要城中的满洲兵不翻脸,他们也不会动。
  而城中的汉人平民是最为弱势的一方,他们大多惶恐不安,不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懦弱的他们只能被动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正因为几方都各怀心思,所以辽阳老城竟然没有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似乎也没人认为这座城能守住。
  “明军来了。”
  这个消息一出,整座城都仿佛沸腾了起来,如同当初大明的普通百姓听闻建虏来了一般。
  明军来得这么快,有些出乎鄂勒和达等满洲将官的意料之外,这样也打消了一些人屠城的疯狂念头,来不及了。
  “撤……”鄂勒和达立即下达命令。
  是的,这就是他最终做出的决定,因为这座城不可能守住,而这还是一座汉人居住的城池。
  用大清精锐的鲜血来守卫这样一座城池不值得,何况城内的汉军随时都有可能反叛。
  在他们反叛之前撤离,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一旦被拖住,那就麻烦了。
  得知鞑子竟然弃城撤离,刘一茂等汉军将官想要将他们截住,但得知明军距离城池还有七八里左右,最终没有这个勇气。
  等满洲兵全部撤出之后,他们立即集合兵力,将所有城门打开,然后一起出城去迎接明军的到来。
  兵不血刃的拿下辽阳老城之后,赵老四立即以汉军为先锋和向导,将主力分成几支,四处出击,去剿灭有组织的八旗军。
  周围各地汉人得知辽阳新城和老城两座城池在不到两天之内被明军攻下时,也纷纷响应,起来反抗满洲人的残暴统治。
  一时之间,太子河南岸出现大量满洲难民,惊惶失措的向北方逃去。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也有成为难民的一天,而且是这么快,大清还依然强大啊。
第三百六十章
空袭锦州
  在辽东硝烟四起时,辽西走廊并未平静。
  锦州城,满清重臣济尔哈朗这阵子可谓是鞠躬尽瘁。
  清算物资粮草、打造防御器械、加固城墙。
  甚至将全城十四至五十岁的男性全部组织起来,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就连城外,他都没有放过,修筑了纵横交错的多条壕沟、土墙,设置了大量拒马。
  又布设了无数陷阱,几乎将锦州城打造得像铁桶一般。
  他不但要将明军拒之城外,自己似乎也不打算出城,打定主意死守。
  因为他清楚,明军已经今非昔比,手段层出不穷,攻城能力非常强。
  若不将守城的招数全部用上,万一让明军钻了空子就麻烦了。
  明军夜袭不是很厉害吗?城外那么多陷阱和各种阻碍,看你怎么夜袭,先过来再说。
  松山和塔山几城,济尔哈朗对主将也是下达的坚守命令,将全城打造成铜墙铁壁。
  以各城内的物资,足够支撑半年以上,节省一些,可以支撑得更久。
  只要在这个时间内不断的消耗明军的实力和士气,摄政王必然会找到合适的时机予以支援,重创明军。
  至于各城之间,各顾各的,顾好自己,不要想着去支援任何人,坚守得时间越久,就是最大的胜利。
  他的用意就是要将这些重要城池像钉子一样扎在辽西走廊,让明军主力不敢轻易深入大清腹地。
  可以说,他这般安排,是最好的选择,也能更好的发挥他麾下五万军队的最大作用。
  可能是真的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阵子明军竟然没有主动发起过一次进攻,非常擅长的夜战也没有实施过。
  甚至将围城的大军都撤走了,只留下不到万人在锦州城四处活动,但是济尔哈朗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当然,他也想过去了解城外的情报,甚至多次在深夜派探子偷偷的出城探查,但这些人都是有去无回。
  最终,他也只能死心,如今他所能掌握的情报就是站在城墙最高处,目之所及能看到的一切,再远就不知道了。
  松山、塔山等城如何了,也全然不知。
  围城,挡住了敌人,也围住了自己。
  如今明军迟迟不发起进攻,他也很焦虑,因为他不确定明军主力是不是真的还在这里。
  若是明军主力已经暗中撤走,只留下少部分兵力在这里迷惑自己,那就闹大笑话了,大清就相当于平白浪费五万精锐。
  “看,那是什么?”在城墙的瞭望台上观察敌情的建虏士兵指着天上震惊不已。
  “那上面还有人,他们正在向我们飞来。”
  孔明灯上坐了人的消息迅速的通报到了济尔哈朗的府上,济尔哈朗感觉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孔明灯还能带人上天?多大的孔明灯?
  他刚匆匆的出了府邸,来到府前的大街上,一个亲兵就指着远处的天空急道:“主子,你看。”
  济尔哈朗连忙抬头向那个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有六个像孔明灯的东西正在向城内飘来。
  “快,千里镜。”
  亲兵连忙将千里镜递过来,济尔哈朗接过之后,立即认真的观察起来。
  这东西看起来人兽无害,上头确实像孔明灯上面的纸袋,下面则好像是一个大筐。
  若仅仅是如此的话,还不用太担心,但筐子里还有人,那就比较让人惊恐了。
  人可以飞上天,这简直闻所未闻,看来又是明军弄出了什么新招数。
  每每明军耍出什么新招,都会造成很可怕的后果,不知道这个把人带上天的大孔明灯究竟要干什么。
  济尔哈朗心中不由一阵忐忑,因为他拿这几个东西没有丝毫办法,在这个高度,不管是弓箭还是火枪都没用的。
  在城中成千上万双惊骇目光的注视下,六个热气球缓缓的飘到了锦州城的上空。
  可是,它们除了依然在缓缓的飘飞,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继续向城内上空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