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982


放下兵权回家是不可能的,没了水师他郑鸿逵就真成了废人了。
郑芝龙也极为动情的流下了几滴眼泪,唏嘘不已:“有四弟这句话为兄也就放心了,如今我郑家上下一心,必然能渡过难关,你还是回去养伤吧,否则大兄心中过意不去。”
眼下朝廷大军水陆并进,不消几日便会将泉州围成铁桶一般,商人兼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最擅将利益最大化,他很清楚,若是继续抵抗下去,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因此,郑芝龙思考了一阵,便决定放弃抵抗,暗中写信投诚,请求南京的那位太子饶恕郑家的懵懂无知.......
郑鸿逵回来说自己在血战时被靖海舰队砍掉了左臂,并未说出于郑芝豹的冲突,郑芝龙不清楚他心中的想法,见他左臂被废,又是一脸义正言辞的模样,以为要找朝廷血拼,如何能答应他继续带兵坏了自己的大事?
郑鸿逵继续哭诉道:“大兄,我是郑家的罪人,更辜负了大兄对他的厚望,实在再无颜面面对家乡父老啊......”
二人又假模假样的扯皮半天,最终郑鸿逵在郑芝龙满含热泪的注视下,离开了总兵府。
到了没人处,郑鸿逵原本面露几分悲戚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冷笑,他才不相信大兄不会追究,让自己好生将养的谎话。
这么多年以来,郑鸿逵对自己的大兄再了解不过,如果郑芝龙在见面指出就对他破口大骂,大加责罚,或许此事还能高抬起,轻落下。
可是,郑芝龙居然表面上什么事都没有,不但不计较海战的惨败,还含着泪一脸的关切,这种假模假样糊弄小儿的把戏,骗鬼呢?
郑鸿逵的几个亲信早就闻讯赶来,小心翼翼的伺候询问:“将军,现在是回府还是回水师衙门?”
东澳海战惨败的消息早早传回了福建,在郑鸿逵还未逃回来之时,郑家上下几乎一致表示要清洗郑鸿逵一脉的人马,最终被郑芝龙出人意料的压了下来。
郑鸿逵的旧将们宛若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听说自家将军回来了,这才抚额相庆,欢呼天无绝人之路。
郑鸿逵上马便往家中方向而去,说道:“回府吧。”
几个亲信一溜烟跟在后面,规劝道:“将军,您不在的这些日子,咱们兄弟一直受到他们的欺辱,您这个时候要是不管不问,咱们日后恐怕没了立足之地了.......”
郑鸿逵头也不回道:“哪还有什么日后!”
郑鸿逵毕竟是从大风大浪里过来的人,懂得审时度势,知道该蛰伏的时候一定不能冒尖,要是自己去水师衙门,保准被大兄收拾,还不如等大兄跑路了再跳出来整合郑家,走向人生巅峰。
亲信不解问道:“没有日后?将军这是何意?”
“别问那么多,也别多事,服从大帅安排就是,要是没事做就回家抱孩子吧!”
说罢,郑鸿逵也不多说,拍马就走,只留下几个亲信在那面面相觑。
郑鸿逵并非不想拉拢旧部,在时局变化之下,自己又充当内奸的角色,身边谁可靠,谁不可靠,一言难尽,他所能做的只能等待时局变化。
郑鸿逵在郑家水师中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郑芝豹和郑彩、郑联三人在海战中完蛋后,他更是郑家水师的顶梁柱,连郑芝龙都要忌惮三分,不敢轻易动手。
郑府后堂中,郑福松将安插在盖伦船上发生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又苦口婆心的规劝其父郑芝龙不要心慈手软,趁着大好时机斩草除根干掉郑鸿逵,以绝后患。
郑芝龙皱眉道:“你年纪轻轻的,杀心怎会如此的重,他可是你四叔啊,你就这么希望骨肉相残的事发生在我郑家?”
郑福松坚持道:“四叔有勾结朝廷的嫌疑,不能不严办,俗话说无毒不丈夫,南京城里的那位太子,十三岁便杀了自己的亲外公,他能赢我郑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勾结朝廷?老子刚写了一份降表,是不是也算勾结朝廷?你小子这是要办我呀?
郑芝龙被激怒了,怒气冲冲道:“住口!你懂个屁,你知道他在水师有多少旧部吗?老子要是今天动了他,明天就出不了海了!你给我滚回去,带好你的兵!”
郑福松愤恨不已,说道:“父帅,当断不断,反受其累,大义与私情不能两全,也只能取大义而弃私情.......咦,父帅明日要出海?去哪里?”
“当然是去东番,不然等着被朝廷大军包饺子吗?”
郑芝龙长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上了降表,但保不准朝廷大军攻下泉州后,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砍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先跑到东番避避风头,等南京那边回复后再作安排。
郑芝龙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把福建的灾民移民到台湾岛,发展自己的势力,为的就是避免和朝廷闹翻后无法在大陆生存时的窘迫。
再强大的舰队,如果离开了陆地没有了补给,就会如同无根之萍,长久不了。
郑芝龙深知,只要回到东番,郑家的这艘大船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生存下来,郑家也依旧有资格和朝廷谈点条件。
郑福松思考了片刻,这才应道:“全凭父亲大人做主。”
不跑没办法啊,自己统领的步军,几天之内被靖武军一路吊打了数百里,现在郑家赖以生存的水师都败了,若是再不走,头再铁也扛不住被剿灭的下场啊。
刚新婚不久的郑福松表示,自己还年轻,刚体会到作为男人的快乐,还未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想就此草草了此一生......
