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82


经过大雨冲刷,一路泥泞,对明军的行军很不便,清军已经撤退两天了,虽然后面的路也不好走,但总比明军早走了两天好路。
朱慈烺本来有十足把握在出关前追上,现在被这场大雨搞的一点把握都没有了。
第127章
追击清军
曹化淳带着捷报传入京师后,崇祯皇帝与内阁有些不相信了,前几日的顺义、怀柔、密云等大捷共斩敌一万四千级已经够惊天的了。
这才几天不到又来个新城大捷,斩敌一万八千级,还斩了建奴一个额驸,老奴努尔哈赤的女婿?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许多大臣甚至都开始怀疑是皇太子开始杀良冒功了。
第二日,当大量的首级运进了京师后,所有人这才相信,明军大胜!整个京师立马全城轰动了!
崇祯下令将上万颗脑袋继续堆在西市之前的京观上,以供京师百姓观看,近日来西市俨然成了人流量最大的地方,百姓们挤破了头才能挤进去一览那壮观的巨型京观。
皇明时报进行了专版宣传,所有报亭周围都围满了人,连茶楼酒肆都有说书人驻场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沫横飞的讲述各场大战,说的活灵活现的,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似的。
百官纷纷发挥出自己那秀翻天的文笔,一道道贺表如雪花般堆积在崇祯的龙案前,看着崇祯每天合不拢嘴的。
每天的朝会上,百官时不时的来上一段文藻华丽的词对着崇祯赞赏一阵子,俨然将崇祯比作了圣君,在他的领导下大明要中兴什么的,太子党们也顺势赞扬了皇太子,
只有温体仁等温党官员面露不愉,借着皇太子的声望,这帮太子党越来越不将他这个内阁首辅放在眼里了,几次朝会都有人当面顶撞自己。
文渊阁内阁签押房中,温体仁独自一人来回踱步,他神色不愉,自语道:“再这样下去朝堂之上的第三种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了。”
温体仁趁着崇祯皇帝兴奋,找了个时间上奏道::“陛下,据前线战报,奴贼已经撤军准备出关,是不少让皇太子班师回京?”
崇祯点点头,当即宣布京师解严,心情很舒畅,建奴终于被赶走了,还损失惨重。
正当崇祯准备宣布让朱慈烺班师回朝时,却收到前线催促朝廷粮草的奏章,按照奏章所言,目前朱慈烺已经率大军过了玉田,并要求户部将后续粮草于五日内务必运到玉田。
“皇太子在追击建奴?”
群臣哗然,连温体仁都有些郁闷了,这皇太子怎么这么喜欢打仗?他都立下天大的功劳了,还想怎么着?
朱慈烺在奏疏中表明了要给建奴一次深刻的教训,并夺回被掳走的百姓和大明的资源。
在天雄军到达新城第二日,大雨刚停,朱慈烺就率勇卫营、新营、神枢营、天雄军共计两万四千人,只带十天干粮,一路急行军向冷口进军。
他计划在清军出关前给予重创,夺回百姓和资源,因路途遥远和地势复杂,不利于拉运火炮,神机营不参加此次行动,负责留守新城。
汪万年十分的沮丧,不过想想,神机营混的战功已经够多了,这次论功行赏自己怎么也得混个副总兵,说不定还能在五军都督府挂个都督的职位。
清军一路过了遵化、迁西,清军精锐在前,掳获的人口物资缓缓在后,两地守军只是远远的跟在清军后面,丝毫不敢靠近追击骚扰。
阿济格见明军畏清如虎,原本损兵折将的心情顿时大好,命人奏乐,并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还让俘虏来的大明女子们装扮艳丽列于后军。
永平监军刘景耀见此愤怒不忿,亲率永平守军出城夜袭,在迁安枣河村斩杀清军二百余人。
遵化三屯营守兵一路跟随清军,也想偷袭一波,结果被清军负责殿后的正蓝旗固山额真阿山设伏,全部歼灭。
九月八日,朱慈烺率上万骑兵在迁安追上了准备出关的清军大队,清军后阵的探马发现了大股明军追来,阿山想故技重施,率殿后的三千清兵埋伏在红山附近,准备打明军一个猝手不及,给前阵清军出关争取机会。
清军的一举一动早在龙骧夜不收和锦衣卫的监视之下,阿山所部清军埋伏不成反被明军包了饺子,除了少数人逃走外基本全军覆没了。
阿山带着几个骑兵狼狈的逃回大队,此次设伏没有任何收获和骚扰不说,还折损了近三千人马,他垂头丧气的哭都哭不出来。
阿巴泰早料到这个结果,没有责怪阿山,他深知这部明军的可怕,阿济格却没有阿巴泰这么好说话,准备以军法从事处理了阿山。
阿山好歹是正蓝旗的人,阿巴泰再三求情,并以自己率部殿后为条件让阿济格放过阿山,阿济格最终乐呵呵的答应了,自己率两白旗的人马带着掳获的人口物资辎重等先行出关了。
冷口关地势狭长,过关时容纳的大军并不多,清军俘获大明人畜十八万,加上粮草物资什么的,只能拖着长长的队伍慢慢通过,少说也要走上两三天才能完全出关。
阿济格早就盘算着自己怎么先开溜,此时正好有阿山的事情发生,让他的计划得逞,不过阿济格还算照顾自己的七哥,特意留下了投降的明将巢丕昌和两千降军帮阿巴泰殿后。
原昌平总兵巢丕昌投降后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太怂总被清军瞧不起,当成狗一样使唤,原本跟随自己投降的五千手下已经跑了一大半。
这时候听说主子要将自己留下殿后,巢丕昌顿时惊的半死,原以为出关后就能过个好日子,可没成想却要被当炮灰了.......
