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982


第478章
巡视浙江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朱慈烺巡视了苏州府、松江府以及湖州府,围绕着太湖水系视察沿岸诸险,临阅河工。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五十余条,连续七年的崇祯大旱,呈现了北旱南涝的格局,旱灾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
每逢夏季,太湖周边的湖州府、苏州府等地便出现了特大暴雨,进入看海模式。
崇祯十三年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在这期间蝗虫灾害猖獗,瘟疫开始流行......
南直隶太湖地区有耕地一千多万亩,受到天灾的影响极大,若不是现任南京户部张国维,主政苏州期间曾经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引水,恐怕水患将会更大。
太湖水系湖荡众多,河网密集,引水蓄水条件优越,只是朝廷没钱修堤引渠,不能及时的治理,导致建闸启闭不灵,引排失时,小潮引不进,大潮引不足。
朱慈烺带着熟悉江南河道的张国维几人巡视了一番后,决定从税务部拨银五百万两用于治理江南河道,力争将江南之地变成“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的景象。
为防止以往地方官的贪污现象,朱慈烺任命新晋官员阎应元为江南总河大臣,陈明遇、冯厚敦辅助,掌管江南堤防、疏浚之事。
历史上的抗清三公在江阴联手抵抗二十四万清军高达八十一日,现在朱慈烺让他们联手抗洪,看看究竟是八旗军厉害,还是洪水厉害。
五月二十日,南巡大队到了杭州。
黄土铺垫的官道上,明黄绸带飘扬,鼓乐生萧合呜,礼炮轰得震天响,浙江巡抚杨廷麟和总兵黄得功二人,亲率浙江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
这个杭州城都沸腾了,人人齐集街头,万人空巷,谁不想瞻仰一下太子出巡的排场和风采,谁不想看看一声令下杀得人头滚滚的狠太子?
摊丁入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废除卫所制更是让许多军户得到了自由,尤其是一些被废除贱籍的浙江惰民,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朱慈烺途经之处,人人顶礼谟拜,一片“千岁、千千岁”的欢呼声。
朱慈烺身穿大红朝服,端坐在仪仗内,不禁被这个场面感动了。
众官员簇拥着朱慈烺来到了杭州巡抚衙门,接受百官朝贺。
演礼已毕,杨廷麟恭恭敬敬地走上前来,行大礼道:“臣杨廷麟,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烺笑着道:“杨卿在巡抚浙江还习惯吗?本宫将你从南京吏部调来浙江,你心中有没有怨言?”
杨廷麟忙道:“臣为太子殿下办差,不敢有怨言!”
朱慈烺点点头,道:“本宫沿途听说你在浙江严厉推行新政,获得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膜拜,你的官声不错嘛!”
杨廷麟连忙跪拜道:“殿下明鉴,浙江百姓淳朴,但臣绝不敢生受百姓谟拜,新政是殿下推行的仁政,臣不敢邀功。”
朱慈烺将他扶起,道:“你这是做什么,你官当得好,百姓拥护你,爱戴你,这是好事嘛,快快请起!”
浙江的一众官员见太子如此礼遇杨廷麟,顿时泄了气,杨廷麟这酷吏,一来浙江就免掉了四个知府,十三个县令,强制推行考成法考核官员政绩,大家本想联手将他赶走,看这情形应该没戏了。
朱慈烺将杨廷麟召到后衙,与他聊起了浙江的情况,说道:“杨卿,浙江的重要你应该清楚,你在浙江的情况本宫都听说了,只管放心大胆的实行,本宫会做你的坚强后盾,如若有人不服,只管让黄得功派兵镇压!”
杨廷麟行礼道:“殿下信任,臣感激不尽,定会不负殿下重托,治理好浙江!”
“坐下吧。”
杨廷麟谢恩欠身坐下之后,朱慈烺又道:“本宫正是有重托,本宫准备最迟三年领兵北伐,彻底灭掉建奴,要你每年向南京多交五百万石粮食,你能办到吗?”
杨廷麟沉吟道:“殿下,臣以为,三年内在辽东用兵之事断然不可,如此连年天灾,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殿下在江南刚刚立足,如果再加赋税引起不宁,又将何以善后?”
朱慈烺瞥了他一眼,道:“哼,你以为本宫没想到这点吗?建奴虎视辽东,始终是个大患,若不尽快灭之,将来他们用兵扣关之时,必将生灵涂炭,影响远比加赋来的大!”
朱慈烺又道:“为了不让辽东百姓再受煎熬,本宫让你主政浙江担此重任,你身为朝廷大臣,不能只管富庶的江南,还要看到辽东千万受苦受难,颠沛流离的黎民,这才是大臣风度!”
“本宫告诉你,忠臣、清官,本宫能选出一大批来,但本宫最需要的是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不计较自己的得失的明臣,懂吗?”
