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982


当然了,前提是把钱长期借给政府,政府还得每年给年息,支付管理费。
民众不相信政府,担心自己的钱被随意挪动,大明的情况则更糟糕。
虽然朱慈烺现在完成了初步的统一,但朝廷的信誉度真不怎么样,还没有一个商人的信誉高。
若是强行由朝廷成立中央银行,不说搞不下去,大明的经济说不定都会被玩崩了。
中央银行不是类似明商银行的普通银行,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也就是说,钱都是从这里铸造出来的,当初的大明宝钞玩崩了便是很好的例子。
对于吴诚的话,张大彪、李星等富商们将信将疑,不过既然皇帝让大家入伙,这等好事自然没人拒绝。
毕竟这银行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搞出的银票、粮票是真方便!
当然了,大家都不太懂这玩意,有着开银行经历的吴诚,自然成了建立大明中央银行的牵头人。
他这带头大哥的地位谁也抢不走,不说吴诚是皇帝身边的人,执掌皇室财权,人家掌握的财富比在座的绑一起都多,怎么比?
再者,明商银行涉及到多家票号,已经从经济利益上把众多商人变相的捆绑在一起了。
皇家集团已经形成纽带,调和各方商人势力,渐渐掌握着大明的经济。
除了大明中央银行的建立,《新政诏书》中针对商人们又提出:“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建立一批以军工、矿山、官道、海运为重点的大型企业......”
“朝廷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鼓励地主、商人及上层士人投资建立大型工厂,鼓励国货出口贸易,发展生产型商人......”
说白了,就是朝廷在经济上扶植这些资本家,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主厅中,商人们皆是面露喜色,这些项目可都是大利啊!
以前商人们地位低,只能以同乡或同业组成会馆,互相抱团。
现在皇帝不仅提高商人地位,还主动发话,要官商合作,紧密联合,一起发财,这种好事八辈子也遇不到啊!
玄武湖楼阁中,太上皇斜躺在太师椅上,看着手中的《皇明时报》,喃喃念道:“君臣聚合,庙堂运筹,尽皆国力......”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
当看到土地制度时,太上皇朱由检眉头微皱,道:“废私田,此皆千古之变,虽顺民心,万民新附,然开罪了天下所有士绅,弄不好怕是要九州烽火狼烟啊.......”
不过想想朱慈烺北伐的战绩,当日神烈山阅兵时那三十万铁甲大军,崇祯又释然了,只做一声长叹。
天武新政的内容太多太震撼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进行了革新,太上皇自认自己难以推行下去。
不过其中一项深得太上皇的赞赏:“立国本,确定贯彻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兄终弟及!”
皇位继承最讲究法理,只要定下国本,朱家的后人就不用忙着争位自相残杀了,因为抢了也没用,没人支持。
朱慈烺当初没有夺位,也是为了以后的皇位传承,避免开个不好的开头,让子孙后代互相搏杀。
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结果他儿子汉王朱高煦也学他,造侄子宣德皇帝的反,被大侄子朱瞻基给烧烤了。
还有两更,在码,估计十一二点才能发
第658章
科教兴国
紫禁城乾清宫。
工部尚书方孔照正在上报今年将要新建的学校数量和办学经费,教化部尚书李岩则在一旁补充。
崇祯十三年时,朱慈烺在江南各省建了上万座学校,各州县教育蓬勃兴起,已经产生了第一批经过六年义务教育的小学毕业生。
朱慈烺放下条陈,认真道:“教育非常重要,容不得丝毫轻视,所有拨乱转达财政部,全部批准!”
他又道:“除了长江以北需要新建学校,江南再增一万所学校,保证每乡至少一所小学!”
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那点地方,一共建立了五万多所小学。
按照当时日本倒幕运动后的社会状况,比现在的大明强不了多少,即便是二百多年后的社会。
此次教育革新,提高百姓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
在意识形态上宣传皇道,忠君爱国等思想,神化天武皇帝的绝对权威,为日后对外扩张铺路......
在军事上,朱慈烺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二十岁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不论出身,不论门弟,不论男女,有功者皆赏!
