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982


他不甘心这么被消耗,立即下令抽出一哨士兵专门狙杀抵近的蒙古鞑子,余者尽皆待命,以防鞑子趁着装填时的间隙发起攻击。
面对的周围十倍于己方,不断嚣张怪叫的敌人,龙武军大部分都是持铳严阵以待,平静如水,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大战的精英,经过鲜血铸就而成的,心理素质极好。
双方僵持了半个时辰后,数千名蒙古骑兵围的更紧了,游走在阵外的骑兵怪叫声越来越大,不断给阵中四百名龙武军施加压力。
“咻!”
忽然,一道尖锐的响箭在远处天空炸响,产生一道浓厚的红色彩雾。
赖慕布仰头看着远方,失色道:“是天武军的信号!”
赖慕布同样参与过数场大战,对天武军的联络信号记忆犹新。
不多时,一股负责警戒的蒙古骑兵怪叫着奔跑而来,嘴里叽里咕噜的喊着话。
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皱眉道:“前方哨骑回报,有两股明军队伍赶来了,人数近千,退兵吧。”
听闻敌军数量,赖慕布长呼了一口气,道:“千人而已,怕什么,将之一起歼灭就是。”
巴达礼沉着脸道:“要打就让你的人去打,我哲里木盟拼不起!退兵!”
赖慕布讶然,心中愤恨,自大清战败元气大伤后,这帮蒙古王爷越发的猖狂了,个个变脸比唱戏的还快。
不过自己现在与大清失去了联系,手中只有两千多满洲正红旗骑兵,这些都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拼不起......
呼哨声四声,吼吼的声音中,困阵的数千蒙古骑兵四散而走,转眼间就消失在周围原野之上。
见蒙古鞑子退走,龙武军的阵地依旧不动,直到看见分兵出去的先锋团两个营赶来,李少游这才松了一口气。
当他听到分兵出去的六个营有两个营全军覆没时,整个人身体剧震,脸色难看至极。
......
俄罗斯阅兵时,士兵们会喊“乌拉”的口号。
这一词并非俄国人的特有,据美国民族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教授指出:这是在13世纪由蒙古军队传播到欧亚很多地方的一个宣言词,相当于“冲啊!”或者“杀!”
古代俄罗斯人,被蒙古人压迫了几百年后,继承了当年的征服宣言:“乌拉”,演变到现在,俄罗斯阅兵时可以理解为“万岁”,向领导人致敬。
第632章
蒙古人的战术
八月二十日,朱慈烺率领大军来到西辽河。
他纵马登上一处山顶,只见远方,尽是一片黄沙,时而有漫天沙尘卷过,显得萧条冷寂。
他感慨道:“唯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成祖皇帝五征漠北的伟大,我大明强盛时的军威。”
说是西征蒙古,其实还是往北打,朱慈烺预定的目标是深入一千三百里,彻底解决漠南蒙古的哲里木盟和科尔沁部,现在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
然而即便目标这么远,也远远不及当初明成祖朱棣征途的一半。
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榆木川距离沈阳两千多里,更别说朱棣一路打到了蒙古人的发祥地斡难河,将大明版图扩大到了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报!”
几骑夜不收奔向山来,大呼道:“启禀陛下,我军先锋团遭遇鞑子袭击,左翼前锋营四百人全军覆没!”
“启禀陛下,右翼前锋营遭遇鞑子大队人马,全军覆没!”
“什么?两营人马没了?”
龙武军组织之严密,纪律之森严,装备之精良,被连灭两营人马,折损八百人,众将都有些不敢相信。
朱慈烺面色微抖,问:“到底来了多少蒙古人?李少游他人呢?”
那夜不收回道:“漫山遍野都是骑兵,人数不下五千人,李将军也遭遇了围攻,刚刚解围正往大营赶来。”
该名夜不收又将自己侦查绘制的战场地形,和蒙古人的各部旗帜一一呈了上来。
朱慈烺看了一眼,又交给身边的随军赞画,让他们分析敌人和战况。
军中赞画负责分析敌人,参谋战术,寻找破敌之策,目前已成为大明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赞画们挤在一起议论之时,李少游已经率先锋团返回大营,进入御营汇报战况和请罪。
先锋团损失的人员远比夜不收侦查到的要多,除了两个营团灭,其他散出去的四个营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先锋团损失高达千人。
李少游心情很差,伏地告罪道:“末将无能,损兵折将,请陛下治罪!”
朱慈烺脸色同样不好看,眉头紧锁道:“龙武军自成立以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让流贼和鞑子闻风丧胆,没想到在这里折损了这么多人,可耻!”
李少游垂着头,心乱如麻道:“只因末将指挥失策,损了龙武军的威名,丢了龙武军的脸面,更丢了我明军的脸面,请陛下处置,无论撤职还是砍头,末将都认了!”
一向受到器重的李少游,总是一副笑嘻嘻、放荡不羁的样子,现在却如丧考妣,可见其心中深深的自责。
这场大败直接导致了征讨蒙古的战局陷入了被动,杨其礼、戚广阳诸将都是缩着头,一声不敢吭响,心中为李少游祈祷。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起来吧,胜败乃兵家常事,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不败的战神,要是每犯一次错就得撤职砍头的,那朕还有可用之人吗?”
