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982


“天子?”韩诚科脱口而出道。
当今天下,能管他们的自然只有紫禁城里的那位。
朱慈烺再度点点头,没有作声。
刚刚上前劝说的中年妇女说道:“小郎君,你可莫要害了他,当今天子虽说是圣人,但他在紫禁城里头,宫外这些事情,都是那帮衣冠禽兽在主事,要是真闹起来吃亏的只能是他自己。”
一位老夫子也说道:“对啊,小郎君,圣人每日政务繁多,这种事相比国家大事不值一提,就不要麻烦当今天子了。”
不过也有人大义凛然地说道:“早闻当今天子是没最恨贪官污吏,没登基之前就有“斩贪太子,夺命君王”之称,现在朗朗乾坤之下,怎么容得下这些庸官横行!”
闻言,韩举人精神一振,决然道:“好!为了冤死的老母亲,我就是一头撞死在承天门外,也要让天子知道此事!”
他看着朱慈烺,说道:“多谢兄弟指点!”
说完,韩诚科揣紧了怀中的《大诰》,直奔皇城而去。
原本聚集的人们也四散而去,对此事议论纷纷,还有一些好事者跟在后面全程围观。
徐晨芸拽了拽朱慈烺的手,道:“夫君,我们回去吧?”
“不去鸡鸣寺祈福了?”朱慈烺讶然道。
徐晨芸咯咯一笑道:“你把人引到皇城,自己却不在,这不是你说的放鸽子嘛,鸡鸣寺改天再去吧。”
朱慈烺刮了她琼鼻一下,笑道:“还是娘子体贴!”
徐晨芸道:“法不爱民,无以立足,我支持夫君!”
朱慈烺的满意的点了点头,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
这帮狗犊子站着茅坑不拉屎,罔顾国法,要他们何用?
大多天启、崇祯朝遗留的文官,经过几代的发展熏陶,骨子里都想着怎么忽悠皇帝,抱团争权,干实事的本事却是没有。
朱慈烺很有必要学习朱元璋,不停的清,不停的洗,直到把文官集团洗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从骨子里恐惧皇权,不敢抱团装逼为止。
这件事件,便是有一次清洗的理由。
帝后二人刚从东华门回到宫中,吴忠就得到守卫皇城的御林军通禀,皇城外有一位书生在告御状。
吴忠想了想,道:“去告诉御林军,让那书生先等着,陛下如有旨意再派人通传。”
皇爷衣服还没换呢,到时装逼不到位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却听朱慈烺道:“直接带他去乾清宫吧。”
......
当韩诚科步入紫禁城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呢。
这两三个月来,自己不知道进过多少衙门告状,然而当官的一拖再拖,有的连们都不让进!
没想到自己等了不到两刻钟,这么轻松的就进入了传说中的紫禁城!
妈的,当年科举没中贡士,没机会入宫殿试,没想到告状还告出大运来了!
紧张,控制不住的紧张,本来韩诚科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可当他迈步这神圣之地时,他的心迅速提到了嗓子眼。
自古以来告御状的人屡见不鲜,可轮到自己之时,才明白其中的滋味。
紧张、期盼、忧虑、兴奋很多种情绪混杂在一起,韩诚科说不上来到底哪一种感觉更多一些。
韩诚科一路紧紧随着领路太监的步伐,微微弓着腰将头低了下去,书生傲骨在皇权之威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一路上,领路太监喋喋不休的介绍着面圣时需要掌握的礼仪,把韩诚科搞的越来越紧张了。
终于,进入一座恢宏的宫殿中,领路太监的步伐停了下来,躬身道:“陛下,人带到了。”
第743章
神龙断案
韩诚科打了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然到了当今天子面前。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按照太监教的礼仪,高呼道:“草民韩诚科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道响亮有力的声音传来:“平身,你有何冤情尽管说来!”
韩诚科心中疑问,这声音怎么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他不敢抬头,回答道:“启禀陛下,草民盼朝廷秉公处理家母案宗,彻查祥符知县赖月京、开封府知府魏生津、河南按察使、布政使宋权、应天府府丞......
他们官官相护、欺压百姓等行为,恳请陛下还河南一片朗朗乾坤,还天下一个公道!”
