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673

  银行管理、技术版权管理、统计以及现在的海外殖民地管理等。
  这对于只接受了程朱理学教育的大明官员而言,他们即便各个精明如狐,也很难明晰怎样为政才算妥当。
  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很难给皇帝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只是在朱由校制定出某些规则后,替皇帝查漏补缺。
  这也就导致朱由校这个皇帝现在几乎就成了大明整个新帝国的总设计师。
  所以,现在也是朱由校自己先提出海外殖民地如何管理。
  “我们要求倭国割让长崎给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驻军,但除驻军之外,长崎作为倭国一直以来的贸易集中之处,所以,长崎依旧可以作为我大明的一块贸易地,但现在长崎刚刚经历重创,人口锐减,是不利于贸易的,所以,接下来,得先移民过去,新增的流民都安排到长崎去,还有罪犯,汉人中,除罪大恶极外,尽量都不处以死刑,尽量都流放到长崎去,还有犯事官员也尽可能多的贬谪流放到长崎去,同时,得把在长崎的所有倭人文字全部清除,建儒学堂、派大儒过去,教化还幸存的长崎原住民,并要求在长崎所有人都得以汉话汉字交流。”
  朱由校因此吩咐道。
  朱由校知道实现全球在政治上的统一不现实,尤其是在这个通讯还不发达,传递消息的方式主要还是靠畜力的时代。
  所以,朱由校追求的是文化统一,让汉文明统治世界,至少让汉字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更利于整个人类的交流,并为将来的全球统一做一些基础。
  也因为此,朱由校才决定在第一块殖民地长崎先试点进行汉文明普及。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西方传教士已经在不遗余力地甚至冒着生命危来亚洲传播他们的思想。
  可大明的儒士大部分都还没有走出国门宣传儒家之道的想法。
  现在朱由校不指望大明的儒士们会主动出去,而只打算用他这个皇帝权力逼迫这些儒士出去。
  “对于在长崎的驻军,则由新组建的近卫军水师第二营驻于黄岛,而关于派驻江户的外务官,则派一名礼部郎中任正使,一名锦衣卫千户任副使,以及若干随行官吏,负责在倭所有与大明有关的事务,由礼部会推,上报内阁,再由内阁上呈政事堂,供朕亲览批红就是!
  但所选官员必须精明干练,不要被幕府牵着鼻子走,要能够辖制幕府,甚至挟幕府而控制整个倭国!要像魏爱卿与沈爱卿一样,知道怎么让幕府为大明的利益做出让步。”
  接着,朱由校又安排起关于长崎驻军和外务官的事来。
  虽然朱由校没有想过一定要在政治上统一全球,但在将来让日本和朝鲜以及南洋一些地方同化为大明一体的野心,他还是有的,毕竟这两地方离大明不是很远,还有将来的南亚与西域一些地方,只要通讯技术略微进步一点,就能实现对这些地方的统治。
  而朱由校希望在长崎驻军是他实现这一目的的开始。
  至于派驻外务官去江户,既是为了现在就可以干预倭国的内政,也是为将来派遣流官去统治倭国做准备。
  “着礼部设立一所外文学堂,专为培养通译之处,童生以上的读书人可以报名参考,进入外文学堂,依旧可以参加科考或师范考,以作为将来外务官之储备。”
  朱由校也因此下旨设立外文学堂。
  虽然朱由校旨在普及汉文,但目前这个阶段,为了更好的操控外番,他不得不培养一些翻译人才。
  不过,在朱由校看来,将来可能这些外文学堂的人会是最后一批的非汉文掌握者。
  “内藤清次、青山忠俊这些污蔑我大明甚至唆使幕府驱赶我大明商人的倭国大名,全部凌迟,杨嗣昌、陈世程、王汾这些反动士绅也以叛国罪判处凌迟!决不可姑息!”
