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982


书案两旁各设着景德镇的瓷器,内中插满各色淡雅的花朵。
一位妙龄女子正坐于书案后,托腮看着窗边挂着的鸽笼,嘴角泛出甜蜜的笑容。
这位女子正是朱慈烺心心念着的余贤弟,徐晨芸。
看着案上这些情诗,徐晨芸回首当初与朱公子一见钟情的美好时光,心中一阵甜蜜,终于提笔写下一行小字:“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吃饱了的信鸽扑棱棱的飞走,开始了传情任务。
“小姐,不是秋月说您,你与那位朱公子不太可能。”
丫鬟秋月轻声道:“我都打听清楚了,那位朱公子只是皇明军校的一个赞画,虽然偶尔能出入皇宫,但也只是个七品小官,年俸不过一百余两,还没您身上一件饰品贵呢......”
徐晨芸偏头,有些不满道:“秋月,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朱公子才华横溢,品貌出众,能在这个年龄为官已经非常的年轻有为了。”
秋月嘟嘴道:“朱公子再年轻有为,只怕老爷也不会答应。”
“我爹怎么了?你说清楚了。”徐晨芸诧异道。
秋月小声道:“刚刚听管家说,朝廷正式开始选秀,老爷已经带着夫人和少爷,从宁波府赶来南京了。”
“选秀开始了.......”
徐晨芸喃喃道,心中有些紧张。
按照大明朝廷的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
而后妃选配的地区,一般是在两京附近,特别京师附近的女子,更有机会,还有一些嫔妃由小国定期朝贡送来。
徐晨芸心中担忧,担心自己会被选入宫中,从此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不过她很快平静了下来,历代皇帝选妃,流程和要求非常严格,要经过七八轮的竞争方能入宫,自己不一定能被选中......
选秀第一步就是宫中先派一帮太监到各地挑选适龄良家女子,各省都有各自的名额,共计五千名佳丽。
然后礼部准备聘金若干,令被选少女的父母把她们送到京城,当五千名女子齐聚京师后,选美活动才正式开始,要求一轮比一轮高。
“大明土地辽阔,才貌绝伦的女子那么多,我应该不会被选中......”
思绪间,信鸽扑棱着双翅落在窗前。
徐晨芸小心取下信件,打开一看,去见朱公子写道:“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她原本心思烦乱的心情瞬间如雨后的太阳,感受到明亮和温暖。
徐晨芸自语道:“不论结局如何,只想陪你走过这段路......”
紫禁城,乾清宫。
“不求与君同相守,只愿伴君天涯路。”
朱慈烺缓缓默念这句回复,心中既欢喜又疑惑,不知心上人为何发出这般感慨......
“太后娘娘驾到!”
一声响亮嗓门传来,朱慈烺连忙收起信件,开始了忙碌国事。
这段期间,国事繁忙,加上朱慈烺十八岁了还没大婚,周太后非常的焦急,经常来过来看望,时不时的还送来一些汤补。
周太后每次过来之时,朱慈烺都是伏案批阅奏章,要么就是查看地图,召见大臣商议对策,每日都到深夜。
周太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中开始隐隐的责怪崇祯了,丈夫留给儿子的摊子太烂了,一切都象是从头开始,儿子才如此的辛苦。
勤于政事的朱慈烺让周太后既欣慰又心疼,长子从小不像一般的皇子孩童那样贪玩,非常的懂事,从来不让人操心。
长子自七八岁开始参与国事,领兵出征,一晃已经十多年了,已经从稚子变成了帝王,没有一天童年的乐趣......