韩诚科点出了一连串的官员名字,还将河南实行路引制度的事情捅了出来,他觉得布政使宋权也是害死老母亲的罪魁祸首之一。
朱慈烺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并非想象的那般简单,于是道:“抬起头来说话,说的仔细一些!”
韩诚科微微抬头,偷瞄了一眼御座上的天子,立时惊呆了,嘴巴长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鸭蛋也可以,鹅蛋或许太大塞不下......
这不就是在都察院那边鼓励自己到皇城告状的小郎君嘛!怎么他就是天子?
他惊呼出声道:“小郎君?怎么是你?”
一旁的司礼监太监韩三怒目圆瞪大声喝道:“大胆,敢对陛下不敬!”
韩诚科被秉笔太监韩三一嗓子吓得瞬间清醒,老老实实的呆在那不敢动弹。
朱慈烺面带笑意,摆了摆手道:“无妨,朕虽深处庙堂也知道体察民情。”
韩诚科听后立刻热泪盈眶,他就好像找到了亲人一般,就好象是在外机受了很大的委屈,回到家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一般,总算有出诉苦了。
韩诚科激动的说道:“没想到陛下居然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草民的冤情终于可以有地方申了!”
朱慈烺道:“朕来问问你,现在开封府情形如何?”
韩诚科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禀陛下,李贼水淹开封后,开封进行了清淤重建工作,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重建。
朝廷新政之后家家户户多少分到一些田地,没有了战乱,百姓生活好了很多,物价也低了不少......”
朱慈烺点了点头,一边换衣服一边道:“将你的事情从头到尾的,给朕详细的描述一遍,不要落下任何细节,也莫要添油加醋。”
“回禀陛下,小人家母患病……”
随着韩诚科的讲述,朱慈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那什么狗屁路引制度,崇祯十四年时便在江南取消了。
自己登基之后,天武二年初在全国推广新政,其中一项便是阻碍经济发展的路引制度,竟然还有地方阳奉阴违!
看来这其中必是有利可图,不然怎么会被地方紧紧抓在手里不放。
除了河南,其他省还有没有此等情况呢?
半晌后,韩举人道:“陛下,整个事情就是这样,小人没有丝毫添油加醋,请陛下明查,为家母主持公道!”
韩诚科又从怀中掏出叠的整整齐齐的纸质东西,递了上去,道:“这是草民的状纸,还有太祖皇帝编撰的《大诰》,请陛下龙目御鉴。”
朱慈烺看到的是一份写在草纸之上,带着班班血迹的血书,令人触目惊心!
听韩诚科所讲,当日有一姓宋的公子带人追来,将他打得半废,还抢走了包袱,幸好他机智,将大诰和状纸藏在裤裆中......
闻言,朱慈烺微动,将这份草纸不着痕迹的放到一边:“朕收下你们这份状纸了。”
他赞许道:“没有想到你韩诚科是如此刚强至孝之人,且你放心,既然朕知道了此事,就不会做视不理的,定会给你个公道!”
韩诚科神情十分激动,再次叩谢道:“草民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招呼身边之人道:“李护,去将应天府府丞、刑部主事、大理寺卿、都察院那帮京官全都叫来!”
韩诚科心情更加激动,他很想看看这帮当官的会有何说辞!
不消多时,大理寺卿潘士良、应天府尹金之俊、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斗光率先到了,当他们看到韩诚科在此,又惊又惧!
心想这穷酸举人端的是胆大包天,竟将区区小事闹到天子面前来了!
都察院院长李邦华人老了,腿脚不便,姗姗来迟,他不识得韩举人,不过见这等场面,也知道今天的事小不了。
朱慈烺瞟了应天府府丞和刑部主事一眼,问道:“你俩为何避而不受此案?”
二人连忙回道:“冯大人在湖广办理逆案未归,我等不敢擅自判案......”
朱慈烺骂道:“放屁!冯英不在,你们应天府和刑部就办不了案了?你们是来混吃等死的吗?”
府丞和主事缩着头躲在后面,不敢吭声。
韩诚科心情大爽,暗道天子真牛逼,上来就开骂,一点都不含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