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673

  越接近权力顶端,越容易获取这些重要信息,以及知道朝廷这样做的目的。
  朱燮元的次子,因父功而赐官锦衣卫指挥使的朱兆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先申请了一笔贷款就开始着手把自己朱家在江南的产业往北迁。
  与此同时,朱兆宜还挑唆江南望族祁家的人,而对自己妹夫祁象佳说道:“妹夫,论技术,论资本,我们没法跟官营比,甚至连徽商、晋商都比我们强,但胜在如今家父还在朝中当值,消息比他们灵通,这正是我们浙商崛起的时候!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先去关外立足脚跟,做大做强,将来直接垄断整个关外的皮毛生意和木材生意,到时候富可敌国也未可知。”
  “可小弟还是想考科举做官,报效朝廷。”
  祁象佳回道。
  “算了吧,别怪为兄说话直,你不是那块料,朝廷现在举子比例都扩大到每省两百名额,你都还没中过,你还是放弃吧!”
  朱兆宜说道。
  “我!”
  祁象佳脸上有些挂不住,心道:“你自己又好不到哪里去,若不是仗着父荫,也还只是个生员,怎么可能穿飞鱼服。”
  但祁象佳不得不承认,朱兆宜这身飞鱼服是真漂亮,让人很羡慕。
  从明中期以后,因为科举竞争压力大,再加上锦衣卫与皇权之间的特殊性,所以,文官们对锦衣卫官职开始没那么排斥,甚至开始出现很多高级文官的子嗣获得锦衣卫世职的机会。
  到现在很多锦衣卫都是士族子弟出身。
  如如今的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其父就曾是大明尚书。
  所以,祁象佳也知道如果他通过军功,挣得锦衣卫前程,也能光宗耀祖。
  而这时候,朱兆宜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而继续说道:“你还不如跟我一起出关做买卖,再说,我实话告诉你,据家父透漏,西边那罗刹国正在东侵我大明领地,眼下已到我们北山布政司境内,将来早晚会寇掠各处边镇,那时候,我们有的是立军功的机会,你到时候由军功入仕多好,今上现在更看重军功你也不是不知道,还特地修订了军功爵制度。”
  祁象佳不由得意动:“此言当真?”
  “为兄骗你作甚!虽说皇恩浩荡,一再增加乡试录取名额,然江南富庶之地,读书人数量增加可比朝廷增加的录取的名额增加的快,江南读书举业者说是如过江之鲫也不为过吧,再加上,整个全国,正是盛世之朝,人人豪富时,而朝廷又取消各类贱籍科考限制,一视同仁,所以读书举业的,多若牛毛,要想中举中进士,何其艰难!还不如,去塞外靠军功入仕,那些地方有的立功的机会,即便没有立功,受荐举的机会也很大,因为那些地方缺官,我蒙师不过一童生,就因随王在晋出塞去察哈尔,而被荐举为知县,现已升去庙街做知府!如今已听说要调进京任兵部郎中,挂正四品太仆寺少卿衔。”
  朱兆宜说道。
  祁象佳听后更为心动:“如此说来,北上倒是一条捷径。”
  “岂止是捷径,那就是百分百升官发财的路!将来,朝廷还会在那一带建铁路,规划图已经出了,只是你们还不知道,我们现在北上,将来可以承包相应工程,绝对能成为当地豪族。”
  朱兆宜说道。
  “那行,小弟就举家与一起北上。”
  祁象佳说道。
  “我已在海参崴购下地,很便宜,地价不足江南十分之一,到时候我们先在那里定居,那里可以通航至旅顺,来取也方便。”
  朱兆宜说道。
  无独有偶。
  像朱兆宜一样消息灵通且有远见的士族子弟北上的有很多。
  有的甚至是朝廷官员主动辞官下海,然后携款北上。
  而交通最为便利,眼下又地价最为便宜,比辽东还便宜不少的海参崴港一带成为这些人最大的集聚地。
  数月后,站在海参崴港附近一新建楼台上的朱兆宜看着港口外停满的船只不由得道:“还真是变了,以前,朝廷是强迫一些士族北上,现在他们是主动北上,聪明人不少啊。”
  ……
  “海参崴光登记的新户口就已突破一万户,已然为塞外大县,鼓励出关令卓有成效,将来这地方如果不说是我汉家领地都说不过去的。”
  朱燮元对朱由校笑着说着开发关外的一些最新情况后,朱由校则因此道:“那看来,得把电报线铺设到这里去,这里将来也许会成为我大明最北之地的最富庶之城。”
  “那就敕旨工部筹备此事?”