第507章
跑不掉了
腊月十七日,天气阴沉酷寒。
随着郑家军节节溃败,靖武军、定武军、天雄军三路骑兵已经抵达泉州府,现在整个郑家,只剩下安平的郑家守军还在苦苦支撑着。
眼看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了,郑芝龙已经带着家人趁夜离开了安平城,准备举家迁往东番。
然而靖海舰队已经封锁了整个泉州府海域,就连荷兰人也派舰队封锁了澎湖周围的海域,防止郑芝龙去东番。
自料罗湾海战后,郑家的号令传遍了东南海域,外国所有商船想和大明做生意,只能购买郑家令旗和从郑家这个中间商这采购物品,否则一律被缉拿船只,没收货物。
荷兰人早就受够了郑家的霸道,如若郑家如以往那般,荷兰人或许还会有所忌惮,不敢派船拦截,然而现在的郑家,如丧家之犬一般,荷兰人自然不愿会放狗归山,让他们再变成老虎。
“不好了大帅,靖海舰队封锁了泉州,红番鬼也封锁了通往东番的海域,咱们跑不掉了!”
听着部将的汇报,准备渡海的郑芝龙顿时傻眼了,他喝道:“我不是让剩下的水师去拦截靖海舰队了吗?怎么突然间就打过来了?”
部将哭丧着脸道:“大帅,水师们按兵不动,根本就没去拦截啊!”
一旁的郑福松愤怒道:“父帅,你看到了吧,咱们郑家出了内贼,四叔他早已投靠了朝廷,想断了咱们的后路啊!”
“妈的!”郑芝龙暴怒,喝道:“传令突围,务必冲破封锁!”
护送郑芝龙的几艘战船和数十艘小船继续航行,企图突围南下,再转道回东番。
靖海舰队的几十艘战船在海雾中逐渐浮现,追了上去。
沈寿崇透过望远镜,隐隐看到逃逸的郑家船队,急切道:“追上去,打沉他们!”
“得令!”
靖海舰队的十几艘快船拼命加速,撵在郑芝龙的船队后面,一路狂轰。
当拖住了郑家船队,大船又立即补了上来,所有火炮瞄准轮射,一通狂轰滥炸之后,只见郑家的几十艘条小船在瞬息之间碎木横飞,惨不忍睹。
由于海雾和浓烟的笼罩,在大船上并不能十分清楚的目睹整个但都过程,沈寿崇只能透过不断传来的枪炮声,厮杀声,来判断战斗的进程。
战斗进行了大约一个时辰,直到号炮有节奏的响了起来,在旗舰上焦急等待的沈寿崇诸将顿时爆出阵阵欢呼。
号炮声传来,意味着战斗胜利结束,副总兵黄斌卿有些唏嘘感慨,叹息世易时移,往事已矣,当初郑家统治东南沿海,为所欲为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历史。
清点俘虏时,身负重伤的郑芝龙被押解到旗舰之上,接受靖海舰队诸将的围观。
黄斌卿笑呵呵的道:“郑总兵,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郑芝龙咧着嘴看向他,哼声道:“原来是你小子,你现在出息了啊!”
黄斌卿哈哈一笑道:“当年跟随郑总兵打红番鬼,至今依稀觉得历历在目,往事不堪回首啊,没想到今日咱们会以这种情形再见面。”
“哼,小人得志!”郑芝龙很爷们的偏过头去,不再看他一眼。
沈寿崇摆了摆手道:“好了,将他押下去,准备登陆吧!”
郑芝龙像个木偶一眼,被人押来押去的,顿时恼怒,喝道:“老子不依!”
沈寿崇没理他,继续吩咐下去:“传令全舰将士,登岸修整庆功一日,补充些淡水,两日后启程回南京!”
......
当三路大军齐聚安平城时,郑鸿逵亲自率人主动打开城门,喜迎王师进城。
面对提着剑准备过来砍人的黄得功,郑鸿逵笑眯眯的拿出一份书信,将之递给了他。
黄得功看完后面色一凝,惊讶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是自己人?”
郑鸿逵强颜笑道:“是的,靖南伯请,下官已在府中备好了酒菜,为您接风洗尘。”
黄得功摆手道:“不必了,郑芝龙呢?我要去砍了那厮!”
郑鸿逵一怔,忙道:“郑芝龙已被拿下,正关在总兵府。”
黄得功眉头一挑,道:“我这就过去砍了他!”
靖武军一路打过来,恰逢阴雨连绵,将士多染痢疾,腹泻不止,俗话说好汉架不住三泼稀,就算在龙精虎猛的精锐也被拉的半死不活了。
黄得功将这股怨气全都撒在了郑芝龙身上,无时无刻不想弄死他。
正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急而来:“伯爷,南京急递!”
望着急递封口处的红色羽毛,黄得功面色凝重,将手中佩剑递给了护卫,接过信封拆阅了起来。
周围诸将见急递火漆封口处的红色羽毛,也是好奇,天武军传讯有个规定,封口处有红色羽毛表示告警,绿色羽毛为捷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