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982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八旗军,面对一个小小的墩台,竟然在火炮的协助下,用了一整天时间才以极大的代价攻占了明军墩台。
多尔衮见锦州难啃,就派出数千骑兵绕过锦州突袭明军粮草重地松山,不料被辽东总兵王廷臣和副将江翥堵了个正着。
王廷臣通过夜不收侦查情报,准确判断出八旗军的作战意图,早早的设下埋伏,一时间伏兵四起,弓箭大炮齐发,八旗军伤亡惨重,奔北三十里,清军骑都尉旦岱、甲喇章京彰库善、三等侍卫博朔岱被明军斩杀。
经此大败,多尔衮也老实了,不得不率领八旗军撤退,从义州西面绕道回援盛京。
多尔衮看着满天的红芒,心中的小心思飞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此恐怖的异象,不仅在辽东出现,连大明京师,甚至连陕西那都出现了,整个北国都笼罩在一片红芒之下。
京师的百姓们惊恐,就连明军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骚动,这个时候,人还是很迷信的,认为天上的异常意味着王朝会被改变。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武清侯李国瑞在诏狱中死了,其他皇亲国戚勋贵们一时间人人自危,有的人害怕,有的人却不甘心束手待毙,暗暗想着对策。
不久后,外戚们忽然变得同仇敌忾,公然上书指责崇祯皇帝不顾亲情恩义,凌虐亲人,实在是冷血至极,连上天都怒了,降下异象。
接着勋贵们更是连结起来,共同抵制朝廷助饷,一时间声势极为浩大。
外戚和勋贵们的半路杀出,让百官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在面对逼借的太监时,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硬了起来。
面对外戚、勋贵和朝臣们的责难,加上天降异象,崇祯心中也有些发慌,连忙找来了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认为,方今国家多难,府库耗竭,但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们个个身家亿万,豪宅连云,金马玉堂,有的是银子,从李国瑞家中抄出的家产就已经石锤了。
而辽东战事到了关键的时期,不能功亏一篑,因此薛国观坚持建议,继续让王公贵族们助饷,直到战事打完。
崇祯一听,也觉得有道理,要是战事失利,损失的就不只是百十万两的银子了,说不定真会改朝换代了,无论如何都要保障辽东战事顺利打完。
于是二人商定,薛国观负责向文武大臣们借饷,崇祯则负责向皇亲国戚们和勋贵们继续借饷。
......
明末的这场异象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杜撰......
第367章
京师变故
“启奏陛下,陕西六百里急报!”
崇祯不耐烦地拿过奏报,道:“辽东的事情还没料理完,陕西又有什么事?”
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番,他消瘦的脸庞立刻变了,奏报上说,李自成带着十七个部将出了商洛山,以天象蛊惑人心,并喊出“十八子,主神器”的口号招兵买马,仅仅数日便聚起了万人,席卷周围州县。
“十八子”是“李”之拆字,对应着李自成和仅存的十七个部下,“主神器”则指主宰天下,意即李姓者可以做皇帝而主宰天下。
崇祯一时间头疼不已,他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喃喃道:“李贼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这时,承乾宫的首领太监来报:“陛下,五殿下的病情越发的重了,怕是......”
“什么?”崇祯急道:“怎么加重了,前日不是好些了吗?”
虽然分身乏力,但崇祯还是放心手头的工作,匆匆赶去承乾宫看望儿子了。
承乾宫中,瘦小的五皇子朱慈焕躺在床上,呼吸微弱,床榻边的田贵妃面容憔悴,在一旁抽抽噎噎的。
崇祯一看情况不对,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田贵妃扑过来哽咽道:“陛下,太医们说皇儿他恐怕要不行了......”
“胡说!”崇祯缓缓推开他,坐在床榻上,微颤着拿着朱慈焕的小手,道:“焕儿,父皇在你身边,没事的。”
年仅五岁的朱慈焕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忽然说道:“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
短短一句话,如五雷轰顶,让在场所有人骇然。
九莲菩萨,指的是万历皇帝的亲娘李太后,李太后喜欢礼佛,拜泰山碧霞元君为师,修成正果,被万历皇帝封为九莲菩萨,为众生赐福增寿。
李太后的娘家就是武清侯一脉,现在武清侯李国瑞在诏狱死了。
五皇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李太后显灵说,皇帝薄待外戚,惹得上天发怒要治罪于他,他的儿子将会一个个死去,无一幸免。
田贵妃脸色刷白,连忙请罪道:“陛下息怒,皇儿他.......”
朱慈烺继续迷迷糊糊的低声念道:“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
崇祯暴怒不已,刚要呵斥,却见五子慈焕说完这句话后再也没有了呼吸,嘴角微张着再也不动了。
崇祯急切道:“快看看,怎么回事!”
