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982


被罢官后还没完,薛国观再次被多个朝臣举报受贿,崇祯又下令将他下狱赐死,薛国观受诏当晚在家中房梁上自尽,两天后才被收尸,生生的被羞辱而死。
薛国观一死,前线的后勤状况顿时变得很糟糕,粮饷严重不继,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通过京师传来的情报,朱慈烺隐隐得知,不管是皇子之死,还是薛国观身死,都有着勋贵的影子。
得到消息时的朱慈烺非常的愤怒,他下定决心,回京后定要大开杀戒,不管是谁,说破天也没用。
不过眼前最重要的是战事,朱慈烺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就这么窝囊的撤军。
即便现在后勤不继,也要强行打下去,最起码要拿下盛京,打断满清的脊梁骨!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一日清晨,天气一片阴沉,清冷秋风一阵一阵的吹着。
莫子山明军大营外,几路人马急速奔来,分别是从西平堡而来的洪承畴,盖州赶来的周遇吉,耀州赶来的吴三桂,甚至连监军太监方正化、兵部监军陈新甲、辽东巡抚邱民仰等人也急急赶来。
决战在即,这种大战注定载入史册,如果自己缺席,不仅会抱憾终身,日后的论功行赏怕是也要靠边站。
洪承畴的精神有些萎靡,西平堡一战打得太难了,几次险些被清军破城,要不是杨国柱等宣大军拼死守住,怕是自己已经被清军活捉了。
吴三桂一路行来也是面无表情,他觉得自己被皇太子孤立了,自从乳峰山首战告捷后,他的宁远军基本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一直守着耀州。
眼看着要打进盛京了,吴三桂说什么也要好好的打一个漂亮战,好为日后封官拜爵做准备,最好能率关宁铁骑率先冲进盛京城,当然了,如果形势不对,明军败了,关宁铁骑也方便跑路。
在聚将鼓声中,各路文臣武将陆续进入中军行辕,按照品级在帐中或坐或站。
监军太监方正化坐在上首主位左侧,洪承畴居右边,其次是兵部监军陈新甲,辽东巡抚邱民仰、陕西巡抚孙传庭等文臣,再往后就是各镇总兵。
趁着压轴的皇太子还未到,众人在帐中互相交谈着,吴三桂先是拜见了方正化,方正化与他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变得冷淡了起来,显然不想当众结交武将。
吴三桂脸上笑容不变,又恭恭敬敬的拜见了洪承畴,洪承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对他夸赞了几句,吴三桂则洗耳聆听,郑重施礼,一副谦逊的模样。
帐中,天武军一系的武将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而传来的欢笑声引得周围众官转头望去。
吴三桂看向孙应元等大将,心中隐隐有些嫉妒,天武军各将的功劳太大了,斩杀的八旗军首级数量极多,战后论功行赏,怕是有人要封爵了.......
忽然,帐外一阵骚动,有中军护卫声如惊雷高喝道:“皇太子殿下驾到!”
帐中各文臣武将们纷纷起身站好,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帐门。
在一片鼓乐声中,一群甲胄锃亮的勇卫营亲卫昂首而入,分站大帐两侧,朱慈烺按剑而行,稳步走来。
朱慈烺坐在高高的主座之上,抬手示意,帐外乐声戛然而止,所有文武大员纷纷行参拜大礼,恭恭敬敬等候训示。
很多人心中想法难明,大明这么多年,还没有一个太子领兵出征的,历史上一些王朝虽然有过太子领兵的先例,但那几位要么惨败收场,要么自立为帝了,且年龄都三四十岁了,哪像眼前这位.......
朱慈烺面无表情,习惯了这种上位者的感觉,他看众人扫视一圈,缓缓道:“自入辽东以来,我军节节胜利,众将屡建功勋,现在奴酋老巢就在眼前,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
陈新甲首先赞扬道:“全赖当今圣上洪福,太子殿下指挥有方......”
“太子殿下不辞辛劳,戍边作战,是我大明之幸......”
“太子殿下乃千年难遇之明君.......”
“太子殿下......”
账内各官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争着赞扬,站队的趋势越发的明显了,看得监军方正化眉头大皱。
朱慈烺站起身来,压了压手,道:“辽东之战,是诸君共同努力的结果,本宫知道,朝廷也知道,大明的芸芸百姓亦是知晓,此战关乎国运,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本宫希望诸将齐心奋战!”
“末将遵命!”众将一一表态,表示愿为大明奋战,绝不拖后腿,寸土必争!
