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673

  虽然现在大明宗藩在替皇帝制衡朝臣方面的作用很小,但不代表没有,如果真有朝臣作乱,也还是会有藩王为了朱家的江山出力的。
  这也是朱由校会以朱由菘主动揭发其父谋反事为由封其为王的原因。
  所以,皇帝需要宗藩们也参与进来。
  虽然决策需归之于一人,但谋是可以参之于多人的。
  朱由校内心里是不愿意让大明继续像现在这样保持一个文官政体的形式来治国的。
  只是目前,大明受教育且有执政能力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文臣士大夫这个阶层;
  宗藩、武勋,这些都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也就导致这些阶层中,可堪一用的大才很少;
  要知道,在其他王朝,很多皇族子弟和贵族子弟在帝国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是能扛大旗的,甚至充当着帝国的柱石,在对社稷的责任心方面也比职业官僚更强,饶是大明前期也是如此,可唯独在现在的大明,宗藩与勋贵都成了废物。
  也因此,朱由校目前还是不得不以用文官为主。
  在朱由校看来,宗藩和勋贵是需要加强教育和培养的,他可不想让这些人变成只会敛财的废物。
  当然,不只是宗藩和勋贵的教育要加强。
  普通老百姓的教育也要加强,准确说是普及。
  统治阶层的不仁不义与残忍刻薄,甚至不把百姓当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不视为一个物种,只视其为草芥,很多时候也是被统治的老百姓们自己纵容的。
  老百姓倒不是有意的纵容,而是无意的纵容,没有被知识开启智慧,开启视野,只以为老爷相公们真的是天上文曲星,自发地对统治者抱有敬畏之心。
  朱由校希望这个时代的百姓能渐渐有保卫自己家园、保卫自己汉家河山的意识,能在接受了一定教育后,有自己身为汉人的荣耀感与自豪感,能开始关心这个社会和世界。
  但实现平民教育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事,而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
  朱由校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想开启民智,还需要聚敛更多的财富。
  光是在国内打击食利阶层自然是不够的。
  要想大部分青少年脱产读书,要么生产力爆炸,要么疯狂对外掠夺。
  前者明显难度更大,也很靠运气,朱由校虽然是穿越者,他也不可能立即把科技树点到直接进入工业革命的时代。
  而后者难度相对较小,毕竟朱由校继承的帝国还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所以,朱由校已经开始做好自己这个皇帝继续黑化的打算,他要化身成恶魔,让其他文明体系的人,都不得不因为他的野心而承受巨大的痛苦。
  朱由校没打算用施恩的方式讨好外番。
  他现在只想外番的血浇灌自己的花园。
  朱由校返京的旅途走得很慢。
  尽管他很想早点回京见见皇后,见见自己的皇嗣,看看自己已经差不多要建好的“大明园”。
  但朱由校因为要仔细巡视山东曲阜和天津,而没有急着返京。
  朱由校返京途中,最先来到的是山东曲阜。
  自从山东曲阜伪孔一族被他彻底铲除后,朱由校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皇庄地。
  也因此,曲阜是第一个用皇庄的形式进行了分田于民与设立承包制的地区。
  这里以前的田地大部分都是衍圣公府的田地。
  事实上,以前的曲阜县就是衍圣公府的独立王国。
  而现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豪强官绅,全是只需给皇帝直接交粮的普通农户。
  朱由校用自己內帑,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社学,同其他皇庄一样,在这里进行试点性的全民教育,而且改变了教育内容。
  皇庄的孩童在七岁以后全部入学,学制五年,学习内容以国文、算学、史学、政论、武艺五门为主科。
  其中史学不再站在士大夫立场来评定历史人物的好坏,重点宣扬卫霍、岳飞、徐达这些人。
  政论则在强调忠君外增加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让学童开始有国家和民族意识。
  而这些学科的教材是朱由校让司礼监内书堂有文化的宦官编纂的,由他內帑直接出银子印刷,然后作为这些皇庄学童学习的教材。
  连教师都是以内书堂培养出来的宦官为主。