  刘鸿训问道。
  朱由校点头。
  “启奏陛下,关外苦寒之地,不利于农耕,要开发关外,鼓励开厂经商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合适的办法,眼下海参崴一带汉人户籍数量激增便是明证,但臣认为,这些地方地域辽阔,据中土较远,要想通达便利,目前得加强海路运输,因为海路快,且运货量大。”
  朱燮元这时候说了起来,且又道:“另外,从庙街到库页岛,再从库页岛到倭国虾夷诸岛,以及到倭国本土诸岛,接着到琉球、台湾,是一个完整的岛链,我大明若能占领这些地方,或纳入大明势力范围,就能使南来北往的船只可以沿着这些岛链随时停靠获得补给,或者随时避风避浪,从而构建起一个很完整的海运体系。”
第五百零一章
北方四岛与倭国儒士
  “爱卿的意思是,当灭了倭国?”
  朱由校看了朱燮元一眼,目光灼灼地问道。
  朱燮元很是认真地道:“是的,陛下,不灭不行!”
  “不灭就不足以通过海路控扼海参崴以外的广大疆域,即现在的北山布政司!”
  “至少,得将虾夷东北这四岛控制在我大明手里!”
  “如此的话,将来倭国想寇掠我庙街到海参崴的话,就不得不有所顾虑,而我水师完全可以依靠这四岛随时威胁他江户。”
  听了朱燮元的分析。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朱燮元到底是这个时代的军事家,眼光就是独到。
  “大明能有爱卿这样的人才,真是社稷之福啊!”
  朱由校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
  “陛下谬赞,臣不胜惶恐,以臣之见,此事当早做打算。”
  朱燮元作揖道。
  朱由校点首,心道:“难怪后世,某大国会借着二战之威将这四岛纳入其领地内,而倭国也一直对这四岛耿耿于怀,明明这四岛也没什么经济价值,而原因其实是,该大国占了这四岛后,就算是在倭国头上悬了一把剑啊!”
  “拟旨,着政事堂、内阁、枢密院、锦衣卫、兵部、理藩寺相关大臣廷议此事,由爱卿主持,尽早议定出一个纳此四岛进而占整个虾夷州乃至最后灭掉倭国的计划!”
  “另外,库页岛与整个倭国岛链里面的这片海域,以后就叫大明海!”
  “遵旨!”
  朱由校燃起了更强烈的灭倭野心。
  历史上,倭国数次有灭中华之心。
  而现在反了过来。
  开启工业化的大明帝国开始有了灭倭之心。
  “遵旨!”
  朱燮元回道。
  “以仆之见,灭倭当步步蚕食,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手段要多,不可操之过急,陛下已在旨意中说的很明白,就是先谋其虾夷北方四岛,再谋虾夷,最后再说整个倭国。”
  朱燮元在廷议上提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辅臣所言极是,下官认为,还应该让锦衣卫密派一些会测绘的人先去倭国以经商、讲学等名义,暗中测绘其国内地图,即便几十年后大明才会大举兴兵灭倭,但也得先准备一份详细地图才能使军事进攻更加顺利。”
  “这个提议不错,以后海运也需要有份详细的地图。”
  朱燮元附和道。
  朱由校则在看了廷议内容后,对朱燮元吩咐道:“廷推一个人,去一下倭国,知会一下在长崎的大明权贵和官员,听听他们的意见,并传达这次廷议的内容,使得灭倭计划更完备,但要注意保密,不要让倭人提前知道我大明的野心,必要的话,可以欲盖弥彰一番。”
  “是!”
  朱燮元回了一句,并在接下来,通过廷推推荐了祁彪佳为钦差,去长崎巡视长崎的儒学推广情况。
  当然名义上是巡视学政,实际上则是为灭倭的事。
  “东洋离我浙江最近,若将来真能灭了东洋,则我浙商可直接通过东洋诸岛去北边经商,而比晋商更有利,另外,我江南民众若有兵患,必来自于东洋倭寇,而如今让陛下有灭倭之心,算是老夫能为乡梓做的一点点事,公此去东洋后,务必说服在东洋的诸官,支持朝廷灭倭!”
  在祁彪佳离开中土前,朱燮元还特地嘱咐了他一番。
  “下官明白,身为越人,可以不恨虏,但不能不恨倭!”
  祁彪佳回了一句。
  而此时,在东洋的朱以海已经开始以光大儒学基金社的名义收买倭国的上层贵族。
  “吾皇治国意在使天下共荣,发扬儒家理学,而攘除西学,只要尊朱子为圣者,我们皆是朋友,小宅顺生阁下既崇奉理学,精习朱子之道,不妨加入鄙人新设之光大儒学社,发扬儒学。”
  朱以海这里现在则开始结交一下倭国大儒,并疯狂拉拢这些大儒入社。
  而且,朱以海还以名利相疑惑,道:“凡入社者,可申请来中土游学,由鄙人所管的光大儒学基金社提供一切运途上的花销,并在我大明游学期间,每月给予两百元银币补贴,且助其在本国印刷发行游记,列为我华夏友好使者,另外,我大明驻倭使臣商公已是本社副社正,且有意在使馆组织儒学讲坛活动,要求本社推荐倭国大儒去讲学,不知阁下意下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