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982


大凌河上,到处搭建着浮桥,络绎不绝的八旗大军源源不断的往河岸撤退,连南岸的大凌河诸堡都放弃了。
皇太极躺在龙辇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帘外的大军渡河,只见八旗军个个垂头丧气的,一些被抢救过来的披甲兵躺在车上被颠簸的大喊大叫的。
被铅弹打中的那种痛苦难以用苦涩难懂的满语来形容,清军营中缺乏医疗兵,医疗还落后,大多受伤的八旗兵只能在嚎叫中流失生命力,饱受痛苦而死。
大败而归,八旗军气势全无,那些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诸部更是一路抱怨旗中伤亡太大,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要皇太极为他们部落补充粮草人口。
巴林部的首领塞布腾郡王甚至大嚷道:“我巴林部要回漠南,重新考虑与大清的关系!”
若是在平时,有哪个蒙古部落敢公开说出这种话,那就意味着离死不远了,不过现在,那些高高在上的清国王公大臣们居然一个个装聋作哑,没有一个人上前呵斥,连皇太极对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充耳不闻。
清军的大举撤退,一直受到龙骧夜不收的严重关注,朱慈烺在锦州城召开了盛大的军议,主张继续渡过大凌河,继续追击,打到盛京。
第338章
统筹作战
锦州城议事大厅内。
朱慈烺看向方正化道:“方公公作为辽东监军,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规划?”
方正化连忙起身,躬身道:“殿下统筹大局即可,奴婢只负责核报军功,督促粮草,不敢献丑。”
朱慈烺点点头,对方正化的识相很满意,他又看向洪承畴,道:“那洪总督说说吧,你身为蓟辽总督,镇守辽东,辽东之战你可不能当看官。”
洪承畴连忙谦逊了几句,然后站起身来,遥望京师方向一抱拳道:“承蒙陛下赏识,殿下信赖,本督觉得,我大明精锐云集辽东,首战大捷,军心可用,当乘胜追击,彻底收复辽东之地,如此才能上报君恩,下牧黎民!”
此话一出,辽东各将皆是脸色一变,若是彻底收复了辽东之地,那他们这些辽东军阀们还怎么混?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肯定没了,说不定还会被分化在各地,这以后的日子........
朱慈烺对辽东各将的表情尽收眼底,他含笑坐着,不动声色,同时看洪承畴也越来越顺眼了,这年头,有能力又有眼色的大臣可不好找。
陈新甲与洪承畴相视一眼后立刻出言支持,他是来镀金的,功劳越大,他的含金量就越高,回去以后升官发财是少不了的。
陕西巡抚孙传庭相貌堂堂,四方脸,一脸浓密的胡须,顾盼间带有意思忧虑,他罕见的出言支持。
孙传庭原本是个性格豪气之人,只因无故受到牢狱之灾,让他想通了很多事,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一路上也没跟几个人说过话,这次能出言支持,实属罕见。
接下来宣大三镇的总兵也开始表态,支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能拿下盛京最好,不过说到后面,他们的底气明显不足。
不仅是他们,在场所有人都清楚满清的强大,想要打进盛京,难度很大,在众人的计划中,有天武军在,收复盖州海州等地就不错了,要是收复辽阳就是大大的超出预期。
朱慈烺不等关宁军等辽东各将开口,就已经拍板了,道:“既然大家都有意收复辽东,下面说说该怎么进军吧!”
天武军几名军士将一个巨大的沙盘抬进大厅,上面绘制着锦州到盛京的一片广袤地形,山川河谷应有尽有。
朱慈烺来到沙盘面前,指着大凌河的方向道:“奴酋的战略很明显,是想在大凌河北岸再来一场阻击战,消耗我大军,不知诸将有何破解之法。”
洪承畴抚须道:“我军只有渡过大凌河,才能长驱直入,到时候大凌河边重兵云集,定然还有一场血战,锦州之战,有天武军强渡小凌河,大凌河之役,又有哪部人马为先锋,强行渡河?”
众将相视一眼,皆是不言,强度大凌河的代价太大了,连天武军都折损数千人,要是让他们去,全死光了都不一定有一个能打到对岸的。
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大家还是有数的。
众人围着沙盘,开始沉思了起来,同时耳朵竖的老高,想听听有哪位大神愿为先锋。
果然,猛然还是有人的,沉默寡言的孙传庭当即站起身来,道:“我秦兵愿为先锋,强度大凌河!”
孙传庭面露坚毅,眉宇间的傲气再度隐隐显露。
在场的所有武将不约而同的举起大拇指,称赞孙大人牛逼,秦兵牛逼。
只有陕西总兵贺人龙一脸懵逼,在孙传庭后面偷偷的拽了他一下,孙传庭硬是装做没看到。
“驴球子!”见孙传庭不理会他,贺人龙嘀咕了一句。
不过他天生嗓门大,恰巧大厅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一声嘀咕让所有人都听到了。
朱慈烺寻声看去,只见说话之人是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将官,满脸的横肉就像是劫道的山贼大哥。
朱慈烺指着他道:“你是何名字?”