  这没办法,朱由校要想通过外朝这样做,要遭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他只能通过用内廷的宦官来实现自己的教育试点。
  毕竟他的内廷宦官只是他的家奴,他可以直接指派,而且这些宦官不少是受过教育的,甚至不少太监在学识上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所以,这就造成了现在整个曲阜教书的和管事的都是一群阉宦,和其他皇庄一眼。
  只曲阜知县是营山伯张允修。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明的工业基地
  朱由校之所以让张允修任曲阜知县,主要是因为朱由校不能让曲阜全是宦官。
  他希望张允修可以监督与制衡这些宦官。
  而且,张允修现在算是新的勋贵,又有一定学识基础,朱由校也需要让勋贵开始参与朝廷政务,好在将来制衡文官集团。
  所以,他便在让张同敞来曲阜之后想到了张允修,并让张允修任曲阜知县,直接受他这个皇帝节制。
  外臣们只觉得曲阜被皇帝直接纳为皇庄,而以为皇帝朱由校是要收更多的田赋进自己的私囊。
  可事实上,曲阜在成为朱由校的皇庄后,朱由校一直是在倒贴钱给曲阜的。
  因为朱由校在曲阜收的租子根本不够他在曲阜搞平民教育试点的花销。
  这也是朱由校在抄没衍圣公府后,将抄没的其他田地直接改为国营农庄而不是再收为皇庄的原因。
  他这个皇帝的收入现在也有限,是没办法在太多的皇庄搞平民教育的,只能先将抄没的其他田地归为国营,先分田于民,等以后朝廷收入增加,而且皇庄教育出的人才足够多以及他这个皇帝实力更强后,再在这些国营农庄普及教育。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当朱由校来到曲阜后,已经聚集到曲阜城外的所有曲阜民众皆如潮涌一样陆续跪下,且高声呼喊起来。
  曲阜的百姓现在对朱由校特别崇拜。
  因为从张同敞在曲阜分田地开始,就开始向这些百姓宣教,他们是奉皇上的旨意来解救他们的。
  再加上张同敞当时率领的近卫官兵在这里为了实践如何让民众对王师产生认同感,而不是让老百姓像以前一样把官军也当成匪徒,而做了很多帮助老百姓的事,使得这里的百姓开始知道,皇上不仅仅是需要他们敬畏如神明一样且高高在上的存在,也是可以解救他们、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真菩萨。
  更何况,现在这些曲阜百姓都是之前受过孔家剥削压榨的第一代皇庄佃户,对孔家这种大地主还留有切身的惨痛记忆。
  所以这些百姓也就更加崇拜皇帝,认为皇帝是来解救他们的,而没有对孔家这种大地主抱有同情心,觉得孔家这种大地主有什么优秀的家族基因与教养,即便现在被打倒,将来其子孙也依旧会比普通人更优秀。
  崇拜菩萨不一定真能求得好运。
  但崇拜皇上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里多了粮食。
  所以,朱由校这个皇上现在曲阜百姓的眼里是真的比菩萨还值得崇拜。
  曲阜的百姓们都想看见皇上真颜。
  甚至是连孩童们都想看看皇上真颜,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学堂看里看见写有“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天子画像,所以,他们很想知道天子画像和皇上真颜到底有没有区别。
  不过,朱由校一直坐在御辇内。
  因为轿帘的遮挡,没有人能具体看清他的真颜,只能看见他的背影和侧身。
  当然,学堂里的天子画像和朱由校本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为了刻意让未及弱冠的朱由校显得更加威严,不得不把他朱由校画的老成了些,黝黑了些。
  真正的朱由校本人还是一个玉面少年。
  与一群女眷一起躲在屋舍里偷瞄皇帝的苏倩倩,此时就瞅见了朱由校棱角分明的侧脸,且也发现原来皇上比画上要年轻英气许多。
  苏倩倩看入了眼,似乎一下子,朱由校的侧脸就刻入了她脑海中一样。
  朱由校也瞥了一眼这些看上去把他当菩萨一样满脸敬意的曲阜百姓们,只微微一笑。
  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他自觉自己不过只是比孔家少收了点租子而已,让他们有了个读书明智的机会而已,倒也不值得被这么目光灼灼地看着,甚至,他的初心还真不是为了这些百姓,而是为了他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自救。
  ……
  一月后,一路上慢慢悠悠的朱由校来到了自己于天启元年下旨建造的天津新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