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673

  小宅顺生听后心里自是很激动。
  一来,他久慕中华,对中华圣贤早已拜访的心思。
  二来,朱以海说的每月两百元银币补贴让他实在是心动。
  在这个时代,两百元银币的补贴不是一笔小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一笔财富,儒士不是商旅,大多不算太富,自然更看得起这笔钱。
  三来,如果入社去大明游学,便帮自己发行游记,这无疑助自己立言。
  四来,一旦成为华夏友好使者,岂不就等于在自己倭国高人一等,与别的倭人不同?
  五来,可以和在江户能左右幕府意志的大明官员商周祚成为同社好友,无疑会帮助自己提升在倭国的政治地位。
  但作为文人都是要矜持一下的,小宅顺生也就很假意地拒绝道:“虽慕中华,欲求真理,然小生所学甚浅,而贵社皆是但高雅之士,小生若觍颜加入,实在难以自处,多谢朱先生好意,小生实在是不敢当。”
  “哎!谁不知道您小宅顺生是当下大儒,且其当习汉文习汉礼取汉名之论,很有见地,你不入社,则我这社也无人可入得了的。”
  朱以海说着就对小宅顺生拱手:“请阁下入社,以使儒学正统发扬于天下,阁下即便不看在鄙人的面上,也当看在孔孟程朱等圣人身上。”
  小宅顺生见此也不再推辞:“盛情难却,小生入社便是。”
  “如此甚好!对了,阁下接下来当准备一下入社之讲义,到时候商公、张公会来听,包括刚到长崎的祁公,这可是个闻达于公卿的机会。”
  朱以海说道。
  小宅顺生听后也很是兴奋:“请放心。”
  于是,接下来,小宅顺生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讲义。
  而且他也知道这些明国士大夫喜欢听什么,也就决定继续表达自己建议倭国推行汉文化的观点。
  为此,小宅顺生决定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汉名,而取为朱濡。
第五百零二章
多培养倭国买办
  祁彪佳此时已到了长崎。
  不过,来到现在的长崎,他没有一种离开中土这里的感觉。
  因为这里的人都着汉服,这里的人都说的汉化,鳞次栉比的商店名字皆用的是汉字。
  祁彪佳发现这里的建筑也开始大规模的以明式园林为主。
  长崎总督张有誉因此还对祁彪佳说道:“柳川、横滨、大阪等地也开始盛行本朝建筑,在这之前,倭国是盛行唐风的。”
  祁彪佳点头:“看来本朝在倭国各方面的影响正在加强。”
  “这是自然,长崎一带已与中土无异,周边几个倭国藩地也开始盛行我汉家之风。”
  张有誉说着就问道:“祁公此次来长崎想必还有别的谕旨要传达?”
  祁彪佳笑了笑:“张都堂果然聪明,没错,本钦差此次来,只为一件事。”
  “何事?”
  “灭倭!”
  张有誉听后怔在了原地。
  与张有誉一同来迎接祁彪佳的朱由崧和朱以海不禁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没想到朝廷已有灭倭之意。
  但随之一想后,众人都也觉得朝廷这样做是在情理之中。
  “此事可渐图之,而不宜操之过急,这倭人自立于中华之外已久,已有自己之文明,要灭其国,当先亡其文明!”
  张有誉先说了一句。
  祁彪佳点首:“圣上的意思,对幕府还是要扶持,防止其权归天皇,另,尽可能谋求各地独立,压制强藩。”
  “陛下果然圣明!”
