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82


见双方都已就位,朱慈烺这才对黄得功道:“开始吧!”
黄得功立刻下令,这一百名快枪手立刻将火枪端在身前,然后目不转睛的看向标靶。
黄得功露出满意之色,然后大声道:“准备——开枪。”
只见毎一名火枪手都从挎兜里拿出装着定量火药的小竹管及铅弹,然后十分熟练的将火药和铅弹倒入管铳中再压实。这是当年戚家军的火铳兵的操作方法,是当时最简单快捷的装填方式。
就在火枪兵刚刚开始装弹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他们身后的那些流民突然间放声大哭,就像死了爹娘一样,哭得鬼哭狼嚎,惊天动地。
在身后突如其来的喊声中,正在填弹的火枪兵们都感觉瘆得慌,明显大受影响,有不少人手拿不稳,把火药都洒了出来。
就算是能将火药准确倒入铳管中,速度也大频慢了下来,随后的装弹和压等程序也是不是的有人发生意外。
见到这种情景,黄得功也不禁急出了一头大汗,随后看了看座钟,时间都过去了半分钟了,居然只有不到一半的火枪兵完成第一枪射击。
“你们鬼嚎什么?”黄得功拿着一个铁鞭对着其中一个流民前的空地上甩了一下,顿时空气炸响,吓了众人一哆嗦。
一个流民撞着胆子,小声道:“回军爷,这是小人的工作。”
“你他娘的是什么工作?”黄得功怒目,好好的演习被搞砸了,让他在皇太子面前很没面子。
这个流民从身上掏出一个小方白纸,交给了黄得功,道:“这是小人的名帖,请您过目。”
黄得功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几行小字:专业代哭,承接各种哭丧,专业代哭二十年,声音真实,声临其境,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你他娘的是个哭丧的!”黄得功怒骂了一声,有些无语,随后看向朱慈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孙应元看到黄得功的模样,忍不住笑道:“黄参将,殿下这是担心战场中的惨叫声会影响火枪兵的操作,所以专门雇了一些代哭来陪士兵们练练。”
黄得功想了想,觉得还真他娘的有理,于是转身对着那几个哭丧的道:“接着哭,叫的再惨一些!”
见无人制止,这些个哭丧的流民们连忙继续大嚎,很快又进入了状态,其声音惨不忍睹,甚至周围有些情感丰富的士兵眼角隐隐湿润,似乎被他们的‘真情’所感染了。
趁着黄得功质问流民的功夫,火枪兵们马上进行取药、填弹、填实等工序,陆继完成了两次射击。可没多久又听到了鬼哭狼嚎的哭声,大多数的火枪兵再次受到影响。
等到三分钟的测试时间到了之后,一百名参加射击速度演习的火枪兵中,只有三十人达到了平均每分钟四次射击。
其他大部份都是完成了平均两三次射击,还有几个人,居然平均一分钟只开了一枪,比起平常的训练可以说是大失水准。
黄得功站在朱慈烺的面前,低着头不看和朱慈烺对视。而参加射击速度演习的一百名火枪兵也都面带愧色,但也有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愤愤不忿的表情。
显然是认为哭丧的干扰了他们的射击演习,才导致自己发挥不了正常水平。
朱慈烺看着一些不服气的面孔,走上前道:“平日的训练是为了日后在战场杀敌,在混乱的战场上,敌人要是怒吼着向你冲来,你难道还要不服气吗?去和敌人商量着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你去射杀他们?”
