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673

  宁完我听后叹了一口气:“是啊!偏偏是这样的暴君为天下主,得天命,可怜我大金虽是起于关外,皆是茹毛饮血之野夫,然无论是大汗还是诸贝勒,大多礼贤下士、择才而用、不问出身,尤其是四贝勒,谦恭有利、英明睿断,若将来能为天下主,必是一代贤君!只可恨天不佑我大金,竟使这样的明主徒背反贼之名!而不得施展一生抱负,可叹!”
  “有何可叹的!”
  李永芳突然大喊一声,颇为郑重地道:“四贝勒的确待人宽仁、尊儒礼士,对我等汉人也一视同仁,堪为良主!既然朝廷不肯宽恕我们,那我们就誓死效忠四贝勒!或许还能有机会,助四贝勒夺下这天下!”
  “说的没错,即便不能推翻那暴君之政,也当效张元去西夏之事,助四贝勒割据一方,为天下读书人可忠之国!如今大汗身染重疾,指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变故,将来当推四贝勒为主!”
  宁完我说道。
  恰巧在这时候,黄台吉走了进来。
  李永芳和宁完我见此忙惊讶至极,直接跪了下来,大声喊道:“奴才给四贝勒请安。”
  黄台吉忙主动扶起了宁完我:“学士快快请起,折煞本贝勒了,谁不知道您宁学生才高八斗,岂能如此!”
  说着,黄台吉也扶起了李永芳:“李总兵也请起,李额驸为第一投附我大金的良将,本贝勒自当礼敬,岂敢受此大礼,何况,额驸还是我爱新觉罗家之婿!”
  宁完我和李永芳听后都非常感动,觉得黄台吉是真的好。
  “刚才的话,本贝勒都听见了,但两位以后不可再议论了,也就是本贝勒听见,其他人听见可就不好了。”
  接下来,黄台吉笑着说道。
  “是!”
  宁完我和李永芳回了一句。
  ……
  “努尔哈赤病了,可能时日不多?”
  朱由校这里从田尔耕这里得知努尔哈赤身体不行的消息后,倒也因此多问了一下。
  “回皇爷的话,确实是病了,是我近卫军被俘伤员李景在被俘时用计使其下身受损而渐渐因此身体不行的,只可惜的是,李景本人,被东虏乱刀砍死。”
  田尔耕回道。
  “这个李景是忠烈之士啊!”
  朱由校感叹了一下,便吩咐道:“锦衣卫存好此人姓名事迹,等将来彻底剿除东虏后就大白于天下!”
  “遵旨!”
  田尔耕接着回道。
  “努尔哈赤大病不起,时日不多,这对东虏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他们内部必因新的大汗而更加分裂,锦衣卫得趁此机会,将水搅浑,并随时打探最新消息。”
  朱由校因此吩咐道。
  因为考虑到各边边镇也需要加强防备,而几十万精兵不能一直放在辽东的缘故,所以,辽东比武在接下来不久,便宣告结束。
  近卫军第三镇第一营和贺世贤部以及麻承恩部,还有葛逢夏部因为表现优异,而成了新的西厂人马。
  而因为汪应蛟致仕,已到大明行政学院和李汝华一起从事教育之事,所以,新的西厂总督则是由朱燮元接任。
  这些人将组成接下来执行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的骨干力量。
  朱由校也因为接下来要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事而开始启程回京。
  总的来说,这次“辽东犁庭”,东虏势力再次遭到严重削弱,数处大寨被毁,其人口再次锐减,到现在已经不再具备攻击的能力,只有防御的能力,而大明也因此收获了两万多颗东虏首级,收复了不少失地,将东虏压制到只集中在赫图阿拉一带。
  朱由校已下定决心,等明年从京营中整顿出的勇卫军练成,就再次云集大军,彻底剿灭东虏,然后借此机会整改天下军制。
  “官绅一体纳粮之事,臣建议先在河南试点,就从今年的秋税开始,负责征收税赋的西厂,先全部去河南!就从河南归德府开始,那里大族较多,只要把归德拿下,整个河南就不成问题。”
  等朱由校回京后,便立即召开了有关“官绅一体纳粮改革事的”提议,而也因此,内阁首辅方从哲就直接在廷议上,直接建言现在河南试点,且从归德府开始。
  归德的确现在是河南的士绅集中地。
  在归德的官僚地主很多,在科举上非常厉害,如之前被杖毙的侯恂侯家,还有袁可立也是归德的,以及万历年间的阁臣沈鲤、刑部侍郎吕坤等。
  此时,方从哲提到从河南归德府开始,袁可立自然不由得抬了抬眉毛,他明白方从哲的意思,但他现在也不好反驳,也只能忍在心里。
  方从哲的确是在针对袁可立,但他这是阳谋,也知道袁可立没法阻止他。
  朱由校也猜得到这里面的意思,但他作为皇帝也不会拉偏架,不会因为袁可立是归德大族出身而不支持首辅的内政工作,也就踹着明白装糊涂地道:“那就从归德府开始!”
  ……
  “官绅要一体纳粮当差?!我大明天下是没民夫了不成,征收钱粮不是应当分出儒户、宦户吗,怎么让我等与庶民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归德府,当归德知府祝忠鹏向归德士绅们宣达朝廷要在河南归德先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旨令后,当时就引起了极大轰动,辞官回乡的侯恪此时就问起祝忠鹏来。
  祝忠鹏则道:“朝廷旨意如此,诸位何必多问,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已是国策,望诸位积极响应!”