几个太医连忙上前诊断,最后一个个跪伏在地,言说五殿下薨逝了。
崇祯的大脑一下子空白了,等缓过来时,并没有听到田贵妃的悲号声,他的脑中不断重复着五子刚刚的那句话: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
五子朱慈焕说完就薨逝了,这让崇祯十分惊恐。
一时间,紫禁城内外传沸沸扬扬,都说皇帝不厚道,恶待皇亲国戚们,导致九莲菩萨显圣,出手惩治皇帝,要让他断绝子嗣。
爱子离去,崇祯伤心欲绝,又极为害怕,然而祸不单行,不久后,年仅两岁的六皇子朱慈灿意外夭折。
崇祯本就有些迷信,加上连丧二子,他再也不敢冒险,匆匆下令终止了助饷旨意,并退还了从武清侯家抄来的全部银两,还恢复了武清侯的爵位,令李国瑞年仅七岁的儿子继承武清侯位。
提议让皇亲国戚、勋贵、朝臣、太监们助饷的薛国观顿时成了众人集火的焦点,无数弹劾他的奏本堆满了文华殿的龙案上。
崇祯也开始憎恨薛国观,准备找借口惩罚他,但弹劾的这些奏本中根本没有罪证扳倒薛国观。
正在这个时候,王德化前来补刀,他早就想报复薛国观,也在暗暗调查薛国观,终于找到了一个证据。
随后,礼部主事吴昌时弹劾状告薛国观受贿,说之前有个被皇太子砍了脑袋的贪官,曾经带重金找过薛国观活动办事。
薛国观自然不肯承认,他说道:当事人死了,无从查证,这分明是有人诬陷我!
见皇帝态度不明,薛国观也很着急,听说王德化最近找过杨嗣昌,两个敌人联合起来搞他,那个状告他的礼部主事就是杨嗣昌的狗。
薛国观越想越害怕,于是偷偷写了封信,派人送到了辽东,请皇太子朱慈烺抽个空周旋一下,并表示只要他能站住脚,后勤的事没有问题。
※※※※※※※※※※※※※
八月中旬,盛夏将过,连续的几场大雨让辽东的天气清冷了许多。
然而战事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八旗各军在驰援盛京,各路明军也陆续向浑河挺近。
吴三桂等各路主将,在留下部分人马驻守后,就匆匆带着各自的精锐兵马星夜赶往前线,想要在攻破盛京时分一杯羹。
浑河河畔,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木被砍伐殆尽,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大营寨,清军的营寨沿河绵延数十里。
距离浑河十几里外,是壁垒森严的明军大营。
朱慈烺站在莫子山上,遥望蜿蜒曲折的浑河,心情难以平复,二十年前的浑河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当时四千白杆兵和三千浙兵共计七千余人,奉命前去援救沈阳,当他们赶到浑河的时候,发现沈阳已经被努尔哈赤攻下了,救援任务虽然已经失败,但军令仍在,白杆兵和浙兵奋然渡河列阵作战。
浙兵的统帅叫戚金,是戚继光的宗族子侄,常年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他所率的浙兵也可以说是戚家军的余脉。
浑河两岸,数万八旗军围攻七千白杆兵和浙兵,双方血战到天色将晚,八旗军又有援兵赶到战场!
见没有援军,众将士都抱着成仁之心,最终除了极少官兵杀出重围回到了辽阳的明军大营,总兵陈策、童仲癸与副将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官共一百二十多人全部悲壮殉国。
二十年前的浑河之战,可以说是辽东战场上打得最惨烈的一次,明人倍感自豪,《明熹宗录》称之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根据后金自己的史书,八旗所部确实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伤亡惨重。
第368章
大战在即
浑河对岸就是盛京城,满清在盛京下了不少本钱,城池外修建的土墙工事清晰可见,工事修满了浑河两岸。
夜不收情报部的负责人杨其礼道:“殿下,清军的大部人马都在浑河两岸集结了,总数不下二十万啊。”
朱慈烺风轻云淡道:“二十万又如何,八旗军能打的还剩多少皇太极比我们清楚。”
杨其礼继续道:“根据今日龙骧夜不收传来的情报,西边的蒙古人也在往这边驰援,不过数量有限,不到万人。”
孙应元冷冷道:“这些蒙古人,到了现在还赶着来送命呢!”
朱慈烺道:“这些蒙古人来了也不见得肯出力,情报说敖汉部等几个部落的扎萨克已经带人跑路了,连皇太极的女婿都跑了,其他蒙古各部更是没得说,也就建奴的铁子科尔沁部真心想帮他们。”
数日间,清军哨骑不断越过浑河南下,并且兵力规模一天比一天大。
明军主力抵近浑河时,清军各部严阵以待,层层设防,断绝了明军骑兵突袭的情况发生,皇太极本人也在河边竖起了黄龙旗,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
朱慈烺也急着决战,因为明军的后勤又断了,他刚刚得到消息,京师已经变天了,先是两个皇弟先后莫名薨逝,再又是内阁首辅薛国观倒台。
薛国观明显是被整死的,崇祯命令他拟谕,薛国观把谕搞错为旨进呈,崇祯立刻大怒,下令五府九卿科道,审议他的罪,最后剥夺了他的所有官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