听完了朱慈烺的话之后,那么刚才还有些愤愤不忿的士兵不少人先是一愣,而后笑了,千岁爷说的一点没错,战场上可没人迁就着自己。
朱慈烺见气氛缓和了,继续道:“本宫知道你们平日训练认真,不过为了以后能够多杀敌人,为国效力,为自己谋出路,希望你们能在各种干扰的环境下继续刻苦的练习。”
黄得功看着朱慈烺,认真道:“殿下用心良苦,请殿下放心,末将明白怎么做,日后殿下再来检阅,末将一定不会让殿下再失望。”
朱慈烺也点点头,道:“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的。”
朱慈烺知道,火枪战场实战就像后世的奥运会气步枪比赛,环境容易让人紧张发挥失常。
有些国家为了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抗干扰能力,平时训练的时候会在旁边播放非常大的现场噪音。朱慈烺就是从这个事情理得到的启发,借鉴应用到勇卫营火枪兵的射击训练上。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和黄得功也想尽了各种办法,为了提高火枪兵的抗干扰能力,什么下三滥的手段全都用上了。
最后,黄得功直接把火枪兵和炮兵放在一起训练,让火枪兵站在炮兵群的后面,双方背着各自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火枪兵的战场适应能力,同时也训练了炮兵的适应能力。
更猛的是,黄得功还在火枪兵连续装弹操作的时候,让骑兵在二百步外冲锋,冲锋到三十步才让骑兵分开从两翼冲过。
相比和炮兵一起训练,火枪兵与骑兵的这种训练,那才是真的绝了,完全是模拟了建奴骑兵冲锋的场景。
在一定的距离转向,同时也能训练勇卫营骑兵的马术,双方受益颇大。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火枪兵看着上千骑兵对着自己冲锋的场景,有些没上过战场的士兵甚至吓尿了。
就算一些老兵,心脏也是扑通扑通的跳,这种场面太震撼了,唯恐骑兵真的撞到自己。
有几个火枪兵甚至被吓得扔下枪就跑,结果很悲惨,被黄得功下令直接斩首。在这样严酷的训练下,火枪兵的抗干扰能力也在日益增强。
朱慈烺得知这个消息后,打心底里佩服黄得功带兵的能力。
第三十五章
军工发展
从演习中,朱慈烺觉得火枪的射击速度太慢了,于是想到了纸筒定装火药,去兵仗局的研究所找汤若望和孙和鼎商量。
汤若望是钦天监的监正,又是天主教的负责人,平时很忙,在兵仗局的时间很少。
朱慈烺也理解,老外毕竟靠不住,就算改朝换代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作为大明人的孙和鼎就不同,他毎天都泡在研究所里,开始仿制改进最新型的燧发枪。
见朱慈烺来了,孙和鼎行完礼后,就从从一支箱子里拿出一把火枪,递给朱慈烺,笑着道:“殿下,这就是我仿制成的新式燧发枪。”
朱慈烺接过之后,这支枪比勇卫营士兵用的燧发枪略小一些,长约一米三多,八九斤沉,在打火结构上也比之前的燧发枪复杂得多,但试了了扣机之后,发现也省力的多。
看来欧州发明了隧发枪之后,就一直在完善它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在近代能领先世界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没错的。
“殿下,您再看看这个!”孙和鼎说着他从一个抽屉里拿着一支四十厘米多长的原始手枪样式的火枪。
“这是左轮手枪!”朱慈烺震惊了,没想到孙和鼎居然把这玩意给摸了出来!
“殿下,您认识这轮转打火枪?”孙和鼎也是一愣,震惊道。
朱慈烺瞪大了眼睛,道:“孙先生,你不会说这玩意是你发明的吧!”
孙和鼎摆了摆手,道:“殿下,这东西自然不是我发明的,这是汤神父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的,这种火枪可以一次填弹四发,射程在三十多步左右,可以连续发射,而且无论刮风下雨,都能使用,非常方便。”
朱慈烺吓了一跳,还以为错过了一次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朱慈烺拿着这玩意,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这所谓转轮打火枪,应该就是后来左轮手枪的先祖。
不过他在找个地方试射了几次后,很快就发现了不少的缺点。这玩意中看不中用,结构太过复杂,最主要的是子弹打光后,装填十分麻烦。
朱慈烺道:“可以给军官和炮兵防身使用,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装备全军,如果能改进一下就好了。”
孙和鼎也是点点头,他对火器研究颇深,自然也看出了不少缺点。
朱慈烺将后世左轮手枪的大概性能和孙和鼎描述了一番,让他按照这个路子研究一下,说不定还真能捣腾出一把左轮手枪来呢?
