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982


钱谦益不由大喜,书圣王羲之的亲笔作品可是难得之物啊,他打开盒子一看,只见一册字帖下居然还放着一些令人心动的黄白之物。
钱谦益神情变得格外的温和,咳嗽一声,道:“你倒有心了,过来坐下吧。”
第457章
各方酝酿
谢三宾顺势坐在身旁的一把椅子上,却只坐了半边屁股,显得很恭敬。
钱谦益抚须微微点了点头,暗道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嘛,即便盛气凌人的太子实行了新式教育,还拉拢一大批读书人,不过依然有士子不吃他那一套。
谢三宾坐了片刻,见他面色温和,便开口说道:“先生,皇太子来势凶猛,刚到江南便实行一系列新政,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收取商税等等,这些都是在针对我等江南士绅啊,我等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吗?”
钱谦益毫无掩饰,道:“真是荒谬之政,此乃夺民之财、与民争利之举,钱某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看他义愤填膺的样子,谢三宾心里顿时有数了,他连忙站起身来行了一礼,道:“先生为国为民,学生敬佩不已!”
钱谦益摆了摆手,道:“我等身为读书人,理应效仿先贤,要敢说敢做。”
谢三宾心中暗暗鄙视,这老头说的冠冕堂皇的,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姓钱的名下挂靠了不少地主的田地,这些年收了各方好处不说,还买田买地,开店设铺数十家,太子的新政一旦实施就会刮掉他一层皮,这老头如何能扛得住?不反对才怪呢!
谢三宾试探性的问道:“先生,学生受了吴江几家的委托,前来向您询问,不知道您想如何应对?”
钱谦益笑道:“不是我想如何应对,而是你们想如何应对。”
他继续道:“这几项新政不仅使得大家利益大损,还断了无数人的财路,便如漕运......”
谢三宾猛的惊醒,道:“您的意思是我们借着朱大典遇刺的事煽风点火,抵制新政?”
钱谦益抚须点头道:“不仅我们,复社那边也要有所行动,张溥十几年前不是写过《五人墓碑记》吗,大不了再让他再写一篇,还有商人们,也是时候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谢三宾有些担忧道:“如今南直隶各府驻扎了大量的天武军,若是他们......”
钱谦益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想到自己当初在南京城被天武军一个姓李的将军扔出城外,他就怒从心起,这帮武人完全不讲道理,是个棘手的存在。
稍微思考,钱谦益缓和了心情,继续道:“只要我们声势够大,我不信太子敢对我们怎么样,我苏州府的士绅抗税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暴动的市民打死的官员也为数不少,神宗皇帝都拿我们没有办法,他一个太子,还显得太嫩了!”
万历二十七年,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奉旨“带征苏杭等府课税”,也就是征收苏州和杭州周边府县的各类商业税收。
织造太监孙隆本来要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结果激发了民变,苏州府工商业全面罢工,众多丝织业工人成群结队打死手税监人员,司礼监太监出身的孙隆连夜翻墙逃跑,在焦急不安中躲了两天才趁着夜色偷乘小船逃向杭州,再也不敢前往苏州巡视了。
想起当初苏州抗税之事,谢三宾心中底气更足,他对钱谦益建议道:“太子既然也对漕运出手了,咱们是不是应该找那帮勋贵们活动活动,再添上一把火增加必胜的把握?”
钱谦益赞赏的看了一眼他,大笑道:“想法不错,是该与他们好好走动走动了。”
谢三宾听后立时放心了不少,二人互视一眼,都是冷笑一声。
地主、商人、士子、勋贵,各方全面联合抵制新政,在汹涌如潮压力与暗谋下,怕那太子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随后,谢三宾又亲身前往南京找复社的掌舵人张溥,转述了钱谦益的想法。
张溥一听东林党魁都忍不了了,欣然答应,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张溥亲自执笔,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份了酝酿已久的《金陵反税公揭》。
文章最后要求天下有志于反对摊丁入亩和商税的士子,于崇祯十四年正旦日在南京栖霞市举行金陵大会,给朝廷施压,共同抵制皇太子的种种恶政。
......
常州府无锡县,无锡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
万历三十二年,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创建东林书院,一时声名大著,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无锡城内有大街数条,皆搭有坊表,此时在街心最繁华的一条胡同的大宅内,聚集了众多江南豪商。
大宅装修华贵,大厅内宽敞富丽,里面所座的商人也个个锦衣袍服,尽显富贵之气,早就将商人不得着丝绸的规定扔到了九霄云外。
一群商人坐在精致的黄花梨椅上,或倚或侧,慢条斯理的谈笑着,随便打招呼式的交谈,便有数万两的交易达成。
他们所饮的美酒,并非品牌酒水,而是豪商们自酿的酒,江南的豪门富户经常自己开工酿酒,仅是常州府这里品种就多达三十多种,整个江南市面上的酒水更有几百种牌子。
江南一个城市每年酿酒所消耗掉的米麦高大百万石,如此奢侈,让其他各地遭受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做梦都不敢想。
江南富商们之间夸富斗艳层出不穷,极尽挥霍潇洒,对于他们而言,那些流民自然影响不到他们的富贵生活,唯一有关系便是府中多几个逃灾的貌美丫鬟。
众商贾正在交头接耳,轻言浅笑之时,这时一个穿着绸缎的管家走进来含笑道:“诸位老爷,我家老爷到了!”
