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82


辽东若是没了,清军将会肆无忌惮的从关宁防线长驱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礼部尚书姜逢元道:“或许是各路援军没有统一指挥,才导致几路总兵不敢轻举妄动。”
姜逢元这一说,使得几个大臣纷纷卖力的点头赞同,虽然他们知道不是这个原因,但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与边军撕破脸皮。
“太子几日间斩建奴万余级,朕打算让太子总督各路援军,大家以为如何?”崇祯说着将捷报递给了内阁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姜还是老的辣,不知给崇祯灌了什么迷魂汤,没用几天又获得了崇祯皇帝的赏识。
几位大臣迟疑了,感觉皇帝有些儿戏,先不说这份捷报水不水,光是让不到十岁的皇太子当总督就有些说不过去,各路总兵会听他的?
温体仁接过捷报看了眼,老眼顿时大了一圈,尽是不可思议,而后他眼中精光一闪,道:“陛下,自古太子不将兵,臣以为还是让他人去做妥当一些。”
礼部尚书姜逢元和吏部尚书谢升闻言,皆感觉温体仁这老东西狠毒。
帝王都担心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尤其是作为二把手的皇太子,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历朝历代一般都不会让太子领兵。
即使皇帝御驾亲征去打杖,让太子监国,也会在其身边安排自己的亲信,名为辅助实为监督。
温体仁这么一说,是在变相的提醒崇祯,要提防着东宫。
第七十一章
传召回京
崇祯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可在他心中,朱慈烺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小小年纪哪有那么多心思,如何能威胁到他的皇位?
况且目前的情况很糟糕,清军已经打到涿州了,正往廊坊等中原腹地进军劫掠,京畿周围一片狼藉。眼下这局势,必须有人出来主持大局,指挥作战。
他这个做皇帝的自然不敢出去,虽然他平日里自我标榜文武双全,但要是真让他上,崇祯还是会在心中默默的认个怂的。
所以在崇祯心中,太子朱慈烺目前最为合适,虽然不知道这个儿子怎么整的,但起码有两场战绩在这,在打仗方面或许比自己强上那么一丢丢吧。
不过呢,崇祯皇帝心中还是担心皇太子的安全的,周皇后近日一直在他耳边吹风,说打仗太过危险,要他将儿子调回京师。
见皇帝犹豫不决,兵部尚书张凤翼咬牙奏道:“陛下,臣请命总督各路援军,将奴贼赶出大明!”
听他这么一说,几位大臣像是看猴子一样看着他,心中皆是暗道,这位胆小的兵部尚书为何今日如此胆大?还自请当总督?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
见张凤翼如此大义,温体仁立刻附议道:“张大人身为兵部尚书,总督各路总兵,最适合不过。”
崇祯皇帝看了眼温体仁,又看了眼张凤翼,眼中尽是问号,像是在问:你行吗?
温体仁像是会读心术,一眼就读出了崇祯眼中的问号,他继续道:“臣从战报上看到勇卫营的伤亡情况,勇卫营此战元气大伤,不宜再战,臣请陛下让皇太子班师回京,以做修整。”
崇祯道:“也对,勇卫营连番苦战,损兵折将,确实需要修整,传旨,召皇太子朱慈烺率即日领军回京修整,朕要亲自在正阳门迎接勇卫营的将士凯旋!”
听崇祯皇帝已有决断,温体仁也不好反驳,只是暗暗的摇了摇头,这位皇帝,太他娘的护犊子了,哪有老子迎接儿子的道理......
七月二十二日,崇祯皇帝下令,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九路援军,高起潜为监军。
在良乡城的朱慈烺当天就收到了这个消息,李廷表每日都将京城的情况派人向他汇报,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对于崇祯皇帝的诏令,朱慈烺并没有反抗,是时候回京师补充弹药了,还有战死将士的抚恤工作。
朱慈烺本想将战死将士的遗体运回京城,不过车辆不足,加上天气炎热,时间长了容易造成瘟疫。
因此朱慈烺在良乡城中开辟了一处陵园,将战死将士们的遗体就地埋葬,并在陵园前建忠烈祠、竖碑纪念良乡大战。
在历朝历代,祭祀与军事都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有着严格的国家祭祀体系,分为中央朝廷祭祀和地方官府祭祀。
中央祭祀体系分为大祀、中祀、小祀,地方祭祀体系,省、府、州、县等各级祭祀。
朱慈烺将良乡城的忠烈祠按照省级规格祭祀,不仅如此,他还要在京城建忠魂祠,日后凡勇卫营阵亡将士全部入京城忠魂祠,按中央祭祀规格祭祀。
祭祀这日,良乡城几乎所有百姓都来了,分别祭拜为保卫他们战死的良乡守备丁世奇等军士,还有殉节的知县蒋秉采等文吏,以及为救他们与八旗军血战牺牲的一千多名勇卫营将士。
在庄严而隆重的祭祀乐舞配奏中,主祭神官指挥着祭拜,百姓们一丝不苟的行礼祭拜,皆是潸然泪下。
忠烈祠中,朱慈烺带着勇卫营的将官一一上香,拜了数拜。
祠外广场上,所有勇卫营将士行持刀礼,并枪礼,齐声吟唱着军歌《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数千人齐声吟唱,充满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一些新招募的守城士兵心中感叹:“有这般祭祀,就算是日后战死也是值了!”