朱慈烺又向孙和鼎说了线膛枪和纸筒定装火药想法,他虽是穿越者,却不知道具体制作方法,只能将想法告诉孙和鼎,让他这个专业的人去研究试验。
孙和鼎对朱慈烺的想法表现得极为惊讶,连连称奇,兴致颇深。
孙和鼎道:“殿下,您说的纸筒定装火药有点类似颗粒火药,比粉末状尖药威力大了许多,而且还容易储存与运输,当年戚少保的戚家军曾经使用过,家父生前曾经也研究过,我觉得想做成的话难度应该不大。”
朱慈烺虽然震惊于戚家军火器的厉害,却还是跟孙和鼎讲解了纸筒定装火药。这是火枪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发明,它是将一定比例的火药与铅弹一起包在一个长形的纸筒里面。
在填装火药的时候只需要将纸筒咬开,倒一些火药在火门,剩下的火药和铅弹全部塞进铳口就行,还可以塞入一块鹿皮,保证填充的严密性。
纸筒定装火药,不仅提升了了射击威力,还减少了火药装填的步骤,加快了射击频率。
以往的大明军队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定制,比如在戚家军中,鸟铳手背着两个袋子,一个放装着定量火药的竹管,另一个袋子放着铅弹。
戚家军的做法,已经在火器的运用上远远领先其他军队,可惜并没有在大明军中普及开。
纸筒定装火药相当于戚家军的竹管定量火药,还是先进了不少,虽然竹管定量却还是和铅弹分开,多了一个装弹的步骤,而且竹管不能直接塞进铳管里,因此没有纸筒定装火药使用方便。
听完朱慈烺的讲解后,孙和鼎也对他大为敬服,这几项技术看似十分简单,仔细想想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火铳性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孙和鼎心中感叹:“看来这位年轻的皇太子对火器也有着极深的研究啊,且造诣绝不低于自己,能在这样懂行的人手下做事,真是令人舒心!”
对于孙和鼎仿制出新型燧发枪,朱慈烺奖励了他一千两银子,并发下令旨,告知所有工匠:只要有人发明或改进火器,且作用不小,一律奖赏,少则一百两银子,多则一万两银子。
如果有重大发明创造或者改进的,不论出生,均可加官进爵赐府。
在这一轮奖励的刺激下,兵仗局的工匠们在工作中更加的认真,平日里空闲时间也会学习研究各种火器,还有几个关系好的工匠自发组成研究小组,科研氛围一度火热。
在离开了兵仗局后,朱慈烺也参观了一下安民厂。由于现在朱慈烺打算使用颗粒火药和纸筒定装火药,甚致还要制做简易手榴弹,因此需要火药量也越来越大。
安民厂作为大明最重要的火药库,干系重大,影响着勇卫营的战斗力,他不得不重视。在安民厂再三要求狠抓安全之后,朱慈烺才放心的离开。
朱慈烺又巡视了铸炮厂,他惊讶的发现,这些火炮质量的都不错,不管是现在铸造的还是以前铸造的,很少有发生炸膛的现象。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大明各种火炮都有设计图纸,炮长多少,管厚多少,都有严格标尺定死。工匠监官很难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才保证了大明各类大炮的质量。
特别是大明自铸的红夷大炮,做工尤为精良,使用了镗铣工艺,气密性好,初速高,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有时都会向大明购买火炮。
先从葡萄牙购买,再仿制,结果仿制的比之前的还好,这些大明的工匠都是人才啊!
朱慈烺以前的思想一直停留在清末,清军自铸炮成了炸膛专业户,新铸大炮一开炮就炸膛情况屡见不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