贺人龙捅了捅身边另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那武将一惊,立刻道:“末将临洮总兵牛成虎!”
朱慈烺摆了摆手,又指向孙传庭身后那人,道:“没说你,说那个脸上带疤的,你叫什么?”
直到这时,贺人龙才知道皇太子叫的真是自己,他硬着头皮出来回道:“末将陕西总兵贺人龙。”
“就是你,主攻大凌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朱慈烺兴奋道,好不容易逮住了贺人龙这个憨批。
历史上,贺人龙也是明末骄兵悍将中的一个代表,打仗是猛,后期保存实力跑的也快,想学左良玉威胁朝廷,最终被老上司孙传庭砍了。
贺人龙人长得丑,穿的盔甲也丑,一身的破铜烂铁,此时他哭丧着脸,看向孙传庭和洪承畴,想要寻求帮助。
洪承畴在陕西任职时带过贺人龙,对贺人龙主攻大凌河的前景很不看好,他开口道:“殿下,我军若是强渡大凌河,必然损失惨重,不如学习建奴,来个围点打援,让八旗军主动送上门来。”
众人一惊,都看向沙盘上几个城池。
孙传庭看向沙盘,沉思道:“亨九兄的意思是东面的义州?”
洪承畴笑道:“不错,义州是建奴在大凌河南岸的屯粮重地所在,如果我们能拿下义州,建奴在大凌河附近将再无立足之地,只能退守五十里外的西平堡和三岔河一带。”
贺人龙也叫道:“打义州好啊,围城打援比强渡大凌河好打啊!”
众人看向义州的周围地形,皆有些兴奋,不过细细一看,有人却道:“打义州难啊!”
不说距离遥远,距离锦州足有百里,建奴肯定在那布置了重兵,不然他们怎么敢在撤往大凌河北岸,把义州孤悬河外。
陈新甲也道:“我觉得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
“我军可以逼近义州,做出攻打的趋势,但不真打,让建奴主动前来援助,也可实现围城打援的战略意图........”
朱慈烺一直默默观察各将争论,此时心下暗赞,洪承畴的大局观真是不用说,一眼看出问题所在,他也早就有攻打义州的想法。
第339章
收复失地
义州不仅是清军前线的屯粮之地,也是通往漠南蒙古诸部的主要道路。
如果拿下义州,不仅可以遏制从蒙古来的援军,也可以随时出塞,抢蒙古各部一波。
让满蒙联盟破裂,是朱慈烺此次平辽要达成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有把蒙古人打服了,他们才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大明混,不再随便认主。
然而在场不少人仍然担心,打义州就得分兵,当年萨尔浒之败就是因为分进合击导致的,这个教训对大明实在太深刻了。
不过计毒莫过绝粮,如果拿下义州,下面根本不用打了,兵不血刃拿下大凌河后,直接可以平推一百里,一路干到三岔河,进入清国腹地。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慈烺拍板决定,打义州!
合兵出击就跟锤子一样,挡在大军面前的一切山城堡垒都是钉子,一锤子甩过去就是,一锤子干不掉就再来一锤子,总能砸的明明白白的。
不过清军依河而守,那就有点恶心人了,锤子砸不好容易掉河里去。
有时候锤子太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有些用牛刀杀鸡的感觉,分成两个锤子也能砸掉钉子。
除去守山海关、宁远、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粮道和重要城关,明军开往前线的人马足有二十万,就算兵分两路也能每路十万人。
攻打一座城池,十万人足够用了,再多也是去打酱油的,压根没机会出手砍人。
朱慈烺直接问道:“兵分两路,谁去打义州,谁去强渡大凌河?”
场中一时间有些冷,各将互相瞪着眼,谁都想立功,就是没人愿意接话,此战天武军应该不会再出战了,没有他们开道,谁都不敢和清军硬刚。
“末将愿往!”忽然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
众人闻声瞧去,只见请战之人是位国字脸、站姿虎虎有威的将军。
这位将军声若洪钟,道:“末将锦州副将金国凤,请战攻取义州,还望殿下应允!”
金国凤?朱慈烺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去年经常在塘报上见到他的名字,金国凤常年驻守松山,去年清军入关时,皇太极亲率两黄旗抵达松山,企图占领松山,毁掉锦州的屏障。
当时松山守军只有不到三千人,金国凤带领全城军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硬是抗住了清军的多次进攻,清军伤亡惨重,始终没有攻下松山。
皇太极派人招抚,遭到金国凤的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只能退兵,崇祯问讯大喜,擢金国凤署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千户。
朱慈烺点点头,道:“准!”
洪承畴斟酌了一番后,道:“殿下,臣举荐宁远总兵吴三桂与金将军一同出兵义州......”
“准!”
朱慈烺二话不说,只要请战的一律准,光凭金国凤手里几千人马想拿下义州怎么可能,就算没人请战,朱慈烺也要硬拉几个过去凑数。
既然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替吴三桂说话了,朱慈烺自然给他立功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