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982


这不仅仅是名利,更是父皇对自己的认可!
朱和墿内心明白,这也是父皇对自己的考验,是否有能力治理地方。
好在准噶尔部的牧民对朱和墿和他的明军并不反感,卓特巴巴图尔篡位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在牧民心中树立起伟大的形象,而准噶尔汗国内附大明十几年了,双方在贸易和文化上交往密切,有着深厚的友谊。
战争爆发时,卓特巴巴图尔裹挟准噶尔各部,大肆宣扬明军暴虐,吓得牧民们不得不举家迁走。
如今卓特巴巴图尔败亡,明军在准噶尔大草原上成天的溜达,维护秩序,也不见抢夺虐杀牧民,反而吃喝都拿钱来买,于是大家也看明白了。
民不可一日无主,只要有人出面维持社会秩序,总比没有好,能歌善舞的准噶尔各部开始主动与明军接触,寻求庇护。
原本乐呵了几天的朱和墿,开始变得焦头烂额,他被无休止的官司词讼纠缠,难以脱身。
经过近半年的战争,准噶尔部的大小部落首领不是挂了,就是跑了,还有的被明军抓了,原本汗国秩序变得一塌糊涂,没有人站出来为民做主,部落抢地盘、邻里争斗那是层出不穷。
现在牧民们听说大明皇帝派来了亲儿子汉王,叫什么“大将军王”,牧民们不懂这个大将军王是个什么东西,但他们至少知道一点,这人是大明皇帝的儿子,也是管理准噶尔部的,可以审案子搞调解为他们做主!
于是,牧民们一窝蜂的跑到“王府”,要求“天子儿子的儿子”为他们做主,其中还包括不少被抢了货物的行商们。
积压了半年的大小官司,一下子将朱和墿给淹了,一连十多天,朱和墿是足不出户,整天呆在城中临时的王府里,受理络绎不绝的官司。
起初朱和墿还兴奋,第一次尝到了处理“国政”的惊喜感,然而没几天,他整个人都傻了。
从大清早五点到深夜十一点,官司一起接一起,朱和墿不得片刻闲暇,连上厕所出恭的时间都没有。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朱和墿还在被窝里躺着,这鬼地方早晚的温差太大了,他不得不裹着被子睡觉。
可是,王府外鼓声震天,将他惊醒,朱和墿无语,怎么准噶尔人和大明的百姓一样,也知道击鼓鸣冤......
“王府”前,一大群牧民和商人,少说也有百十号人,他们扶老携幼,个个抱着铺盖卷,冻得脸色发紫,围在大门前,就跟要账似的。
守卫“王府”的朱大能带人冲到前门,破口大骂道:“狗日的,这他妈的天还没亮呢,你们还要不要人活了!青天大老爷坐堂也得天亮呀,不然黒咚咚的上哪去看明镜高悬!你们都给老子老老实实等着!”
他话音刚落,却见黑暗中不知哪位大爷,突然仰天号哭:“千古奇冤!千古奇冤啊!青天大王如不给小民作主,小民们只有碰死在这台阶下了!”
好家伙,居然还是用汉语喊的!
朱大能不知,不懂汉语的牧民们为了打官司,用了一头羊请人做代译,担任翻译兼律师的职责,替他们打官司。
当然,也有一些见过世面或者经常和大明往来的准噶尔人,会一些汉语。
朱大能怒道:“汉王殿下自然要给你们作主,但你们他妈的总要给殿下留点睡觉的时间吧,殿下三更天才睡,这他妈的五更天不到,你们这要累死汉王殿下啊!”
哪知,朱大能的怒骂被一片喊冤声淹没,他无奈之下只得高声喊道:“你们他妈的有什么冤屈,按规矩排好队一个一个来,等汉王殿下醒了,再按顺序一个个进去,殿下自然会给你们作主的!”
朱大能知道,汉王殿下准备大干一场,治理好准噶尔,给君父留下好样子,因此他不敢随意驱散这帮喊冤的。
第1158章
朱大能审案
这时,却见一个瘦老头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径直来到朱大能面前,也不排队。
朱大能指着他大喝道:“你这糟老头,老子说好了排队,你他娘的怎么冲到前面来了!真他娘的为老不尊!快回去排队!”
老头却是不慌不忙,冲着朱大能躬身一礼,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这位将军,小老儿观你面向不俗,日后必成大器,光宗耀祖......”
老头人不错,说话很好听,朱大能很受用,只是这“光宗耀祖”说的就显得业余了。
老子爷爷是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八伯父和十四叔都干过大清皇帝,父亲更是大明安辽公,我一个小小正五品团总,上哪光宗耀祖?
“你也甭拍马屁了,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朱大能有些不爽。
老头应了一声,立马道:“这位将军,其实大家的冤屈都是一样的,小老儿是他们的代表,此事非同小可,小老儿担心将军恐做不了主,还是请汉王殿下亲临,如此较好.......”
“你放屁!”
朱大能喝道:“老子是汉王殿下手下大将,堂堂朝廷五品团总,比知州和知县的官还大!如何做不了主了!你有何冤屈尽管说,老子就不信了,你们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子这个正五品大官还管不了!”
