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673

  “你说得对,必须得尽快让商人复产、务工者务工,织造局和棉纱局招的工人已经够多,不能再招了,只能先帮着这些商人复产,让他们提供吸纳这些务工者。”
  朱由校点首说道。
  “我们要见皇上!”
  “求你们让我们见见皇上!”
  “求求皇上救救我们吧,我们的家业都被叛军给抢了,我发不出工钱,自己也养不了一家老小,如此下去,只能自己吊死或者被人打死,或者与全家人一起饿死啊!”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喧闹声和近卫镇军士的喝骂声。
  朱由校听到后忙对韩爌和熊廷弼说道:“走,出去看看!”
  “是!”
  韩爌和熊廷弼回了一句。
  然后,朱由校就来到大门处,看见外面跪了乌压压的一大群人,有商人,也有工匠,还有工人,百姓,也有士子。
  “启禀陛下,他们是突然出现的,估计不下十万人,整个外面都是这些人,说是来找皇上求救的,您看该如何处置?”
  负责朱由校禁卫工作的卢象升向朱由校禀报道。
  熊廷弼则在这时候忙说道:“这些人定然是有人挑唆,不然不可能敢这么大胆的来直接找皇上。”
  “现在追究这个也没用,先把这些人安抚住,韩爱卿,你去,告诉他们,朕会在三天之内让他们复工复产,不会让他们因为一场叛乱被劫,就从此返贫挨饿!”
  朱由校说着又吩咐道:“先把南京内城所存的一百万金花银,作为临时补贴,分发下去,稳其心,然后就说朝廷已准备上千万两银子帮助他们!让他们不要着急,并让他们告诉各自亲友,朕来江南自然不会让江南士民的日子越发的艰难下去,只会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臣遵旨!”
  韩爌回了一句,就先走了出去。
  而朱由校则回了园内,且吩咐道:“去把负责筹办皇家银行的李永贞叫来!”
  韩爌这里一出来,在外面喧闹的江南士民倒安静了下来。
  毕竟韩爌身着御赐蟒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位高权重的大官。
  “诸位!请安静!仆乃内阁次辅兼政事堂辅政大臣韩爌,如今特奉旨来传谕于你们,陛下已有谕旨,会在三天之内让你们复工复产,商户可以重新经营起自己的产业,务工者能重新有工作,为此,陛下已有司准备上千万两的现银作为帮扶你们的款项,具体如何帮扶,且等圣旨,现在请你们各自回家,持户票至所属县衙登记,到时候会先发临时之补贴!”
  韩爌高声说了起来,然后面带微笑。
  “原来是韩阁老,失敬!”
  这时候,一生员说了一句,然后就转身喊道:“诸位,韩阁老乃三朝元老,朝廷重臣,他的话自然是可信的,我们且回去吧!”
  “皇上原来真的会管我们啊!”
  “是啊,皇上愿意管,真是太好了,之前那些货被叛军们烧了,欠债一大堆,如今若能重新起来,我也不用跳河了。”
  “上千万两银子,也不知道皇上会怎么发。”
  ……
  外面的商人士民皆喜笑颜开地议论着。
  而对同韩爌一起在门外的许显纯则低声对梁衡吩咐道:“派人盯住刚才说话的那个生员。”
  梁衡点了点头。
  ……
  “还真是大方啊,赏庄田舍不得赏,所抄没店铺、宅邸、作坊这些也全部用来拍卖,不肯赐人,如今对这些普通商户与无业贱民却如此慷慨!”
  昔日曾谋划刺杀李汝华的徐弘基此时在得知朱由校要拿上千万银子出来帮助江南士民摆脱困境后就不由得咬牙切齿起来,然后对左都督郑养性派来的门客窦顶问道:“朝廷既然要洒银子,那我们玩点什么好?”
  窦顶笑了笑道:“自然是粮食!银子多了,粮食不就贵了嘛!本来因为那官营纺织业一开,现在江南就已经很缺粮食了。”
第二百七十章
设大明银行
发千万银元刺激经济
  “怎么个玩法?”
  徐弘基问着窦顶。
  然后,徐弘基又主动道:“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这局势,稍微有点惹那独夫不满意的地方,就会被抄家砍头!我们虽然是皇亲勋贵,但那独夫肯定也不会因此就不把我们怎样!所以,可千万不要因此被那独夫抓住机会抄家才好!”
  窦顶笑了笑道:“国公爷觉得,您老老实实的,那独夫就不会抄您的家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窦顶紧接着就严肃地看向徐弘基道。
  徐弘基也神色变得凝重,微微点首,他赞同窦顶的说法。
  “没错,天下田地大都在藩王和我们这些权贵手里,自然,粮食也大都在我们手里,可眼下粮利大增,靠买粮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那独夫肯定不会愿意让这么多田地还集中我们的手里?!”
