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673

  “另外,你再传朕旨意,将文震亨、计成这些有善于营造园林的人召集起来,组成一个专门造豪华园子的官营营造局,设计建造一些豪华园子,好卖给这些朕的忠臣们,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居所,所以,要够奢靡够昂贵,正好把市舶司从外面囤积的木材用上,价格自然要定高,而且要足够高。”
  朱由校的真实目的自然不是让权贵士绅们有个好的居所,而是想用搞房地产的方式赚这些人手里的钱。
  “奴婢遵旨!”
  刘若愚回了一句。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朕有钱人,得花钱刺激消费
  官营纺织业兴起后,皇帝朱由校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去用于朝廷内外开支外,剩下直入内库的白银依旧有不少。
  朱由校因此都有了开办皇家银行的想法。
  不过,朱由校身边懂钱庄经营的人还是太少。
  另外,大明还未完全进入商品经济时代,民间畅行的高利贷依旧只是小额贷款,主要贷款人群是普通百姓;
  主要参与商业活动依旧是权贵士绅,这些人不缺钱财,自然不需要贷款;
  所以金融需求还不大;
  而且,大明也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官方货币,银币也还在推行中;
  所以,朱由校倒也没有因此直接下旨开办银行。
  但这么多白银,朱由校也不打算就这么放在内库。
  朱由校一方面让负责自己內帑的刘若愚把收进来的白银银币换成黄金,并重铸成太祖像的金币,储存起来。
  另一方面,朱由校决定自己这个皇帝得主动刺激一下消费,促进生产力才好。
  而这自然就需要朱由校去花钱,不能做一个太节俭的皇帝,从而因此让更多的银币流到目前还缺银币的老百姓手里,为后面改革赋税制度做准备。
  因此,朱由校决定自己得培养自己的一两个业余爱好,既是娱乐身心,也是利用这个爱好促进银币流通。
  朱由校记得历史上很多皇帝就有各种各样的爱好。
  朱瞻基喜欢斗蛐蛐。
  即便是文官眼里很听话的弘治皇帝也喜欢研究医学。
  朱厚照则喜欢建动物园,喜欢打仗。
  朱厚熜喜欢炼丹。
  “自己培养点什么爱好合适?像乾隆一样没事收集古董字画,然后在上面戳几个章,或者旅游一番,没事题几个字在名胜古迹处,表示朕到此游过,所以打个卡?”
  朱由校一上午都在想着这件事。
  “启禀陛下,船政局来报,第一艘双桅风帆战舰已经下水,目前已成功航行至旅顺,特上表请陛下赐名。”
  这时候,方从哲突然向朱由校奏报了一件事。
  朱由校一下子就有了想法,颇为兴奋地道:“甚好!立即敕旨给兵部,着其向船政局采购风帆战列舰,拨予旅顺之近卫镇水师营使用,其银款由户部斥款拨予,款项不能太少,要让船政局可以继续增造船只,另外,着內帑拨款一百万元银币于船政局,其中十万用于奖掖船政局所有有功者,九十万用于研制性能更好的战舰,至于这第一艘下水的战舰就赐名为‘戚继光’号,以记其功,并鼓励水师官兵重塑良将戚继光的风采,为大明再立新功!”
  “是!”
