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673

  冯铨看了朱延禧递来的《酌中志》后,十分惊愕:“怎的如此详细!他还知道我们什么,这姓刘的,怎的如此可恶?”
  朱延禧也道:“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还知道什么,但谁都明白,这暗地里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想法子救他,不然,谁也不知道会突然再出现比什么《酌中志》更令细微的记录!”
  朱延希说着就看向其他文官:“诸公,这太可怕了!”
  “可他犯的是谋反之罪,这怎么救!别说是我们这些不受陛下器重的大臣,就是袁、徐等备受宠信的大臣,为这刘若愚求饶,想必陛下也是不会答应的!这姓刘的,这分明不是让我们救他,我看他,是要拉我们一起殉葬!”
  季梦环激动地站了起来,将桌子重重的一拍。
  冯铨则是一言不发。
  而何吾驺则在这时候说道:“不过,这上面所记录的官员可不少,不少是公卿重臣翰林清流,若大家真一起为之求情的话,或许能使陛下因不愿使朝廷为之一空,而被迫饶其性命,何况,我们若不救他,我们才会必死无疑!诸公应当明白,他记录的这些,背后都藏着什么意思!”
  “可万一让陛下龙颜大怒怎么办,如今圣上的脾气,诸公也不是不知道。”
  朱延希继续说道。
  “唉,早知有今日,当初就不该……”
  这时候,季梦环颇为无奈地说了一句,然后又道:“我们现在就是他刘若愚手里的棋子,只能听他摆布,唯有希望陛下能网开一面。”
  “别无他法!”
  何吾驺也回道。
  ……
  “刘内相被人以妖邪之术控制,得失心之疯,故而做出谋逆之事,然天下人皆知,刘内相对陛下忠心耿耿,且人品贵重,不专权擅政,更兼文采卓越、清廉自守,乃内珰中少有,即便深陷囚牢,也无黄金行贿,只写出一书耳!为布仁德、不屈忠良,请陛下饶其死罪!”
  为了让刘若愚知道,他们这些心里有鬼的文官在救他,这些文官都来到了大明园外伏阙进谏。
  不过,刘若愚也真是难为这些文官。
  因为这些文官为了洗白刘若愚也是不容易。
  主要是刘若愚兵谏的事太难洗。
  所以,这些文官就只得说刘若愚谋逆是因为被人施了法术,其心志被控制了,然后因此得了失心疯,才这样做的,这就跟后世一些变态级杀人犯会找借口说自己精神失常一样,连带着刘若愚在牢房里写书,没有送黄金,也被安了一个清廉自守的名声。
  而朱由校在得知这些理由后自然是不信的,只问着徐光启:“外面都有哪些朝臣来替刘若愚求情?”
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纲国法不能乱,儒林之大不幸
  徐光启有些不想回答朱由校所询问的话。
  因为他怕皇帝会因此龙颜大怒。
  乃至对自己文官集团非常失望。
  他担心皇帝陛下会发现即便东林官员被铲除,但为了权势与利益交接内臣、打探宫廷秘闻,以图将来左右朝政、影响天下大势的文官势力依旧大有人在。
  朱由校则猜出了徐光启的顾虑,便再次问道:“是不是有很多?”
  徐光启这才点首:“圣明无过陛下!”
  事实上,朱由校知道朝中任何一个文官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他的背后是其宗族,以及靠其意图染指政治的某一阶层,这个阶层或许是富贾巨商,也可能是大地主。
  毕竟无论是富贾巨商还是大地主都会花大价钱培养的子弟读书走仕途做官,从而成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朱由校清楚许多文官会为了宗族乃至整个阶层的利益而企图在政治上比别人多些本钱,而做出各类虽有风险但收益也不小的事来,比如结交内臣,或者在皇宫安插细作,打听到皇帝陛下更多的消息,从而,比别人更了解皇帝,更了解皇帝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不然,魏广微也不会死皮赖脸的拉刘若愚下水。
  而且这个风险虽然大,但被皇帝陛下抓住把柄的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只要不是企图谋杀皇帝陛下等过分行为,就不容易引起皇帝的耳目提前察觉。
  “随朕去看看。”
  朱由校起身往园门处走来。
  不多时,他便站在城楼上,看见外面已经乌压压有一大群文官。
  “一本《酌中志》,竟招来这么多文官为一个造反权阉求情,这书的威力是真的大啊!”
  朱由校因此感叹了一句。
  接着,朱由校就直接命道:“传旨魏忠贤,将这些来替刘若愚求情的人,全部下诏狱严审,查问是不是逆贼同党,为何要替刘若愚求情,动机必须查明,然后论罪重惩!”
  徐光启则这时候壮胆言道:“陛下!为其求情的大臣太多,而刘若愚所撰《酌中志》中涉及的官员更多,连臣与元辅等皆牵涉在内,今日敢来为其求情的多是翰林清流,还算是老实的,只怕许多不老实的已经逃了出去,或者暗中准备潜逃,如今一味严审严惩,论其死罪,既会令朝堂为之一空不说,只怕也会逼得一些人也学刘若愚铤而走险、直接作出大逆不道之事来!”
