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673

  不过,朱由校已提前给天津巡抚华允诚下旨,让他不必兴师动众的出城相迎,只着便装在郊外来见他,而朱由校自己也着微服进入天津城。
  朱由校说是微服,倒不是真的带几个随从步行进入天津城,还是伪装成了一个商队,毕竟他身边跟着他的人太多了。
  所以,朱由校还是坐在看上去是普通马车其实内部做了各种防护措施的车里进入了天津城。
  乔装成商队家丁的羽林卫和锦衣卫旗校们依旧把朱由校的马车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还有明哨暗哨分布于周围。
  而现在的天津城已经成了大明的制造业中心。
  为内工监和工部以及船政局等皇家专营和官营制造机构服务的各类制造作坊全部集中到了这里。
  江南发达的官办纺织业所用的大量织布机与纺纱机,以及军械制造总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还有船政局需要的一些构件,都要在这里被生产出来。
  再加上,朱由校废黜了匠户制度,免了匠户的班匠银,让工匠们更加自由,工匠们也就都来了这里。
  另外,大量无地流民在这里重新编户后,都进入了这一带由官府开办的技术学堂学习技术。
  所以,这里的工匠特别多,也有很多新工匠诞生,而这里也可以说是大明制造业基地与诞生新工匠的基地。
  也因此,朱由校坐着马车来到天津城后,就看见城内是人多如烟,铺子密集如云,打铁与锯木之声从城外延续到城内。
  “招工:熟练木工两名,月俸一两五钱;收学徒五名,月俸七钱。”
  朱由校这时候还看见了一张贴在城墙上告示栏上的招工告示。
  而且,朱由校发现在告示栏里像这样的招工告示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整个告示栏。
  朱由校因此忍俊不禁起来,他不由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带制造业的火热,心里颇有成就感。
  “这一带本是大量盐碱地,聚于此的流民也只能靠拉纤为生,很难搞出好的农业,但现在自己将这里作为制造业基地后,倒也真的让这里繁华了起来!”
  朱由校因此暗自想道。
  让天津一带成为大明制造业基地乃至将来的工业基地,而让江南成为贸易与商业基地,是朱由校早就做好的设想。
  这里面,天津之所以被朱由校选择作为大明将来的工业基地,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既通漕运,将来还可以通海运,而且这一带还有很多因漕运带来的流民,更关键是在北方。
  朱由校可不想南北经济差距过大,江南已经天然地成为了天下商业中心和贸易中心,他自然得把工业基地放在北方才行,以使北方尤其是京畿一带留有大量的人口。
  看着装满十多条船的纺纱机与织布机,以及正停在船坞里的多条大型战船,还有正由许多马车拉去京城的木制车床、新式水车、轮毂、琉璃、斗拱这些工业产品,朱由校能够想见得到,将来大明若进入新的钢铁与蒸汽时代,这些成批北上南下的木制机械就会变成金属机械,然后如铁流一般,流向江南、流向京城、流行海外,成为大明工业进步后的新颜色。
第三百章
新商税试点效果与抓捕乡绅
  “天津一带,去年已收赋税多少?”
  朱由校此时向天津巡抚华允诚问道。
  华允诚据实回道:“启禀陛下,去年收赋税三百七十二万余元银币。”
  “这么多,已远超盐税了,甚至比天启朝以前的朝廷太仓一年所收银还多!天津何时如此富了?”
  熊廷弼听后大惊,内心开始想,如果在江南这么收的话,那得是多少。
  朱由校微微一笑:“在天津实施新税政果然没让朕失望!”
  朱由校的确在让毕自严、华允诚等于天津建新城,并将大量制造业迁至天津新城以增加就业时,就让毕自严、华允诚等在天津城试行新的税政。
  而新的税政主要是征收新的商税。
  按照新税政,发生在天津城的买卖都不按照旧有的三十税一的税政,而是按一般买卖三十税六和小微买卖二十税一征税。
  所以,天津城的商税都要比别的地方高。
  但因为现在大明的先进技术都在皇帝手里,而皇帝又只把这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业放在了天津,再加上现在采购天津工业产品的基本上是官营产业与各处官衙。
  所以,朱由校在天津城实行新税政,在天津的制造作坊与各地官营企业与官衙也只能遵从。
  实际上,也只是相当于朱由校这个皇帝把天津城的工业利润通过税收的方式分了一部分给朝廷,用于公共事业。
  所以,在天津一带试行的新税政也就好执行,没什么阻力。
  只是没让朱由校失望的是,天津一带试行新税政后果然给朝廷带来了不菲的税赋收入。
  ……
  “给老子打!往死里打!娘的,叫你们逃!”
