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673

  “陛下,叛军主犯皆已被处决,唯独萧近高在被俘前已先自杀,另外他留下了一封奏疏,您是否要看?”
  熊廷弼带兵回南京后对朱由校禀报道。
  “拿来朕看看。”
  朱由校说了一句。
  于是,熊廷弼便把萧近高的奏疏递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展开萧近高的奏疏后只见萧近高在奏疏里写道:“罪臣萧近高有负皇恩,已无颜活于世上,只恨平生所学未能尽效于社稷,盖因臣无法割舍孝道也!臣父早走,家母含辛茹苦把臣养大,送臣读书,以至于从田舍郎登得天子堂,然家母等族人性命被黄尊仪一族威胁,臣不得不被其胁迫而反也!臣虽罪该万死,然请陛下开恩,允臣与家母合葬一处,使臣于九泉之下能尽孝道!”
第二百六十八章
抹去家谱记录,怒砸南京勋贵
  “竟以孝道说事,但这并不可以作为他背叛朕的借口!他和他家族若真为国而死,朕自会给其本人和家人追赠荣誉,甚至给其父母更高荣誉,以全其未尽之孝道,若他死而其家人得救未死,朕自会让朝廷为其尽孝,给予其父母家人厚待!他这分明是想在死后借孝道为自己的不忠开脱!真是狡黠!”
  朱由校说了一句,然后,将萧近高的奏疏放在烛火上烧了起来,且道:“依旧诛九族,但也准其所奏,让其与家人合葬,不过是让其九族之人挫骨扬灰后合葬,但其事不必记述,所有官档与家谱,地方志这些有关萧近高与家族的部分全部烧毁抹去!以不使此人想靠孝义为自己正名,使后人为其洗白!其他犯事士绅也是如此,其家族家谱全部烧毁,官档与地方志相关记录全部删除。”
  “遵旨!”
  熊廷弼回道。
  接着,朱由校就说道:“叛乱彻底结束了,但江南的事还没处理完,据朕所知,南京城的勋贵表现让人很失望啊!”
  朱由校已经通过东厂眼线知道了南京勋贵们在叛军作乱于南京外城时的表现。
  说实话,朱由校对于南京勋贵们软弱怕死的行为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朱由校记得《明季南略》记载历史上满清南下时,这些南京勋贵们就没一个为大明殉节的,都是老老实实地跟着文官武官们一起跪在南京城外,迎接多铎入城,甚至还主动剃发。
  尽管,朱由校有心扶持勋贵集团制衡文官,但他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勋贵基本上都废了,已经都靠不住。
  所以,朱由校现在也只能打算把这些勋贵同许多藩王一样先当肥猪养着,等将来腾出手后就一个个宰了充实内库。
  要想制衡基本上就注重文治而轻武功的文官集团,就只能培养新的武勋集团才行。
  设立新的军功爵制度,像管理文官集团的科举制,能不停地对文官集团换血一样,最后也用新的武选制与军功爵制对武勋集团不停地换血,随时让有能力的新武臣进入勋贵阶层,但也可以淘汰旧的勋贵,避免变成一滩死水。
  熊廷弼和韩爌等皆沉默着没说话。
  因为大明勋贵到了如今这副模样,和他们这些文官离不开关系。
  朱由校见自己身边两随扈重臣皆不说话,也嘴角微微一扬,他自然知道文官集团一直防勋贵集团防的厉害,宁肯纵容勋贵们大肆敛财兼并田地而因此消磨意志,也不愿意督促皇帝加强对勋贵能力的培养。
  所以,朱由校也理解熊廷弼和韩爌为何不说话,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因此,朱由校只直接下旨道:“传南京兵部尚书李长庚和南京诸勋贵来见朕!”
  朱由校现在就驻跸在南京外城莫愁湖一带的魏国公徐家别苑的园子里,而这些南京勋贵和李长庚此时也早已在这里等候,如今朱由校一传见他们就都立马来到了御前觐见。
  朱由校一见到这些南京勋贵就先问这些南京勋贵哪些是太祖时期封的,哪些是成祖时期封的。
  这些勋贵都一一回答起来,在提起祖上荣光时,倒也精神焕发。
  接着,朱由校就先问着顾鸣郊道:“镇远侯顾鸣郊,你是南京守备,你且说说,南京外城发生叛乱时,你们在做什么?”
  顾鸣郊厚着脸皮回道:“启禀陛下,臣等一得知萧近高等谋反,就忙组织家奴兵勇上城墙守城,昼夜不敢卸甲、每日皆睡在城墙上,为的就是不让内城落到叛军手里!所幸陛下英明,早率大军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令叛军闻风丧胆,再加上,南京内城文武皆上下一心,所以,最终使叛军未能攻入内城!”
  顾鸣郊等南京勋贵也没想到叛军会这么不经打,等到皇帝的大军一到,就直接土崩瓦解,而他们自然也暗自庆幸还好没在叛军招降时直接投降,甚至,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想着借着皇帝平叛大胜之机讨要点好处。
  所以,顾鸣郊也就主动只提起自己怎么守城之类的话。
  朱由校本来让顾鸣郊先说话而没让南京兵部尚书李长庚说话,其实就是再给南京勋贵们最后一次表现的机会。
  他还希望,这些勋贵们虽然怕死,但如果能主动承认自己怕死,也算好的,至少对自己这个皇帝是坦诚的,所以,他没让南京兵部尚书李长庚先说话,以防李长庚先告这些勋贵们的状,而是先问了镇远侯顾鸣郊。
  但朱由校没想到顾鸣郊只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这些人如何誓死守卫南京内城。
  朱由校听后只冷笑起来:“这么说,你们还有功?”