  方从哲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在这造船上这么大方,竟然为了让船政局研发新战舰而拿出上百万元的內帑。
  最近朱由校已下旨改革大明银币的单位,下诏天下以后银币以“元”称之。
  所以,现在朱由校提到的银元规模是以元为单位。
  不过,一百万银元和一百万两白银差别并不大,依旧算是一笔巨款,因而,方从哲才对于皇帝拨如此巨款给船政局研制新战舰的行为表示很惊讶。
  但皇帝拨的是內帑,方从哲也不好说什么,他只能当皇帝喜欢战舰。
  在刚刚得知船政局下水了第一艘风帆战列舰后,朱由校就决定将造战舰作为自己这个皇帝的爱好之一。
  朱由校决定将自己这个皇帝富余的钱继续花在这些奇技淫巧的研发上面,造战舰是其一,以后还有其他方面的研发。
  另外,朱由校还是决定要继续大兴土木,让其也成为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
  他没打算培养乾隆那种爱好。
  因为继续花钱大搞奇技淫巧可以养活一大帮科研人员与工匠,大兴土木也能养活许多工人。
  只有花钱大搞奇技淫巧大搞建设才符合朱由校想让银币流通到更多人手里的目的。
  “敕旨工部,在京城营建一座专用于朕避暑的园子,园子就叫大明园,乾清宫太小,不够宽敞,又无水景吸热,一到暑天,就酷热难当,朕需要一个更便于接见群臣、处理公务以及消暑纳凉的清幽地,这笔银子由朕自己出。”
  朱由校在大明已经当了两年皇帝,他不得不承认乾清宫的确不算很适合居住的帝王寝宫。
  因为乾清宫的确不算大,也没什么绿色景致,而且到夏天后,更是酷热难当,即便有冰块消暑,但也没有绿树成荫、湖水接舫的园子住着舒服。
  要不然,历史上那些有点自我做主能力的皇帝也不会选择在乾清宫外的其他地方居住,跟这不无关系。
  满清皇帝甚至直接大建园林。
  朱由校自然也想要改善一下自己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顺便也拉动一下内需。
  所以,朱由校此时下达了要建园子的旨意。
  方从哲这个首辅自然不会违背朱由校的旨意,当即答应了下来,开始拟旨。
  这也算是皇帝有钱后的好处,想要改善一下居所,也不用再看文官们的脸色。
  但朱由校这样做自然会让许多所谓的正派文臣士大夫感到不满。
  “方贼等说天子暴而不昏,以老夫看,天子不但残暴而且昏聩至极,将我江南士绅之海利夺来,并不轻徭薄赋,而只顾着满足个人喜好,竟拨上百万內帑造船,这简直是靡费国帑!还把从江南搜刮来的银子用于建园子,这种大兴土木之举算什么有为明君?!”
  “之前,他直接大笔一挥,给那些我士林中自干下贱,而编杂书话本以悦草芥的文人厚赏上万银币,甚至赐官赐爵的事,就已经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位天子就不是一位爱干正事的主!鼓励下贱文人写难登大雅之堂的书,而称其为大家,却将真正的大儒流放至辽东挖地种土豆,此等残暴昏君,亘古未有!”
  对朱由校的不满的文官们背地里如此议论着,但他们现在也只敢在背地里议论一下,明面上是不敢说什么的。
  就如同历史上满清皇帝大肆兴建园林而他们依旧只能称颂其为明主一样。
  现在的大明,明面上,这些文臣士大夫依旧也还是不得不违心地称颂朱由校是千古第一圣君。
  “朕就喜欢看着你们这种对朕很不满但又不能把朕怎么样的样子。”
  朱由校通过东厂也得知了很多大臣在背地里不得不称颂自己的话,而他自然知道很多文官肯定是不情愿的,所以,他也就因此笑了笑,腹诽了几句。
  不过,也有大臣真心实意地认为朱由校是圣君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东厂设重案组
严查到底
  “陛下真乃千古第一圣君也!”
  李汝华此时就说了这么一句。
  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世界会这么好。
  于公,眼下的大明流民数量大量减少,从万历后期以来日渐加重的社会危机大减,因为辞官回乡而路过天津的李汝华亲眼看见了大量民众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于私,李汝华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清清白白的富贵还乡。
  因为借钱投资官办纺织业的缘故,他现在辞官后不但带着大笔荣养银与养廉银,还有大笔官营纺织产业的分红银回乡。
  大明官员以前的正规收入不算多,官员要想富贾还乡就很难做到清清白白。
  而李汝华是有道德洁癖的人,所以,他为官还算清廉,也就没想过能够富贾还乡。
  但现在,李汝华没有想到自己在天启朝致仕后,不但清清白白的还乡,还能够富贾还乡。
  综合这些,李汝华因此打心眼里认为天启帝会当皇帝,乃难得一见的圣君。
  当然,朱由校的很多做法,李汝华也不是很理解。
  但因为主观上对皇帝有好感,所以,李汝华也只是觉得自己的觉悟可能还没到达陛下的层次。
  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皇帝陛下,李汝华即便已经致仕也还是会翻看一下朱由校御选的一些书籍。
  所以,李汝华在看了一会儿轿帘外的风景后,就把目光转回到轿子里,开始看着《皇明圣训》。
  现在朝臣们为了表达对皇帝陛下的尊敬,几乎人手都有一本《皇明圣训》,甚至还有人将此背诵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