第369章
诛十八族
大营内,巨大的沙盘被抬了进来,摆在众人面前。
相比平行地图,沙盘的优势极大,山川地理一览无余,敌我双方的布局也能了如指掌,方便排兵布阵。
情报部的杨其礼抽出佩剑,在沙盘前虚画了一下,介绍道:“据前方夜不收回报,清军在浑河两岸布置了两个炮阵,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的数量不下五百门,由孔有德掌管。”
孔有德上次惨败后险些被革掉王爵,因为天武军的火炮太猛,皇太极不得不重新重用他,把大清剩下的所有火炮都集中了起来,布置在浑河两岸,交由孔有德指挥。
据说孔有德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也在火炮周围架起了沙袋掩体,前面足足挖了三道战壕防止被天武军火炮打击。
当听说孔有德三个字时,徐盛的眉宇间露出了一丝冷意,右手渐渐握紧,他的父亲山东巡抚徐从治当年就是在登莱之变中,被孔有德的火炮打死了。
杨其礼继续道:“建奴以满洲正黄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主,还有蒙古两黄旗,两红旗,汉军四旗,以及新编的八旗新营,总人数不下二十万。”
帐中众将心情沉重,才知道鞑子居然有这么多兵马布置在前面,特别是那么多火炮,这场仗简直是谁输谁完蛋啊。
孙传庭有些担忧道:“奴贼的火炮太多了,且在两岸都布置了炮阵,即便花大代价打掉南岸的,北岸的也会对我军造成大量的伤害。”
众将深有感触,这简直是双炮将军啊,想要打掉他们得死多少人啊。
洪承畴并不主张攻打盛京,只要以太子河为界,大明固守就可,等几年恢复元气后再一举歼灭建奴,现在即便是打下了盛京,最多也是让建奴元气大伤,想要彻底将其灭亡,有些不切实际!
其实洪承畴心中也有个小心思,建奴被打残后,他作为蓟辽总督,肯定还会常驻辽东,只要皇太子一走,下面的战事就会以他为主,彻底灭亡建奴的大功也会落到他的头上......
朱慈烺终止了议论,说道:“现在我们是主攻的一方,掌握着主动权,浑河两岸一马平川,他们炮阵布置在盛京城前面,那我们就不从那边打,南移三十里从富振堡进军,本宫不信他们上千斤重的火炮也跟着移动。”
朱慈烺的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继续道:“此战我军要最大程度的给予奴贼杀伤,灭其有生力量!”
他指着帐中沙盘,低喝道:“孙应元,周遇吉!”
二人立刻出列,抱拳喝道:“末将在!”
“你二人率天武军居中军正面迎敌,从富振堡进军!”
“是!”
朱慈烺再次喝道:“王廷臣,吴三桂,祖大乐!”
三位辽东将领应声而出:“末将在!”
“你们三人领军为左翼,掩护天武军主攻!”
朱慈烺看向大同总兵、陕西总兵和临洮总兵,喝道:“姜襄,贺人龙、牛成虎!你们为右翼!”
“曹变蛟、虎大威!”
“待大军决战时,你二人立时率精锐骑军绕远北渡浑河,从他们的侧翼冲击他们!”
朱慈烺一一布置完成,并划分了作战区域,最后道:“大战开后,无主次之分,各路人马皆可主攻,率先登临北岸攻破盛京者,封爵!各部人马务必同气连声,相互应援,不得坐守观望!”
“末将领命!”
听说封爵,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朱慈烺道:“本宫现在直言,大军的粮草只够一个月的,我们必须要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事!”
他这么诚实也是没有办法,朝廷中的消息根本瞒不住,还不如痛痛快快说出来,以免让各营人马在那瞎猜,影响军心。
武将受到文官的节制,尤其是粮饷供给,完全由文官把持,武将们天天为粮草发愁,不得不巴结文官,决战在即,粮饷一事绝不能拖后腿。
朱慈烺又道:“传令下去,把半个月的粮草都发给各营,如有胆敢违令贪墨者,全部杀了,灭其三族!”
整个大帐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看着言语间风轻云淡的皇太子,这才想起这是尊杀神,曾经斩过一摞的总兵巡抚。
帐中众人眼中满是惊畏的神情,辽东巡抚邱民仰等文官更是感觉后背涌起一阵寒意。
朱慈烺神情异常严肃,道:“最后本宫提醒一句,此战事关辽东局势,更是关乎大明国运,若是谁心存避战保存实力之举,影响了整个战局,本宫不管他谁,他手里有多少人马,必诛之!哪怕是天王老子来救,跑到欧罗巴,本宫也要灭其十八族!”
众人脸色精彩,天子才能灭九族,你这灭十八族......
方正化忍不住剧烈咳嗽了几声,示意朱慈烺低调一些,他低声道:“殿下,这些话都要载入史册的,恐日后对您名声不利......”
成祖皇帝诛了方孝孺十族都被一些人骂成了暴君,而且诛十族还不是成祖皇帝明文下令的,是人家把门生硬算第十族的。
现在皇太子亲口说出诛十八族,这要是传出去,天下士子还不知道怎么编故事呢,说不定日后把你写古往今来第一暴君......
朱慈烺瞥了他一眼,冷漠无情道:“本宫可不像父皇那么仁慈,本宫就喜欢杀人,杀那些不忠不义、祸国殃民之辈,任凭史书记载,后世评说,又有何惧!”
临了,朱慈烺冷冷道:“我朱慈烺行事,一向讲究规矩,何须向人解释?”
在场文武官员皆被朱慈烺的气势所慑,暗道这太子不得了,这么霸道将来怕是不好搞啊,只怕又是太祖皇帝一般的人物,杀红了眼.......
天武军的将官们只觉得热血沸腾,这就是他们无所畏惧的皇太子,天下何人能出其右?
听到朱慈烺说喜欢杀不忠不义之人,站在大帐角落的刘有能被吓了一哆嗦,仔细一想,他现在忠于的是大明,应该不算不忠不义吧,皇太极他们才是.......
想到这里,他猛然喊道:“主子英明神武,奴才愿永世追随主子,为国立功!”
众人吓了一跳,纷纷转头看向还在举臂高呼的刘有能。
“这人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