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982


然而元朝覆灭后他们再度分裂,众多部落为了当老大,彼此之间经常发生争斗。
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大明北面的漠南、漠北,西北的准格尔汗国,叶尔羌汗国,还有西边的和硕特汗国(西藏),都是蒙古人的天下,他们不仅不团结,反而互相攻伐。
蒙古人数要比八旗军多的多,却被满清轻松拿下,追根到底是很多蒙古部落积怨已深,互不相助,一盘散沙,一个部落只有兵力几百上千人,怎么玩也挡不住新兴而起的八旗军攻伐。
甚至有些部落为了获取对方的牛羊和八旗军联合起来,自愿为先锋当带路党。
蒙古帝国末代大汗林丹汗,他一辈子想要再次统一蒙古,重新拿回黄金家族的荣耀,结果耍炸了,威胁到蒙古诸部封建主的利益,上下离心离德,小弟跑的差不多了。
科尔沁部主动抛弃林丹汗,献媚投靠了刚称汗的努尔哈赤,这二十年来,满蒙双方上下互相送女,早已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姻亲关系。
重要的是,科尔沁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辽东和漠南、漠北蒙古之间。
失去清廷管束的科尔沁部乃至整个漠南已经玩野了,但凡有人实力大增,都有野心想要统一蒙古,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最起码能自己当主子。
这也是朱慈烺不惜代价西征蒙古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几年大明的对外国策,瓦解和征服蒙古会占有重要的位置。
朱慈烺扫向议论的众人,道:“不管敌人怎么玩阴的,我们只要找到他们的老巢就行,占据他们的草场,吃了他们的牛羊,他们要么主动过来拼命,要么跪地磕头求饶!”
蒙古草原上,底层牧民只拥有极少的牛羊,大多人放养的牛羊都归部落首领所有,包括女人。
一旦明军占了他们的老巢,夺其财产,就等于捏住了他们的命脉,历朝历代出塞战胜的汉军,基本都是执行此操作,釜底抽薪。
有赞画提议道:“陛下,卑职觉得,草原是蒙古人的主场,大军还是谨慎行进为好,要忍住一时诱惑,不贪功,不冒进,稳扎稳打。”
赞画长赵士骧摇头道:“我们几乎没有后勤可言,如果不追击,一味的谨慎行进,我们就会被耗死,饿死在这这草原戈壁上。”
他用佩剑在沙地上画着粗略的地图,上面标记着方向、河流以及刚刚走过的一些部落。
大明人才极多,比如这个赵士骧,他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最擅长地理环境,只要他走过的地方都能立体的标记出,俨然是一个低版的卫星地图。
赵士骧看着眼前的沙图,提着剑指向蒙古军围歼先锋团的几个战场位置,视线向下看:“根据夜不收的探知,战场在这几处。”
他在沙图上圈出一个范围,正色道:“这一带应该是鞑子主力活动的范围,再根据乌日托所说的方向和距离,我判断,鞑子应该集中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这个部落,应该在这片地方,距离我们不到五十里!”
众位围了上去,看向他指的那片地方。
“五十里?难怪鞑子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我军发现河道后,他们像是疯了一样,原来是怕我们寻到老巢?”
朱慈烺眼睛一亮,道:“兵贵神速,抓紧商议部署!”
众将也都来了精神,若是如此,在这里展开一场决战,重创敌人后,这次北上就会顺利多了。
经过一番探讨,赞画部提出了几条可行的方略,从战术层次来说,用机动对机动。
赞画长赵士骧道:“挑选精锐夜不收只穿轻甲,马上的防具也都卸下,每人配备和鼎步枪和至少两把手铳,在游动中对敌方的游骑进行杀伤,慢慢一步一步蚕食,每次消灭十几乃至几十人,消耗敌有生力量,打击其士气!”
朱慈烺深表赞同,此策就如俄国哥萨克骑兵在中亚的战术,即便无法大规模的杀伤蒙古骑兵,也可以驱逐他们的哨探,避免大军被骚扰得精神不佳。
明军轻骑虽在马力爆发上不如蒙古骑兵,但步枪的射程可以减少其差距,只猎杀不追击,还可以试探敌军虚实。
又有一个赞画提出:“通过统计分析被击毙鞑子的辎重携带情况,和被驱离敌逃窜方向,结合周边地形,判断蒙古军主力集结情况以及可能设伏地点等,为后续我军对敌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如果敌主力还在集结过程中,到现场的还只是先锋部队,那就最好能够发挥局部兵力优势吃掉他,让敌产生小股部队的骚扰失去作用,迫敌集结主力与我军一战!”
众人频频点头,论打消耗战,蒙古骑兵那点人,耗不起!
各人发表意见后,朱慈烺又下令将朱有能培养的那几只海东青放出去,五十里的范围,应该可以侦查到!
海东青可以看作是夜不收的延伸,在戈壁和草原上,蒙古骑兵没有固定的行军路线和扎营地点,不知道他们会走哪个方向进攻。
这些训练过后的海东青能够辨认主人、友军和敌人的旗帜,然后飞回到主人的部队上空鸣叫示警。
不过海东青的训练繁杂,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它们不是无人机,无法实时回传影像,只能示警周围有敌人存在。
海东青会在发现大量活物的地方盘旋,夜不收看见后再往那个方向侦查,判别是动物群落还是军队,如此效率比纯派夜不收四处抓瞎的去找高一些。
第634章
坚壁清野
飞沙走石,人马难行,明军按照作战计划又行进了十几里,终于再次走到一片细密的草地之上。
大军顺着河水,进入一片狭长宽阔的河谷地带,河谷宽阔,广阔数十里,一片绿意,周围河水浅浅,清澈见底,靠河的草地十分松软,显然是一处天然的居住环境。
众人都是精神一振,这里的环境是游牧民们的天堂,必然是某个部落的老巢!