  朱由校又对造成大明侨商在长崎被屠戮的真正主使者下达了惩处之旨。
  内藤清次、青山忠俊这俩大名在这之前都没想到过自己会被押到中土,接受大明皇帝的处决。
  一开始,内藤清次和青山忠俊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并控诉说这是对他们大和武士的侮辱,他大和武士只有切腹的命运,从不应该被审判,并要求切腹。
  而现在,内藤清次和青山忠俊收到皇帝朱由校要将他们凌迟的旨意后,再次要求自己切腹。
  “请让我们切腹,我们拒绝凌迟,我大和武士从不应该由他人处置。”
  内藤清次此时就在被押往刑场时摇动着囚车大喊起来。
  青山忠俊也颇为愤慨地喊道:“八嘎!你们这是对我大和武士的羞辱!”
  而且,当青山忠俊发现外面已经聚集有很多围观他们受刑的百姓后,就更加的恼怒:“我大和武士即便受死也不能在这些卑贱的平民面前受死!”
  同样在这一天被行刑的杨嗣昌则因闻听到这两大名在自己前面不停地大喊,也就笑了起来,笑的特别苦涩。
  杨嗣昌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他没想到皇帝朱由校真的会为了一些侨商的死,而如此兴师动众,抓了自己还不够,还直接出兵倭国,逼着幕府交出背后主使此事的大名,还要将其严惩。
  “你朱由校果然是个手段厉害又爱民的君王啊!杨某算是彻底输了!只可叹,我杨某的四正六隅十面出击之方略,最终未能在我手里实现!但愿彦演兄能实现我杨某之方略,除非这天下真的就没有能对付他朱由校的人!”
  杨嗣昌心道。
  “啊!”
  这时候,一声惨叫从内藤清次的嘴里传了出来。
  与此同时,青山忠俊也嚎叫起来。
  这两个倭国大名因为是外番重犯,所以先被处决,而杨嗣昌作为汉人,还有一点特权,这个特权就是比外番少六百刀,且不用最先受刑。
  但当杨嗣昌受刑后,他还是忍不住惨叫起来:“我好惨啊!朱由校啊朱由校,你为何不老老实实地等着我十面出击,何必派水师去倭国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此事不得泄露,否则先杀你王承恩!
  杨嗣昌受刑时,不少士大夫也在现场,这些人此时都表现的很沉默,尽管他们很多人内心里还是很同情杨嗣昌的下场。
  但现在东厂的耳目密布于朝野,甚至京城还多了不少宗室子弟监督他们,所以,没人敢表达出对杨嗣昌的同情。
  在皇帝足够有权的现在,士大夫们都比较守规矩,不敢再鼓噪生事,随意攻讦他人。
  不过,这也不代表士大夫们都会变成皇帝的工具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为官原则。
  所以,在足够安全的环境,如开阔而不易藏人的亭子里,或在湖面小船上,三五个文官还是会支开身边的仆人丫鬟,说一些真心话。
  “杨文弱如此下场,真是令人感慨,螳臂终究是不能挡车也!”
  少詹事黄士俊此时便在家中圆子里的小船上对同僚佥都御史房可壮、太常寺少卿谢升提到了杨嗣昌。
  房可壮因此不屑地笑道:“杨文弱,素来自视甚高,可事实上,不过是眼高于顶而已,一个自幼便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到底是涉世未深,不知道为天下事可不是纸上谈兵,以为动动嘴皮子就行的,竟然想到唆使倭国幕府在海外与陛下作对,可事实上,陛下早有应对,海防险早就收了不少银币,出兵的钱算是早已备好,只等着直捣江户!”
  “房公说的没错,杨文弱终究是胆略有余,智谋不足,不过,同样是锦衣玉食,未经涉世,陛下却能纵横捭阖、玩弄群臣于股掌之间,如今更令倭奴丧胆赔款,实在是令人意外,或许我朝天子真的是天赋异禀,非常人也!而杨嗣昌这等只配落得个叛国之名,沦为逆贼!”
