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982


这次出动进攻明军地堡群,他们也没打算拿头跟明军硬刚,罗刹鬼的前车之鉴在那,傻子才去送人头!
此时,哈军列出了一种外凸半月形战阵,以战斗力最差的士兵布置在中央的凸出部,两翼末端是汗国的精锐士兵,在后面,还又预备队随时提供支援。
联军主帅季诺维耶夫鹰眼微眯,看着徐徐而进的哈萨克军队,对身旁的哈军主将道:“头克,你们这种战术可行吗?”
头克不仅是哈军主将,更是哈萨克汗国汗王之子,未来的汗王接班人,只见他哈哈一笑,道:“此种战术,是我汗国专门针对大明征西军和准噶尔军队形成的!”
根据他的介绍,当自大的明军一路莽过来突破哈军的炮灰阵型兵继续深入时,就如同钻进口袋的老鼠,会陷入三面受敌的状态,从两翼末端变成前端的哈军精锐战士,便会迅速封住口袋的出口,对敌展开歼灭战!
头克自豪道:“我汗国大军以此战术,多次击溃准噶尔部西进的意图,就连明国的征西军,在我军面前,也是畏手畏脚,不敢贸然轻进!”
季诺维耶夫呵呵一笑,心中却是暗道,你哈萨克汗国的军队,不过是仗着人多而已,你们真要是那么牛逼,也不至于在三年前,被明军的一支骑兵深入汗国境内八百里!
现在搁老子这装逼了?看你如何应对明军土包阵!
季诺维耶夫说的没毛病,哈萨克军队的阵法,对准噶尔蒙古人很有效,但对于擅长侧翼突击的征西军骑兵就没多大效果了,头克完全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二人不语,继续观察前方战事,只见哈军凸形的炮灰们,手持马刀和钢制小圆盾,跟做贼一样慢慢靠近明军的地堡群。
同时携带燧发枪和复合弓的哈萨克骑兵,不断在地堡群周围策马奔腾,不时朝着地堡上的诸多“小窗口”开枪或是放箭,企图压制明军的火力。
这支兼有蒙古骑兵迅烈特点和中亚国家犀利火力的劲旅,是征西军和准噶尔部的劲敌。
然而藏身地堡的明军始终没有动静,像是冬眠了,搞得哈萨克骑兵很尴尬。
长达数里的防线上,明军的地堡每隔二百米一座,前后交错布置了九道,足有近百个!
驻守这一片地堡群的是征西都护府一个团的兵力,他们经过多次的演练,对地堡防御的火力交叉运用,相当熟悉了。
一处地堡中,一明军小兵趴在枪洞处向外观察,脸上很是兴奋,同时带着一丝紧张。
当哈萨克军队摸上来时,该小兵语带颤音惊呼道:“罗刹鬼上来了,罗刹鬼又摸上来了!”
一名年近四十的中年军官来到他身边,向外看了看,笑骂道:“你个臭小子,这哪是罗刹鬼,分明是蒙古人!”
这个小兵一看就是个新兵,紧张得脸都有些白了,下意识道:“爹,要是敌人发现了咱们的地堡怎么办啊?”
他身旁一士兵笑道:“崔兴运,你怕个卵子,有神通广大的哨总大人在,还你让你丢了小命吗?”
地堡内传来一阵欢笑声,原本紧张的氛围一消而散。
众人都知道,他们的哨总是个传奇人物,十二岁就参军,不仅参加过辽东大战,还参加过关锦大战!
哨总呵呵一笑,拍了拍儿子崔兴运的肩膀,示意他放松,又对众人道:“兄弟们不要紧张,敌人还远着呢,团总大人说了,把贼人彻底发那个进来,一会前面的兄弟开枪后,咱们再打!”
听了这番话,地堡内得其他几名士兵,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有人冲着哨总笑问道:“崔哨,听说您年轻时打过蒙古人?还徒手干掉了一个蒙古骑兵?”
提起自己的父亲,小兵崔兴运得意道:“那是当然,当年蒙古土默特部趁我大明藩王靖难之际南下宣府劫掠,我爹见一个鞑子兵嚣张扬马而来,不顾生命危险,徒手一个飞扑上去,将那鞑子兵给干翻了,夺了他的战马,单骑冲出了蒙古兵的包围!”
“哇!崔哨真厉害呀!”众人发出惊叹。
这名姓崔的哨总,沧桑的脸上面沉如水,无丝毫喜悦之情。
沉默了片刻,他长叹了口气,低声自语道:“我何止打过蒙古人,连天武军,我都与他们交手过两次......”
第1115章
上阵父子兵
这名姓崔的哨总,名为崔响,出身宣府镇,在崇祯七年清军入关时,全家被八旗兵掳掠至抚顺,成了汉八旗的包衣。
崇祯十二年,朱慈烺率军北上平辽,直逼满清老巢盛京,满八旗被打废,八旗蒙古跑了跑,散的散,皇太极征召全国十四岁以上男子参军,年仅十二岁的崔响被迫参军。
他与朱慈烺同岁,明军两次与满清的大战,崔响都参加了,只不过是作为汉军旗的包衣参战。
朱慈烺彻底平定辽东后,崔响回到了老家宣府,恰逢晋王勾结蒙古土默特南侵。
因勇猛扛敌,他被当地官府表彰,获得了十亩田地,当地的村长还给他介绍了个媳妇,上了户口。
然而因大明国内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大明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仅国内本土人口数量就高达三亿!