杨廷麟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回道:“殿下教训得是,臣目光短浅,不识大体,见短识浅,求殿下恕罪。”
朱慈烺不理会他,继续道:“杨廷麟,为官不能心地偏狭、好名、好胜,总想保着自己的名声,要看得远一些,你的同年杨士聪为官就比你高明的多,本宫不是让你学他,你心里应该能明白。”
“臣明白了。”杨廷麟垂首点头,他已经听明白了,皇太子是不喜欢自己学那些自命清高的清流。
杨士聪虽善于溜须拍马,但皇太子每有交代,就会不计名利得失去完成,火烧东林书院一事就能看出此人的手段。
现在的杨士聪毫无党见,只要是太子想做的,即便是自臭名声,他也会坚决拥护贯彻。
杨廷麟不屑学习杨士聪的作风,他有自己的为官准则——只贯彻政策,不结党营私,更不见人就溜须拍马。
在朱慈烺下榻休息后,杨廷麟在巡抚衙门召集还未散场的浙江官员顺便开了个会,再次严令各府县,务必贯彻巡抚衙门定下的屯田灌溉要求。
杨廷麟再现酷吏风格,现场拿掉了宁波府知府的乌纱帽,狠狠道:“若是秋播之时,哪一府哪一县有一亩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本官就将他一撸到底,永不叙用!明白吗?”
“下官明白......”浙江官员们唯唯诺诺的点头应道,皆是感觉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第479章
农业变革
六月初一,朱慈烺在杭州阅兵较射,检阅驻扎在浙江的五万靖武军。
靖武军由黄得功掌管的天武军和部分湖广的屯田兵组成,还有少部分是从被杀的刘良佐军中选拔出的精锐。
靖武军半数以上人马上过战场,在陕西与李自成干过几仗,战斗力仅次于天武军,火器配备率高达七成,未来三年可以完成全员配备火器。
看着一列列雄赳赳、气昂昂的靖武军走过阅兵台,朱慈烺对身边的黄得功道:“老黄,这兵练的不错啊,我还以为要被你练废了呢!”
黄得功粗犷一笑道:“末将坚决贯彻殿下的治军理念,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在浙江干的不错,给本宫赚了不少银子,本宫也不亏待你,说到做到,已经上书父皇,加封你为靖南伯了!”
黄得功立即喜笑颜开,随后认真行了个军礼道:“臣,谢殿下恩典!”
......
六月中旬,朱慈烺抵达浙江绍兴,率领浙江文武官员祭拜大禹陵,亲制祭文书名,行九叩礼,并执笔提下“地平天成”四个大字。
两日后,南巡大队到了余姚,朱慈烺第一时间拜见了致仕回乡的礼部尚书姜逢元。
姜逢元是朱慈烺在东宫的老师,以往在朝堂之上多次支持朱慈烺,他课讲的不咋地,却写了一手好字,让朱慈烺受益良多。
听说皇太子南巡路过余姚,要住在姜家,姜逢元近日来高兴的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在姜家的书房中,朱慈烺正在挥笔写字,姜逢元拄着拐杖站在一旁等候观看,仿佛回到了数年前在文华殿教导太子时的场景。
姜逢元心中感叹:“太子真正长大了,如今管着半个大明的事情,此番南巡能住在姜家,这是天大的面子啊!”
朱慈烺下榻姜家的这几日,时时处理朝政,还接连召见了十几名当地官员,姜逢元都看在眼里,心中自豪难掩。
朱慈烺将写好的字拿起来轻吹了一下,看向姜逢元道:“老师,这是学生送你的,请您品鉴一下!”
看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八个苍遒有力的大字,姜逢元眼中一热,颤颤巍巍的就要跪下谢恩,却被朱慈烺拦住了。
姜逢元说道:“老臣谢过殿下的恩典,只怕臣这小门小户的,委屈了殿下。”
朱慈烺含笑道:“老师家里鸟语花香,清净优雅,本宫很喜欢,谈不上委屈。”
姜逢元听到这里,流着泪谢恩,说道:“老臣年老体衰,无力再为朝廷效命,因此想举荐一位能臣为殿下打打下手。”
朱慈烺讶然道:“老师请说,是何人?”
姜逢元道:“此人名叫陈子龙,为绍兴府诸暨州知州,心有大志,且勤俭爱民,颇有大才。”
“陈子龙......”朱慈烺默念着,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啊,应该是历史上哪个名人。
听了姜逢元的详细介绍,朱慈烺这才记起这位抗清英雄陈子龙。
陈子龙是复社的成员,崇祯七年时参加会试,因当时主考官是极度排斥复社成员的首辅温体仁,陈子龙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落榜后的陈子龙回家闭门谢客,专心学问,反对王阳明后学的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以改变残酷的社会现实。
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专心农事,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主张发展社会经济富强大明。
崇祯十三年六月,陈子龙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兼代理诸暨知州,那时他的治下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
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稳定,陈子龙刚柔并用,剿抚兼施,一边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动,一边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
朱慈烺记起了历史上的陈子龙,在南明时期坚决不剃发,抗清时被清军捕获押往南京,在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突然投水自杀,被捞起时已经气绝,清军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
朱慈烺想从浙江储备军粮,一心想着加赋,却忘了改革农业生产,此时听姜逢元提到陈子龙和《农政全书》,猛的一拍大腿,道:“徐盛,快去绍兴府将陈子龙请来!”
两日后,陈子龙抵达余姚姜家府上。
陈子龙今年三十三岁,方脸微胖,留着短须,一副传统文官的打扮。
朱慈烺开门见山的问道:“陈子龙,本宫的老师闻你有大才,特地向本宫举荐了你,你有何救国富国良策?”
陈子龙深施一礼道:“回殿下,臣以为,富国必以本业,应当发展农业,丰衣足食,救民救国!”
陈子龙引经据典阐明农业为立国之本,提出富国必以本业,他还把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所记载的111次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分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