  谢升说着就颇为无奈地看了一眼船舱外的水面,因身边除了两个已算是挚交的同僚,便没有其他人,便用只有自己这几个人才听得见的声音,咬牙道:“真是苍天无眼,竟使这样聪明的天子统御天下,我士大夫皆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房可壮只是苦笑。
  黄士俊也只点了点头,虽然他现在不敢骂皇帝,但也没动力称颂皇帝,因为作为朝廷中层文官的他,并没有赶上入股官营产业的机会,也就没有和皇家在利益上的绑定,而他又自诩清流,所以就不怎么愿意称颂皇帝,尤其是在这种非官方场合。
  而且,黄士俊也排斥将这样的一场船上私人聚会变成一场拍马屁的聚会,便转移话题道:“杨嗣昌虽是逆贼,但因他,倒让朝廷一下子多了三千万元银币的赔款,国库库存之银再创新高,然即便如此,似乎朝廷无疑减税降赋,撤设征税之西厂,反而只下旨大兴土木,如今听说各省都得上报身增建官道的计划,甚至两京要道还要用上科学院最新研制出来的水泥,据闻,这水泥乃新制之泥,可迅速使道路硬化,敲之如敲实木,但造价颇高,可朝廷还是不惜斥重金用此铺路,也就是倭国赔了款,不然即便国库是座金山,也得因此耗空。”
  房可壮听到这里顿时就没忍住一拳砸在了桌上:“方贼等权奸可恶!竟不知建言陛下轻徭薄赋,国库如今已大为丰足,如今再有这三千万元银币赔款,完全可以优免天下士民,使民富足!或者撤设西厂,不必再严催逋赋。”
  虽然如今的天启朝,厂卫密布,但只要不是骂皇帝,大臣们之间互相骂,厂卫还是懒得管的,朱由校也没那么多精力过问,所以,方从哲现在依旧会被朝中一些大臣斥责为奸佞,不过,也只是在背后,明面上也不敢的,毕竟现在明着骂的话,皇帝朱由校还是会下场维护一下首辅的尊严的。
  所以,房可壮现在可以直接这么叱骂方从哲。
  事实上,现在的朝野内,想倒方的官员不少,原因各自不同,但目的都是想把方从哲扳倒。
  如同历史上嘉靖时期,即便严嵩把持内阁二十多年,备受嘉靖宠信,依旧有不少文官有倒严的心思一样。
  现在的天启朝也是一样。
  “他们巴不得如此!”
  谢升接了一句,又道:“然后,好趁机敛财,随便一个工程就能够他们赚一大笔银子,陛下虽英明,但居于高处,也难尽知知底下的事,无论如何,这样下去,财富只会流向权贵与庶民,而我等士绅则无法再有昔日之富!这天下将来,富可敌国者将亦是权可敌国者,将再现昔日世家门阀之政也!”
  ……
  “你是说,大明将出现世家门阀?”
  朱由校问着进京担任兵部尚书袁可立。
  因为袁可立在单独向他这个皇帝述职时,也提到了大明现在的财富除了在大量通过工厂和工程流入百姓手中外,也流到了入股官营产业的阁老尚书都督以及勋贵、宗藩等手中,所以,朱由校现在也就问着袁可立。
  “臣非是危言耸听,而且,臣相信以陛下之明,想必也已预料到这一步。”
  袁可立抿紧着嘴唇,拱手回道。
  朱由校一脸严肃地盯着他,他倒是没想到袁可立有这么大的勇气提出这个来。
  要知道,以袁可立现在的身份,完全可以默认这一现象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口中的“世家门阀”,毕竟他袁可立既是归德大族、在士林中颇有人望,又在久历边事,立下许多战功,在武将中也很有威望,还入股了朱由校的官营产业,他让皇帝堤防世家门阀出现等于是让皇帝堤防他自己。
  “看来自己为张居正等恢复名誉,又态度明确且强硬地支持熊廷弼、毕自严等敢为国为民的文官有了效果,到底有让大明的士大夫们有股子万历初的风气,连袁可立都开始跳脱阶层局限,而思忖国家之长远了。”
  朱由校不禁心道。
  但朱由校没直接表态,只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袁可立有些惊讶地愣了片刻。
  他自认为,陛下是个锐意革新且智谋超群的帝王,所以,他早就下定决心在进京述职时,冒着生命危险向天子陈述自己所看见的隐忧。
  但他没想到皇帝表现的很淡然,古井无波的眼眸里看不出半点的激荡之象。
  “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