人口激增,农田数量有限,加之太平日子粮食价格低廉,经过两代人的分田,普通农民的田地越来越少,只够全家温饱,崔响家的十亩地,更要养活一家人,生活质量日渐艰苦。
这些年来,为了生计,崔响响应朝廷号召,踏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因厌恶战事,他选择了在西伯利亚地区捕贩貂皮。
在西伯利亚地区,皮毛价值进入,生意很是火爆,不仅大明国内需求日增,俄国人也对皮毛情有独钟。
俄国哥萨克探险队在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主要以获取皮毛为主,然后上交国库获取一大笔财产。
仅进入十七世纪那一年,沙俄国库就收到二十万张黑貂皮、一万张黑狐皮、五十万张松鼠皮,以及许多海狸皮与貂皮。
十七世纪初的西伯利亚毛皮收入,每年仅占沙俄国库的百分之七,然到十七世纪中叶时,西伯利亚毛皮收入每年已占国库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明为了遏制沙俄经济,与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经济战,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皮毛,鼓励北疆的民众和漠北蒙古诸部在西伯利亚开发狩猎。
崔响就是在这种政策中去了西伯利亚,既然是经济战,掠夺和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崔响在布里亚特人的部落收购皮毛,遇到了罗刹人,这些罗刹鬼个个金发碧眼,状如鬼魅,连胡子都是红的,吓人不说,还性情残忍,极为凶悍好斗。
他最早见到罗刹鬼是在天武七年,这些罗刹鬼所到之处,看到部落人口,就用强迫缴纳食物,貂皮与财物。
崔响也是老兵了,面对毛子的敲诈,他选择了加入布里特亚人的抗争,共同对敌。
然而与罗刹鬼的几次冲突中,这些罗刹鬼凶悍无比,拥有精良的装备,以及各种精制武器,还有犀利的火器,博战能力极强,每次冲突布里亚特人都吃亏。
其中最火的一次,几大布里亚特人部落联合起来,出动了上千人围攻百名哥萨克骑兵,风风火火干了一天,却始终拿这些罗刹鬼毫无办法,最终认怂。
崔响无可奈何只得退走,放弃了皮毛生意,又因实在不适应北疆的寒冷天气,于是前往西域找出路。
当时大明刚刚灭了叶尔羌汗国,建立征西都护府,急需有工作经验的军人开拓西域。
崔响觉得自己有实力,又知晓大明对外扩张充满了机遇与财富,于是一咬牙加入了征西军。
经过十年的奋斗,他随征西军多次西出伊犁河谷,深入中亚各国抢地盘,捞足了好处,不仅升官当了哨总,还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未来有了盼头,崔响将家人接到了征西都护府大本营吐鲁番,又让年满十六岁的儿子崔兴运参军,将小家与国家绑在一起,父子二人一起奋斗,共创美好生活!
此次罗刹鬼联合哈萨克汗国攻打伊犁,崔响父子再度随征西军西进,保家卫国,顺便大捞一场!
有明军作为坚强后盾,崔响不再畏惧罗刹鬼,昨日一战,征西军利用地堡,仅一千二百人,就干翻了五千罗刹鬼,让他十分痛快,信心更甚!
又得知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崔响坚信,这位年轻有为、英明神武的天武大帝,必然会再创辉煌,打得罗刹鬼连亲妈都不认识,甚至可能灭其国祚!
对于天武军的实力,崔响是多次领教过的,如此强军,世间无人可敌,此次西征,应是稳赚了!
思绪间,一名士兵忽然叫道:“哨总,敌人已经进入地堡群,距离我们不足百米了!”
崔响透过枪洞看向外面,低声道:“大家警戒,做好准备,不要出声,等听到枪响后,我们再开打!”
他补充道:“都给老子记住了,要看准了再打,不要浪费子弹,明白吗?”
“明白!”众人低声回道。
年仅十六岁的崔兴运大气不敢出,握枪的手心已经出汗了,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外面,只等团总大人那边放枪下令开打。
崔响交代完不久,眼睛微微一缩,发现已有一队哈萨克兵来到了他们地堡外,手里还拿着扇形矛和战斧,贼兮兮的就像是撬门而入的毛贼。
让崔响他们意想不到的人,这帮哈萨克兵,还真打算用战斧劈开地堡!
哈萨克汗国的军中,骨朵和战斧是非常实用的武器,他们除了是劈开“铁罐头”的必备良器外,还拥有很多种用途。
骨朵作为钝器,可以击昏或打伤敌人获得俘虏卖钱。
战斧嘛,可以在下马攻坚作战时破坏敌方的栅栏等工事,言而总之,用途多多。
一名五大三粗的哥萨克兵,啐了口唾沫,在手中使劲的搓了几下,随即抄出腰上的硕大战斧,对着钢筋混泥土的地堡就是狠狠一斧头,很有力劈华山的味道。
但他手中的战斧,并非产自昆仑山的萱花开山神斧,这一斧头下去,该哥萨克大力士,瞬间被震麻了手,战斧险些脱了手。
哥萨克兵吃痛大叫一声,忍痛上前观看,只见自己那遇神杀神的一击,仅在地堡的外壳上留下了一道寸深的斧痕.......
地堡外,充斥着哥萨克兵的怒骂声。
堡内,崔兴运趴在枪洞处,紧张地将枪口伸出枪洞之外,握枪的手一直在抖,怎么也停止不下来,急得他满头大汗。
这时,枪洞处忽然暗了下来,只见一名哥萨克兵,将脑袋堵在枪洞前,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听语气应是好奇。
“啪!”
崔兴吓了一跳,颤抖的食指下意识的扣动了扳机......
随着一声惨叫,以及周围的惊呼声,这名撞在枪口上的倒霉哥萨克兵,直接被当场爆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