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82


建奴的镶黄旗重甲骑兵,不仅人人披甲,就连战马的身上都是罩着镶铁的棉甲。之前虽然打掉过一个牛录的清军骑兵,但这次的可是两个牛录六百名骑兵一起冲锋。
勇卫营的前阵,全是配备着燧发枪的火枪兵,共两千四百人,分为三排,每排八百人。因为燧发枪不需要像火绳枪那样点火,所以士兵们站的很紧凑。
朱慈烺按照后世欧州各国陆军惯用的线形布阵,虽然看起来很单薄,但却保证了齐排发射的威力。
他坚信,使用这种经过实践的阵形,一定也能让自己的火枪兵在野战中大显身手的。
谭泰知道对面的明军前阵是火铳手,笑的牙都呲了出来。这种烧火棍,早在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中就已经不中用了,大明最精锐的神机营还不是被大金的铁骑给冲散了吗。
眨眼间,谭泰领着骑兵冲得更近,剧烈的马蹄声击打得人的心脏咚咚作响,八旗军骑兵的威势在他们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朱慈烺面沉似水,前阵的三排火枪兵虽有一些人把自己的骨节握得发白,眼中有一丝惊慌,却没人稍动一下。勇卫营的七杀令已深入人心,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碰。
朱慈烺见此状况,立刻命令击鼓喊阵,黄得功听到鼓声后,拔出佩剑后,大喝一声:“杀!”
“杀!杀!杀!”
勇卫营众军士齐声呐喊,排山倒海的声音如波浪一般向前散去,令冲击的八旗军骑兵阵型都出现了一丝混乱。
大喊三声后,勇卫营的整个方阵立时一片肃静,所有军士都是严阵以待,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经过这几声喊阵之后,前阵的火枪兵们顿时勇气大增,原本紧张的氛围舒缓了很多。
“准备——开枪!”
当谭泰率领六百多满蒙骑兵进入八十步加速时,只听对面“啪啪啪啪”枪声以经响了起来。
“蠢货!”谭泰心中暗骂一声,明军果然还是老样子,沉不住气,没到射击距离就开始放枪了。估计放完枪就要开始跑路了,不跑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大清兵勇士的铁骑践踏。
当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神机营就是这样,不等骑兵进入射程就开始乱射一气,最后只打出了两轮射击,就被老汗的大金铁骑给冲垮了。
然而他的念头刚在脑中一闪而过,突然觉得右胸口上如遭重击一般,一阵距烈的疼痛传来,忍不住惨叫了一声。
他本能的低头一看,见自己的右胸甲上竞被打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来,如果不是身上的特制棉甲对火铳有着极大的防护力,他现在估计已经被打了个对穿了。
同时间,他身边冲锋的骑兵们受到攻击之后纷纷惨叫,发出一串人喊马嘶的声音。
“明军的火铳怎么打这么远?”谭泰明显有些懵了,在他的印象中明军火铳想要打穿三层重甲必须要在五十步内才行。
第五十四章
血染石景山
朱慈烺举着望远镜,看到这种效果,严肃的脸庞终于露出了笑意。
《武备志》中曰:“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后世有专家复原测试过鲁密铳,用颗粒火药居然可以打六百米,精准度和穿甲能力比一般鸟铳更是强得一塌糊涂。
当然了,不同距离的实际效果还得看对方身穿的盔甲。
勇卫营前方战阵的火枪兵使用的是一色的燧发枪,其实就是大明版的自生鲁密铳,加上纸筒定装火药,威力比以往的鲁密铳更胜一筹。
即使在百步外,燧发枪只打穿一二层甲,也会给人体带来强烈的疼痛感,甚致能打碎骨胳和内脏,中枪之后,在短时间内绝对恢复不过来。
而且战马仅仅只披着一层棉甲或布甲,根本就防不住,因此就算是打不死人,打中了战马,同样也可以对清军造成沉重的打击。
第一轮火枪射击之后,就报销了上百名满蒙骑兵,还有不少战马中弹,发出痛苦的嘶鸣倒地,将背上的清兵摔倒在地,被后面的骑兵踩踏成肉泥。
前面骑兵的报销,绊倒了不少后面的骑兵,阻挡了后排骑兵的前进道路,让后面的骑兵速度慢了下来。
就像是一个小伙子开着跑车带着马子出去兜风,刚踩油门起步,还没升到三挡,前面就跳出来一个碰瓷的大爷,被搞得很难受。
谭泰见情况不妙,心中有些焦急,不过他到底是个人物,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一手按着伤口,一手操控着战马,勉强避开了几个倒地的清兵,大叫道:“大清的勇士们,冲啊……啊!”