  而在这时,刚在华允诚等的陪同下出天津城的朱由校就看见一群人正殴打着几名百姓,其中,一穿铜钱纹样锦袍的士绅正持着拐杖对着被殴打的这些百姓大声喝令着。
  这几名挨打的百姓除几名青壮外,还有老人小孩,明显一看就是一家人。
  而正打他们的这群人则穿着清一色的皂色短打打扮,明显就是这士绅所养的豪奴,都拿着棍棒往这些百姓身上招呼。
  挨打的百姓里,有人已经哀求起来:“饶命啊!饶命啊!老爷!”
  这士绅倒是没有因此饶这些百姓的命,而是继续喝骂道:“饶你们!饶了你们,老子还怎么立威!今日必定要打死你们,让其他想逃到天津城做工的佃户多长点记性,敢逃离老爷我的庄子,就只有死!”
  这士绅叫做冯盛世,是天津城一带的一名举人,其父冯经纶曾做过南京兵部侍郎,算是天津卫里比较有名望的官绅家族。
  在大明,地方上的官绅擅自打杀自己家奴佃户已经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们就相当于是基层的土皇帝,根本就没顾忌朝廷王法的意识,而在自己宗族里对佃户、家奴生杀予夺,甚至还制定自己的法规。
  而此时,这冯盛世就因为这几名佃户要逃离他的庄子,而要将这些佃户打死。
  朱由校已经看见一名百姓被这冯家的豪奴打得断了气,一时,就冷着脸吩咐道:“魏忠贤,你让人去制止一下,把这些人全部抓起来!”
  “奴婢遵旨!”
  魏忠贤回了一句。
  “这种权势之族草菅人命的现象在这一带很常见?”
  接着,朱由校又问向了华允诚。
  华允诚忙回道:“启禀陛下,的确如此,因天津城内,即便新编流民的做工收入都远高于附近佃户和一些权势之族的底层家奴,所以,许多佃户和家奴会主动逃到天津城内,成为天津城的新户民,而这些权势之族自然不肯,但凡有佃户、家奴要逃出这些权势之族的庄田就会被这些权势之族打残打死!有的权势之族还设定了‘逃人法’乡约,有擅自逃走,不愿意为奴或租佃权势之族田地的百姓,要么同通奸一样被浸猪笼,要么就是被烧死或者直接被打死!”
  朱由校听后一脸严肃地看向了监生冯盛世这边。
  在朱由校记忆里,历史上,满清在入主中原后,就颁行过“逃人法”。
  因为满清贵族在入主中原圈占了大量汉家田地,然后又逼迫大量汉民成了包衣,为其种地,然而,这些成为满清贵族的汉人包衣被剥削压榨的特别严重,因而,许多汉民就主动往别处逃亡,而满清朝廷为了阻止汉民逃走,就颁布了“逃人法”,实行严酷的连坐制度,谁逃走,就诛其全家,甚至窝藏逃人的家族也会被满门抄斩。
  而现在,朱由校发现,因为天津城的新生产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所以,使得这一带的地方官绅竟然也像满清一样搞起了‘逃人法’,强行限制佃户和家奴自由,使其为永远都成为自己的家奴。
  “乡绅可以自立律法?我大明到底是谁的天下?”
  朱由校冷声问了一句。
  这时候,已经有锦衣卫朝正殴打这些百姓的冯盛世一群人走了过来。
  “住手!”
  锦衣卫百户顾楼还喝止了一声。
  冯盛世麾下的豪奴们停住了手,皆看向了冯盛世。
  冯盛世在这之前也注意到了朱由校一行人,但他没想到朱由校一行人居然会管这闲事。
  因朱由校和锦衣卫们皆着的是便服,所以,冯盛世就因此没有害怕,而是大声喝道:“继续给老子打!谁让你停手的!”
  说着,冯盛世就看向顾楼等人:“你们管什么闲事,老子要打死自家的佃户,干你们什么事!”
  “抓起来!”
  顾楼也懒得和冯盛世多言,直接将手一挥,喝令了一声。
  接着,顾楼身旁的锦衣卫立即跑了过来,直接拔刀,然后擒拿住了冯盛世等人。
  冯盛世因此感到颇为惊惧,不由得喝道:“你们是谁,到底要干什么!老子打死自家的佃户,干你们什么屁事!”
  这时候,冯盛世已经被押到了朱由校面前来。
  朱由校因此冷声说道:“谁给你狗胆可以随意殴杀人命?大明律里可没说雇主可以肆意殴杀佃户!”
  “你这公子倒是好笑,可有功名?家父做过南京兵部侍郎,鄙人乃孝廉出生,打死佃户怎么了,你何必多管闲事!”
  冯盛世冷笑着问道。
  朱由校因此只对华允诚说道:“华爱卿,你是这里的巡抚,这件事交给你,要当做典型来办,另外晓谕天下,着令天下各宗族立即停止自立乡约律法之行为,要是被查明谁在私自立乡约、逃人法的,一律以谋反罪论处!”
  “臣遵旨!”
  华允诚回了一句。
  冯盛世听朱由校喊华允诚为华爱卿,也有些感到不对劲起来,不由得神色大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