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673

  而当内侍念到第一个被朱由校认为考试优异,而被召见的百姓的名字时,耿于垣顿时面露惊骇之色。
  他没想到皇帝陛下先取中的竟是于忠明。
  他清楚记得于忠明在答卷上只写了寥寥几笔字,而且字迹很是差劲,只能说能认得清。
  故而,他有些不明白,皇帝怎么就选择了于忠明。
  工人出身的于忠明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皇帝召见。
  他自己也是一脸懵,心道:“难道自己考的还不错?”
  于忠明倒也不敢怠慢,忙在内侍的带领下进了奉天门内。
  耿于垣颇为怨念地瞅了进入奉天门的于忠明一眼,他不明白,皇帝陛下怎么就没先选自己,而是选了一个身上似乎残留一股铁锈味的工人。
  “宣大兴县农户岑大河进殿!”
  而接下来,耿于垣听到第二个要被皇帝陛下召见的名字时,却发现,这第二个名字又不是自己!
  这让耿于垣更加不解。
  “宣江苏民办小织坊坊主王氏进殿!”
  等到第三个名字念出来时,耿于垣更感到惊讶,他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入京城的百姓里还有女子。
  但耿于垣不明白的是,为何他竟连工人、农民、小商户都不如。
  他不知道他自己输在了哪里。
  耿于垣感到非常失望。
  他不禁在想,这些所谓的百姓在答题的时候,难道真有自己所不知的技巧?
  耿于垣不知道自己等了多久。
  直到最后,他才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宣江苏举人耿于垣进殿!”
  耿于垣听后不禁苦笑,心道:“陛下到现在才选中自己,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
  等耿于垣进入到殿内后,他就发现殿内已有两百余人。
  且既有穿着工服的工人,也有穿着短打的农户,更有他这样的士子,甚至还有女子。
  当然,一些工人和农户穿着工服和短打这样的简陋服装,倒也不是他们穷,而是俭朴惯了的缘故。
  朱由校选这些人进殿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
  这两百余人皆是来自不同省的不同阶层的百姓,而且都是在考试时,表达能力还是可以,且对社会和国家都有些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人。
  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人,让自己和辅臣们现在秉持的治国理念在全国得到统一,变成不可撼动的治国原则,即国家之宪。
  所以,朱由校也就说道:“朕选了你们,只为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朝廷到底要不要变法的事!”
  耿于垣听后颇为意外,猛地抬起了头。
  他是真没想到皇帝陛下会突然提起这个,而自己这些人被选进大殿内,会是为了这事!
  要知道,随着大量百姓进京,冲垮他们变法的队伍后,他就绝了此想,他知道皇帝这样做摆明了是要联合百姓们让他们死掉变法之心的。
  朱由校也注意到了突然抬头的耿于垣,因此瞅了他一眼,且道:“朕知道,有的人想让朝廷变法已经想了很久,甚至到了听见‘变法’二字就兴奋的地步!可变法就真能达到你们想要的目的吗?那可不一定!”
  “现在说说吧,你们觉得朝廷到底要不要变法。”
  接着,朱由校就抬手吩咐了一句。
  耿于垣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回陛下,学生认为朝廷应变法!如今天下冗官冗兵冗工甚多,且征伐无度,虽说学生等不知道造成这情况是否是不得已,但学生认为,若不变法以约束朝廷如此不节制之行为,则将来一旦有昏君当朝,恐拖累社稷!另外,地方受朝廷管辖甚宽,以致于各地官府不能因地制宜,以致于官府只知迎上,不知虑下,是故每每导致官僚为讨好上司而不顾民情强行严苛之政!”
  “学生认为不应当变法!”
  一名来自蜀中的士子吕盛这时候站了出来,直接与耿于垣针锋相对道:“首先,天下冗官并不多,不过是将原来本是吏员的职位变成官职,本来没有编制的衙门白役变成吏员,将各官幕僚变成正经官员而已,事实上,没有这样做以前,也是这些管事,也用的是公家银,如今不过更明确了而已;”
  “另外,冗兵之事,这是因为我国朝幅员辽阔,以致于就算每乡镇只需置十名士兵维持治安,全国也得要数百万之数!”
  “冗工自不必言,不过是将以前因为无地而被迫沦落为大户奴仆的流民变成了工匠而已,虽说朝廷因此多了不少养官养军养工之成本,但却也少了剿匪戡乱是花费,至于征伐无度,至于限制君权,增加地方自治,虽说的确有防止昏君乱政、遏制官僚害民的益处,却也有朝纲被食利者把持、地方成为藩镇而背叛中央的可能!”
  “自古天下之制没有完美之处,而对于我大明而言,如今不是不得不变的时候,倒也就不用变。”
  朱由校这时候问起在大殿的工人和农民来:“其他人呢?”