在陵园的一旁,还有一片坟地,那是勇卫营骑兵战死的战马,所有战死的战马皆与勇卫营将士一起安葬。
朱慈烺言道:战马虽不能言语,却和军士一样,是勇卫营的一份子,都是为国战死,它们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朱慈烺的举动让勇卫营的骑兵感动不已,战马是骑兵的一部分,骑兵们与自己的战马感情非常的深厚,如兄弟一般,皇太子此举,让骑兵们更加对勇卫营有归属感。
其他各部将士也都赞不绝口,言皇太子体恤将士,自己能在其麾下效劳,真是此生最大的福气。
※※※※※※※※※※※※※
紫禁城,坤宁宫。
七月的夏季骄阳似火,坤宁宫前有交泰殿和乾清宫遮挡,周围有院墙围绕,导致常年无风,异常的闷热。
崇祯皇帝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坤宁宫中,制止了准备通传的内侍,当他进入大殿后,发现周皇后正穿着薄如蝉翼的暑衫在梳洗。
兴奋之下的崇祯皇帝玩起了暧昧,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周皇后的身后,撩拨她的头发。
周皇后惊骇之下随手往后甩了一巴掌,差一点打在崇祯皇帝的睑上,让崇祯这个登徒子一阵尴尬。
这时恰巧一个送瓜果的内侍看到了,周皇后感到十分窘迫,躬身认错,崇祯皇帝则大度的一笑了之,并无责罚。
周皇后匆匆进了卧室,两个宫女连忙跟进去替她更衣。
崇祯皇帝见她如出水芙蓉般,虽来了兴致,却也不会没脸没皮的跟进去,大白天做一些不雅之事,于是就坐在主位之上,翻阅起扶手旁的书籍。
崇祯当了皇帝后极好读书,各处宫室宝座左右都遍置书籍,坐即随手翻阅。
天下士子听闻后,纷纷争相传诵,更有拍马屁的大臣特意写文章称赞崇祯皇帝有书生风度。
人一旦被夸,就容易飘,崇祯也是,经常被吹捧,感觉自己很牛逼,飘在天上差点下不来了。
他认为自己即使不当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轻而易举的就能金榜题名。
周皇后知书达礼,颇通文墨,因此崇祯对这位才色双绝的周皇后宠爱无比,视她为红颜知己,二人也经常在夜间掌灯探讨词赋。
在换好了衣衫后,周皇后这才过来见礼,并悠悠道:“陛下,您今日怎有空来坤宁宫了。”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书卷,打量着她,笑道:“皇后,你且猜猜!”
周皇后略做思考,而后柔声道:“莫不是前线打了胜仗?”
崇祯讶然:“你怎知晓?”
周皇后瞋目道:“陛下心系国事,眼中只有朝政,眼下奴贼犯境,陛下更是许久没往后宫来了,若不是前线德胜,陛下怎可来臣妾的坤宁宫。”
崇祯皇帝顿时尴尬了,笑道:“皇后还是这么的冰雪聪明,不错,正是前线大捷,太子在良乡重创奴贼,斩敌七千余级。”
周皇后没有关心战绩的事情,而是急切道:“皇儿他如何了?受伤了没有?”
崇祯安慰道:“皇儿无碍,朕已下诏命他班师回京,你就放心吧!”
周皇后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七十二章
凯旋仪式
北京城永定门以及周围的城墙上,无数的彩旗迎风飘扬着,城楼上的乐队也不在停地奏着欢快的迎宾曲。
除了盛大的节日,或者有重大的庆典,才会有这样的场面。
朝廷早已在北京城中已经发了通告,从外城南城门的永定门到内城的正阳门,将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
在勇卫营抵达京城的前一天,北京城所有的城门都已关闭,只打开外城的永定门和内城的正阳门,供凯旋大军通行。
在永定门到正阳门一望无际的宽广主街道上,两侧占满了京营士兵和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在官兵后面,才是看热闹的百姓。
虽然七月份的北京天气很是炎热,但看热闹的人还是异常的多,许多人走了很远的路,从北京城各处赶到了这里,就是为了看大军凯旋的仪式。
此时刚是上午八点多钟,在外城的永定门附近已经围满了人,他们一边在议论着,一边还不时的向远方望去……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很快天上开始变得阴沉,慢慢的下起了小雨。而在永定门等候的所有人,炙热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还在不停的向远方张望着……
不多久,只见在远方,最先出现在众人眼中的是一面巨大的红色龙旗,随后渐渐的出现了一队模糊的声影。
随着众人的张望,远处的队伍越来越近,原本模糊的身影也一点点的清晰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