每每想起这些,周太后的眼角就不自觉的湿润起来。
“皇儿,先歇一会儿,把母后为你熬的鸡汤喝了吧,补补身子,可别累坏了。”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事,听话的接过将汤喝下,陪周太后聊天。
朱慈烺道:“母后,南京通往江南各省府的万古路都已修建的差不多了,等东番的战事结束,皇儿就陪父皇和母后出去散散心,一家人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第680章
遇到个装逼的
所谓的万古路,就是水泥路,当初朱慈烺指导研发出的水泥被称为“千岁泥”,在民间广为使用。
朱慈烺登基后,“千岁泥”在民间升级为“万岁泥”,铺的路也被称为“万古路”,寓意沿用万年。
当初倒腾出“万岁泥”的泥瓦匠安尚达,现在已经荣升工部左侍郎,专门负责全国各地的修路。
从南京到各省的官道,皆由工部督建,各省内各府间的官道由巡抚督建。
州、县、乡级别的,则有地方知府和知县督建,任务明确,归入政绩。
闻言,周太后心里喜滋滋的,她言道:“只要国事蒸蒸日上,皇儿健健康康,母后也没有什么奢求的了。”
朱慈烺连连点头。
周太后又道:“皇儿,你现在已经十八岁了,以前你说天下未定何以为家,母后也没多说,现在天下趋于安定,母后希望你能尽快找一个皇后大婚。”
朱慈烺笑道:“母后,朕不是已经下旨选秀了吗?您怎么还操心啊!”
周太后笑呵呵道:“听说近来皇儿在外面与一位姓徐的女子交往,如果你喜欢人家,母后就直接派人向徐家提亲了,选秀之时把皇后之位给她留着。”
朱慈烺的脸色丰富多彩,没想到周太后会突然提到这件事。
一定是坤兴要丫头告密了,或者定王!
在长辈面前聊情爱之事,场面还是有些尴尬的,朱一帅同志下意识端起茶杯,动作有些扭捏,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周太后看了朱慈烺此时的尴尬表情,忍者笑意道:“母后打听过徐家的姑娘了,是一个不错的姑娘,母后很满意,定会让你遂了心愿。”
“好好好,母后安排便是。”
朱慈烺也很无奈,好在一切和谐,没有出现家庭宫斗戏的苗头。
离开乾清宫后,周太后心中感慨,长子并非狠辣无情之人,相反的,他很有情感,在亲情方面做的很好。
身为帝王,在皇权和亲情之间一直有着微妙的纠缠。
朱慈烺很清楚自己的担当,既要像君王一样行事,又要像普通儿子一样活着。
在小事面前,他可以宽谅违制的定王,在大事面前,他狠心赐死外公,做的比谁都绝情。
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不失人性的皇帝。
......
数日后,贡院街。
宽敞的街道上,有着许多高大的酒楼。
会试结束后,这些酒楼没有了上个月的高朋满座,渐渐冷清下来,不时有往来的读书人相伴而入。
朱慈烺与徐晨芸漫步在应天府学(夫子庙)前的文德桥,享受着难得的空暇时光。
这座文德桥是万历年间建造的,当时一个姓周的太长寺少卿认为,自嘉靖年间其,恩科中很少有南京人中试,应该是泮池河水(内秦淮河)西流不息,蓄不住“文气”导致的。
为了改变这座状况,在改造夫子庙和应天府学的同时,就在内秦淮河上建立了一座木桥以蓄住“文气”。
当时这座桥不远处也有座桥,名为“武宁”,于是起名“文德桥”。
文德桥建成的第二年,南京人焦竑考中了状元,让文德桥出名了。
后世朱慈烺也曾来过几次这里,时隔四百年,早已物是人非,美人变导游,木桥变石桥......
一路上,朱慈烺时不时的打量着身边的余贤弟,今天的她并未穿男装,也不是当初花朝节上遇到时的穿着。
徐晨芸穿的很朴素,一身浅绿色的长裙,上面丝线勾出几片祥云,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下摆则是一排蓝色海水云图,属于烂大街的款式。
尽管徐晨芸穿着朴素,也没有带那条华贵的珍珠项链,全身衣物装饰加起来甚至不到一两银子,但是人家上好的颜值在这摆着,完全穿出了卖家秀的气质。
出门之前,丫鬟秋月为她准备了数套或精致,或华贵,或奢侈的首饰和衣物,但她却一件未用。
徐晨芸知道朱公子家境并不好,未来自己要是嫁给朱公子,就得适应新婆家。
她很清楚,嫁出去的女儿,扑出去的水,到那时徐家即便有再多的财富,都与自己无关了。
徐晨芸的余光见朱公子时不时的偷看自己,微微娇怒道:“周围这么多人在,你乱看什么呢!”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入目无别人,四下皆是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