第三百五十七章
这是积极纳税,劳动光荣,立牌坊
  “响应?敢问如何响应?如此轻贱士族之事,袁公、王公等我归德伟人,怎么不在朝中谏阻此事,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也亏朝廷想的出来,这如何让乡民积极投献我等世家大族与士绅阶层!”
  侯恪直接这么回了一句。
  杨东来则叹气劝道:“不响应还能怎么办,难道抗旨吗,那可是杀头之罪,以后我等士绅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多交钱粮以代赋税徭役了,如今天下,到底不爱我读书人也!”
  “袁家愧对诸位乡邻,犬子虽贵为大司马,竟也没阻止如此祸害乡里之恶政!不过,既然如此,那到时候需我等绅民当差之时,还请县尊派人来吩咐,老身没钱代差,到时候只好亲自去服役!还有今年秋税,老身也付不起火耗,干脆自己运粮进京,反正丢的又不是老夫的脸!”
  袁可立之父袁淮也在这时候对其他归德士绅说道。
  “诸位都是当地名士,还请不要如此为好,不然,岂不是给天下留下一朝廷不礼待读书人之名声?尤其是您,袁老太公,大司马之父亲自服役,这哪能行,您袁家乃当地大族,良田数万亩,不至于这点徭役银也付不起,何必要陷大司马于不义呢?”
  知府祝忠鹏劝解起来。
  “哼!不止袁老太公要亲自去服役,我们归德府的缙绅到时候都去服役!到时候,还请整个归德府的读书人都如白丁一样干些下力活,看看丢的是谁的脸!”
  侯恪因此说道。
  “没错,我们就这样做,号召族中子弟,考试也不考了,书也不读了,就去驿站、堤坝、河道服徭役去,或者给送税粮去!让朝廷丢丢这个脸,纵观史册,就没有令读书人为力役事的!”
  杨东来也附和着说道。
  于是,归德府士绅还真的这样做了起来。
  他们知道现在的皇帝强硬,也不敢直接对抗,便采取这种方式对抗。
  一些士绅,不乏袁淮、侯恪、杨东来这样的大乡宦,真的开始带着干粮,穿着粗布短衣,扛着杠子什么的,去了时下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的官道上服徭役。
  按照大明现在的新徭役制度,是可以交徭役银抵消徭役的,但是如果不想交钱,想出卖劳力服役的话,就只需有司衙门报备,由官府按照一些工程的月俸标准,安排所纳徭役需抵押的工期便是。
  为此,知府祝忠鹏便按照这些士绅所需要缴纳的徭役银,安排他们都来建设官道。
  “快来看看啊!大司马袁老太公、原南京刑部左侍郎杨公、原国子监祭酒侯公来服役了!”
  而当袁淮等来服徭役时,还有好事的士子因此吆喝起来,故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老朽年过古稀,如今也来此地服役,还请诸位乡邻多多关照。”
  袁淮还因此笑着说了几句。
  跟来的祝忠鹏看着这个颇颇为头疼,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要不要违背朝廷命令,不收这些士绅的赋税,也不令他们服徭役,而让兵部尚书袁可立脸上好看,不嫉恨自己,但他还真没这个胆量,违背朝廷旨令,而且,作为官员的他,内心其实希望可以限制绅权。
  让祝忠鹏头疼的不只这个,还有士子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罢考的事。
  “大宗师息怒,非下官贪墨了倡学之款,实在是归德府士绅皆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事而不满,所以,读书人以需服徭役为名,不来参加考试,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顺利举行府试和府学科试。”
  提学使官倪元璐来归德举行院试时,也因见无生员应考,所以就质问起祝忠鹏来,问起是否有为政不善之处,而令生员罢考,所以,祝忠鹏便据实解释起来。
  倪元璐听后也感到为难,道:“据实向朝廷禀报吧,但要说清楚,士子们并非因对新政不满而罢考,反而是因为积极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才无暇应考,以免惹得龙颜大怒!”
  “下官已向抚台李中丞禀报此事,想必李中丞已将此事上报。”
  祝忠鹏回道。
  ……
  皇帝朱由校得知许多归德士绅以及士子都在服徭役后,并没有龙颜大怒,甚至笑了起来。
  朱由校当即对政事堂大臣们谕示道:“好得很啊!难得这次归德府的士绅士子如此积极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政,这归德府的士风不错,另外,朕可不觉得,读书人当差服徭役,会丢了朝廷的脸!劳动是很光荣的事,尤其是四体不勤的读书人,更需要体力劳动,需要通过服徭役等事更加真切地知道百姓艰苦,我大明士子能都若归德府士子一样积极执行新政、主动参加劳动,朕会高兴到再开一次恩科,因为这说明我大明读书人觉悟都很高,都值得用!”
  一些大臣们对此感到意外,都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很愿意看见归德府士绅去服役,而不担心落下个刻薄读书人的不好名声。
  内阁首辅方从哲对此是感到不意外的,他知道自己这位皇帝陛下可不在乎在读书人心里的印象,也就跟着说道:“不只这些,归德府不少士绅还因为朝廷取消优免,而愿意主动运粮到天津,以省些运粮损耗,其中就有大司马袁公之父袁老太公,说会运粮进京。”
  “陛下,臣会写信劝劝家父。”
  袁可立看了方从哲一眼,然后有些脸红地对朱由校说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