  “你觉得朕会怕他们反吗?!”
  朱由校问了一句。
  “陛下自然不怕,然到底他们反了后会生灵涂炭啊!”
  徐光启回道。
  朱由校则道:“此事没有商量!”
  “即便他们真敢谋反,挑起内乱,致使无辜之人受影响,但皇纲国法依旧不能乱,该是什么罪就得受什么惩罚,否则,大一统的江山存续的意义何在,朕存在的意义何在,如果他们这些破坏皇纲国法者不按律处置,因其人众而宽恕,那只会导致将来出现更多的无辜人命!”
  朱由校接着补充了几句,然后又道:“真金不怕火炼,他刘若愚的《酌中志》所涉及的大臣是不少,但不排除有的是他在强行栽赃,若是心里没鬼的,自然不怕他刘若愚写,若是心里有鬼的,别说刘若愚写,就是刘若愚不写,他只怕现在睡觉也睡的不安宁,只想赶紧求朕宽恕,好免于被治罪。”
  “朕且问你,你徐爱卿既也被提到,你怕朕下诏狱让东厂审问吗?”
  徐光启立即回道:“臣自然不怕!臣自问绝不敢与内臣交结、甚至安插细作于宫闱,何况臣本就蒙恩侍于陛下御前,也犯不着用这种方式打探陛下,即便是交结内臣,每日在政事堂,便能光明正大的与内相交谈,又何必南辕北辙,臣不但敢担保自己,连元辅等亦是可担保的。”
  徐光启不是魏广微,魏广微是为了成为元辅,能做百官之首,所以,才内联权珰,外制群臣,而他徐光启对首辅之位觊觎之心不大,他更在乎的是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且其家族又是皇家在生意上的合伙人和经营者,自然也犯不着去阻止皇帝做什么。
  所以,朱由校也相信徐光启的回答,且道:“朕自然相信徐爱卿,不然,早就让爱卿去诏狱!但眼前这些人明显是心里有鬼的,心里没鬼的即便怕被构陷,也不会来替一个反贼求情,除非他真的是自己想找死,那朕也只能成全他!”
  说着,朱由校就吩咐道:“立即着东厂逮捕,违旨者,格杀勿论!”
  ……
  不多时。
  东厂魏忠贤就带着一大批旗校来了这里,且直接把这些人都围了起来。
  何吾驺见此大惊,也很失望,他没想到皇帝陛下果然没有因为自己这么多人伏阙进谏,而选择妥协。
  一时,他不由得大喊:“陛下!求您开恩啊!来这里的,谁不是士林君子、翰林清流,您真欲宁刻薄寡恩于天下贤士,使朝廷浩荡正气为之一空、浊流满朝、术士受宠,屠夫当权,而使我煌煌大明无君子的半点容身之地吗?!”
  朱延禧见此情景也激动地大喊道:“陛下!孟子曰: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陛下您如此不宽仁一二,不畏史家之笔,难道就连‘天谴’二字也不怕吗?!”
  “你听听,还是说的这么义正言辞,依旧是死鸭子嘴硬,这满朝就他们是君子,你和袁爱卿等循吏就成了不清不正之浊流,甚至,你这样的实学大家,还被说成是术士,铁腕辅政的袁爱卿更被说成是屠夫,这言外之意,始作俑者的朕还真是昏聩至极!可一直都是他们在犯国法皇纲,也一直是他们在藏污纳垢,不修己身,朕宁肯被骂为暴君昏君,也不能为了他们的嘴下好名声,罔顾这世间正道来!”
  朱由校说毕便转身而走。
  而这边,东厂的旗校已经持着镣铐与刀,朝这些替刘若愚求饶的文官们冲了来。
  何吾驺和朱延禧很快就被摁在了地上。
  朱延禧知道自己死罪难逃,再加上红颜知己岚岚的香消玉殒使得他早就心情烦躁,便破口大骂起来:“暴君!昏君!这样的君王当朝,真是我儒林不幸也!老天爷,您怎么还不让这样的君王驾崩啊!”
第四百一十三章
蒸汽机出现与驸马挨打
  哐当!
  哐当!
  哐当!
  黝黑的蒸汽织机不停地运转着,发出金属零件间互相碰撞的声音。
  而一股股白色水雾则在这撞击声间不停地往织机口外喷射。
  尚工监的一名少监亲自往机器口里添着煤,一边添着,还一边不顾满头汗水且依旧笑容满面地看着一旁的皇帝朱由校和徐光启、宋应星等大明眼下机械领域的精英。
  这名少监之所以笑容满面,一是因为皇帝在这里,二是因为因这蒸汽织机他也出了一份力,还因此立了功,被奖励了一份富贵,和可以得到皇帝陛下青睐且由皇帝亲自授予的一枚勋章。
  朱由校也同样很高兴。
  他比谁都清楚,这蒸汽机研制成功后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会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多大影响,也会让大明这样一个超级农耕帝国产生多少不可预料的巨变。
  历史上,西方比东方提前掌握了近现代科学的许多理论,并进而研制出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的国门。
  而当时的士大夫称其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