“敌人的老巢就在附近,加大侦查力度!”
朱慈烺大喜,种种迹象表明,自己寻找已久的敌人老巢就在附近!
恰巧,龙骧夜不收抓到一个伙塞外的行商,经过仔细盘问,行商们指出了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就在三十里外,他们正是来此贸易的。
马蹄隆隆,两万铁骑如旋风般直扑三十里外的一堆蒙古包。
然而当他们进入之时,惊讶的发现这一带人影全无,整个部落搬迁,所有牧民都跑光了,只留下空荡荡的帐篷。
“坚壁清野!”
朱慈烺脸色阴沉,没想到蒙古人会来中原这一套!
戚广阳叹了一口气:“这帮鞑子是想饿死我们啊!”
漠南蒙古,也就是后世内蒙古的范围,曹变蛟、朱有能他们打的是靠近北直隶的一群蒙古部落。
而朱慈烺北上,往外蒙一带走,越走越远,几乎得不到朝廷的补给,而且一路上沙地繁多,行进困难,有不少士兵因水土不服生病。
最重要的是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深入到这里了,大军两眼一抹黑,缺乏经验,困难层层上升。
有赞画道:“蒙古人的帐篷没来得及收走,路上也有些遗留的东西,说明他们走的太急,蒙古军的主力应该就在附近!”
朱慈烺虽然怀疑这是蒙古人故意所为,但还是下令继续追击。
一路向北,十日时间,大军一连向北新进了五百里,人马身心疲惫,连朱慈烺都晒得黑瘦了一圈,然而依旧没有找到敌军主力。
这期间,不断有三五成群的蒙古游骑出现在大军眼前,企图吸引他们前往某地。
明军任凭他们在旁边卖力的表演,依旧按照自己寻出的痕迹方向进军。
蒙古轻骑如同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像群野狗一样跟在后面尾随乱吠,时刻保持在火力范围之外跟随,因为他们已有不少跳的欢的同伴被狙杀了。
龙武军一旦回身追击,这些蒙古游骑便夹着尾巴一哄而散,几马换乘,立刻远遁,远远的吊着追击的龙武军,企图再次引诱他们,跟闹着玩似的。
看着落荒而逃、丢金扔银的蒙古游骑,李少游恨声骂了一句:“这些鞑子,演的还他妈挺像!”
杨其礼策马走了过了过来,叹息了一声,道:“我军的粮草不多了,将士们也有怨言,军心动荡,该如何是好啊。”
一旁的戚广阳看着广袤的沙地,道:“要是有后勤补给就好了。”
杨其礼摇头道:“有补给这仗也不容易打,为了维护粮道粮草,需要增派更多的人马,鞑子最擅长的就是不断骚扰粮道,历代汉军出塞,经常败在这上面。”
蒙古军在后勤上,使用的是成吉思汗发明的肉松和奶粉,十分便于携带,一般一人多马,一名士兵一次性携带的奶粉和肉松几乎可以顶一个月的口粮。
这就使得蒙古军队几乎不需要后勤保障,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放心大胆的长途奔袭。
再者,蒙古一个骑兵要携带量三匹马,不断的换乘,这样既能保持马的体力和速度,又能保持持久的行军。
饶是龙武军财大气粗,学习了这种行军方式,也很难做到和真正蒙古骑兵一样,只能每人配备两匹马,而且很多南方的士兵吃不惯这些草原上的食物,长时间嘴里能淡出鸟味来。
李少游恨声道:“鞑子最擅长的就是跑路,如果让我找到他们的老巢,定让他们巢倾卵覆!”
......
蒙古各旗老巢相隔数百里,又无卫星搜索,沙尘漫天,明军陷入了困难,长时间找不到敌人的老巢搞一波补给,就真得饿死了。
好在那个天上掉下来的奴才乌日托跑回来了,继续向朱慈烺表忠心,由他提供了河流信息,寻找水源非常的方便。
乌日托也是没办法,自己部落的牛羊都被明军没收了,眼看牛羊被吃的越来越少,加上他因兵力太少,直接被哲里木盟抛弃了,乌日托只能死心塌地的投靠大明了。
在就朱慈烺继续下令追击时,杨其礼忽然道:“陛下,前方征途漫漫,凶险万分,末将请奏,请陛下御驾回京,征讨蒙古之事,交给我们继续吧!”
大军才行预定目标的一半路程,也不见敌军主力,再走个几百里,如果没有补给,只能活活饿死在草原戈壁了。
历朝出塞作战,鞑子的老巢难找,粮草难继,经常几万人,十几万人全军覆没的,很多将领都开始担忧这次出塞。
为防止大明再出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军中将领开始未雨绸缪,议请天武皇帝回京。
有人带头,心中早有想法的几名将领也出声请奏,很多人大谈兵凶战危等等,请求御驾返回京师,主持朝政大局。
朱慈烺扫了这群年轻的将领,风轻云淡的问:“我军粮草还能维持多久?”
军需官立时站出回道:“回禀陛下,我军将士自带的粮草不足三日!缴获的牛羊全部宰杀掉,最多还能坚持一个月!”
“知道了。”朱慈烺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劝阻。
开玩笑,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扫了几个小部落班师回朝?旅游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