话声未落,只听“噗!”的一声,一颗铅弹从他口中射进,从后脑飞出,谭泰只觉得喉咙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脑袋发黑,然后整个人在马背上晃了两晃,一头栽倒了下来。
勇卫营的火力太密集了,即便第一轮没射到,在后面的一轮一轮的打击下,总会吃到弹丸的。
勇卫营的火枪手阵列中,火枪还是在一排接一排的轮流发射,随着清军骑兵冲击的更近了,火枪的威力更加的强横,一枪下去直接打穿了三层重甲,毫无含糊。
在勇卫营使用了纸壳定装子弹之后,火枪的发射频率也明显加快,全营基本人人都能在一分钟内打出四五发,有些快枪手甚至能打出七发。
很多清兵已经抓狂了,已方已经损失数百名骑兵了,而且这一损失还在进一步的扩大。
勇卫营火枪兵使用的弹丸是铅弹,并不是钢珠,钢珠虽然穿透力强,但杀伤力远远不如铅弹。
高速运动的铅弹进入肉体后会变形,翻滚,造成空腔面积比较大,这样的伤口会迅速进入空气,造成血喷。
伤口也许是一个,也可能铅弹撞击骨头分散,呈现多个伤口,在明末这种环境和医疗条件下,只要被铅弹打中了基本就可以放弃治疗了。
按照清军的计划,尽管明军使用火铳,但在自己铁骑的面前,根本就得不到多少施射的机会。
虽然在开始会遭受到一定的打击,但己方的铁骑还是会以摧枯拉朽的冲击之势,杀入明军的阵中,将明军冲得七零八落。等后面步兵上来之后,以经是轻松的收拾残局了。
在过去,清军对战明军基本都是按照这个套路走的,而且屡试不爽。
可是今天,明军的火力不仅强大,仿佛永不停息,一轮一轮的打击,清军感绝自己是来排队被枪毙的。
在勇卫营火枪兵的猛烈打击下,清兵不断的从战马上落下,而且有不少白甲兵、牛录章京,也被勇卫营乱枪打死了。
这个时期的清军骑兵,战斗力还是极强的,尽管遭受了勇卫营的沉重打击,且失去统领,但剩下的清兵并没有溃败。
在各自的牛录章京指挥下依然奋力向勇卫营的阵地发动冲锋,希望能够冲进勇卫营的阵地中,发挥自己近战的优势。
不过,这在朱慈烺眼中,跟送死没两样。随着清军的铁骑像勇卫营的阵地靠近,受到的打击就更加猛烈。
尤其是进入六十步以内之后,二重甲、三重甲也已经不能保护清兵的身体了,只要是被火铳的弹丸击中,几乎无一例外的穿透重甲,直击打入到肉体里面。
“放箭!”在清军进入了六十步范围内,一个清军的牛录章京下令道。
剩下的一两百个清军骑兵冒然弹丸的射击,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向勇卫营发射。
而这时勇卫营的前阵的前端,突然竖起了一排五边形的虎头盾牌,虎头盾牌高四尺,厚三分,宽一尺七寸,盾牌表面蒙生牛皮,画着老虎的纹路。
盾牌顶部有倒三角的凹口,钉着贴条,一支一支火枪也从凹口去伸了出来,对准了正准备向自己冲过来的清军铁骑。
在清军骑兵开始冲击的时候,盾牌兵就已经就位,将虎头盾牌放平在地方,并半跪在地方,虎头盾牌虽然重量不大,却能在野战中抵挡骑兵的冲击。
当清军骑兵进入六十步范围内,盾牌兵以半跪的姿式扶着虎头盾牌,后面的火枪兵将火枪架在盾牌上面的凹口上,不仅可以射击敌兵,也能充份的保护自已。
至于火枪兵的头部,自然有着明军标配的八楞带沿铁盔保护,因此清军的弓箭几乎对勇卫营的火枪手全无伤害。
仅仅有几个拥有奥运会射箭水平的清军骑兵,射中了勇卫营的几个火枪兵,中箭的勇卫营火枪兵仍然咬牙坚持着。
不过这样的话,只能有最后一排火枪手可以继续攻击,其余前面两排被盾牌挡住视线无法再进行射击。
在中军,朱慈烺骑在高头大马站在一个小山坡上,一直把握着战局,见清军骑兵突进五十步了,下令道:“分而散之!”
身边的号兵连忙吹响号角,示意前两排的火枪兵分散在两翼,向前行进,呈箭型向中间的清军骑兵运动射击。
因为勇卫营前阵的火枪兵拉的比较长,足有三百多米,而清军骑兵冲击面只有不到不到二百米宽,这样足够让两排火枪兵从两翼前进,三排火枪兵呈现三面打击的局面。
也有一些骑兵冲向两翼,然而他们悲剧的发现,在两翼火枪兵身后,明军的骑兵坐在战马上,手上也端着火枪冷酷地向他们开火。
勇卫营的阵前,弥漫着大团的白烟,空气中充满着呛人的硫磺味道,将前方浓郁的血腥味都给掩盖住了。
※※※※※※※※※※※※※
感谢书友在本章说或评论区留下的一些建议。
回复书友烛光之恋:穿越到明末特别是崇祯年间,这个时间段就是时刻充斥着战争的年代,朝廷北面跟满清打,在长城以南跟十三家几十万流寇打,不写战争情节穿越到这个乱世还有意义吗?
主角身份是皇太子,满清第三次入关,都打到北京城周围了,就跟鬼子在大扫荡一样,主角不打仗难道还要在朝堂上跟那群饭桶权斗吗?或是说安安心心在北京城搞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副业?反正我是办不到的。
我也不喜欢太多太啰嗦的战争情节,然而主角进行铁血政治的前提是拥有一支忠诚强大的军队,这种军队不是张口就来的,而是靠战争打磨出的。
本书前期的战争场次并不多,也就几场,除了开头两三场写的细一些,后面描写的就少了。
特别是中后期,主角除了几次御驾亲征,基本都是在治国,从思想和经济上拯救大明,战争都交给几位大将去打。
请大家放心,不会写纯成军事小说。
第五十五章
斩尽杀绝
清军的骑兵依然在悍不畏死的冲锋,不得不说清军的纪律真不错,平常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早就溃散了。
在一阵一阵火枪轰鸣声,像是奏响了死亡的交响乐,清兵们一个一个惨叫被击穿了身体,被打中的部位,无一不是破开一个碗大的血洞。
整个战斗到现在仅仅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可在清军眼中,像是过了一百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