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673

  “很是!”
  其他士子忙也附和起来。
  正一只脚翘在桌上的朱以贵也忙道:“行,一切听中丞的。”
  萧近高颇为无语,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看向徐泽:“徐泽,你留守外城,并派人招降内城诸勋贵、官员!告诉他们,我们只讨逆诛北京之奸臣,只要他们肯与我们一起举义,我们仍尊其位!”
  “是!”
  徐泽回了一句。
  然后,萧近高又说道:“其余诸义军,随本官一同讨逆,先打溧阳!兵贵神速!趁着朝中奸臣反应未及,立即进军!今夜就出发!”
  ……
  “启禀皇爷,以下就是东厂查到的浙江叛军所拟政令:
  第一条,恢复建文死难诸臣名誉,追赠方孝孺等谥号;
  第二条,停止进行清丈田亩事,免投诚士绅税赋与火耗,且永不加征士绅税赋与火耗;
  第三条,废黜改稻为桑后的重税,严行海禁之策;
  第四条,迎至圣先师重回学堂,允许缙绅立社、建社学;
  第五条,崇文尚礼,厚待缙绅,不以刑上大夫;
  第六条,正风气、循传统,废朝廷新颁之禁裹足而罚父母之令,女子当裹足守于闺阁之中,男子不可轻易离家而操奇技淫巧之贱业,当读书耕田为要;
  ……
  魏忠贤向朱由校汇报着东厂最新得到的一份情报,一份关于浙江一带叛军现在所拟定的国政纲领。
  朱由校让魏忠贤当着自己和韩爌、熊廷弼的面念了出来。
  而当朱由校念完后,朱由校倒是不感到意外,只是微微一笑,呷了一口茶。
  朱由校能通过这些叛军所行政令可以确定这些以江南士绅为主体的叛军与农民起义还是不同的,所行表达的执政理念都是一味偏向士大夫,对士大夫极为宽容,明显是因朝廷严酷对待士绅而表达不满。
第二百六十章
皆是忠臣啊!天下正统的作用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这些叛军还算不上是严格的资产阶级,起兵造反也算不上是资产阶级革命。
  因为朱由校通过这些叛乱士绅所行政令发现,这些人还保留有农耕文明封建大地主的一些落后形态,依旧尊崇束缚人性的程朱理学思想。
  而且,还对自己这个对他们最坏的皇帝很宽容,既没有说要审判自己,更没有要砍自己的头,依旧只是让自己身边的宠臣背锅;
  而且,对跟此事无关的女子和普通男性是有要求的,要不然也不会废黜自己刚刚颁布不久的裹足禁令,还阻止天下男子从事除耕读外的其他职业。
  当然,这里面,这些叛军要求天下人只能从事耕读的意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书,而是士绅只需读书,普通百姓只需好好种田,读书的士绅地主剥削即可。
  “他们现在拟个什么政令,倒是让人捧腹,怎么也得等击退朕的朝廷大军一次,再拟什么政令也不迟吧,不过,这些人所拟政令单就理念而言倒是很受士绅欢迎。”
  朱由校说了几句,然后问着熊廷弼:“熊爱卿,你觉得这些叛贼以如此政令笼络士绅,可能成事?”
  熊廷弼则回道:“回陛下,以臣之见,这些叛贼之威胁连流民造反亦不如,流民造反虽不能令士绅同情,但却能得不少百姓响应,盖因流民造反多是因为饥荒,只想不饿死,而百姓所求也不过是不饿死,故而能响应起来;
  而这些叛乱士绅并非是活不下去、吃不饱饭,他们仅仅是因为其利被夺而反朝廷,自然难以有与百姓同理之心,而不会拉拢百姓,百姓自然不会响应,而大凡士绅之族行事从不盲从,多为明大义识大体者,自然也不会响应,故臣认为,这些叛乱士绅造反既不会得百姓响应,也不会得士绅拥戴;
  甚至,这些叛乱士绅为了壮大自己,虽然政令上照拂士绅,但实际上,他们很难优待不拥戴自己的士绅,因为老百姓无财可掠,自无财可使其壮大,所以,他们只能找士绅要银子,那只能对不拥戴他们的士绅劫掠,何况,他们得不到百姓响应,只能招大量无业游民、地痞流氓,这些人好吃懒做,最爱打家劫舍,一旦被这些叛乱士绅聚集起来,给了其武器,只会变本加厉地坏起来,对缙绅敲诈勒索、奸淫掳掠,只怕不可避免!
  所以,以臣看来,这些士绅乡勇难以成事,除非他们政令里能有一条约束军纪、分粮于庶民、减税于庶民的政令,那才会值得朝廷重视,如东虏一样,虽对辽人劫掠,但对内却严肃军纪、分田分财,才使得其威胁远甚于其他胡虏。”
  朱由校听后颇为赞同,他不得不承认,熊廷弼到底是这个时代有远见卓识的人,看问题就是肯得比这个时代的许多人透彻。
  朱由校不禁心道:“还好,造反的不是熊廷弼,当然熊廷弼这种聪明人也不会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就盲目造反。”
  “东厂这边可有这方面的奏报,叛乱士绅对江南其他未参加叛乱的士绅是如何对待的?”