朱大能说这话,倒也不是吹牛,知州是从五品文官,知县是正七品,现在大明文武同级,知州和知县见了正五品的团总,也要老老实实的行下官礼。
不过他很清楚,这些所谓的苦主,看似眼泪汪汪的高呼千古奇冤,模样比窦娥还要冤十倍八倍的,其实都是些家常邻里鸡毛蒜皮的事。
诸如这家牧民放牧时,羊群越界吃了邻居家的草,那家牛群越界,啃了别家的草。
稍微复杂一点的,诸如姓王的行商,买了小部落的牛羊,付了定金小部落却后悔了......
这些小事,按理说根本摆不上堂堂汉王殿下的案面,就连团总朱大能过问一下,都觉得掉价!
可这些小事,在平头小百姓眼里却是天大的事,解决不好日子就没发过了,说不定还会矛盾升级,造成斗殴事件,继而扩大为部落之间的冲突。
汉王朱和墿心软,见牧民们对自己如此信任,实在不忍将之赶走,又想着拉拢民心,只得事无巨细一一接待过问,已显王者风范,让大家认认脸,却差点没把自己给累死了。
朱大能遭东宫踢出局,被礼贤下士的朱和墿趁机拉拢了过来,自此唯汉王马首是瞻。
他见汉王殿下累得脸青面黑,心头不忍,想为其分忧,顺便过过当县太爷的瘾,耍耍审案子的威风。
然几番跃跃欲试,牧民们就不买他的账,拒绝把状纸递给他,只认汉王殿下,这让朱大能大为恼怒。
眼下,汉王殿下刚睡下不久,就有牧民前来喊冤,还有人胆敢质疑堂堂大明正五品官员的能力,朱大能觉得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朱大能和颜悦色道:“我说老头,你有何冤屈只管对我说,我保证,会和汉王殿下一样明镜高悬童叟无欺!”
老头摇头,一副苦脸。
朱大能好奇:“你是不是觉得我是个武人,觉得我不会断案,因而看不起我?”
老头点头,认真回道:“是的!”
没有道德,就不会被绑架,老头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朱大能立时大怒,指着他道:“老头,老子告诉你,你今天要是不说,今后可就没机会了!告状机会珍贵,每个人只有一次,不管你今天说不说,都算告过了,以后再来,汉王殿下概不受理!你现在不说就可以回去了!”
“别别别呀!”
老头急了,招着手叫道:“我说!我说!”
“这还差不多!”
朱大能大为满意,对左右道:“来人呐,给本大人抬张椅子过来!”
身后两名士兵抬出一张椅子,摆在朱大能屁股后面。
朱大能大咧咧坐下,举手就要学戏文里包龙图拍惊堂木,却见面前没有桌案,连椅子也没有扶手。
手伸在半空,可不能尴尬收回,这么多人看着呢。
朱大能只得猛拍一下大腿,权当惊堂木,旋即喝道:“肃静!堂下下跪何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家中可有妻儿......”
身后一名士兵轻咳一声,提醒他问错了,好端端的问人家妻儿作甚?打听好了家庭住址,是有什么想法吗?
朱大能醒悟,长嗯了一声避免了尴尬,继续道:“你有何冤屈,速速与本大人细细道来,本大人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公正无私,执法如山,必能流芳千古,光照寰宇,永垂不朽……”
士兵再度咳嗽一声,示意朱大能跑题了。
朱大能好端端的即兴表演,却被这厮搞的兴致全无,顿时索然无味,于是大喝道:“你他妈的有屁就放有话就说!”
小老儿被吓了一跳,急忙回道:“大人在上,小老儿姓石名好人,祖籍大明陕西行都司肃州卫,现家住铿格尔图喇城,今年六十整,小老儿一贯奉公守法,为人和气,从不与他人争执,便是走路被人踩了脚,小老儿也必然道歉......”
“别人踩你脚,你道个鬼的歉!”朱大能喝道。
“大人此言差矣!”
石好人正色道:“小老儿也是汉民,祖祖辈辈生在礼仪之邦,深得文明传承,早已脱离了目下的一些野蛮行径,只有讲文明懂礼貌,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别人踩了小老儿的脚,即便不崴脚,也必然引起不适,小老儿无端地让别人不舒服了,自然要道歉!”
“卧槽!”
朱大能突口而出徐明武的口头禅,竖起大拇指叫道:“你还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呐,老子服你了!”
接着,他眉头一皱,喝道:“既然你脾气这么好,那还打个屁的官司啊!莫非你是来道歉的?”
石好人不急不慢道:“大人说笑了,这官司并非小老儿的官司,而是在站的所有人的官司!”
“哦?此话怎讲?”朱大能意识到了情况的复杂。
石好人摇头晃脑道:“这半年来,我们准噶尔战事不断,牧民们无处打官司,如今汉王殿下莅临准噶尔,大家如久旱之逢甘霖,纷至沓来,然过往官司积压太多,汉王殿下办事效率又极其低下......”
“放屁!这么多官司,汉王殿下就一个人,哪能判得过来!”朱大能怒道,为主子鸣不平。
“对对对,汉王殿下分身乏术,我们对此深表理解,所以,大家并无怨言,每天起早贪黑的过来排队挂号,遵纪守法,按照排好的顺序,等待汉王殿下召见,没拿到号的,只好明天请早......”
朱大能点点头,排队挂号这事,还是好兄弟徐明武想出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