  “既然如此,你且说说,你们想要什么赏赐?”
  朱由校接着又问了一句。
  顾鸣郊听后心花怒放起来,他已经打听得知如今这位年轻皇帝虽然暴躁的很,动不动就杀人,但给钱也很大方,扬州一战就直接拿出两百万两的赏格,所以,他不禁心想陛下对那些大头兵都那么大方,对我们这些守城有功的勋贵应该也不会吝啬吧。
  因此,顾鸣郊也就说道:“臣不敢讨赏!但若可以,臣只乞陛下能将抄没之揽春园赐予臣养老,另,从这次平叛所抄没的田地中,乞赐三万顷逆贼徐少良于揽春园附近的良田于臣,臣家里人口多,如今无甚进项,若无新田,恐难以为继,还请陛下开恩!”
  “启禀陛下,臣灵璧侯汤国祚,府里也人口繁多,难以为继,故也乞赐前御史王养之田一万顷为庄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汤国祚害怕慢一步,让这次平叛后抄没的好田都归了别的勋贵,也不等朱由校回复顾鸣郊,就先站了出来,求皇帝赐庄田。
  因为大明勋贵外戚素来有向朝廷乞赐庄田的习惯,基本上每一任皇帝当政时期都有勋贵外戚乞赐庄田。
  而皇帝们基本上也不会拒绝,即便拒绝也不会责罚,文官们也不会在这种事刁难勋贵外戚。
  所以,这些勋贵外戚也就没事就请赐庄田。
  如今,这些南京勋贵因见平叛成功,皇帝也这样问了,也就如往常一样求赐庄田。
  “臣抚宁侯朱国弼,乞赐前布政使湛承纶之田两万顷为臣之庄田!”
  朱国弼也跟着说了起来。
  “滚!”
  朱由校直接把一砚台拿起来朝这些南京勋贵丢了过去,当场砸在了这些勋贵面前的地上。
  顾鸣郊、汤国祚、朱国弼都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连一直没说话的魏国公徐弘基也跟着忙跪了下来:“臣等告退!”
  说着,徐弘基就忙溜出了朱由校所在的屋子,其他勋贵们也忙跟着溜了出来。
  “你们说陛下说‘滚’到底有何深意?”
  这些勋贵一出来,顾鸣郊就先问了起来。
  “谁知道呢,关键是陛下这到底是愿意赏呢还是不愿意呢?”
  抚宁侯朱国弼回了一句。
  “还是问问门客吧,不过陛下看着年轻,好像的确脾气很大,直接就丢砚台!”
  汤国祚跟着说道。
  徐弘基则一直没有说话,只阴沉着脸,他能感觉到皇帝也没打算放过他们这些勋贵。
第二百六十九章
设国营农庄
恢复江南经济
  “所有抄没的田地依旧全部改为国营农庄,原佃户改为农庄屯户,佃租例同皇庄佃租,各庄在里的基础上设乡官,给正八品官职,由县衙推荐,吏部铨叙,所收租子直接归户部统管为公粮;
  抄没的店铺作坊由各官府对外出售,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算是符合王法的竞卖制度,无论是东厂的综合门市,还是市舶司的商号,以及私人商号,无论公私,皆可参与;
  御史与按察司官员以及东厂监督好交易环节,所卖之银钱全部归入户部为国库公帑;
  抄没的宅邸除已划归皇家别苑与公用外,皆也如此出售。”
  朱由校没打算把抄没的田地、店铺、宅邸、作坊这些不动产赐给勋贵什么的。
  因为朱由校不想养寄生虫。
  对于有功者的赏赐,朱由校只会直接赏银子或赏待遇。
  因为直接给银子的话,有功者至少还会拿银子去消费,去产生交易活动,养活更多的人。
  “遵旨!”
  韩爌和熊廷弼皆回了一句。
  “安抚之事做的如何,因为叛乱而生活受到影响的江南士民可有恢复到平时的状态?”
  朱由校更关心的还是江南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毕竟这些人决定了江南这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有没有在健康的发展。
  “启禀陛下,江南从商者多,务工者也多,是故,市镇云集,南京、苏州、松江、湖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地务工从商者皆不下百万,而这次叛乱之众纪律败坏、一味打家劫舍,使得大小商户不少皆倾家荡产,大量务工者因此失业,乞讨者盈于街巷之间,臣虽竭力调粮赈济,但也是杯水车薪,眼见天气转冷,瘟病增加,若不妥善处置的话,臣担心会大乱后会有大疫,是故,臣认为,现在还没有恢复,要想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朝廷当务之急还是得尽快使商人复产,务工者复工!”
  韩爌也不敢隐瞒,便如实回答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也凝思起来。
  他知道,因为自己用新的纺织技术开办了新的纺织业后,造成民间大量纺织作坊破产,就已经使得大量织户纺户不得不转变为工人,如今一场叛乱,造成大量本没有受到纺织业技术升级影响的其他行业的江南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就使得本就处于转型期的江南商品经济遇到了更大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