  朱由校这时候问起魏忠贤来,他需要明确一下,这些叛乱士绅到底有没有优待不肯参加叛乱的士绅。
  魏忠贤忙回道:“回禀皇爷,据东厂各地商号的眼线汇报,如大司马所言,在叛乱发生地,凡不肯叛乱的士绅皆被叛军烧杀劫掠,有刑部侍郎严之骥一族被杀,神庙朝甲戌科状元孙源文自缢殉节、六合县生员马纯仁被长矛穿胸而死,死前大呼‘读书人岂能叛君!还有举子吴之箕因不肯从贼,而跳河死。”
  朱由校听后沉默了下来。
  或许这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价值所在吧。
  无论是知道天下大势而是不知道而只因恪守儒家忠君之道才如此,其精神都是可嘉的,也足以说明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不是谁能剥夺就能剥夺的。
  “皆是忠臣啊!韩爱卿,将这东厂所提的人皆予以追赠追谥之礼。”
  朱由校说了一句。
  “臣遵旨!”
  一直不怎么吭声的韩爌这时候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不知道这些叛乱的士绅也不知道是真蠢还是没有办法,竟然这么对待和自己一样阶层只是理念不同的士绅。
  但他不得不承认,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在将来去江南后拉一帮打一帮压一帮的机会。
  “南京内城的情况现在如何?”
  不过,朱由校还是担心这些叛乱者中,有个别有见识的人会攻下内城,用朝廷囤积在南京内城而没有递解进京以备南方一带灾情的钱粮,去招兵买马,而不用再去劫掠不支持他们造反的士绅,或者通过屠戮南京内城的勋贵来实现这一目的,据朱由校所知,南京的勋贵也是富得流油的,如果他是叛乱者,就宁肯屠了这些勋贵也不得罪整个天下的士绅,毕竟勋贵之所以是勋贵是因为背后有朝廷,现在都已经反了朝廷,还怕什么勋贵。
  所以,朱由校这时候向魏忠贤又询问了一句。
  “回皇爷,据东厂奏报,内城还没有丢失,南京兵部尚书李长庚及时关闭了内城,使得叛军未能及时拿下内城。”
  魏忠贤回道。
  朱由校听后又问着熊廷弼:“熊爱卿认为李长庚能坚守内城多久?”
  熊廷弼忙回道:“回陛下,李长庚此人任边臣已久,颇知兵事,颇善守御,陛下圣明,让此人掌南京兵部,以臣之见,此人在南京,即便南京京营老弱病残多,但以李长庚整顿兵事之能,加上内城粮秣充足且城高墙厚,当能坚守至大军到南京之时,只要内城军民死守,即便百战勇士也难以撼动如此坚城,何况,叛军不过乡勇地痞!”
  朱由校点首。
  既然熊廷弼认为李长庚没问题,朱由校也没再继续担心南京内城有失。
  但李长庚不是朱由校任命的,而是方从哲荐举的。
  他作为皇帝,居于权力顶端,很难看到所有官员的才能,也因为事务冗杂而没有去过问所有的事。
  但熊廷弼这么说,朱由校也就觉得方从哲在荐举官员时还是动了心思的,也算是有作为首辅的未雨绸缪之能。
  “魏忠贤,派人问问,朕离开京城后,京城现在怎么样,方从哲、还有京城诸勋贵这些在做什么。”
  “是!”
第二百六十一章
只报道吾皇平安消息
  京师。
  在皇帝朱由校离开京师后,方从哲就把顺天府官员和巡城御史以及五城兵马司的官员传到了自己府里,很是严肃地提醒道:“不要因为陛下离了京,就觉得可以放纵偷懒,为谨防有失,在捕捉盗贼与散步谣言者方面,要比以往严格十倍,无论轻重,一律先抓到牢里,尤其是传各种谣言者,不得有误!”
  “是!”
  这些官员立即回道。
  而接着,方从哲又对自己儿子方世鸿道:“崇文寺这边,关于陛下顺利抵达何处的消息一出来,就立即转载,以稳定人心,记住,只报陛下顺利抵达何处,其余关于清丈田亩等改革事以及平叛等事一律不必提出,要让人知道,吾皇平安,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明白!”
  方世鸿回了一句。
  接着,方世鸿就又去了内阁,且将阁臣和留京的九卿官都请了来,说道:“诸公,陛下虽然不在京城,但我们不能松懈啊,何况陛下离京前交待了,诸项改革必须加快推行!”
  说着,方从哲就看向毕自严和冯铨等人:“户部这边,加紧催问河南、山东、湖广这三省的清丈田亩进行情况,浙江那边有叛乱,可以先不忙,但河南、山东、湖广这三个地方的清丈田亩不能拖,虽然这两个地方的藩王很多,但这不是推脱的理由,如果藩王阻挠,那就先拘其王府中人,出了事只管往仆身上推,到时候藩王真上本参劾,仆再向陛下领罪!”
  “请元辅放心,我等会立即下部文催问。”
  毕自严回道。
  “还有礼部,禁止裹足的倡议,礼部下部令催促没有,遣派去宣教倡议留天足、遵天道的礼官派到各省去没有?还有过度蓄奴的现象,做各省督抚查了没有,结果如何,要催问。”
  方从哲继续说道。
  礼部尚书孙如游回道:“已经催问,任命的各省礼官已经赴任,过度蓄奴的问题也查出了不少。”
  方从哲点了点头,交待完一些改革事后他就进了宫,来到了政事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