在众将讶然的表情中,朱慈烺接着道:“记一次大过,戴罪立功,若是新功未立,再输一仗,那你就做好连降三级的准备!”
天武军最重军功,每一级的升迁都需要层层核准,极为不容易,连降三级,相当于连撸了好几年的战功,非常严重。
李少游身躯颤动,再次拜倒:“末将叩谢天恩,立誓直捣虏庭,一雪前耻,为战死的将士雪恨!”
朱慈烺微微点头,摩挲着双手道:“说说战况。”
众人目光都投到李少游身上,这几天与蒙古人作战,他最有发言权。
李少游站起身来,稍微平复了心情,道:“回陛下,蒙古鞑子的战法不同建奴,建奴正面打硬仗,蒙古鞑子猥琐阴损,占不到便宜就跑,不断来回袭扰,阴魂不散,吸引我军追击,把我们引入他们设好的埋伏中。”
“成吉思汗的鸦兵撒星阵?”
说话的是御营中的赞画长赵士骧,他年近四十,留着一把短须,显得很利索。
鸦兵撒星阵利用骑兵的灵活迅速,分散作战,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在场的大多将领都听过此战术,毕竟当初成吉思汗所率的蒙古骑兵太出名了,横扫天下时经常使用此战术,搞的敌人狼狈不堪,斩获巨大。
鸦兵撒星阵一般以十分之三兵力为前锋,摧坚陷阵,三五骑一组,决不簇聚,以防被包围,敌分立分,敌合立合,聚散出没,极为灵活,往往能以较少骑兵击溃众多敌军;
若敌阵坚固,纷扰使敌疲惫,敌阵一动,即乘乱长驱直入,鲜有不克。
或兵力少,则布疑兵以恐敌,或用设伏之法,佯败而走,弃辎重金银,诱敌逐北中伏,常能全歼追兵。
听着李少游讲述战况,众人更加能确定,蒙古人使用的是正是他们老祖宗最擅长的鸦兵撒星阵和拉瓦战术。
蒙古骑兵最擅长的是骑射,自诩以骑射打天下的满清八旗军,其实在骑兵方面大多倚仗蒙古骑兵。
满洲八旗最擅长的是重甲步兵和盾车组合,除非遇到自以为很弱的敌人,才用骑兵的方式进行无脑冲锋,严整的战术都是下马步战。
蒙古骑兵的组合式弓射程很远,杀伤力也很大,射程达到四百米,有效杀伤距离可达二百米,如果在箭头上装备锋利的金属箭头,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相比崇祯九年时朱慈烺打的最脏的新城战役,蒙古人的战术才是真的脏,他们遇到敌人的步兵方阵或者队列骑兵之时,往往并不是直接的冲锋,而是派出轻骑兵用弓箭远距离攻击。
然后撤退,再攻击,再撤退,用车轮方式不断的削弱敌人,扰乱敌军的阵型,最后再派出重甲骑兵进行冲锋收割(十三世纪)。
这种类似打游击的战术,擅长使用严整阵列,以雄壮姿势面对面冲撞的龙武军,对此极不适应,根本无法发挥出优势。
龙武军无论士兵还是战马,身上都有着沉重的盔甲,机动远不如蒙古轻骑,加上草原上的战马爆发力高,更是很难追到,被强行放风筝,一路诱到埋伏点遭到伏击。
十三世纪时,蒙古军西征欧洲,速不台和哲别率三万蒙古军对战以俄罗斯为首的八万欧洲联军(多是重骑兵),便是采用了鸦兵撒星阵,连退九天九夜,示敌以弱,骄纵敌人,引诱欧洲联军追击。
最终蒙古军一直退到迦勒迦河,采用拉瓦战术将八万欧洲联军一举歼灭,迦勒迦河之战中,欧洲联军七万余士兵丧命,六名公爵战死,十二名王公贵族被俘,七十余名贵族被杀。
第633章
应对之策
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用兵如神的独到战术,小到百夫队,千夫队,大到几万人的部队都能巧妙地运用这种战术。
此外,蒙古军在突然袭击,长途奔袭,翼侧进攻等方面都创造了一套成功的经验。
不过蒙古军再强,也是成吉思汗统一时期的,现在的蒙古军即便是传承了一些战术,战斗力也远不如当年。
在大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蒙古骑兵早已不是当年驰骋在马背上的汉子,战斗力自然不可能和之前相比。
(后世的蒙古传承则是直接断代了,大多人不会射箭,内蒙古一些大学射箭队里的蒙生,甚至连弓的形制都不懂,就只是单纯的打环数,还自以为有多牛逼,其实也就能射个二三十米,还是勉强命中黄圈。)
赞画长指着那些夜不收绘制的狼旗图案,严肃道:“陛下,从这些旗帜上看,哲里木盟其余九旗已经联合汇聚在一起了,还有建奴残部正红旗的旗帜,我们要当心了。”
蒙古人骑射再优秀、战术再脏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团结的蒙古人,统一的蒙古。
历史上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让他们展出了强大的力量,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