一般服役三年,及预备役五年,总计八年。
一旦实施下去,大明的作战部队全面动员可达百万人。
这一切,都基于良好的地方基层管理,没有地方基层革新,很多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
新政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重视科技,朱慈烺对科技人才的封赏已经上升到了比武将更高的地步。
民间的科学研究氛围也一直火热不断,因为每年朱慈烺都会以皇太子的名义,出一道“太子题”,在皇明时报上发表,面向全国征选答案,主动引导全民研究的热潮。
如今的“太子题”已经升格为“天子题”了,奖励也不断增多。
为了解除这些问题,各地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团体,自然科学研究氛围,不仅百姓在苦思冥想解答,就连皇家科学院的研究员、院士们也在研究思考这些看似简单,却极为深奥的问题。
最早的地球引力问题,最后被一个叫牛笔的人破解,最早提出了地球引力这个概念,比牛顿早了四十年,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牛笔先生还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等;
另外,牛笔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自己的万有引力定律预言:除了泰西传来的太阳系五大行星常识,在遥远的星空应该还有一颗运动的行星.......
当初听到这么超前的学术问题,朱慈烺惊为天人,亲自召见了这位叫牛笔的大哥,与之亲切交谈,在力学上和他畅聊了半个时辰,并写了不少万有引力运动的公式推导。
牛笔先生再度恍然大悟,纳头便拜。
商业互吹了一番,朱慈烺笑而不语,赐他皇家科学院力学部院士的头衔,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往微积分上研究......
因为若干年后,牛顿和莱布尼茨就要开始建立微积分了。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朱慈烺偶尔还利用笔名,在皇明时报上给这些高端问题一些提示引导......
《新政诏书》的最后一句,朱慈烺向天下臣民敕语:“大业千难万险,此乃大明未曾有之变革,朕当身先率众,誓于天地神明,以大定国事,立保万民之道,尔等亦须本此旨,同心努力,共建强明!”
《新政诏书》一经颁布,立即引起了大明各方的注意,成为各方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
此间,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都是些有地的地主们,不过很多人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起码朝廷没把自己的地给收走,只是不准买卖。
虽然摊丁入亩的田赋比之前多交了一些,好在少了当官的盘剥,那帮新来的官老爷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就像个愣头青一样,送钱都不敢收......
此次新政中,朱慈烺不仅增加行政预算,解决了官员雇佣师爷、马车等开销上的压力,还把大明所有官员的俸禄提高了三倍,并改粮食为银钱。
按照折算,一个七品知县的薪水,相当于后世月收入过万,一品内阁大臣,相当于月收入十几万......
如此一来,不需要购房的大明官员,只要生活不是很奢侈,足够一家开销的。
因为大明有购房限制令:“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也就是说,当官的敢在工作所在地买房,让朝廷得知,先扒光屁股打五十板,开除公职,最后还要没收你买的房子......
朱慈烺翻阅着各地送上来的奏本,心情大好的同时,又有几分忧虑。
忧虑的原因是,各地奏本全都是唱赞歌,一味报喜,他担心下面当官的说假话,糊弄自己。
朱慈烺心情好的原因是,有些地方的地主果然坐不住了,密谋起兵造反!
造反好啊!
白送土地钱财,缓解百废待兴的地方财政压力!
北军都督府奏报,山东曹县一个年轻有为的地主,约了好些个地主,众筹造反,钱粮准备完毕,起义当天被地方城防军扑灭,缴获钱粮土地无算。
朱慈烺放下奏报,嘴角微微上扬,由衷的赞叹:“这些都是好人啊!”
若不是怕影响不好,朱慈烺都想下达诏书,鼓励地主造反了......
近日来,朱慈烺最感兴趣的是看《皇明时报》的杂评,这里有一些民间高手指点江山,解读并发表对新政的看法,时而提一些建议。
其中几个精选点评,深得朱慈烺的赏识。
“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富国强兵!”
“我大明,建立了以天武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新朝廷,上下一心,发展经济,扩张领土,以振国基!”
“天武新政,文武分治,南出大海,打出另一片天地!”
杂评中多以血热文士为主,喊出的口号比武将们还带劲,朱慈烺深感欣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