  “以下官看,灭倭之重点在于否定天皇之地位,并使倭国幕府放弃奉天皇为主,而该奉大明,如果幕府不从,当培植新的大名代替现在的幕府,而待将来天皇被幕府抛弃后,就可用挑拨幕府和各地强藩对战,使倭国国势衰弱,最后再以流官代替幕府和各地大名。”
  张有誉说道。
  “现在倭国有不少大名在谋划推翻现有幕府,因为他们对幕府在我天朝面前,所表现出的软弱而感到不满,这里面,萨摩藩就很想取代现有幕府,因为他们对幕府为迎合我天朝而阻止他侵略琉球的事感到不满。”
  朱由崧这时候说了起来。
  祁彪佳听后问:“支持幕府的大名有哪些,占多少,有何共通之初。”
  “柳川周边和江户周边的,支持幕府,占得虽不多,但实力都很强,都和我天朝有贸易往来,在幕府支持下,负责协助我天朝商贾在其经商,这些大名往往和侨居于此的李国助等海商相交甚厚。”
  朱由崧回道。
  祁彪佳听后不由得道:“看来这些人就是陛下所称谓的倭国买办。”
  “这样形容倒也贴切,那些和幕府关系不深或者被幕府排挤的大名因为没能得到与我们经商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成为买办的机会,而自己的产业又被我天朝的商品给冲击得无法存续,故而就要求幕府禁止与我们通商,降低税赋,幕府自然不愿意干,我们也不愿意让幕府这样干,所以这些大名就越发对幕府不满。”
  张有誉跟着说了一句。
  “得壮大倭国的买办势力,让幕府开更多的通商口岸给我们,让我们的商品成为介入倭国内部争斗的敲门砖!并分一些好处给这些买办,让倭国逐渐失去自己生产新火器,自己冶炼新钢铁等能力!诸公认为如何?”
  祁彪佳说道。
  “很是!”
  张有誉等皆点了点头。
  但接着,张有誉又主动问道:“朝廷是否可以两边押注,也在暗中接触一下支持天皇或萨摩藩的倭国大名?以免将来幕府真的被推翻后,新的倭国之主会不买我们的账。”
  祁彪佳听后感到很是诧异地看了张有誉一眼:“这个主意倒是可以进言给朝廷,但是,无论是谁将来做了倭国之主,都得是我天朝的买办!为将来灭倭铺路!”
  “这个自然。”
  朱以海这时候回了一句,又道:“我现在的身份是儒学使,负责接洽倭人中的僧人和士大夫等,不知道我可否接触一下企图改良倭国的士大夫,也好寻几个愿意投靠我大明并在改良倭国的过程中背叛他们自己人的倭国新贵?”
  “这倒是个好主意,也就你这样的儒学使,没带正职的适合做。”
  祁彪佳极为赞同起来。
  “我已经结交上一位,此人是幕府家臣之子,名唤小宅顺生,其父负责幕府与我天朝的商业往来,主要负责瓷器采办与倾销,以及军火采购和倾销,算是买办,他自然是买办之子,接受汉文熏陶很深,从小学的是儒家教育,眼下他已改名为文濡,主张倭国只有汉化才能变强,虽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倭国变强,但可以利用他想通过汉化让倭国变强的主张来引导他逐渐成为我天朝在倭国的利益代言人。”
  朱以海这时候说道。
  “朱濡?”
  祁彪佳笑了起来,问道:“他为何给自己取汉姓为朱?”
  “他崇拜朱子,故想同圣人姓。”
  朱以海回道。
  “吾倒想见见他。”
  祁彪佳接着又说了一句。
  “他将在我光大儒学社的讲坛上宣讲自己的儒学之论,到时候,祁公自可见到他。”
  朱以海说道。
  ……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能有效表述文意的文字!故而作为天下致胜之道的儒学兴在以汉文为体的中华,而非在我东瀛!我东瀛欲要摆脱愚昧,走向光明,必须进行汉化改革,大兴儒学,摒弃现有倭文……”
  朱濡在台上激情昂扬地讲着。
  虽然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想倭国强盛起来,能不再落后于大明,但听他讲的汉人士大夫还是颇觉得有意思。
  祁彪佳甚至因此说道:“昔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兴汉化,故而使北魏强盛,如今朱先生欲在倭国兴汉化事,颇有北魏孝文帝之风啊!”
  “不敢,小生不过一文士耳,何敢与帝王相比。”
  朱濡回了一句。
  但祁彪佳则道:“有些事,很难说。”
  朱濡一时不知祁彪佳这样说是何意。
  不过,就在这时候,一来听讲的倭国儒士伊藤仁斋则突然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这样不妥,虽然儒学当为天下正统之学,但我倭国自有其文化,怎能自弃文字,而直接汉化,如此则我倭国大和之族还是大和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