“吴老爷子来了?”
“快快请进来!”
一众商人连忙站起,纷纷看向厅们外,人人翘首以待,面带微笑。
不多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在一位貌美的侍女搀扶下慢慢的走了进来,他身材中等,一眼看去并非是奸商的模样,举手投足间是个一本正经的文化人做派。
再座商贾们纷纷拱手作揖,打着招呼,这位吴老爷子是是国子监祭酒吴伟业的族叔,更是吴江八大姓的靠前的富家望族。
能够排上吴江大姓的,财富当然是必要条件,不过除财富外,还须在政治上或者社会上享有相当的声望,吴家是书香门第,出过不少当官的,现在在朝为官的依旧不少。
.......
第458章
商人集体罢市
在座的江南富商大多是粮商和丝绸商人,还有不少经营盐业、茶业、药材、皮毛、生丝等,还有的家族产业涉及海外,个个身家百万,举手投足间一股土豪的气息扑面而来。
见众人施礼,吴步举呵呵而笑,对众人作了个罗圈揖,含笑道:“诸位掌柜请坐。”
他虽然表面看似和气,但骨子里还是有傲气的,毕竟吴家在四民中算“士”阶层,是典型的官商一体,官便是商,商的族人便是官,比其他纯经商的家族高端一些。
吴步举毫不客气的坐到首位之上,他的双目缓缓扫过各人,见众人坐定这才开口道:“想必大家都收到消息了,吴某也就不绕弯子了,东林、复社联合了,也要我等配合共同抵制商税,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下面一圈富商互相交谈了一阵,自然不愿意交税,哪怕日进斗金,去秦淮河畔随便一掷千金,也不愿掏出一两银子交税,更何况现在的十抽一。
吴步举喝着茶,也不抬头催促,任各人商量着。
“太子摊丁入亩已让我等损失惨重,现在还要征收商税,简直越来越过分了!”
“不错,这种与民争利的恶政也亏他想得出,他朱家这是穷疯了吗?”
斜躺在太师椅上的一名富商像是喝多了,嘴里骂骂咧咧着,立即引起了周围商人一阵侧目。
他身旁之人忙道:“郑掌柜的,慎言啊!”
姓郑之人又猛喝了一口价,冷笑道:“慎个屁的言,朝廷一旦重新开征商税,只怕今天收一成,明日再收一成,这个衙门收一次,那个衙门也来收一次,我等做些买卖也不容易,难道要把赚来的钱都交给朱家吗?”
周围的商人纷纷点头赞同,又有几人发表了收税是朝廷最大的错误,等等高见。
见众人的情绪被点起,吴步举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停止议论,开口道:“皇太子年轻气盛,为政觉悟低下,亦或是奸臣怂恿,这才做出此等民怨沸腾之事,我提议诸位能联合起来,集体罢市,以示我等愤慨声讨之意!”
“集体罢市?”
众人纷纷叫好,皆言吴老爷子不愧是读书人出身,果然老成谋略,商人联合罢市,这可是一个大杀器。
南直隶可交易的粮食有将近一半控制在在座众人手中,一旦大家集体罢市,光是粮价就会在短短数日间翻上数倍,还有林林总总的其他产业,这将给南直隶造成极为浩大的动荡。
明末江南工商业发展的突飞猛进,以至于工商阶层变得极为骄横,大量的朝廷官员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可以说地方经济已经完全不受朝廷掌握了。
只要商人们的利益受损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官府还无可奈何。
如嘉靖年间,私钱泛滥,朝廷禁止各地铸造私钱,结果引来各地商人联合罢市,物价飞涨不下,朝廷无奈只得废除禁令。
万历年间的苏州抗税事件就更不用说了,连太监都被干死几个,司礼监来的大太监都被追的找地方躲了两天才趁夜跑路,要是被抓到肯定也得凉。
吴步举扫向众人,道:“既然如此,同意罢市的掌柜请举一下手。”
话音刚落,立时有过半人举起赞同,还有部分胆小的人不敢下定决心,迟疑不决。
吴步举作惋惜状,道:“这样可不成啊,有人罢市,有人如常经营,这就不叫罢市了,而是捞钱。”
喝的半醉的商人立即猛拍桌子,指着面前几个不曾举手同意罢市的商人,狠狠道:“你们几个往后要想在南直隶做生意,老子跟姓!”
他的言论受到周围商人们的普遍赞赏,纷纷指责辱骂那些未举手的商人,有人义正言辞道:“对,封杀他们!让他们在江南做不成生意!”
几个颇有骨气的商人不堪受辱,当场甩袖而走,他们坚决拥护皇太子,决不做此等扰乱市行的奸商之举。
更多的商人不堪周围同行集火的压力,艰难的举手同意参与罢市。
吴步举微笑道:“诸位放心,有他们读书人出面,加上我等造势,此番抵制商税的声势将会更胜万历朝!”
一名周姓富商连忙附和着,道:“介时民情汹涌,皇太子必会幡然醒悟,说不定还会如阮大铖一样,被赶出南京城,往后诸位掌柜又能安心经营潇洒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