  于忠明这时候回道:“回皇上,我们不知道要不要变法,反正我只知道眼下日子过得挺好,老婆孩子热炕头,还能隔三差五的吃顿肉。”
  “没错,变也不行,不变也行,但只别把我们的日子变差了就好!”
  农户岑大河这时候笑着回道。
  “就是!不变也行,变可不要变差咯!”
  其他人都因此跟着附和起来。
  耿于垣颇为恼怒,他真不明白变法不变法的事,皇帝为何要问这些对政事不敏感的庶民百姓。
  耿于垣这时候回道:“陛下,百姓不虑长远,但以学生之见,为长远计,还是应变法才好。”
  “要变法也可以,也算是规矩都定下来,省得一直这么争着,而引起乱子来,民妇一介妇孺,见识浅薄,还请陛下见谅!”
  官员陈确之妻王氏这时候说了起来。
  吕盛这时候也跟着附和道:“学生认为,王氏之见不算浅薄,既然有的人嚷嚷着要变法,不如就将一些规矩定下来,定成国宪,省得将来有奸邪之辈唆使后世之君变法,让百姓们的日子因此变得更差,且未循着国宪来变!甚至背离国宪来变!”
  “不如,英明的陛下,您趁着还健在的时候,把国宪定下来,立下违宪的规矩,如违宪即违逆这样的法度来,这样后世之君即便被一些人迷惑,而要变法的时候,也不敢太悖逆宪章!而使社稷可以更长治久安也!”
  “这位同学!你说谁是奸邪小人,难道主张变法的就真都是小人?!”
  耿于垣这时候忍不住怼起吕盛来。
  “好了!”
  朱由校这时候喊了一声,且道:“先别吵,待会有的你们吵的。”
  说着,朱由校就道:“王氏与吕盛所言甚好,也确为朕之意,一切变法就先从这立宪开始!”
第六百九十五章
预备立宪,不忠于陛下,该杀!
  朱由校说完这句话,耿于垣心情十分愉悦,迫不及待地想要称赞吾皇圣明。
  “但这立宪不是立即立宪,是要预备立宪!”
  不过,朱由校这时候却又补充了一句,且道:“宪政如何实施,机构设立,以及权力如何安排等等,都需要时间来商讨确定!”
  “故朕决定先设立一个叫咨议院的机构,任命你们这些人为咨议院大臣,称作咨议大臣,我朝以四品为高阶官员之界,就设为正四品,你们成为咨议大臣后,其职责就是商讨立宪的事,以及要立哪些内容的事,然后由朕审阅后再作为钦定之宪法大纲,而元辅刘鸿训与枢密使孙传庭、靖国公黄得功兼任咨议大臣,且分别担任咨议院首席大臣和副首席大臣,负责主持咨议院的咨议会,整理和汇报咨议会的商讨结果。”
  预备立宪?
  耿于垣听后有些失望,心道:“敢情不是立即立宪?这从预备到正式立宪要多久?”
  “从预备到正式立宪,先暂拟个十年的期,这十年内,要进一步开启民智,要各阶层的民众都要形成共识。”
  朱由校这时候继续说了起来。
  耿于垣听后更加的失望,他没想到从预备立宪到正式立宪还要再等十年。
  但他一想到自己现在要被任命为正四品的咨议大臣,就要做官了,而且朝廷也不是不变法立宪,自己倒也没必要再逼着朝廷尽快立宪,那样逼急了陛下,判自己一个抗旨之罪,倒是划不着的。
  所以,耿于垣也就在心里说服自己接受陛下这样的一个安排。
  只是现在让耿于垣唯一有些膈应的是,于忠明和岑大河这些工人农户竟也会和他一样成为咨议大臣,而且还要一起商讨立宪变法的内容。
  铁道工人于忠明自己也感到很意外,他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参加个考试,然后稀里糊涂地竟要做官,而且是什么四品官?竟然比自己家乡的七品县令都要高好几品。
  “皇上,做这个官要干什么,小民着实不明白,我只会扳道岔,这当官,好像不知道要怎么当。”
  于忠明因此问了起来。
  朱由校因此笑着回道:“这官就是提议朝廷要怎么变法的,且有权参与表决,乃至弹劾你认为不合格的官员的,而你要怎么当,你只需记住,要多为你们工人自己说话就是,你现在是他们的代表之一。”
  于忠明听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接着,朱由校又看向刘鸿训:“刘卿,你的首辅之任既已到期!接下来,交结好后,就专心主持咨议院的立宪变法之事,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把国内民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将符合光大民族的治国理念定下来,以便防止将来有别有用心者,欲使大明变成非今日之大明!另外,咨议院选哪处前殿为议政之厅,就由你们几个首席和副首席大臣商议着定吧。”
  “老臣谨记!”
  刘鸿训向朱由校拱手作揖,回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