  徐弘基道。
  “亦如国公爷所言,天下田地大都在我们手里,甚至不少都是先帝们赐的,而那些田地产的粮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想怎么做自然就怎么做,那独夫总不能平白无故地夺去,若真要平白无故的夺去,那他就不怕他的那些奸臣也担心有一天自己的田地产业被皇帝陛下平白无故的夺去吗,朱由校那独夫也得讲王法,不讲王法坏的也是他自己的威信,谁让他是天子,王法是他自己立的,他自己若不遵循王法,谁还信服他?!”
  窦顶附和着说道。
  徐弘基直接站起了身,转了转蟒袍上的玉带:“窦先生所言有理,我不卖我自家的粮食,只花银子买粮食,有什么错?他朱由校是有刀,可这天下不是靠立威就行的。”
  ……
  “眼下我们在江南平定了叛乱,抄了不少叛乱士绅的家,杀了不少人,威是立了起来,但要使国强民富,光靠立威是不够的,得立信!
  否则,我们在江南士民眼里就只是外来的豺狼,他们即便怕我们,也不会敬我们,即便不敢起兵造反,也不会再勤劳积极,只会变得麻木不仁,这不是朕想看到的;
  而要立信,首先就是严明纲纪国法,不但士民要遵守纲纪国法,天潢贵胄也得遵守纲纪国法!”
  朱由校在韩爌和熊廷弼等随扈朝臣们面前提起关于接下来如何治理江南的事说到了“立信”的事。
  对于朱由校而言,他的确没想把江南搞乱,搞成他可以随意掠夺的殖民地。
  因为江南是大明的,是华夏的,而朱由校现在是大明的皇帝,华夏的帝王,他不是外来入侵的强盗,只顾着抢光这里所有的财物,让这里变成地狱,只顾着自己的享乐。
  所以,朱由校要求“立信”,且表示天潢贵胄也得主动遵循纲纪国法。
  当然,朱由校口含天宪,是唯一可以更改纲纪国法且有最终解释权的人。
  换句话说,朱由校现在掌控了帝国最强的军队后,就想重新制定这个世界的规则秩序,且要求所有人遵守。
  当然,朱由校是唯一可以掀桌子的人。
  “对于许多江南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以及工人失业的情况,立即按照朕之前所提过的设官办放贷钱庄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商户和手工业者复产与工人复业,官办放贷钱庄就称之为银行,就叫做大明银行;
  大明银行由此次随扈的工部右侍郎李之藻与内官监太监李永贞担任大明银行总办与督办,而主要职责就是将抄没所得的金银以银币钱币的形式借贷给这些商户和手工业者,凭其在各县衙登记的户票凭证予以借贷支援;
  先借贷一千五百万银元出去,大明银行利用计量局和东厂提供的调查信息估算一下,江南最大商户要复产最多需要多少银元就可复产盈利,能承受多少利息,为避免有人大额骗贷,且避免被银子流入少部分大商户手里,需要限制商户的借贷额度,但为了使商户和手工业者尽快复产,利息要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对一千银元以下的额度,而且总额不超过十万的贷款者,提供无息贷款!
  到时候即便还不上,也只扣留其抵押物,且朕准予他们向官府申请破产,建立起破产制度。”
  朱由校针对江南大量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的应对之策就是设银行放贷款。
  反正这次南下,朱由校抄没了不少金银,光是抄盐商都得了超过两千万的金银,遑论抄没江南叛乱士绅所得金银。
  作为皇帝的朱由校自然不用顾忌露财肇祸。
  他觉得,自己与其把这些金银存起来,还不如把这些金银借贷出去刺激经济。
  另外,朱由校在来江南之前就有过设银行以调控经济的想法。
  所以,他在下江南时就带了大量在内书堂经过训练而擅钱法珠算的内宦且让东厂招募了许多可靠的钱庄账房,作为银行第一批在编员工,并让算是这个时代最杰出之一的算学家兼工部官员李之藻掌握了由自己亲授的银行概念。
  而现在,朱由校让李之藻和李永贞这些开办银行自然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
  “韩爱卿,就如此拟旨!”
  朱由校继续说道。
  “臣遵旨!”
  韩爌立即回了一句,并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拟起了旨意。
  而朱由校则继续说道:“还得注意一个问题,一旦大量银元放到市面上,银元之价就会下降,而到时候,势必会导致物价上涨,尤其是粮食!谨防有人借机囤积粮食发财取利!”
  “陛下圣明!但囤积粮食之事很难制止,因为田地大部分在藩王、勋贵、士绅手里,尤其是藩王和勋贵,除非朝廷能让藩王、勋贵、士绅皆免除优免,一体按田亩多寡纳粮,并征多田者以更多的粮食,否则一旦藩王、勋贵、士绅等拥地最多者,若不肯卖自家的粮食,朝廷也不好平白无故地征其粮秣,毕竟大明之粮秣大部分产于这些人之手!”
  湖广的田地被藩王占据不少,甚至连福王都在湖广占有田地。
  所以,作为湖广人的熊廷弼知道大部分田地都在藩王手里,也就很是直率地说出了制止囤积粮食行为的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