阿巴泰下令大军在建昌安营扎寨,以防守为主阻挡追击而来的明军,对于对巢丕昌的安排,自然是毫不客气的安排了第一序列的炮灰中。
朱慈烺在消灭的清军的埋伏人马后,开始让大军在附近修整,等待后队步兵的到来,在泥泞的道路上连续赶了三百里路,几营人马可是累的够呛。
此战勇卫营出兵五千多人,新营出兵一万一千人,神枢营三千多人,天雄军五千,其中几营骑兵共计万人,在昨日收到清军的具体情报后,骑兵负责先行追击清军。
到了第二日,明军后续的步兵开始陆陆续续的赶来,朱慈烺在下令修整一段时间,开始准备对清军发动最后的攻击。
第128章
破营
在清军的营寨外,一队队明军骑兵就呼啸跟来,他们绕着清军营寨肆意奔跑。
“鞑子们!出来一战!”
一队龙骧夜不收嚣张地舞着手中的长枪,对着清军营寨大声喝道。
正蓝旗诸将个个脸色难看,被明军上门叫阵,大清兵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愤怒归愤怒,却没人敢请战,这部明军的犀利他们可是亲自领教过,没有人在临出关前还愿意去送死。
“阿济格!阿巴泰!出来受死!”
在清军营寨外,纵马奔腾的明军骑兵越来越多,足有上万,他们在明军中军两翼绕圈而行,一片隆隆的马蹄声让大地剧烈颤动,腾起大片烟尘。
“阿济格!阿巴泰!出来受死!”
明军中军大阵前,红色旗海飘扬,杨其礼领着第一哨的龙骧夜不收纵马在那不断叫阵。
“受死!”
“受死!”
“受死!”
数万明军齐声呼喝,巨大的音浪一重接一重的涌向清军营寨之中。
明军如此威势,让营寨上的鞑子们无不变色,鞑子将领们看着远处一片黑压压的明军大阵,特别是看到阵中的几杆巨大龙旗时,顿时脸色煞白。
“是明国的太子追来了.......”阿巴泰心中发苦,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阿玛,让孩儿领军杀过去!”博和讬气愤不过,向阿巴泰请战,想要挫挫明军的锐气。
阿巴泰当即制止了他,送人头也不带这么送的,他严肃道:“坚守,坚持到前队出关!”
朱慈烺站在一辆高四米的双层战车之上,通过望远镜遥望着紧闭寨门的清军营寨,嘴角微微上扬:“连壕沟都没挖的木棚营而已,也能挡住我大军?痴人说梦!”
清军营寨是最常见的木棚营,是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伐木立栅建的,成营的速度很快,可以防御骑兵和步兵的冲击。
卢象升遥看清军营寨道:“若是有神机营的火炮相助,这营寨将不堪一击。”
黄得功也道:“可惜了,我军火炮没有带来,带来的话这群烂木头早就被打烂了!”
朱慈烺却摇头道:“并不是非要火炮才能破掉这营寨,也可以用火攻!”
孙应元道:“殿下,我军的神机箭等火箭因为运行不便都没有带来,若是用弓箭抵进射击,必然损失巨大。”
朱慈烺笑道:“谁说用弓箭了,用炮营的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殿下是想烧掉奴贼的营寨?”卢象升惊奇道。
“不错!”朱慈烺点点头。
火龙出水是明朝中期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箭,它是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射程足有两三里,明军曾用它在露梁海战中重创日军舰队。
火龙出水的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
火龙出水既然能烧毁战船,自然可以远距离烧毁清军营寨。
火龙出水只有一米多长,也不重,因此携带方便,勇卫营的炮兵们没法携带火炮,其他轻便的火器倒是带了不少。
当勇卫营的炮兵们将几十个火龙出水对准清军营寨后,毫不客气的点燃了龙身上的四支火药筒,只听嗖的一声,几十只火龙出水飞快的飞出,远远的飞向了清军营寨。
龙身上的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后,龙腹内的火箭自动引燃(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射出数只火箭,直达营寨上的木栏杆上,随之烧了起来。
清军营寨中顿时出现了混乱,一些将领吆喝着士兵用水灭火,可临时安札的营寨哪有什么水啊,出关后一片大山,一段时间内水源不足,谁会脑残到用自己的饮用水扑火?
朱慈烺道:“卢卿,你率天雄军绕到鞑子营寨后侧翼,待我军正面破营后你部立即抄了鞑子的后路。”
“是!”卢象升应了一声立即领天雄军前去部署了。
朱慈烺继续道:“此战由黄得功全权指挥,各营均听其号令!”
“是!”各营将士纷纷应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